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景 ,一路收获

RED

<h3> 金秋十月,秋意正浓,我们的学习热情也如这秋意般浓烈。<br>  10月15日,秦元东博士带领我园骨干教师一行,走进了浙江师范大学幼儿教育集团国际部,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之旅。</h3> <h3> 1.环境观摩 见贤思齐<br>  上午,观摩了浙江师范大学幼儿教育集团国际部的园所环境,这是一所今年9月刚搬进的园区,亲切优雅的色调、温馨童趣的设计、开放的空间形态,给我们带来了视觉和心理的冲击。</h3> <h3>  观摩后,吴瑛园长带来了以《开放融合 温暖共生》为主题的环境介绍,从中我们了解到浙江师范大学幼儿教育集团国际部的ECO课程,即:卓越(Excellence)、关爱(care)、开放(open)。吴瑛园长表示,课程内涵旨在培养“懂得关爱”、“学会尊重”、“乐于合作”、“富有责任”、“愿意坚持”的“多元智慧儿童”。我们还在吴瑛园长对园所环境的剖析中,了解到了每一层楼的环境内涵:一楼心怀世界、二楼关爱社区、三楼悦纳自我。</h3> <h3> 2.互动交流 观点提炼<br>  下午的互动交流的环节,我园老师带去了大班《我的变化大》主题课程的后审议,大班老师从一审(审主题、审幼儿、审资源)、二行(开启、融合、呈现)、三成(最后的课程网络)三个方面来阐述了课程后审议的思考,渴望得到专家们的指导和引领。</h3> <h3> 之后,专家们分别分享了自己的观点:<br>  浙师大幼教集团特级教师胡瑛园长表示:课程审议是多方人员参与的一个过程;要处理好园本、班本课程和省编教材之间的一个逻辑架构关系;要关注关键事件背后节点的思考,做好生成性课程和主题课程之间的连接;并特别强调,课程结束后的评价尤为重要。</h3> <h3>  秦元东博士表示:课程园本化其实是一个儿童化的过程,老师要注意识别孩子的表层兴趣和深层兴趣,教师对幼儿兴趣的价值判断很重要,要把幼儿感兴趣的事变成了探究的事。秦博士强调,要引入多元视角,突破原有经验的局限,课程审议中要把选择变成自觉的行为。</h3> <h3><br> 专家们的观点提炼,让我们茅塞顿开,进一步明晰了课程审议需要审什么,生成性课程如何识别和筛选等。<br>  在课程审议的道路上,我们有压力有迷茫,但有更多的动力在鼓舞着我们!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在人人参与的氛围中,这条路会越走越明晰,越走越远。</h3>

课程

园长

审议

浙江师范大学

吴瑛

幼儿教育

国际部

观摩

幼儿

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