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传心声,高山流水觅知音。—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刘丽兰老师示范课《伯牙鼓琴》

美友56998220

<h3>秋,是收获的季节。2019年10月17日上午,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小学语文组全体教师齐聚在六年级十班,伴随着凉爽的秋风,刘老师开启了诗意的语文古文课堂之旅。在这里,知识没有地域,年龄没有代沟。只有专心潜学,不断反思提升的学习者。</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纵情吟诵识知音</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无朗读,不语文。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注重文言文朗读不可或缺,从读中理解语义,在读中体会情感。课堂上,音频示范、学生自读、划分节奏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刘老师紧紧抓住“朗读”这一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朗朗读书声重现课堂。</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刘老师深知单纯通过简单通读,学生是无法感受文言文背后的真正含义。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刘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她送给学生学习文言文五大方法:查工具书、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合作讨论。借助方法,学生们便能流畅说出文章大意,再次训练朗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h3> <h3>高山流水识知音</h3><h3>一人所念,一人必得之。千百年来,人们无不希望自己的生命中能遇见几个知音。伯牙把子期视为—知音,刘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你从哪里能够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己?”刘老师让课堂带着问题,让问题带动思考,同学们纷纷开始了热烈讨论。</h3> <h3>看着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老师也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指导、纠错,此时,教师真正做到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听课的老师们无一不感受到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h3> <h3>破琴绝弦悼知音</h3><h3>体会伯牙和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要想让学生体会到知音难觅,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是比较难的。所以,刘老师让学生从伯牙的琴声入手,体会伯牙作为一名著名的琴师,却无人知晓琴声之意的寂寞。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伯牙初遇子期时的欣喜若狂和痛失知音后的悲痛欲绝。再次朗读,把朗读和理解结合,反复品味文字,不断加深学生体会,使在场的人真正感受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总关情。”</h3> <h3>教育的核心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最后,刘老师补充了千百年来古人歌颂友情的名句,让学生体会到“知音”不仅仅是感情上密不可分,更是志向上的不谋而合。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人得一知己不易,从而使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行为,体会到士为知己者死,一种真知己的境界!</h3><h3><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尾声,然而弦尽音未尽。六年级十班全体师生的精彩表现拨响了在场听课老师们的心弦……这正是刘丽兰老师在《伯牙鼓琴》一课中为我们弹奏出的最美“乐曲”!</h3>

伯牙

刘老师

知音

学生

朗读

体会

课堂

文言文

知己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