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初试思维导图

本初

<h3>  在去年的一次培训当中,初识思维导图,便深深地被它吸引,随后买了各种书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学习一段之后,我发现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每单元已学过的知识不太会整理,知识很散乱,没有完整的体系,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即使老师把知识归类总结,在学生的大脑中还是散乱的,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把这些知识归在一个整体,另外,复习课反反复复,就连老师也觉得枯燥无味,别说学生了,所以为了提高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我决定尝试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h3> <h3>一、认识思维导图。</h3><h3>顾名思义思维导图就是用于学习思考的思维地图,它是一种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分多种,有圆圈形图,有气泡图,树状图,流程图等等,不管什么样的思维导图本质特征都是一样的,就是从一个关键词出发,把纷乱的思绪分层分类,把主次关系理的清清楚楚,使人一目了然,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h3> <h3>二、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整理的优势。</h3><h3>用思维导图学习,图文并茂,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网络,能把分散的知识连成线,结成网,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的呈现在大脑中,这种力量是强大的,好比你去拿葡萄一颗一颗拿,恐怕最多也就拿一把,但是成串成串的拿,拿到的可能就是n多倍,所以思维导图最大的优势是整体性,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不停的提炼,然后进行分类描述,比如易错字,多音字,成语,古诗,中心,考点等等,这些都要写进思维导图里,这就需要在课本、习题、试卷所有的资料中不停的搜索,在大脑中反复思考,孩子们的思维模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思考问题的整体性会更强,久而久之,思考问题就会比较清晰,逻辑性就会增强。</h3> <h3>三、运用思维导图的具体做法。</h3><h3>在绘制前需要做到:</h3><h3> 1、对要绘制的导图的内容要清晰,理清知识要点:重点、难点、频考点、易错点等,为系统安排做准备。</h3><h3> 2、构建知识框架,以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构建。</h3><h3> 3、细化框架构建,准备纸笔等材料。</h3><h3>在准备的纸的中央,写上构建内容的关键词,以上学期整册教材的复习为例:先在中间写上中心词哪一册,然后顺时针依次写下二级关键词单元主题,三级关键词课题等等,四级更多的内容,比如重点字词、中心、分析等,想完之后加形状,颜色,也可以先画图,再写字。</h3><h3>孩子们的模范性很强,可塑性很大,我只在黑板上简单的演示了一下,没想到他们画出来的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条理清楚,语言清晰,设计新颖,我对孩子们说,他们就是大师,他们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幅都堪称完美,他们的潜能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我在全班展览,并且告诉他们老师要让全校的人都知道,他们是最用心的孩子,他们一个个自豪的神情在小脸上展现出来。</h3><h3>最后我让他们看着思维导图自己出一份试卷,并完成这份试卷,我发现孩子们都能够把握出题的模式,重难点频考点,我告诉他们,他们都能把题出出来,难道还做不出来题吗?所以考试对于他们来说不是问题,不断的强化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这样的整理总结,孩子们会思考了,创造力,想象力,归纳总结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但同时我也看到思维导图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这个训练需要一个过程,慢慢来。</h3> <h3>  我还告诉孩子们思维导图不仅限于学习上,知识的整理上,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运用到,比如,时间的管理、计划的制订、人生的规划等。思维导图给学生提供了一幅思维的全景图,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在不同的知识间构建桥梁,使学生会学丶乐学,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h3> <h3>  思维导图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它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的思维,更容易地记忆。</h3><h3>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站在未来安排现在,做有深度的教育,为培养高品质的思维而不断探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