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击》:121师对越作战高平撤军纪实,惊心动魄,化险为夷!

临沂市范氏文化研究委员会

<h3>怀旧经典老照片重温昔日岁月</h3><h3>41军121师高平撤军纪实</h3><h3><br></h3><h3>3月11日晚,从敌台侦听到敌"高指"(高平总指挥部)向下属12部电台下达指令:"中国兵要撒退,严密监视,不断袭击,困死他们。"</h3><h3>3月12日,敌三一二师炮兵旅把炮弹就打到了一二一师指挥所附近,下午连续打到三六一团阵地上,伤亡5人。晚上,各团阵地前沿都发生了战斗,枪声此起彼伏,时密时疏,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整夜不得安宁。军、师领导聚集在隐蔽部里不断向部队询问情況,都说阵地前沿发现敌偷袭,人数不祥。这一夜谁都没睡。第二天,敌人炮击得更历害了,师部和三六一团指挥所附近都有几十发炮弹爆炸,还有一小股敌人钻到三六一团阵地前的沟里发射60迫击炮弹。</h3><h3>"敌人已知我军即日撤兵,有组织地牵制攻击,情况是严峻的。"毛副军长焦虑地说。</h3><h3>"友邻部队是不是都撤走了?高平还有哪些部队?要赶快与军指联系,明确我们的任务。"师政委周开源急切不安地说。</h3><h3>"赶快要张参谋长组织机关和侦察连用各种手段了解敌情。"毛副军长对郑文水师长说。</h3><h3>经请示军指得知,友邻部队已开始回撤,一二一师任务是:</h3><h3>第一步,担负高平地区主力回撤的后卫掩护任务,于13日15时前,以一个步兵团接替一六O师四八O团高平地区的守桥任务和四七九团一营的魁根到安来的护路任务;以一个营接替安来至675高地之间的护路任务。</h3><h3>第二步,师指率余部14日9时撤离扣屯阵地,当日18时前进至弄压以北地区。全师车辆分队和炮兵分队分别于13日13时、14日12时前撤至弄压以北,部队进至弄压以北地区后占领弄压至茶灵公路两侧,控制沿途要点,构筑工事,于15日12时前完成防御部署,保障重庆方向四十二军清剿部队后侧安全,师指在班利开设。同时,军指示一二一师配合军区工兵团负责爆破扣屯、高平、弄压、茶灵、龙邦公路沿线的桥梁及其它建筑物。</h3><h3><br></h3><h3>41军毛余副军长(左)和121师政委周开源(右)在高平前线勘察地形</h3> <h3>情况了解了,任务明确了,指挥员们却充满了疑虑和不安,因为,如此部署,又将一二一师置于孤军无援之境了。</h3><h3>"从当面敌情看,回撤要冒更大风险了。"一位师领导说。</h3><h3>"那么多部队一下子都撤光了,连互相掩护都不要,唯一在高平护桥的一六O师四八O团也要提前撤走,令人费解!"又一位师领导焦虑不安地说。</h3><h3>"大家都要冷静,先分析一下敌我双方的态势,如何安全回撤,如有问题还可以向上反映嘛!"毛副军长对大家说。</h3><h3>"按首长的指示,我们讨论一下,有问题大家可以提意见。"一二一师周开源政委䃼充说。</h3><h3>大家分析认为:谅山方向我五十五军3月12日全部撤至国内。高平方向四十二军从14日开始分別由水口、布局、科甲等关口向国内回撤。我军坦克部队及重装备已经回国。从3月11日开始,一二二师撤至安乐以北,一二三师撤至茶灵地区。五十军一五〇师于13日前从吞片、那嘎、无扣全部撤走。在弄压以南至高平以北担任公路警戒的一六〇师四八〇团和四七九团于3月13日15时前撤回国内。军首长指示:一二一师回撤任务很重,处境突出,敌三一二师企图乘我回撤之机进行尾追反扑,一定要组织好,不要吃亏。</h3><h3>然而,等3月13日守护高平大桥的四八〇团和护路的四七九团撤走后,在敌纵深内的部队只有一二一师。距友邻部队最近的在安乐以北的一二二师和在茶灵的一二三师三六八团也有四五十公里,其他已基本撤完。上级要求一二一师还要从扣屯抽调1个步兵团又2个步兵营去高平接替护桥任务,到魁根、安来至675高地担任护路任务,师指既要在扣屯指挥与敌援兵三一二师作战,又要指挥高平护桥护路部队作战,两头顾及不暇,容易出事。</h3><h3>敌方情况,敌三一二师发现我撤军后,于3月11日大部渡过纳隆河,先头团已展开在我阵地前对峙。高平、班庄一带,有敌1个特工大队和八五二团1个营及公安民兵等。敌"高指"下属12部电台指挥12股敌人,频繁向我出击、偷袭、骚扰。</h3><h3>在此情况下,孤军深入的一二一师能自己掩护自己、安全撤军回国已属不易,再无力去高平接替四八〇团的护桥任务,而且一六〇师四八〇团护桥10多天,地形、敌情较熟,再派1个团接替,地形不熟,敌情不明,交替时间仓促,容易出现漏洞给敌人可趁之机。大家一致认为,守护高平大桥的一六O师四八O团不撤为宜,待一二一师撤至高平时,一起撤回国内。应该向军指提出建议。</h3><h3>郑文水师长觉得理由充分,便拿起电话接通军指向司令部一位领导反映意见。可是那位领导却说:"是军区的指示,一六O师又是兄弟部队,我们不好讲这个话呀!"</h3><h3>郑师长一脸无奈,只好放下电话。</h3><h3>"一六〇师四八〇团归四十一军指挥,任务就是护挢护路掩护部队撤退的,为什么要提前撤走?"</h3><h3>"为战争负责,从实战需要指挥调动部队,是顺理成章的事,有什么好讲的?"</h3><h3>一师的领导七嘴八舌,议论纷纷。</h3><h3>毛副军长静静地坐在地上苦思冥想,思考着如何安全回撤。过了一会他好像有了主张,便对郑师长说:"此事不必越级报告,也不要再议论了,只有凭我们自己的机智和扎实的工作,承担风险,摆脱困难,撤军回国了。回撒要从最坏的方面考虑,预想更复杂的情况。现任务明确,敌情可以这样判断:</h3><h3>"敌人疯狂地在高平争夺大桥,企图炸桥断我退路,乘机反扑。敌三一二师正在等待这种时机,如大桥被炸,敌人会立即向我出击,如大桥保住敌人还不敢轻举妄动。因此,我们回撤的关键是保住大桥,我想让三六一团去高平接替一六〇师四八O团护桥的任务,三六一团要用2个营或1个加强营守备大桥,1个营接替四七九团的护路任务。现立即向三六一团下达去高平接替一六〇师四八〇团护桥任务,要他们马上准备,今天下午我们亲自召集三六一团干部开个会,要当面交待清楚,情况严峻,必须这样!"</h3><h3>2月25日,42军攻入高平市区,步兵通过高平大桥追击南逃之敌</h3> <h3>3月11日下午,三六一团代理团长杨常滩到一二一师接受任务。郑师长传达了军指命令和师的部署后说:"师组成掩指,由某副师长、某副政委带掩指负责三六一团的指挥。由师司令部副参谋长王守成协助代理团长指挥(因三六一团军事干部只剩代理团长和参谋长两人,三六一团进驻扣屯后,一二一师领导考虑后决定将跟随三六二团行动的副参谋长王守成调至三六一团加强一团的军事指挥)。13日拂晓出发,12时前到达高平,16时前全部交接完毕。"他接着强调:"护桥任务艰巨,敌情严重,必须组织严密,死守大桥,掩护师主力撤出高平。"</h3><h3>"你们都知道护桥的意义了,一定把主要兵力部署在大桥上,明确分工,区分任务,干部到最关键的地方指挥,下命令死守,千万不能让敌人把桥炸毁,一旦大桥被毁,全师1万多人,7个重炮营无路可退,其后果可想而知。"</h3><h3>毛副军长接着强调说:"因此,你们到高平的兵力部暑,不能按照四八〇团的布防接替,他们是1个营护桥1个营清剿1个营机动。你们要用1个加强营的兵力防守南北3座大桥,每座大桥两端重点是南头,除部署轻重机枪外,要在桥头附近要点占领有利地形。把通往大桥的道路、沟坑、树林都封锁起来,夜间派出若干潜伏小组,卡沟堵路,不准1个敌人接近大桥。桥下派出部队看守桥墩、监视水面。把团侦察排放在两座大桥之间的市区,白天清剿夜间潜伏,团指夜间靠前指挥,师、团指挥所合并。"</h3><h3>"南桥头公路靠山林密,沟坑较多,是敌特工经常出入的地方,需增强兵力防守。"郑师长补充说。</h3><h3>接受任务的师、团干部都表示坚决完成任务。</h3><h3><br></h3><h3>121师副师长李培江、363团团长张永海在阵地上研究防御方案</h3> <h3>散会后,毛副军长继续和一二一师的领导研究回撤方案。</h3><h3>郑师长:"三六一团去高平后原扣屯防晒御任务由三六三团担任,13日7时前移至312高地、无名高地、1号高地。三六二团二营于13日6时10分从那拉阵地出发,8时30分前进至扣屯至高平公路两侧组织御,无论出现任何情况,必须坚守阵地,保障师主力安全通过。然后交替掩护撤离阵地,在本团后跟进。团指率2个营在扣屯原阵地收缩兵力,扼守要点,防敌三一二师从纳隆方向出击。"</h3><h3>毛副军长接着说:"所有守备阵地的干部、战士每人用杂草捆1个草人只做头手和上半身,按连队防御部署把草人摆在战士的位置上,白天要战士们分散在各个阵地上自己用饭盒做饭,烟雾要大,晚间收缩。从现在开始,无线电静默,只收听不发信,特别是2瓦电台密语已被敌人破译不能使用。有关回撒事宜要当面交待,严禁使用通信工具。扣屯阵地各防御空隙要提前埋雷设障,以迟滞、迷惑敌人。命令炮群不间断地向敌三一二师先头团射击。按常规要先撤炮兵、后撤步兵,我想冒险把它颠倒过来。"</h3><h3>周政委插话说:"兵者、诡道也!有时看起来冒险可能是最保险的。"</h3><h3>"毛副军长继续说:"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声东击西都是以迷惑敌人取胜的。我想把炮群一分为二,编为2个炮群。第一步,命令1群于13日13时30分从董竹、大棍出发,当日17时20分前进至班利附近占领阵地作好射击准备。第二步,2群留在扣屯,要不断射击,直到步兵撤完再快速离。高平的炮兵接着射击,这样可以给敌人造成错觉,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上级指示我们在凌晨夜暗时撤出阵地,我想还是天亮撤出好,只要我们能顺利通过高平,就是撤军的胜利。"</h3><h3>根据军首长和一二一师首长研究提出的意见,一二一师司令部迅速拟制了回撤方案,包括撤出时间、撤退路线、行军序列、到达时间地点、炮火运用、注意事项、指挥关系等。接着师张参谋长宣布了回撤方案。他说:"14日8时,按三六三团、师指机关、三六二团、炮群的序列,按规定时间逐次撤出阵地。炮群撤出后,超前开进到高平归建。三六二团负责后尾警戒,撤出阵地时,必须快速、隐蔽、静肃,把草人摆好,分梯次交替掩护撤出,14时前徒步进至安来乘车,然后进至班利至茶灵之间组织防御,团指在魁弄开设;当日15时30分前,三六三团进至班棍东北侧公路乘汽车进至班利,师指设于班利。三六二团负责炸毁扣屯至高平沿途的公路桥梁。"</h3><h3>"这是个既大胆又周密的撤退计划,只要严密组织,扎实工作,准时守纪,听从指挥就能安全顺利地撤军回国。"师周政委强调说。并要求师的领导按照分工分头到部队传达动员、督促检查。</h3><h3>一二一师回撤的部署是一部险棋。全师分布在扣屯至龙邦全长约46公里的公路沿线。兵力分散,孤军无援,整个阵地像一条长长的"铁链",全靠自己掩护自己,只要其中一个"环节"被敌突破,都将造成极大的困难。此时,军、师领导十分清楚,他们的责任重于泰山,他们担心着46公里公路沿线的点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他们的神经。</h3><h3>121师炮兵群向纳隆方向敌312师进行炮击,掩护步兵回撤</h3> <h3>3月13日上午,毛副军长再次要作训科副科长满元刚汇报敌情。</h3><h3>满副科长说,昨日以来,我们对近一段时间上级的指示、通报和各级的报告、请示,以及对战区敌人情況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同时专门组织侦察、捕俘,询问友邻,现收集敌情如下:</h3><h3>四八〇团介绍:该团与敌人在护桥与炸桥上斗争十分激烈,连日来,敌人曾多次组织炸桥末成,在桥头被击毙的敌人就有170多人。</h3><h3>四七九团介绍:高平至弄压东北侧地区,经反复清剿,敌大部被歼,只有少数残敌袭扰我运输车辆。</h3><h3>我师、团侦察分队在我阵地前沿潜伏捕获24名俘虏,经多次审问没有获得有价值的情报。</h3><h3>从侦听台获悉,敌人正严密监视我撤军活动。</h3><h3>3月11日20时46分,敌4号台向高指报告:中国兵今天还没有撤退,仍守在山上,今晩有一个营的兵力向前运动,今天中国兵用炸药炸房子。</h3><h3>3月12日16时30分,敌高指向1号台下达指令:明天10时30分特工出发,跟踪中国部队,看他们往哪条路走,发现情况及时报告。</h3><h3>3月12日22时敌4号台向高指报告:3月12日20时30分,中国兵有150辆汽车开往北洋桥毎辆汽车距离50米每辆车开一个灯,车上装的东西很重,不知是什么,中国兵的医院在归劳。</h3><h3>3月12日23时,敌4号台向高指报告:我们在高平公安营房的山上观察,我们一辆车一辆车的数,中国兵今晚8时开的车,现摆在3公里处,射击诸元正在定,因晚上无法打手电看图,现准备好,只要中国兵进到8公里处就打。</h3><h3>"敌三一二师只是派小分队配合特工、高指活动,还没发现大部队出动企图。"郑师长判断说。</h3><h3>我们的部署重点放在保桥上是很对的,如大桥出事,敌三一二师必然出动。"周政委分析说。</h3><h3>要三六一团把守桥的部署报上来,还要不断提醒他们,晚间可用预备队营加强大桥防守,一定要他们万无一失。"毛副军长强调说。</h3><h3>3月13日19时,广州军区前指通报:"发现敌人从纳隆派出部队,到扣屯一带伏击一二一师回撤,务必警惕防范。"这时,高平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军、师领导立即进入隐蔽部,张普岳参谋长正在向三六一团询问情况。作训参谋宋才文急促报告说:"三六一团报告,高平桥南公路旁几个要点都发生了敌人偷袭阵地的战斗,似有夺取的企图,桥头未发现敌情,桥北平静无事。"</h3><h3>郑师长听后要他立刻通知部队进入阵地准备战斗。</h3><h3>郑师长分析说:"军区通报的情况,可能敌三一二师派出1个加强营和特工队,到扣屯阻击我们回撤;也可能以为我们今晚撤退,派1个轻装营到扣屯伏击。"</h3><h3>周政委分析说:"高平的战斗,可能是敌特工偷袭护桥部队,也可能是敌人有计划的炸桥断我退路。"</h3><h3>"这些情况都十分严重,敌三一二师距我阵地仅3公里,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出击,如果敌人指挥1个团的兵力攻占扣屯至高平的公路,就会切断师与三六一团的联系,形成分割态势,必是一场恶战。"毛副军长焦虑不安地说。</h3><h3>这个问题,军、师领导心里都明白,不过没有人明讲罢了。我对这个师的处境十分担扰,如果敌人八五二团的1个营和特工大队从吞片向扣屯攻击,三一二师从纳隆向扣屯攻击,形成合围夹击态势,我势必腹背受敌,友邻部队相距50公里以外,孤军无援,一二一师必将决一死战。好在没有出现这种局面。</h3><h3>毛副军长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切地说:"老郑,三六二团的部队全部在山上,从纳隆到扣屯的公路没有部队封锁,晚间看不到公路上的情况,敌人趁夜暗摸进扣屯埋伏起来就糟了,这是很大的漏洞,还有没有部队执行这个任务?"</h3><h3>郑师长为难地说:"没有了,只能把三六二团一营从扣屯南山撒下1个连坚守公路,以防万一。"</h3><h3>"可以,只有这样了。另外,把侦察连派到扣屯设伏,我们要把敌情考虑复杂些、艰险些,从最坏的方面准备。"毛副军长再三强调。</h3><h3>13日0时20分,月夜星空,万籁俱寂,敌三一二师派出的部队从那纳隆向扣屯急进。三六二团一营二连刚从南山撤至公路,连长正在进行防御部署时,班哨发现了敌人,立即射击,战斗激烈地展开。轻机枪、手榴弹交杂射击、投掷,火光冲天,震耳欲聋,二连奋勇抗敌,浴血奋战。营长观察敌情后,果断指挥三连下山袭敌侧后,二排冲上公路把敌人拦腰切断。激战一个小时击退了敌人。</h3><h3>多险啊!如不及时调部队卡住公路,让敌人摸进扣屯埋伏起来,第二天撤退时不知道又会造成多大伤亡、遇到多少麻烦?战争中的主动与被动,经常取决于瞬间的决定。</h3><h3>这时,又听到高平方向枪声激烈,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毛副军长摧促张参谋长要师掩指尽快报告情况。</h3><h3>3月14日拂晓,各部接到撤退命令后,迅速撤出阵地,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向高平急进</h3> <h3>3月14日拂晓,大雾降临,浓浓的云雾遮住了山林大地,阴阴沉沉,迷迷茫茫,能见度极差,这正是撤退的大好时机。部队迅速撤出阵地,以每小时6公里的迅速向高平急进。进至扣屯时,只见侦察连的战士三五人一组,分散隐蔽在倒塌的房屋里和士包上、河沟里,连长看到我们便急忙走过来说:"昨晚有几十个特工摸到了村子,幸亏我们来得早,先占领有利地形,被我们打死3个,其它被打跑了。"</h3><h3>"敌人确实要在扣屯伏击我们回撤,只是胆子小了点,你们赶得快,打得好,保障了全师安全撤退,谢谢你们了!"毛副军长高兴地说。</h3><h3>你把队伍集合起来随师指机关后尾跟进。"师长对侦察连长说。</h3><h3>部队通过扣屯后,个个如释重负,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光,喜笑颜开。再看看毛副军长和郑师长、周政委那憔悴的面容、失去光泽的眼睛和灰黄瘦削的脸庞,就知道他们在28个日日夜夜呕心沥血地付出。他们两鬓染霜,年过半百,带领军前指和一二一师官兵历经千辛万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化险为夷。他们赢得了广大干部战士的信赖。</h3><h3>这时,掩护部队撤退的炮群,开始向纳隆方向猛烈射击,122、130火箭炮,85加农炮,3个营一齐实施炮击,一直打到三六二团通过扣屯才撤出阵地疾驶高平,使敌人搞不清我们是进攻还是撤退。</h3><h3>离开扣屯4公里天已大亮,晨曦从东方冉冉升起,云雾消散。只见公路两旁的士堆、沟边、田坎、树林里都有战士警惕的眼睛监视着敌人,他们舍生忘死的防卫着七八公里的地段。</h3><h3>我们的行军速度快得惊人,几乎都要跑起来了,2小时便到了高平大桥。这时,又听到高平以北的炮群向纳隆方向袭击,炮弹㖂㖂在我们上空飞过,一路飞向敌人阵地,大家高兴极了,互相鼓励,说说笑笑,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过了大桥就能坐上汽车返回祖国了。</h3><h3>我在桥头上又遇到了军区工兵团的副团长,我高兴地说:"你们辛苦了!"并向他介绍了毛副军长、一二一师郑师长和周政委。</h3><h3>"高平炸完了吗?"毛副军长关切地问。</h3><h3>"炸完了,先后爆破了3次,经过检查找不出1栎完整的房子,全部炸平,一片废墟。"副团长得意地说。</h3><h3>"你们完成任务不错!"毛副军长表扬道。</h3><h3>"这三座大桥准备怎么炸?我们通过大桥就没有守桥的部队掩护了,敌人就在我们后面你们怎么爆破?"我问他。</h3><h3>副团长笑了笑,信心十足的说:"我们不用步兵掩护,完全使用炸药掩护。"我不明白他的意思,要他详细介绍。</h3><h3>"讲起来太复杂,还是请首长去看吧!"他要我们到现场参观。</h3><h3>毛副军长要机关人员过桥,我们跟着工兵团副团长走到公路边的山坡下,他指着用导火索连起来的一小包、一小包炸药说:"这些炸药是专门用来掩护炸桥的,当部队全部过了桥,我就引爆它,威力比手榴弹小点,但炸死人没有问题的。从山坡到桥头共摆了三层,把整个桥头都围起来了,什么也钻不进来,即使个別熄火的也不怕,共有三层哪!"</h3><h3>我走近仔细地看了看,真像渔网的浮标,相隔约4米一包炸药,连结在很长的导火索上,3道连线足有50米的纵深,每一道连线的炸药包对准另一道连线的空隙,犬牙交错,万无一失。</h3><h3>"你们真能发明创造,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毛副军长赞扬他说。</h3><h3>"三座大桥毎座放3吨炸药,分放在几个桥墩上,能把整个大桥炸碎,恐怕越南几十年也无法修复。"副团长笑着说。</h3><h3>我们通过高平大桥进入市区,只见所有的房屋都已倒塌,成了一片废墟。我站在市区向四周瞭望,已经没有任何建筑物遮挡了,全炸平了。</h3><h3>3月14日早上,121师从高平大桥回撤,部队全部过桥后工兵部队将大桥炸毁,防止越军追击。</h3> <h3>部队通过第二座大桥进至通往茶灵的公路上,师王守成副参谋长正在指挥三六一团撤出阵地,看到我们来了,立刻上来向毛副军长汇报:"昨晚,敌人2次偷袭大桥,确实想要炸桥断我退路。我们在桥南公路旁的几个要点上布置了1个加强连防守,敌人才没有得逞。还发现特工摸到桥墩附近,也被打跑了,真险呀!"</h3><h3>"你们防守严密,很有预见,守桥有功!"毛副军长高兴地表扬他。</h3><h3>"都是按首长的指示干的呀!"王守成说完哈哈大笑,笑得那么痛快、舒畅。</h3><h3>"你还不能麻痹,三六二团过桥后,你要与军区工兵团联系配合,统一指挥把桥炸掉,然后组织掩护撤退,敌人就在后面要小心点。"毛副军长关心地提醒他。</h3><h3>"工兵团长就在上面指挥所,我们早就合并了,你放心吧!"他笑着说。这时郑师长急忙问他:"师掩指在哪里?"</h3><h3>"可能在后边的山上具体在哪里我也不清楚。"王副参谋长说。</h3><h3>部队过桥的速度很快,不到1小时全师通过高平。师指沿公路急速向停车场开进。离开高平大桥快5公里了,还不见掩指的踪影。</h3><h3>"走这么远了,为什么还看不到他们"毛副军长关切地问。</h3><h3>"可能我们已经走过去了,他们不会把指挥所放这么远。"周政委解释说。</h3><h3>我看郑师长埋头不语,表情沉闷。走出高平约6公里,在公路的一拐角处,才看到师掩指带着机关、警卫人员在此等候。</h3><h3>郑师长说:"快把指挥人员收拢起来随师部走吧。"</h3><h3>部队急速向北撤退,拐过一个山脚,只见公路上停着上百辆汽车在等候部队。我急忙找到军部小车排司机小刘,他告诉我,参战部队已撤回国内,只剩你们和一二三师八团还没撤回,听说一二三师八团在茶灵掩护你们回国后他们再撤。</h3><h3>"我们这帮人最先出国,困难最多,风险最大,撤军最后,实在光荣,回国后论功行赏,你们都能戴上军功章光荣光荣!"我开玩笑说。</h3><h3>这时忽然听到高平方向炸声隆隆,接着轰轰三声巨响,大地颤抖,巨大的蘑菇烟云腾空而起。我知道这是部队全部撤出高平后的大爆破。随着三声巨响,那钢铁大桥一定会在顷刻之间倒塌。听到高平方向传来的爆炸声,干部战士拍手叫好,一片欢腾。</h3><h3>被炸毁的高平大桥</h3> <h3>一二一师师部机关都上来后,我们便乘车开进,估计再有几个小时就回到祖国了。此时此刻,干部、战士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向往啊!一种欢畅幸福的暧流涌上心头,都情不自禁地微笑流泪。不过,还不能直接回国,还要到班利组织防御,掩护友邻部队撤完才能最后回国。</h3><h3>车队刚到班利,郑师长立即下令三六三团后尾营抢占班利以南公路两侧的山岭,向高平方向组织防御。其他团按撤军计划部署就位,三六三团团长命令一营占领公路两侧有利地形,组织防御。当二连爬到山顶时,发现敌人尾追部队已到达山下,只是没敢攻山。</h3><h3>当天夜里,军区前指下令一二一师进至茶灵待命,一夜寂静无事。第二天早饭后,部队正要上车出发,三六三团报告,敌约1个连的兵力向我二连阵地进攻,一营无法撒出阵地。"来得好快呀!把它打回去!"毛副军长对郑师长说。师长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张参谋长。</h3><h3>"留下130火箭炮连,在原地做好射击准备。命令三六三团一营派1个连在二连阵地侧翼出击,打退敌人后,全营跑步撤下阵地,尔后发射2发红色信号弹,火箭炮连看见信号,立即向一营阵地射击,只打20发炮弹,打完既撤。"郑师长向张参谋长布置说。张参谋受领任务后,即刻调兵遣将,亲自指挥,把这批敌人打退后,再也没有敌人敢尾追了。</h3><h3>"兵必诡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二一师所以能够顺利回撤,是领导才能的展示,智者谋略的结晶。机关作用也功不可没。一二一师作训科,这是一个善于领会首长意图,敢于积极提出建议,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精神好的参谋群体。战后荣立集体战功。(完)</h3> <h3>41军第121师"英烈榜"</h3><h3>41军121师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全师共牺牲674人,其中干部100人(团干5人、营干15人,连干46人、排干34人),战士574人。共伤985人,其中干部129人(师干1人、团干5人、营干13人、连干53人、排干57人),战士856人。</h3><h3><br></h3><h3>一、正团级</h3><h3>1、121师政治部副主任王子富(烈士)</h3><h3>2、121师361团团长时光银(烈士)</h3><h3>二、副团级</h3><h3>1、121师后勤部副部长尹庆家(烈士)</h3><h3>2、121师361团副政委郑赞正(烈士)</h3><h3>3、121师362团副团长王烘(烈士)</h3><h3>三、营级</h3><h3>1、121师363团副参谋长王尚华(烈士)</h3><h3>2、121师361团政治处副主任刘粤凤(烈士)</h3><h3>3、121师361团政治处副主任郑金芳(烈士)</h3><h3>4、121师361团1营营长黄友德(烈士)</h3><h3>5、121师361团3营营长陈钦庭(烈士)</h3><h3>6、121师361团1营教导员付冠礼(烈士)</h3><h3>7、121师362团2营营长罗良才(烈士)</h3><h3>8、121师361团1营副营长周梓贵(烈士)</h3> <h3>从1979年2月17日开始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几十万中国热血军人和广大支前民兵,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奔赴战场。在那战火硝烟中,数以万计的中国热血军人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h3><h3>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丹心献祖国,碧血写青史。他们不愧为伟大祖国的忠诚战士,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是我军的光荣,民族的骄傲!英烈们虽然倒下了,但是,伟大的精神将永世长存。</h3> <h3>范士怀,男,中国农工党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教授,临沂市肿瘤医学资深专家,临沂市肿瘤放疗精准治疗应用创始人,BLIT发明人,获卫生部、省、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十项。</h3><h3>下面是他注册的商标,欢迎交流合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