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K3/K4次列车是中国铁路运行于北京至莫斯科的一趟国际联运快速列车。始发于1959年6月4日,现由中铁北京客运段国际联运车队负责客运任务。列车使用德国制造的18型客车及19型客车,穿越丰沙铁路、京包铁路、集二铁路、蒙古纵贯铁路及西伯利亚铁路,途经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三国,运行横贯欧亚大陆,全程7818公里,是中国铁路开行里程最长的旅客列车,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车”。虽然1960年至1980年间中苏交恶,之间也曾发生多次冲突,但3/4次列车仍然没有停运,列车运行至今已整整一个甲子,乘坐这趟列车去俄罗斯旅游,意义非同一般,于是决定去尝试一下。</p> <p> 购买国际列车车票有点复杂,上海没有购票点,我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准备,最后在南京找到代售点。交了定金后是等待,因为K3次列车途经蒙古国,需要办理俄罗斯和蒙古国二国签证,一切后续工作都得等待出票后进行。</p> <p>9月2号托南京朋友终于拿到了9月25日出发的火车票(只收现金)。拿到车票后立即去签证,为了避免中途耽搁,因此委托淘宝办理了二国签证。K3次的车票与普通的车票不一样,上面没有名字,只有护照号码,所以既是车票又是出境凭证。</p> <p>北京火车站是1959年为国庆10周年而建,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筑之一。现在北京已经有多个火车站,而K3次列车是在这个老火车站出发。清晨来到专用通道,手持护照和车票进入候车大厅。</p> <p>候车大厅门窗都是木制的,保留了原有的色彩,屋顶上是彩绘,因为这个候车室是国际列车的专用,所以旅客不多。</p> <p>K3次列车每周一班,开车时间为周三早上7:27分,里程7818公里,运行131个小时31分,时间六天五夜,下周一到达莫斯科,回程是K4莫斯科时间每周二发车。车站提前半个多小时就放客进站,旅客非常好奇,往往进站第一件事,就是在国徽和车牌前照相留念。</p> <p>放好行李后,大家赶紧把车窗擦擦干净,因为坐这趟车就是为了沿途看景。</p> <p>K3在中国境内采取13节车厢编组,其中国际联运车厢编组为硬卧车6辆、高级软卧车2辆及行李车1辆,另有3辆硬卧车及1辆餐车为北京至二连区间的国内回转车。1991年苏联解体后,随着中俄关系快速发展和边贸热的兴起,往返于两国做生意的人员逐渐成为这趟列车的主要乘客,尤其是90年代初,坐车的大多是贩卖国际商品的商人(倒爷),客车变成了“货车”。2000年10月21日,中国铁路实施第三次大面积提速,3/4次列车等级变更为快速列车,车次使用K3/4次,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p> <p>沿途停靠时间表。其中北京至莫斯科每星期三在北京站发车,周四经由乌兰巴托站,于下周一抵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站,北京每周三早晨7:27分发车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尽量在沿途让旅客白天能欣赏到最美的风景。</p> <p>进入高包车厢眼睛一亮,铮亮的走道,雅致的地毯,雪白的纱帘,私密性很好。</p> <p>房间好小,上下铺,中间一个茶几,一个沙发,还有一个小小的洗簌间供二间包厢合用。</p> <p>2000年代后,K3/4次列车的旅客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从北京到莫斯科的旅客主要是中国旅行团与西方旅游者,为的是欣赏沿途的风光,旺季时常常爆满,一票难求。2017年5月10日起,K3/4次列车取消软卧车,只有硬卧(四人一间,无空调)和高级软卧(两人一间),高包车厢只有二节,共有16间,32位旅客,尽管高包价格很高但是供不应求。</p> <p>普通车厢四人包间,面积和高包差不多,床非常狭小,且没有空调,以至于普通卧铺旅客要到高包车厢来洗漱,拍照,由此引起高包客人的不满。</p> <p>五十年代建造的车厢,对当今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游行者来说,狭小的空间已经非常不适应了。好在明年将会换新车,在舒适度上会有大大提升。</p> <p>我把要住六天五夜的小家安顿舒适。</p> <p>上车后列车员收去车票,发了饭票,因为第一天是在中国境内有免费饭菜提供。</p> <p>餐厅客满,立即打包回自己的包间慢慢享用。</p> <h3>傍晚列车到达朱日和,这个地方或许在地图上被忽略,但是自从2017年7月30日大阅兵,让大家记住了这个名字。</h3> <p>第一天,清晨7:27从北京出发到晚上在二连口岸换轮、出境,整整一天是在自己国家行驶,沿途欣赏了北国风光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草原。内蒙古的金色夕阳,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大漠孤烟直!</p> <p>晚上8点左右到达二连浩特边境口岸,在这里不但要接受蒙古国边检,火车还要换轮子。</p> <p>车站墙雕作品展示了内蒙的民族风情。</p> <p>由于中国铁路采用轨距为1435毫米的标准铁轨,而蒙古国、俄罗斯两国铁路则采用1520毫米的宽轨,铁轨宽窄不同,因此列车每次出入境均需要在中国的二连站换轮库更换转向架。整个过程是用起重设备将客车整列抬起,原转向架推出,再推进另一轨距的备用转向架。</p> <p>由于换轮和边防检查,列车在二连浩特需要停靠5个小时左右。乘客可以选择留在列车上观看换轮过程,也可以下车在二连站站房休息。换轮过程很有趣,千斤顶把车厢抬起来,然后换轮,我们和对面的车厢乘客互看整个过程。边检不复杂,列车员会在列车上发放出入境卡,内容较简单,旅客自行填写,并保存好。边检人员上车检查证件和行李,旅客无需下车,在包厢内等候检查,严禁携带违禁品出入境。停车检查期间,洗手间保持关闭,请旅客提前“清空身体”。 </p> <p>到达蒙古境内,餐车换成蒙古餐厅中途在乌兰巴托站换挂,中国二连至蒙古国苏赫巴托尔由蒙古国铁路司机值乘。国际联运列车的餐车为单独加挂,在入国境时编挂、出国境前解编,由各国各自负责境内路段。此外列车行经蒙古国及俄罗斯境内也会加挂该国餐车与卧铺车厢,在蒙古国与俄罗斯境内编组为11辆。</p> <p>蒙古餐车与整列车绿车皮颜色有区别</p> <p>蒙古餐厅的装饰很具民族特色,但是食材不够好,据去餐厅吃过的人说,牛肉很老口味不正,价格虚高,因此我们没敢去尝试。</p> <p>列车在蒙古境内纵贯铁路上行驶,茫茫戈壁,渺无人烟。由于线路标准和等级与我国相比落后多了,但是却保持了铁路最原始的风貌,这段线路显现出铁路最“原生态”的画面。</p> <p>下午两点半左右,K3次国际列车到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列车在这里要停靠将近一个小时,蒙古和俄罗斯的火车站都可以随意进出无需安检和验票。有足够时间到车站内外,参观一下这个陌生邻国首都的火车站。</p> <h3>车站外展示着一辆列车头</h3> <h3>小小候车室</h3> <h3>看到了乌兰巴托城市</h3> <p>列车驶出乌兰巴托车站后,进入色楞格河谷。色楞格河是蒙古的母亲河,其地位相当于我国的长江和黄河。这条河贯穿大半个蒙古,最终向北汇入贝加尔湖。蒙古纵贯铁路则是沿着色楞格河谷一路蜿蜒北上。乌兰巴托以北的风景同其南部的荒凉戈壁迥然不同,由于水草丰美,造就了遍布森林和草甸的秀美河谷风光,有了水资源牛羊成群出现。</p> <p>第二天整整一天是在蒙古国境内行驶,蒙古只有一个词能用来形容——无与伦比的广袤原野。</p> <p>国际列车在蒙古境内的景观可以说是高潮迭起,目不暇接。清晨经历了红色的蒙古戈壁滩,中午领略了蓝天白云、光影缤纷的蒙古草原,在这如画般的铁道线上,度过令人难忘和震撼的一个下午。傍晚,天际出现了蓝色时刻,余晖下的湛蓝天空是迷人的风景。</p> <p>欣赏一整天蒙古纵贯铁路风景后,K3次国际列车又先后停靠宗哈拉和达尔汗两个车站,于晚上10点到达蒙俄边境车站苏赫巴托,并在午夜时分穿越蒙俄边境。进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又是安检又开箱查验,这一晚又折腾到午夜。蒙古国苏赫巴托尔至俄罗斯莫斯科由俄罗斯铁路司机值乘。</p> <p>K3次国际列车由此结束了蒙古纵贯铁路的旅程,正式汇入世界闻名的著名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这也标志着非电气化线路到此结束,窗外和头顶是俄罗斯铁路无处不在的电气化接触网。</p> <p>第三天清晨,窗外就是贝加尔湖,大家兴奋不已,趴着窗不停的拍。天下小雨,但是水天一色、湖边碎石滩、黄绿相间的秋色,画面给人以超然世外的清新干净。贝加尔湖—西伯利亚的蓝眼睛,美极了!</p> <p>沿着贝加尔湖行驶,最美的画面是列车弯道,谁能拍到会很兴奋。</p> <p>俄罗斯火车站风格迥异,这是列车在贝加尔湖西南角的湖边小镇斯柳迪杨卡停车两分钟。虽然这是K3在全程停靠时间最短的车站之一,但斯柳迪杨卡美丽的大理石站房已经深深印在乘客的脑海中。这座和站名同样有童话色彩的站房,其古朴的石头外墙和绿色的屋顶当之无愧是K3沿途停靠的35座车站中最漂亮的一座。如果天气晴好,这座站房一定是熠熠生辉。</p> <p>一个上午都是沿着贝加尔湖,下午两点多,K3次到达了它在整个旅途中的另一个重要车站:伊尔库茨克。许多乘客下车了,尤其是大型团队的下车,使列车顿时安静下来,普通车厢几乎没有人,这趟列车只下不上,因此到终点站的旅客很少。</p> <p>这个车站将停车1小时,旅客下车接接地气,顺便补充食品。一些比较大的车站上都有购货亭,就在车门口很方便。</p> <p>我们也买了面包、黄瓜、番茄、酸奶、鸡蛋、冰淇淋。</p> <p>长途旅行中最美的莫过于晚霞,到达俄罗斯境内,天气明显转冷。</p> <p>车到西伯利亚,外面开始下雪,列车员把炉火烧起来,由于这列车由三国共存,所以在管理上还是有局限的。</p> <p>烧水炉</p> <p>烧煤取暖,由于途经蒙古、西伯利亚等特殊气候地带,列车一年中有8个月需要供暖,因此往返一趟需要大量的煤,以乘务员添加的煤量来计算,每趟列车上配备27名乘务员,平均每位乘务员往返一次需要消耗4~5吨煤。</p> <p>列车员自己开伙。K3次国际列车上的列车员来自于北京客运段。因是涉外列车,因此大都由退伍军人担任。他们在跑完六天五夜的北京到莫斯科的K3后,在莫斯科休整一天,第二天午夜值乘返程的K4返回北京。一去一回就要在外面花去半个月时间,其中辛劳、寂寞和乏味是可想而知的。中苏交恶期间及文化大革命时期,列车乘务员被要求不得擅自与外国旅客聊天,列车抵达境外车站时,不允许旅客下车拍照留念。中国列车员也怕犯政治错误,不敢和旅客合影。现在国际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列车员与旅客相处很和谐宽松。一节车厢二位列车员,晚上他俩睡在车厢头、尾,每到车站,他们守住车门,时刻保护着旅客安全。</p> <p>列车连续三天在俄罗斯境内行驶,大片的白桦林层层叠叠,人烟稀少,天气时雪时晴。</p> <h3>俄罗斯餐厅由于价格高,味道一般,所以不受人待见,我们也去尝了一下。</h3> <h3>一份牛舌(三片)炒饭,一份煎鱼炒饭共2000卢布,如果没有胡椒调味难以下咽。</h3> <p>看看风景,咪咪小酒,神仙的日子。令人感到幸运的是,列车时刻的排布,使得这趟列车在经过沿途的精华景观的时候,大都恰好都处于清晨和傍晚这两个时间段。第一天傍晚的锡林郭勒草原、第二天清晨的蒙古戈壁滩、傍晚的色楞格河谷森林、第三天上午的贝加尔湖,是这趟列车最为精华的部分。</p> <p>第五天大约下午14点30,同车的小伙伴眼疾手快拍到了西伯利亚大铁路上著名的欧亚界碑,左侧(东方)亚洲,右侧(西方)欧洲。欧亚界碑位于K3次国际列车行进方向左侧,铁路的南侧,上面用俄文标注着:左边亚洲、右边欧洲。行驶中拍到这座界碑还是需要一定的运气。</p> <p>第六天即将临近莫斯科时,车速放慢,从房间里已经看见金环小镇的小克里姆林宫。</p> <p>马上要到终点站了,同车厢的伙伴互留信息,互留合影,相遇在这趟特殊的列车上真是今生有缘。</p> <p>我这次在食品方面准备很充足,到终点基本吃完。把该吃的基本吃完,把该穿的全部穿在身上,轻装出行俄罗斯。</p> <p>第六天莫斯科时间下午2点,北京时间晚上7点,列车到达终点站莫斯科,我们高包车厢所剩下的有来自海南4位小朋友、天津的2位中朋友以及2位老朋友。</p> <p> 这趟“中华第一车”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曾发生过很多事情。其中,最为震撼的是“中俄列车大劫案”。1990年代初,经历政治巨变的俄罗斯对生活物资的大量需求让中国人找到了商机,不少有热衷经商的中国人都走上了倒卖小商品的淘金路。由于当时还没有发货渠道,只能通过火车自己带货。3/4次列车是北京通往莫斯科的最便捷陆路通道,于是,原本列车员比乘客多的这趟列车变成了流动的货摊。当列车进入俄罗斯境内,只要一停车,中国人就站在车窗口卖货,经常是车还没到莫斯科,货便已售罄。当时带货的人和偷渡者身上都带有大量美元,这便吸引了不法分子的注意,1992年开始出现了偷窃行为,到了1993年初就变成了抢劫。1993年5月26日,3次列车驶出中国国境后,中国乘警便按照规定下车,而蒙古国与俄罗斯却没有安排警察上车值守。一伙劫匪因此从几间包房里窜出,闯进列车包厢,向乘客索要护照、钱财,并将受害人捆绑起来毒打搜身,历时十多个小时,劫匪们抢得美元2600多元,人民币2000多元,金戒指4枚。在随后6天6夜的行程里,这趟列车先后被四伙匪徒洗劫,20多名中国旅客遭到劫持,3名妇女被强奸、轮奸,多人被打伤、刺伤。据警方后来的核实,被抢劫的金额达7000多美元。劫案发生后,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以密函形式上报中共中央,公安部迅速成立了中俄列车劫案专案组,在俄罗斯和中国境内开始了大规模的侦破搜捕,到1994年一共拘捕102人,也有漏网之鱼逃窜到第三国。该案件的最后三名网上通缉犯于2011年全部落网。这个案件最终还被拍成了电影。</p><p> 当我们即将告别K3列车时,回首这列极为普通的绿皮车,大家的眼睛有点湿润,这是一次大气磅礴史诗般的旅行,这是一趟用6天时间、7818公里横跨欧亚大陆的东方快车。对我们而言:人生一次足矣!</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