我的父亲母亲

半壶纱

<br>  人们常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在已为人母多年后,我越来越感到这句话的份量之重,而渗透在中国人骨子里亲人之间那种对感情含蓄的表达方式,让我从来也未在父母面前说过一句“我爱你们”之类的话语,而今天,我想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他们劳苦的一生。谨以此文送给已近古稀之年的父母,愿二老晚年安康!<br> --------题记<br> <h3><font color="#010101">  我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含辛茹苦把我们姊妹五人养育长大。在我记事之前,他们在我眼里和其他的父母没有什么异样,别人父母给到孩子的关爱我们一分不少的都享受到。但随着我慢慢长大,开始意识到和父亲之间的交流方式与别人不太一样–––我必须和父亲面对面借用我的手势和嘴型来同他说话······。没错,我的父亲是一位双耳失聪的残疾人。</font></h3> 小时候听家里长辈们说,父亲的的残疾不是先天性的,父亲从小聪明过人,读书成绩非常优秀,文笔极佳且能写的一手好字,在父亲十七岁那年,因为长了一颗虎牙,父亲担心影响自己五官形象,独自一人去医院拔牙,未曾想,这一拔,不知道伤到了哪根神经,耳朵从此便再也听不见声音,虽然后面姑姑带他去了很多地方医治,却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我时常在想,父亲那时正值青春年少,从他拔虎牙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他是那样对自己要求完美的一个人,是怎样扛得住这样大的打击的,内心是经受了怎样的煎熬和痛苦。<br>  坚强的父亲并没有因此垮下,他在放弃治疗耳朵以后就跟随当时在做建筑包工头的大伯后面学起了盖房子的手艺,虽然父亲听不见,却凭着超乎常人的悟性和天生的聪颖,加上他做事认真踏实,很快就出师带徒,可以独挡一面,自食其力。在父亲到了而立之年的时候,家里叔伯姑姑们便开始给他张罗对象,但可想而知,父亲这样的条件在当地找对象并不容易,当时,村里条件不好的家庭都去外地寻了媳妇。家人们便也托人介绍带着父亲到了江苏的一户贫困人家相亲,这家有两个女儿,两个姑娘生的俊俏可人,大女儿扎着又黑又粗的两个长辫子,显得格外好看。和父亲相亲的便是家中的这位老大,姑娘的父母,看着父亲写的一手好字,觉得父亲应该是一位有学识的人,更重要的是父亲有一门可以养家糊口的好手艺,经过一番商量之后,姑娘便随着父亲一起来到了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安徽,这位姑娘就是我的母亲。(听母亲后来回忆:当时,因母亲那边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外祖父为了让女儿的生活可以好一些,便让母亲嫁到了这边。) <h3><font color="#010101">  母亲嫁到这边以后,因为和父亲的沟通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加上婚后的三年多时间内都没有孩子,母亲觉得非常孤单,常常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姑姑那时会偶尔陪母亲回家看往外祖父母,但每次回来的时候,母亲还是经常会哭的伤心不止,为了让母亲可以和父亲安稳的把日子过下去,亲戚们商量决定给他们抱养一个孩子过来,有了孩子,或许可以减轻母亲对亲人的思念,就在父母婚后的第四年,亲戚从邻村给父母领养了一个女孩,这女孩就是我的姐姐,自从姐姐来了以后,家里便增添了很多欢乐,父亲和母亲的关系也慢慢缓和起来。平日农闲的时候母亲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姐姐,父亲则去省城接一些建筑的活来做维持家用,农忙时再回来帮着母亲忙地里的活。日子就这样平稳的过了两年,姐姐来家里后的第三年,在老天的眷顾之下,母亲怀孕了,对于结婚多年未得子嗣的父母来说,这一消息足以让他们激动不已,家族中所有的亲戚也都为之高兴。在母亲十月怀胎后,一个胖乎乎的闺女出生了,所有人都视为宝贝,母亲的心在那一刻更定了一些,心里不再那么空落。而这个“大胖闺女”就是今天执笔的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大妹和小妹也相继出生,家里日渐热闹起来,然而,随之而来的生活负担给父母增加了沉重的压力,四个孩子的生活开销让家中的日子举步维艰,虽然偶尔会有亲戚们的救济和资助,但日子过的还是很艰难,加上母亲接连生的都是女孩,没有男孩,在那个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的年代,父亲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本身就与外界沟通有障碍的父亲,显得更加敏感。总以为村里的人都在嘲笑他,慢慢的开始变得脾气暴躁,发脾气的时候,见不得母亲跟村里的人说话,对我们也经常大呼小叫。,也从那时,因为母亲长时间和父亲争吵中经常流泪导致后期右眼永久性失明。虽然父亲觉得家中没有男孩让他有失面子,可是平时他对女儿们还是依然尽力照顾和疼爱,没有一丝嫌弃。记得小妹出生那会,村里有个好事的婶婶得知母亲又生了个女孩,知道我们家境贫困,便跑到我家来和父母说把小妹抱给别人家抚养,父亲一气之下就轰走了她,父亲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的,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亲自抚养长大。多年以后我渐渐理解了父亲火爆脾气背后对生活感到的那种无助和压抑。</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日子在父母每天的吵吵闹闹中继续着,但吵归吵,为了孩子,他们还是竭尽全力的共同为这个家辛苦劳作着,记得那时,父母忙完了地里的活,要马不停蹄的赶回家给孩子们做饭,吃过饭,别人家都在歇中的时候,他们顾不得歇息又返回地里,听母亲说那会我家最多的时候种过20多亩地,父亲说多种一些吧,家里孩子多,总归要让孩子们吃饱饭的,没有机器,没有交通工具,一稻一谷全靠父母的双手和家中的一头老牛来完成。庄稼忙完以后,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便不能去省城做活了,只能在邻村附近周边找活干,方便帮母亲搭把手。而母亲在家照顾我们四个孩子的同时也会抽出时间去父亲干活的地方帮忙,当时村里的人都看不起外地人,认为外地媳妇不会干活,但母亲是极要强的女人,觉得自己不比任何人差,她每天总是半夜就起床收做家务打扫院落,给我们做早饭,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可还是时常会因为家里没有男孩这个事,让她心情很低落,觉得比村里其他有男孩的妇女矮了半截。“生个男孩”成了母亲最大的愿望。皇天不负有心人,在1990年夏天,终于如母亲所愿:母亲生下了一个足足有十斤重的大胖小子,这个“大胖小子”便是日后在家里“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弟弟。依稀记得弟弟出生那天晚上,家族中所有亲戚都聚集在我家堂屋等候,村里也有些人在屋外静静等着,看这场面可以想象的出在当年农村一个男孩在家里的位置是何等的重要。可想而知母亲当时是承受了多大的压力。父亲在得知母亲生了一个男孩后,开心的给村里的人发喜蛋(包括父亲之前觉得嘲笑他的人),嘴巴笑的合不拢嘴·······。</span></p> <p class="ql-block">  弟弟的出生让家里的氛围变得融洽起来,父亲和母亲的脸上多了一些以往没有的欣慰笑容,两人的争吵也少了许多,一转眼到了我们上学的年龄,几个孩子每年高额的学费压的父母喘不过气来,记得那时每到开学,父母都会到处东拼西凑给我们借学费,做儿女的我们知道父母身上压了太沉的担子,身有残疾的父亲相比其他正常家庭的父母,本来挣钱就要困难很多,更何况要抚养这么一大家子人。但即便如此,父母还是坚持让我们上学读书。</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姊妹陆续中学毕业后,为了减轻父母压力,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虽然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但我们也深知读书的重要性,觉得家里无论如何也要供出一个大学生来,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读书成绩非常优异的弟弟身上,用打工挣来的钱供弟弟上学,而弟弟也不负众望,多年后,考取了北京的一所大学。</p><p class="ql-block">  虽说经历了贫穷,但我们并没有嫌弃曾经那种苦难的生活,因为我们都在那里健康长大。记忆里,我们穿的衣服大多都是亲戚们送的旧衣服,可母亲从来都是把旧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把我们收拾的整洁利落。饭桌上很少有荤菜出现,母亲就总会把各种素菜变得花样做的味道可口,即便那时她只有一只眼睛能看的见,也把家里照顾的很是周到,而父亲虽然和人沟通会有障碍,但凭着他精湛的手艺也经常会有人上门来找他干活。就这样,在父母精心的操持下,生活渐渐看到了一点希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再后来,我们姐妹四个都相继结婚成家,弟弟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家里只剩下了父亲和母亲,虽然日子没有之前那般辛苦,但却多了一份孤单和对孩子们的思念。我们偶尔也会经常回家看望,但毕竟在家里时间有限。前两年,为了方便可以和父母经常联系,我们给父亲买了一个手机,他非常开心,像个孩子一样急切的让我们教他用微信发信息,没想到的70多岁的父亲一学就会,家里亲戚都说父亲很厉害,是啊,父亲本是一位有才之人,如果不是当年因为耳朵失聪,也许他的人生会是另一番美好的景程!自从父亲会用微信后,便经常收到父亲发来的信息,都是一些日常问候,比如“下班了没” “明天休息吗”“有时间带孩子回来吃饭”······。每每看到这样的信息,心里都感到无比温馨。而父亲也会时常在母亲面前“炫耀”,“这下我不用抢你的手机了,我可以自己给孩子们发信息了”。之前经常听母亲说,我们打电话回去的时候,父亲看母亲和我们通话,总挨在电话旁“听”,可他明明是什么也听不到的。每次听到母亲这样说,心里都非常难过。希望小小的手机可以帮助他“听一听”外面的声音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因为常年的劳累和上了年纪的原因,母亲的身体开始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中间因为胃疼,腿疼之类的原因住了好几次医院,幸好检查下来都无大碍,但是本身就只有一只眼睛能看到的母亲,另外一只眼睛看东西也逐渐模糊不清,我们便商量带母亲去医院做个检查。记得那天和妹妹一起带母亲去医院挂号,要做个人脸识别的验证,拿着手机在母亲的脸上验证了好多次也没有识别成功,当我纳闷时,无意转身看了一下母亲的脸,我的鼻子里顿时觉得酸酸的,母亲因为一只眼睛长期失明,导致她的整个眼眶都凹陷进去变了形,对应的脸部也变了形。六十出头的人皱纹已爬满额头,看上去像是七十多岁,和身份证上的照片相差太多,这就是无法识别的原因。那一刻,我觉得母亲真的是苍老了。母亲仅剩的一只眼睛在做了手术后,视力恢复的比以前好了很多,揭开眼睛纱布的那天,母亲说突然觉得眼前亮的很,非常开心,逢人就说,这下我眼睛终于可以看的清楚了。看到母亲高兴的样子,我很感慨,父母一辈子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作为子女能为父母做的也仅仅只此而已啊!</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天,在弟弟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姐妹带着父母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弟弟说父母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想趁他们身体还硬朗的时候带他们出来看看,父母很欣慰。从北京游玩回来后,村里的人看到父母,便问道,去北京回来了啊,北京好啊,去天安门了吗····。母亲笑呵呵的一一应着,愉悦之心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在经历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饱经风霜的父母终于苦尽甘来,不用再为生活劳累奔波,余生只愿岁月的年轮滚动的慢些再慢些,祝福二老身体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寥寥数字,粗浅拙劣,不能完整记全父母所有恩德,唯有余生长情陪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