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

金榜

<font color="#b04fbb">南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赵构下令赐死岳飞,中华民族一颗耀眼的将星自此陨落,那个曾经带领岳家军纵横疆场的岳飞,在阴暗的囚室里惨遭杀害。<br>几乎与此同时,一个新生命刚刚呱呱坠地,日后他成为宋代又一位著名的抗金将领,他就是辛弃疾,在他身上我们似乎可以看见岳飞当年的影子,仿佛一代战神复活了。<br>辛弃疾与岳飞不同,他出生的时候,北方已经沦陷于金人之手,而他就降生在沦陷地,并且其祖父辛赞还在金国任职,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直接影响了辛弃疾一生。祖父辛赞虽然被迫在金国任职,但是心里却一直挂念着故国,北方沦陷时期,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早有仇怨,辛弃疾年少时,辛赞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告诉他国家曾经遭遇的劫难,同时,辛弃疾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在他心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使他早早就暗暗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br>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大举南侵,北方沦陷区的百姓由于不堪忍受金人严苛的压迫,奋起反抗。辛弃疾看到自己报国的时机来临,他聚集了大约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 <br>不久,金军内部爆发矛盾,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撤退。<br>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南下联络南宋朝廷,完成使命后,归来的途中却听到了噩耗,义军统帅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义军溃散。<br>他怒发冲冠,纵马奔驰,手持长刀带领五十多名义士进入几万军队的敌营,亲手擒拿叛徒,面对金军的围攻,他们在军营四处纵火,顿时偌大的军营陷入一片混乱,火光一片,金军忙于救火,辛弃疾顺利脱身,留下远处金营的一片狼藉,然后他将叛徒押到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br>辛弃疾在起义军中的卓越表现,使他在当初名震一时,连宋高宗听到的壮举也感叹不已,《稼轩记》记载:“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font><br> <font color="#b04fbb">以此而言,辛弃疾不只是一名勇将,心中更不乏谋略,可谓智勇双全,放在抗金的战场上,必然大展拳脚。可惜,归宋以后,本来应该蛟龙得水,这位有望直追岳飞的将帅之才,面对的却是另外一种情形。<br>初到南方,辛弃疾意气风发。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强烈愿望,趁此机会,辛弃疾向朝廷提出了许多恢复的建议,如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可惜他的上书虽然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朝廷的反应却极为冷淡。朝廷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的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br>辛弃疾慢慢的才发现,朝廷将自己安放的位置是治理地方政务,而不是恢复大计,不是上阵杀敌。而当初的整体政治氛围也极为糟糕,主战派遭到了普遍的打压,有了岳飞的前车之鉴,南宋许多武将那颗曾经炽热的报国之心已经变得冷冰冰。<br>岳飞父子遇害之后,名将韩世忠一气之下,辞去官职,闭门谢客,常常骑着一头驴,携一壶酒,带一二个童子,登山游玩,此时的他怀有的是一颗出世之心,旧属将军们再见时,他已经变成一个“绝口不言兵”的韩世忠了。<br>但是此时年轻的辛弃疾对北伐的热情并未减弱,另一边,他倔强而正派的性格却又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br>他满腔热血,可让他料想不到的是,无数双隐形的有色眼镜早已对他进行了审判,家人是金国命官,自己却跑到宋朝搞起抗金的事情,无论他自己的志向如何,他自己的心肠如何,已经百口莫辩,他这种“归正人”的尴尬身份注定不会得到朝廷的重用,疑心的皇帝和各色大臣会对于他一直忌惮着,提防着……<br>后来的事情果然如此,南宋朝廷始终没有给他上阵杀敌的机会,淳熙八年,他在带湖建设新居和庄园,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庄园取名“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他已经开始隐居了。<br>辛弃疾心中一团烈火是何时熄灭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必定是一个长期而痛苦的过程。<br>南归大约八九年后,辛弃疾的境遇只是投闲置散,朝廷给了他一介小官打发,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百感交集,写下那首著名的《水龙吟》。<br></font><h3><font color="#333333" style=""><b>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br>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b></font></h3><font color="#b04fbb">辛弃疾以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换取的猜忌和冷落,让这个曾经壮怀激烈的汉子,让这个敢于只身进入万军之中擒拿叛军的英雄满腹委屈、拍遍栏杆、热泪横流!<br>他用寥寥数语,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浓郁的写意水墨,南国深秋,江河楼上,头上掠过孤独的大雁,凄惨的哀鸣,身材高大的辛弃疾极目远望,一手紧握宝剑,一手拍栏仰天长叹,似笼中猛虎般可悲可怜。<br>归宋40余年,倒有近20年的岁月在赋闲中度过,而被任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这是统治者驭人的权谋,也是他们猜忌心的具体表现,他们害怕出现另一个岳飞,特别是还不确定是否忠心的岳飞。<br>他任湖南安抚使期间,以“湖南多盗”为由创建了一支军队。没钱,多方筹措;没地,利用五代楚王马殷的老营地;无瓦,他号召长沙居民每户献瓦二十片,立付现银;无石,他动用囚徒到长沙城北采石,并给予采石的囚徒适度减刑;无马,他派人到广西购买战马。<br>不久,一支二千五百人的“飞虎军”诞生,铁甲烈马,威风凛凛,经过他的精心训练后,军纪严明,成为地方上一支劲旅,《宋史》称其“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辛弃疾创建“飞虎军”,表面上是为维护地方治安,但是其真实目的是在建立抗金部队,为北伐做积极准备。这支部队颇有当年“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岳家军风范。<br>然而他雷厉风行的治军能力不光没能赢得朝廷的好感和嘉奖,反而带来了麻烦,“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一时间,一大堆人开始以各种理由在宋孝宗面前弹劾他,他旋即遭到罢官。<br>他犯了一个大忌,虽说以剿匪为名,可是私自建立这么大规模的军队显然不是对付盗贼的,而私建军队本身就属于重罪,估计宋孝宗也知道辛弃疾的良苦用心,以罢官处罚算了。后来他到福建做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又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在一个问题上不停的犯错,要么是愚蠢,要么是初心不改,痴心一片,辛弃疾显然属于后者。<br>就这样,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想起来他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再将他弃而去之,他的生命就在这种折磨中慢慢荒废。<br>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相见,史称“鹅湖之会”。陈亮才气过人,自称“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金。到访辛弃疾,前后逗留十日。英雄相惜,分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之后两人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在此期间,那首《破阵子》诞生了。</font><br> <h3></h3><h3><b><font color="#33333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br>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font></b></h3><font color="#b04fbb">初读这首词,这般血气方刚的气魄,总让我感觉定是辛弃疾年轻时的作品,极有可能是他参加义军不久后的创作,这种错觉持续了很久,其实写作这首词的时间距离作者归宋已经二十年左右。<br>宋词里能和这首《破阵子》交相辉映的只有岳飞的那首《满江红》,两者都有气吞山河的气势,却又各有千秋,《满江红》更多的是对靖康之耻和国土沦丧的激愤,而这首更多的是壮志未酬和报国无门的悲伤。<br>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许多年来,我在这首词里读到了志在千里,刀枪剑戟,听到了军士们操练的雄壮呐喊,看到了军营的波澜壮阔。<br>后来,我听到的却是老骥伏枥,迟暮英雄的叹息!剑气凌厉,寒光闪闪,依然杀气逼人,只可怜自己满头白发,身躯疲倦,步履蹒跚。<br>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写过有关战场的诗词,似乎除了岳飞的《满江红》之外,再也无人可出其右。武将写词,似乎天生就占据这方面的优势,因为他们是曾经从刀山火海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问题是,并非每一个在战场上拼杀过的人都能写出来,这是剑气、文气、豪气的鬼斧神工般巧合,在某一个酒酣胸胆的夜晚,瞬时迸发!<br>辛弃疾词中的金戈之声,鼓角联营,不是他用毛笔所写,是他用蘸着鲜血的宝剑所写,自然非同凡响,是寻常文人所不及,一般文人孱弱的体魄即使再才华横溢也断然不会具有这种精神力量!<br>因此,读到辛弃疾的词,总让我想起《射雕英雄传》里那些武功高强的大侠,而辛弃疾当年深入虎穴擒拿叛将的事迹就有大侠风范!这一幕似曾相识,不禁想起这部武侠小说的开篇:全真派长春子丘处机道长为民除害,夜探王府,在戒备森严中刺杀卖国求荣的汉奸王道乾……<br>何谓大侠?<br>正如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所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br>以此而言,辛弃疾不光是一名抗金武将,一个诗人,更是一代大侠!<br>开禧三年秋,南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可惜诏令到达铅山时,辛弃疾已经病重卧床不起。同年九月初十,辛弃疾带着毕生未了的心愿不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八岁。据《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记载,他在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br>一代大侠,就此黯然落幕……<br>事情的奇妙之处在于,辛弃疾去世,朝廷考察后,开始了对于他的一系列褒奖。赐对衣、金带,视其以守龙图阁待制之职致仕,特赠四官。绍定六年,追赠光禄大夫。德祐元年,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br>辛弃疾在生前没有得到的官职和荣誉滚滚而来,他打算用手中宝剑赢得的“生前身后名”只得到了一半,那一半,因为朝廷长期的长期猜忌和官员的攻讦始终未能如愿。<br>辛弃疾一生体魄强壮,何来疾病,但是年老之后也终于死在病中,他的名字总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极为相像的人——霍去病,只可惜,霍去病终究可以驰骋沙场,封狼居胥,可辛弃疾没能为国祛疾,许多年后,大宋终于覆灭在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br>篇末为辛弃疾的一生打油一首:<br>自古忠奸谁能辩,<br>稼轩丹心埋入棺。<br>聊将壮志赋闲词,<br>断鸿声里拍栏杆。<br></font><h3><br></h3> <b>2019/10/17 定稿<br><br>图片来自网络<br>参考文献:<br>《宋史》、《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射雕英雄传》</b><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