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机车·新教育】践行新教育,同课展风采——机车小学低语组同课异构促成长

瀍河区机车小学

<h3>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h3><h3> 本学期,为了构建理想课堂,践行新教育理念,机车校区和塔西校区“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如期开展。虽然是上同一节课,文本的内容也相同,但要讲得精彩也是很有难度的,很多资料和素材都需要自己云搜集和整理。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们低语组的老师对教学设计一次次推敲和思索,力求选择出最佳的教学方法 ,积极打造理想课堂。</h3> <h3>  在教学《秋天》一课过程中,顾霞老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h3> <h3>  付宁老师指导朗读的方法多样。教师示范,对比迁引,看图感知,联想感悟。课堂上练习说活的效果显著。出示图片及表达方式,仿照课文,说一说春夏秋冬的特点,收到较好的效果。</h3> <h3>  孙晓鹏老师进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在加强认知、激发情感的同时,还应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指导行为,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回首本课教学,孙晓鹏老师认为在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方面做得尚有欠缺,学生未能全部被引领至将学习内容转化为自觉行为的状态,如何更好地体现本课程理念,更好地影响和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实践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h3> <h3>  项辰老师在课堂上整堂课抓住了重点,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项老师在每一课上都会给学生一个质疑问难的机会,因为“学贵有疑”,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真正对课堂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走进文本,有着独立思考意识的。</h3> <h3>  姚倩倩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一年级学生对有感情朗读课文还需要多练习,作为一名新教师,姚老师表示在平时的课堂上也会培养孩子读的能力。</h3> <h3>  程江霞老师在执教《一封信》的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让学生快速识记生字。运用对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明白两封信所体现的不同的生活态度,体现文章的主旨。深入细致地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不同的语速、语气,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h3> <h3>  《课标》指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李静老师执教的《周末巧安排》一课,教师在与学生的“星期日的安排”的聊谈中,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亲近,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同时,本课的教学中是放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学的,焕发新的生命力,这堂课让大家深深地感受到周末不仅是让孩子们好好休息,还要在充满“生活味”、“情境味”的氛围中进行,充满着人文气息。</h3> <h3>  课文《一封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较长,存在一定的难度,李林老师在教学中精简课堂,删繁就简。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体会两封信的差别,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让看似一篇又长又难理解的课文变得简单起来。</h3> <h3>  宿玉霞老师执教《一封信》,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既注重了工具性又关注了人文性,使学生在兴趣深厚、积极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思索。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h3> <h3>  吉欢欢老师执教时间不长,但她的教学《一封信》时条理清晰,以人物的心情为线索,通过两次写信内容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人物不同的心情和不同的生活的态度。指导学生朗读充分,引导学生用不同语气的读来表现人物。学生活动充分,充分的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的新课堂理念。</h3> <h3>  教研是教学的双翼,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讲课结束后,我们低语的老师认真探讨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堂的整体梳理条理,对细节精心打磨,在各抒己见中打造最佳教学设计。</h3> <h3>  古有云,实践出真知。愿我们低语组的每一位老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成长!</h3>

学生

教学

老师

课堂

朗读

课文

低语

教师

执教

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