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游记《唐风宋雨柏林禅寺》选自于《天瞳随笔》作者:李光——文物修复顾问,园林设计师,赵郡李氏研究者,藏书家。目前作品:探险小说《神秘人》、《天瞳随笔》涉及随笔、散文、文艺观点百余篇。(看到此文,皆是有缘。)</h5> <p><br></p><p> 古籍《百丈清规·法器》中记载:“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这意思就是:在佛教里梵钟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佛教的一切法事活动和佛家的日常生活都以梵钟为其令。早上撞钟叫做“开静”,击破长夜的昏沉,叫醒熟睡的僧人起床做早课。晚上撞钟叫做“止静”,提醒僧众该静心平整气血,到了休息时间了。听老辈说,这撞钟可以超渡寺庙周边那些游荡于幽冥的苦难孤魂。 </p><p><br></p><p> 这就是佛教圣地——赵州柏林禅寺寺庙里的“晨钟”。这个钟声是有讲究的,每次要均匀的撞击一百零八下。这一百零八代表我们世间芸芸众生的无名烦恼。撞钟时还需有僧人的偈语:“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写作中,因涉及到一些佛家传统术语,以及当地民间的灵异之事,因此系统自动屏蔽了两三百字,做为一名学习唯物主义著作的作者,我个人表示理解。)</span></p> <div> 深秋的大寺山门在夜幕笼罩下线条起伏伸张更增添了几分非同往常的庄严,越发有了种古朴。天未亮,晨钟响过,一应僧人和住寺的外地居士们就该到大殿上早课了。我独自一人静静从东侧便门进入了寺庙中。当我进入了东面的长廊,心就踏实了许多,庆幸的是这时并没有白天熙熙攘攘人山人海的香客信众、更没有外面的导游商贩,只有零星遇到的几位安保人员和二三僧人迎面走过。时下寂静,人初静而多思。<br><br> 调整身形脚下开始生风。夜幕下,从小熟悉爬玩的汉唐古柏守护着这座千年古刹。如此夜下景致,并未吸引我驻足拜谒欣赏。于是加紧步伐走过了钟鼓楼,再稍稍调整气息,赶往寺院深处万佛楼早课的地点。<br></div><div><br></div> 眼前这宏伟的万佛楼是柏林禅寺最高大的单体建筑,在北京中铁工建筑设计院搞过几年建筑设计的我知道,目前,万佛楼是全国乃至亚洲区域,采用明清结构样式营造的最大的单体仿古建筑。它的设计完全按照古法的营造要求施工,体量布局宏大,三重飞檐分割凸显古佛道场的神圣庄严。同时飞檐斗拱比例适度颇具中式气派,并且采用高等级的歇山式风格,配以皇家寺庙专用的黄色琉璃瓦,材质和建筑形式浑然一体,可称一代典范之作,我正在用曾经的建筑知识回味着……<br><br> 本以为自己是捷足先登之流,正在啧啧得意,结果远远望去,万佛楼廊檐两侧早已悄无声息地排起了长长的众僧队伍。稍许,只见两列队伍分左右各个虔诚有序依次而入。此时我加紧了脚步,又要使得脚步稳健不慌。不一会儿,耳轮中便听见大殿里不同的法器渐次响起,“咚!咚!咚!”紧接着便是僧人众居士们富有韵律的唱经之声。<br> 在这金碧辉煌的万佛楼里,供奉有一万余尊铜佛像。取众生即佛、诸佛无量之意,其意为俾人心向善向上。佛造像制作法式则依照《华严经》海印三昧及总持教五智五佛思想,精心设计,如法铸造。其中,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每尊通高四· 八米,系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由法界体性智流出;东方阿閦佛,由大圆镜智流出;南方宝生佛,由妙观察智流出;西方阿弥陀佛,由平等性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所作智流出。寺庙方面标注的是:万佛楼里小铜佛像共计一万零四十八尊。其制作法式亦据五智五方五佛教义安排。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二千零一十六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二千零十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二千零二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二千零十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二千零十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br> 我正在欣赏着眼前诸多佛像样式,思索着楼阁布局,陶醉在优美的唱经旋律之中,突然南方传来阵阵低沉,又时而奔腾的擂鼓之声。鼓声源于僧人的擂击,却牵动着我等俗人的心魄,看来我也是个没有定力的人呀。这擂鼓与“赵州战鼓”有些不同,“赵州战鼓”自然很熟悉,它属于战场叫阵的武术之鼓……我的这一愣神儿,可能被身边的一位女居士发觉了,这位慈眉善目的居士仿佛是具有神通一般,在我未先询问时,她小声告诉我,南面钟鼓楼三楼上在擂鼓,这是寺庙惯例,你不必奇怪。我对僧众唱经的内容并不十分感兴趣,实实在在是一位俗家,也不具备佛门居士资格。倒是殿宇里这种氛围让我感觉舒爽自在,这让我想起了儿时好多的回忆……<br> <p class="ql-block"> 时光倥偬,岁月翩跹,儿时周末,我一定会到大寺,赵州当地俗称大寺。东面不远的高大的千年古城墙上来回游荡一番,栉风沐雨,阴雨天最好,这是我最惬意的时候。看看城外远处村落阡陌交错,小路农田自然设计分割成线;闻闻远方飘来的田野清香,望望周边宽广辽阔盎然生机的庄园;感受城下护城河中芦花飘荡的阵阵悠闲……乡野中洒落着一种别样的气氛,这是一派华北平原独有的田园景致。而这就是我童年记忆里无法忘怀的故乡,这或许是那些喜欢内心质朴的人们,才能感受到的人文风景吧。</p>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李氏家族原在“大寺坑”有责任田,这多数是我们城中村社员们开荒出来的。(“大寺坑”即如今的柏林禅寺万佛楼以及万佛楼以东一带。当时柏林寺后面有一道深约四米的深沟,南北宽约数十余丈,此地周边环境奇特,多有隆起。记着老辈儿说过去有山狸子、獾狗、刺猬,甚至还见过狐狸、土鹿,也有无名地道,疑有文化层。据说此地出过古墓“燃灯墓”轰动一时,父辈们均亲眼目睹过当时的情景。)当时家族中的责任田紧挨着高大的东城墙,这也是北门与东门区域的分界点。童年记忆里当时的古城墙有缓坡,估计是古代守城人留下的上城楼的阶道。<br> <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大约五六岁,儿时亲身经历:当天大人们都在“大寺坑”平整秋收过后的棒子秸秆、芝麻秸秆……趁着大伙儿休息喝水之时,我同父辈们一同登上东面高大的古城墙上,伯伯们把我举了起来。记忆里这是我第一次登上这座高大古老的土城墙,站在城墙之上顿时身感微风阵阵。这里是眺望赵州古佛祖师宝塔的最佳角度!于是,一边耳朵听着父辈们谈他们的童年,讲他们在大寺里经历过的神奇、怪异、离奇之事。一边耳朵享受着微风过后一串串连绵悠扬的古塔铃音,眼前唐风宋韵悠然,仿佛一幅岁月描绘的古画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伙儿凝神西南宝塔方向,远处一时间飞鸟成群,时而嬉戏翱翔盘旋于高大的十三层塔身周围,一会儿又直冲上去。秋季里天高云淡不时亦有苍鹰大鸟出现于云霄(我曾经亲眼见过有类似仙鹤一类的大鸟盘旋在宝塔之上,此事确实亲眼所见,并且见过两次,大约是1986年与1987年。)秋高气爽,此时雄伟庄严的宝塔愈发显得巍峨挺拔,宝塔每层八角皆有古代遗留的古铜铃,历经朝代更替风雨沧桑虽有部分遗失,但当时多数尚存,宝塔古朴大气。清风阵阵略有微寒,那悠扬的塔铃声缓缓地传遍古城,登高俯视,古城景致尽收眼底。儿时记忆每一次登高眺望,均会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p> <p class="ql-block"> 除了和其他小伙伴在这里玩泥巴,捏各种小动物以外,我的另一个单独爱好就是在“大寺坑”城墙脚下寻觅过去零星散落的铜钱,搜寻稀奇古怪的瓷瓦片。倘若有幸寻见土里翻出来的破瓷片、残破的小陶人、顿时就会两眼放光。儿时曾经在“大寺坑”的土坡附近捡到过元代青蓝色的钧瓷片。尤其对那件宋代残破的定窑白瓷人记忆十分深刻,瓷人头部做工尤其精细,神态十分生动。为此我当时在井水旁边专门清洗完瓷人面部的泥土,拿着它在数位劳作的长辈面前炫耀了半晌。当时只是感觉小瓷人的面部神态很美,眼角与嘴部神态尤为传神。他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有种修行者禅定时独有的美感,于是这件残破的小瓷人就成了我儿时的枕边之物,经常放在枕头旁边不时观摩一番,后来在1990年搬家中不幸把它遗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后也曾陆续捡到过半拉唐代的黑釉瓷钵,宋代的几十枚古钱币、白色的琉璃珠子,蓝色的小坠子……因为年龄小,当时虽然不知道东西的年代,但是凭直觉感觉它们不是现代的物品,它们有种不可言状的沧桑美。其实,当时这类东西在赵州古城里是非常常见的东西,并不算稀奇,大家多见多不怪。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从小便对古旧遗迹特感兴趣,似乎是与生俱来对历史有特别的舒适感,这种文化环境正好对了我的胃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记忆有很多,尤其是千年的古城墙,沧桑的大寺遗迹。它们一个在不断消失……消失的让我只能用回忆去拼凑,最终会无人知晓它们曾经的存在过;一个在恢复元气,恢复到往日气象,使得它名满禅林,天下皆知……</p> 回来后,我查阅史料,柏林禅寺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具体年代有争议) ,唐代称为观音院,南宋时为永安院,金代定名为——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世称:柏林禅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朝代更替,战火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不绝。<br><br> 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西游记称:唐三藏)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经来此,师从一位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赵州和尚在此驻锡四十年,世寿120岁,当世人称其为北方圣人,赵州和尚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广传中外,影响很大。 <h5>作者:李光——文物修复顾问,园林设计师,赵郡李氏研究者,藏书家。目前作品:探险小说《神秘人》、《天瞳随笔》涉及随笔、散文、文艺观点百余篇。(看到此文,皆是有缘。)</h5> 多年以来,多次到马先生处学习。 多次从马先生的分析中获得启发。 李光18岁素描基础写生于河艺。 李光38岁素描基础写生于国际庄。 <h1>《无题平凡心》</h1><h5> 正月十九即兴</h5><h5> 李光</h5><h5><br></h5><h1>古寺汉柏驻红尘,</h1><h1>静卧赵州心气匀。</h1><h1>一无所有观自在,</h1><h1>灵明寂照耀古今。</h1> <p class="ql-block"> 吃着老乡刚炸的炸排叉,一边唠嗑,李光 一家浅语:“人生一世,慧心不启,则焦虑的产生制造不断,以至于出现过度精神内耗。思考以经济搞钱优先、变形、过度之下。一些以搞钱为宗旨的力量介入导致房地产、住房、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出现乱象,如此这般出生率自然会下降,而众人业障大抵由此而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