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齐蓄力 青蓝携手谱芳华——魅力诗词 浸润心田

曾素君

<h3>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深秋的校园,凉风习习,辛勤的园丁,默默耕耘。10月15日下午,小学语文组举行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青蓝汇报课活动。六年级黄秋月老师执教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拉开了这次活动的序幕。</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诗意课堂 有滋有味</font></b></h1> <h3>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不仅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今天黄秋月老师的公开课让我们受益良多。</h3> <h3>  课程伊始,秋月老师与孩子们进行“对子歌”游戏的课前互动,无形中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h3><h3> 在教学过程中,她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重古诗词学习方法的渗透: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h3> <h3>  从音到韵,由景入情,秋月老师引导有方,层层深入,带领学生漫步在夜色下的黄沙道中,感受诗人的小情怀。学生津津有味,我们也从中获得一些诗词教学的启发。</h3> <h3>  孩子们在读中悟,在悟中品,在诗意的课堂中细细体会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h3> <h3>  魅力诗词,浸润心田。秋月老师以扎实的诗词功底,带领大家遨游在诗词的海洋中。以辛弃疾另一首风格迥然不同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尾,体会词人的家国情怀,最后再次回到本首诗——一个清新、恬静、美丽的黄沙岭,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了本课。</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研讨座谈 有声有色</font></b></h1> <h3>  “青蓝有约,携手成长”。陈丽芳老师在这次“师徒结对”的活动中,为徒弟提供了“真心”、“耐心”、“热心”、“恒心”、“细心”、“虚心”的六“心”级帮助。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为秋月老师献计献策,让她在一次次磨课中反思、改变、收获、成长。</h3><h3> &nbsp;作为徒弟的秋月老师首先对自己的指导老师给予真诚的感谢,感谢陈老师倾囊相授的指导,感谢陈老师给她的信心和鼓励,同时也感谢本年级组所有提供指导的老师,以及学校提供的宝贵平台和学习机会。</h3> <h3>  “评课促成长,反思共进步”。各年级老师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给予了秋月老师高度的评价。认为她的课步步有内容,步步有梯度。精彩的引导语,机智多样的评价语,美观的板书,都让大家为之赞叹。重点抓“读”,以“读”入境,以“读”入情,还注重课外知识的渗透。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希望秋月老师能在课堂上关注更多孩子的生命成长。</h3><h3> </h3> <h3>  最后,教研组长黎俊英老师和教研主任付斌老师也就这堂课提了宝贵的意见。首先她们肯定了秋月老师的教学方法,认为她的古诗文教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次强调背景的渗透,对把握词人的心境和生平,有重大作用。最后,付老师对古诗文教学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1、针对词的下阙“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一句,词人是否只有“着急”的心情?2、高年级的孩子对诗词的积累和理解已有一定的量,是否可以增加些难度,让学生多了解词人的背景,去体会词人的多重情感?</h3><h3> 付老师广博的视野、睿智的思想和积极的研讨交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相信秋月老师在各位前辈的指点下,定会走得更远!</h3> <h3>  诗言志 ,歌咏言,诗词之美,浸润心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们唯有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教研的礁石上激起美丽的浪花。</h3> <h3> 文字:曾素君</h3><h3> 审核:郝芬</h3><h3> 摄影:曾素君</h3>

秋月

老师

诗词

词人

青蓝

教学

结对

心田

感谢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