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字:李性刚</h3> <h3>自驾游美篇之三:山西(下)</h3> <h3>离开晋祠向北,古代山西忻州诗人元好问那首千古名篇《摸鱼儿•雁丘辞》猛然跃过脑际:<br></h3><h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h3><h3>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h3> <h3>雁丘石</h3> <h3>揣着元好问提出的那个千古之“问”,来到位于汾河东岸,与“汾河晚渡”相距不远处的雁丘。标记葬雁处的两块巨大雁丘石相拥而立,象征着在天比翼双飞,死后不弃不离。此景给人们揭示了怎样的做人哲理呢?</h3> <h3>《雁丘辞》的意思是说:在去太原应试路上,遇到个打雁人说:捕到并打死了一只雁,另一只本已逃出罗网,竟悲鸣不肯去,撞地而死。于是他买下它,用石头垒葬于汾水河畔,标记为“雁丘”。于是有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疑惑。为什么人有殉情之志,雁有悲伴之哀?《雁丘辞》紧紧围绕一个“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哀婉的悲情恋歌,表达了古代文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和崇敬。一双雁的贞烈感动了一个词人,一个词人的感慨问住了古今之人……</h3> <h3>参观闫锡山故居</h3> <h3>阎锡山故居有大小院落30多座,房屋800余间,总占地面积3.3万余平方米。当年称霸一方,威震华夏的阎锡山,在民国时期曾统治山西近40年。与其说他的故居是一座私宅,不如说是一方土皇帝的皇宫魏阙。</h3> <h3>游览五台山,登上大螺顶</h3> <h3>五台山位居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等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号称“金五台”,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位于恒山与太行山的连接处,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所谓五台山,是因为有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相望而立,每座峰顶都有一个相对平缓的台地并建有寺庙而得名;又因岩层裸露,地貌奇特,展示完美,不仅是佛教圣地,还是一个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h3> <h3>五台山塔院寺白塔</h3> <h3>应县木塔
</h3><h3>历史上,恒山南北,雁门内外,曾是北部中华边塞要冲,冷兵器时代军旅征伐的主战场;是丝绸商道的重要段落,在商贸通衢中,马蹄声和驼铃声终日不断,演绎出晋商的传奇;是礼佛圣道,自北魏以来,历代善士高僧沿丝绸古道镌石置龛,修寺建庙,造就了佛陀无数。
</h3><h3> 位于恒山北麓,长城脚下,浑河南岸的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有一座全木结构的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应县释迦木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辽代契丹民族和金代女真民族先后花了140年接力建设的典范,其设计又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汉民族特点的重楼斗拱式,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h3> <h3>该塔利用传统斗拱建筑技巧,按照“前塔后殿”式布局;外观为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底层呈平面八角形;除了彰显辽代皇室家威外,还有礼佛观光和登高窥敌之用;顶层悬挂明成祖题写的“峻极神工”匾额,第五层悬挂明武宗题书的“天下奇观”匾额;地表层南北各开一门,每层装有木梯,可攀层达顶;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各层均塑佛像;每层檐下都装有风铃,遇微风习习,便叮咚悦耳。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h3> <h3>登北岳恒山</h3> <h3>恒山自古称北岳。所谓“岳”,即大山。恒山号称十八景,抬头远顾,只见四周峰连峰,岭接岭,千姿百态;莽苍苍目不接边,峰耸耸直指苍穹,全都充满神秘色彩,蕴含有趣故事。据道教经典《洞天记》所云:“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因此把位于东﹑南﹑西﹑北、中的五座高山定为“五岳”,并按方位和特色命名之:东岳泰山如坐,称雄;西岳华山如立,称险;南岳衡山如飞,称秀;北岳恒山如行,称奇;中岳嵩山如卧,称奥。五岳以景观和文化双重意义闻名于世。</h3> <h3>在北岳恒山入口处,巧遇曾经担任贵州083支左部队首长的刘维屏。年近九旬的刘老身体健康,神采奕奕,胸前挂满了军功章。</h3> <h3>游览悬空寺</h3> <h3>悬空寺是恒山十八景中最具特色的一景,也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木结构寺庙,是由若干棵木柱支撑一座小具规模的寺庙于悬崖峭壁之上,疑似飘在半天浮云之中。远远望去,只见神阁仙宫,凌空危挂;丹廊朱户,傍崖飞落;木柱艰撑,难负重托,其设计构思可谓绝,建筑艺术可谓高,力学技巧可谓妙。与其说悬空寺是建造在山势陡峻、笔立百米、斧劈刀削般的悬崖之上,还不如说是悬挂在万仞嶙岩绝壁之间,粘贴于巨幅山水壁画之中,俨若一尊精巧、别致、玲珑剔透的浮雕艺术品,其摇摇欲坠之感,惊险奇特之象,凌空欲飞之势,别具一格。</h3> <h3>游览云冈石窟</h3> <h3>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景区洞穴密布,佛烟笼罩,由著名佛教大师昙曜奉旨主持开凿于北魏兴安至和平年间(约453年至471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窟中各类人物形象生动活泼,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现实主义艺术之精华,下开隋唐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