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0月1日下午刚到达碛口古镇,就被</h3><h3>国家和当地大事紧密结合起来的红色吸引,来到了主广场。</h3><h3><br></h3><h3><br></h3> <h3>主广场后面,重墙叠楼及制高点黑龙庙,在朗晴的天空下,展现六百多年辉煌、威严犹在。布置会场的人们正忙着晚上的盛会。</h3> <h3>主广场上的大标语极其醒目。明清到民国年间,碛口古镇凭藉黄河水运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与黄河西岸的陕西远至甘、宁、蒙,东连 太原、北京、天津,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九曲第一镇”之美誉。</h3> <h3>继续往北直奔预定的民宿。</h3> <h3>民宿正面。</h3> <h3>二层楼,有窗户的西面,算是观景房了。</h3> <h3>这就是碛口码头吗?!当年,每天来往商船150艘之多——黄河北干流水运航道中转站的鼎盛期,已经结束了。</h3> <h3>当下,除了在岸边停滞的游轮上经营水上餐厅外,也办起汽輪游……受中青年追捧。</h3> <h3>看,这黄河东岸来往的人群中,有卖大枣、枸杞、山药和手工制作的,还有专事这个营生的——赶骆驼载人拉车赚个钱。</h3> <h3>正对着黄河的这家“祥元隆”民宿,位置最好,价钱最贵,住宿条件最舒适。</h3> <h3>细看“祥元隆”门楣北侧:“红色酉圪垛,枣商林家坪”和它下面的“工作人员就餐处”,可推知其不凡背景。据说,著名导演贾樟柯和来此镇拍摄影视作品的工作人员均在“祥元隆”暂住。</h3> <h3>紧临“祥元隆”南侧的“驴友之家”,看着挺亲切。</h3> <h3>暂住地街道全景一瞥。</h3> <h3>不知不觉,落霞撒金黄河水,远山近水连云秋。游人纷纷汇集来,码头变身餐、景台。</h3> <h3>看,多年治理黄河水见到成效了!黄河水真的变清了!残阳霞蔚的碛口之美,即使站到堤岸上拍摄,也难满意。</h3> <h3>夜幕降临,水上餐厅静下来了。为什么对岸的高塔不点灯呢?答曰:它不属于我们这边管。唉,……无奈!</h3> <h3>人们都汇集到镇政府的主广场或会场上去了。演出台前集聚着一群小孩和大人,“寻根黄河,梦回碛口”的主题晚会即将开始。</h3> <h3>大多数旅行者都不看演出,而热衷于看夜景。白天所见的墙垣、庙宇、城楼都被灯光廓清照亮美不胜收。</h3> <h3>夜景“九曲黄河第一镇”模型标语美轮美奂!</h3> <h3>主持人声嘶力竭地喊着:曾在CCTV演出获奖的ⅩⅩ女士来了,请大家热烈鼓掌欢迎!……镇里的人们都有秩序地站着,孩子被驮在肩上,眼睛一律盯着前面,认真听着主持人的话,几乎没人嬉闹……</h3> <h3>我们悄悄撤离时,发现了这张图片。它是碛口古镇红色历史的见之一。图上所说的中共西北局是贺龙、习仲勋、林伯渠等领导人居住过的地方。值得纪念的还有:碛口是抗日时期华北通往延安的主要运输口岸。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渡黄河夜宿碛口寨子村,后转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h3> <h3>主广场旁边的僻静胡同里,别致的窑院式民房、</h3> <h3>挂着各式葫芦的古老平房、售货屋、自动售货柜等,令人欣喜悦目。</h3> <h3>特别高兴看到,一座中学居于胡同中段,门口张贴着中高考优秀成绩和名单。</h3> <h3>“驴友之家”的内装饰够有品味!</h3> <h3>暂住地的旁边阳台上,一对情侣默默看着手机,可贵的闹中取静!</h3> <h3>楼下就是一条古街,明天必得去看看。</h3> <h3>第二天一早,路过暂住地东南山地的冷清胡同,</h3> <h3>来到可望见黄河对岸、陕西高原的开阔的街区,它只是当年容纳300多家各类服务型商肆多条街区之普通一条。</h3> <h3>清晨即起,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业已陈列有序。联想当年货栈、票号、当铺等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一应具全,那壮观场面已不复存在!</h3> <h3>这个“义诚信”是辛亥革命后,民国十年,由天津人来碛口首开,现今成为“北京农学院园林环境艺术专业,碛口美术实习基地”。平时就是以贩卖古玩类小商品为主了。已去过一些古镇,看见不少怀念领袖毛泽东而推销他的像和像章,这是商人的精明之举,个中原因:你懂得。</h3> <h3>再见熟悉的“祥元隆”,后身也气派。</h3> <h3>再见“驴友之家”。</h3> <h3>这座“长兴店”,初创是大药房,辛亥革命后成为“义诚信草帽店”。现由私人购置,开设旅店,也成为各大美院写生基地。</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随着黄河水位下降,公路等交通业的发展,黄河水路运输已基本硝烟匿迹。昔日碛口“水旱码头小都会”的功能渐行渐远了。随之发展的旅游业,已是大势所趋。</h3> <h3>走出街区稍稍拐一下弯,看见衔着“九曲黄河第一镇”的龙模型,张口獠牙,黄红龙身腾腾跃舞熠熠生辉。</h3> <h3>龙口正对着攀山去黑龙庙的路。路不平又陡,我一个人前去吧。</h3> <h3>老乡说:几分钟到顶。而这三步一坡,四步一攀,七扭八拐,屈曲盘旋的路,往返保准一小时了。</h3> <h3>进到这个标着“商会”的窑院,</h3> <h3>四合院以整齐的砖石铺地,很宽敞豁亮。墙角的杂物略显凌乱。北面的楼式窑房很漂亮,南面房前摆放着各种手工艺品和手工布鞋的货摊,上面码放着门口小广告所说的物品。秩序井然,一天的生活开始了。</h3> <h3>终于可以一睹黑龙庙的芳容了。</h3> <h3>庙前门楼的门联,道出黑龙庙的地位和作用。庙院内,敬香的人基本未断,迷信的人总是很多。</h3> <h3>穿过两层楼的门洞,看到烟雾缥缈的黑龙庙。此庙始建于明代,后多次增补修缮。庙内正祀龙王,左右分祀风伯、河伯。传说既是保佑风调雨顺的神灵,也是船家供奉的保护神。</h3> <h3>迷信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吧。不信它,另当别论。作为古建筑保留下来,至今仍具观赏价值。庙内的戏台型制确实奇特。一是三空舞台;二是左右看台,今称包厢;三是音响播十里之遥,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誉。</h3> <h3>黑龙庙全景之一瞥。</h3> <h3>站在黑龙庙外的平台上,碛口古镇聚于眼下。</h3> <h3>那片整齐宅院的,据说是西湾村。不打算去了。</h3> <h3>主广场清晰可见。</h3> <h3>请一位游客拍照留影纪念。她却拍了全方位的许多张,再次谢谢了。</h3> <h3>下山了,其实还是走在山坡上。只不过,被人修整成可建房的平台而已。一个小孩突然跑出来,定睛一看,里面门套门,自然,也是院套院了。</h3> <h3>在这个自称是北京人开的“子灵文创”商肆挑个葫芦吧。</h3> <h3>再在古镇老醋坊“天元居”买些醋带回吧。</h3> <h3>看这视频,闻到醋香了吗?</h3> <h3>街区里,人渐渐多了。在碛口古镇走一圈,不仅能看到铺地、车载的购物摊,而且能看到如照片所示的挑担子、走街串巷的货郎。碛口古镇人的勤劳可见一斑了。</h3> <h3>清晨时分,家家都忙着清扫自家门庭,工人开始操纵着垃圾车清理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一派生气勃勃美化家园的景象。</h3> <h3>趁着阳光明媚,10点多从古镇出发,沿黄河岸北上约二十多公里,晌午将正好抵达目的地。干什么去呢?去观赏自然奇景——黄河大画廊天然水蚀浮雕。</h3> <h3>虽说景区已开发二十年多年了,但人们干事总慢慢腾腾,磨磨唧唧的,慢工出细活嘛!一路风尘,那是停车场还在建设中,只好将车停在路岔道靠山窝处。</h3> <h3>看那为方便下到码头的层层台阶,走起来却很膈应很不方便。老乡指点着人们:走旁边的土路,比那个(台阶)好走。</h3> <h3>船工也是导游,早就在汽艇(船)上等候了。这座岸壁浮雕的凹进去部位,从他的口中说出来,成了“皇帝的宝座”。这便是黄河水被风蚀水蚀等侵蚀而造就出的艺术效果吧。</h3> <h3>这上下交错的立柱被说成:牙齿。“魔鬼的牙齿”——暗自思忖。人的想象赋予自然的称谓,觉得像就是了。</h3> <h3>当导游说,这个是“癞蛤蟆”时</h3> <h3>我忽然想起,在甘肃张掖湿地公园旅行所见到的七彩丹霞地貌之一:神龟问天。它与这个“癞蛤蟆”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神龟问天”的塔状地貌,是红色砂岩被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自然条件造就不同的地貌,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h3> <h3>岸壁上悬着的浮雕被说成“悬空寺”,的确有点意思。</h3> <h3>这个歪出岸壁,倾斜地倒在河床上的浮雕,被称为“泰坦尼克号”。或称为卡通图模,也有道理。</h3> <h3>这个被称为“清明上河图”。或称为象形文字,也未尝不可。</h3> <h3>不打算到山坡上观景了,拍照吧!</h3><h3>人生有代谢,</h3><h3>江月无穷已。</h3><h3>黄河画廊边,</h3><h3>留此存照传。</h3><h3><br></h3> <h3>碛口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内李家山村被许多人推荐过,下午去那里看看。</h3> <h3>出古镇三公里左右,重重大山展现在眼前。</h3> <h3>几百年来,李家山寨一直默默地隐于大山深处。它的发现源于一个人。</h3> <h3>1976年,1989年10月,著名画家吴冠中两次来此地写生。他说过: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院落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世界都难再找到。</h3> <h3>这是吴冠中笔下的李家山村草图。</h3> <h3>2009年1月,李家山村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来此旅行的人渐渐多起来。</h3> <h3>这个山村的神秘面纱也终于揭开了。空灵淡雅、荒僻幽远,与天上的云贴得很近,与地上的花草互相映衬,看到的人都悠悠然,走着的,晒太阳的,聊天的……据说这里的长寿老人不少,那是自然的——绝对的天然氧巴!</h3> <h3>跟着村里的女导游,口音太重,走得太快,信息有限。不过,网络相助,总算知道:如果将村里有标注的建筑游览一圈,步行仅需三公里左右。只不过,这三公里是在五六十米高的坡路上上下下走三四个来回。<br></h3><h3><br></h3><h3></h3> <h3>鼎盛时期曾居住二、三百户,近百小院,约四百孔(间)住舍,最多七百六十口人。现今只有二十几户,一百多人了。</h3> <h3>其中真正属于清代建筑群的,是依一个南北走向、约七十度、五六十米高的山坡上而建的。</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它是从山底一直建到山顶,重叠十一层的少数几个窑院形成的“立体村落”。</h3> <h3>这些窑院间都有蜿蜒小路相连。</h3> <h3>最高处的路,似凌空崖壁之上,把对面的高山截矮,将周边的房子踩在脚下,说一点不怕是假的。</h3> <h3>制高点也是瞭望台,有“一览众山小”、“立体村落尽收眼底”的畅快!</h3> <h3>而连接十几层窑院的路,用条石砌棱,用块石铺面,高低错落,平实工整。</h3> <h3>也有一些路(如图所示)是不甚平坦且陡陡的,也许是没有废弃的旧路……即便如此,村里道路实用耐磨,绕、转、分、并都以出行安全方便为主,整体构思松严有度,达到了“疏可跑马,密不插针”的意境。</h3><h3>顺便看看旁边有太阳能,窑前挂着灯笼的院子。原来是学校,房子仍在,生源却没了。</h3> <h3>村里这缸式墙是一大看点。一打听,才知:黄土制缸的材料应有尽有,技术简单。制成缸后,将里面填得满满的,连在一起加固是极其坚韧的,具有极好的防御功能。</h3> <h3>联想起:刚去过的润城镇砥洎城,用铁埽砌坩埚杂以河卵石建成的城墙,已五百多年了,依然坚固。见照片。</h3><h3>惊叹劳动者的智慧!吕梁、太行峡谷、沟壑、盆地里的人,就地取材改造山河为我所用的本领高强!</h3> <h3>山村的防水设施也是一绝。黄土高原的土层结构是垂直肌理,易崩塌,加之雨水冲刷而导致的山体滑坡是常有的事故。</h3> <h3>因此,村里修有大小石质排水沟,布局合理,沟心卷洞,最高落差三十至四十米。远远望去,不仅是技术而且是艺术。</h3> <h3>村里风格鲜明的“明柱厦檐高圪台”是最大看点。指的是砖拱顶(窑洞)组成的明柱厦檐四合院。</h3> <h3>每一户窑院都有一块在山坡上开辟出来的平整庭院以及数孔在山体内凿出的窑洞。各家各户的窑院沿坡壁呈阶梯状分布,上层庭院的底部就是下层窑洞的洞顶。</h3> <h3>层层窑洞、窑院完美结合了山势的坡度和走向,看似布局随意,展示在世人面前却凝固成一副独特的西北风画卷。其风格体现了人与山水的完美和谐,最终创造了人与自然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h3> <h3>村里建筑的细节也值得一看。据说,这是一座无人居住的财主宅院的门洞。外表装修十分讲究,仅看阴面转雕的精细程度便略知一二。</h3> <h3>与它对称的阳面,将它说成古希腊神庙的一部分,估计会以假乱真的大有人在。</h3> <h3>屋脊上的吻兽,做工也不错。</h3> <h3>现在村里搞旅游业很红火的一家宅院门口。其屋脊上的吻兽真与财主家有一拼。</h3> <h3>旅游业催动了其他行业。镇上有的营生,这大山里也有了。</h3> <h3>下山路上所见。建“麒麟塔”告知“吾民”:佑“李家山一日三进宝”的福禄祥瑞继续下去。</h3> <h3>纪念“麒麟”逃生于此而造就了“麒麟滩(岛)”。</h3> <h3>为今人保护鱼类建“放生台”。</h3> <h3>当下李家山村(庄)人,忙着建生态园,饭店建好了,正忙着招徕客人,闲不下来。</h3> <h3>建起新型的山庄,改成“麒麟”与它下面的塔、岛连成一体。</h3> <h3>虽没完全竣工,但这座窑院和新式楼房结合的建筑还不错。</h3> <h3>完全现代化的建筑风格也不错。</h3> <h3>在碛口古镇这两天,逛街区,观画廊,走山寨,虽然对这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只是触及了皮毛,但是已被古镇至今仍保留着的原始质朴脚踏实地又勤勉刻苦奋发进取的民生形态所感动。古镇的人不古,绝对迷信鬼神是不存在的。当今的人理智地造就着“活着的古镇”。它是黄土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文化典型,拥有世界性文化与历史价值。</h3><h3>作为一个普通的旅行者,真是不枉来碛口古镇一趟啊!做个美篇宣传它,为它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出一把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