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背景为南京阅江楼) </p><p class="ql-block">少年时代境遇,注定行止归宿。</p><p class="ql-block">清苦崎岖人生,终与笔墨为伴。 </p><p class="ql-block"><b><i>事,毋以细微而怠之,</i></b></p><p class="ql-block"><b><i>物,毋以简鄙而疏之。</i></b></p><p class="ql-block"><b><i>积砂以成云塔,汇涓可为泓流。</i></b></p><p class="ql-block"><b><i>身卑未敢忘忧国,名浅不甘无作为。</i></b></p><p class="ql-block"><b><i>喜笔耕,崇音律,夙兴夜寐事竟成。</i></b></p><p class="ql-block"><b><i>苦心人,终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i></b></p><p class="ql-block"><b><i>吾少虽非贫贱,所志亦在梨枣(注)。</i></b></p><p class="ql-block"><b><i>敝帚且为自珍,无谓风语过耳。</i></b> </p><p class="ql-block"> <i>——古稀作言</i></p><p class="ql-block"><i>(注:梨枣,古代印书雕板多用梨木枣木刻版,故以“梨枣”代称书刊)</i></p><p class="ql-block"><i>…………………………………………</i></p><h1><b>一、音乐、诗歌</b></h1><p class="ql-block">作为业余音乐爱好者,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写过几首声乐作品(独唱、小合唱等,自觉羞于公诸于人,常用笔名“小磊”);自学手风琴,在一些场合担任伴奏。</p> <p> 20世纪70—80年代,太原市群众文艺活动丰富多彩。每逢大型活功,常参与其中,初期为伴奏,后来喜欢上歌曲编创与五线谱绘制。</p><p>下图为《音乐欣赏十讲》中的谱例绘图。</p> <p>为太原市“三新音乐会”作曲与伴奏。</p> <p>1982年党的十二大期间为太原市歌咏活动伴奏。(图为节目单)</p> <p>为女声小合唱伴奏。</p> <p>1979年为厂消防队员大合唱伴奏。</p> <p>1980年在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习,为同学联欢会伴奏。</p> <p class="ql-block">拜范远安先生为师,学习手风琴乐理。(范远安先生曾为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键盘乐器教师)</p> <p class="ql-block">1980年秋,我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先生赴太原市,为山西省歌舞团管弦乐队排练并指挥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李德伦先生带了一位小提琴手来太原参加排练,并明确担任第一小提琴,这位小提琴手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先生。我有幸自始至终旁听了排练的全过程,旁听位置被安排在省歌排练厅舞台上“天幕”的右侧,对全场状况一目了然。几天的排练,我受到一次毕生难得的音乐教育与交响乐启蒙。期间,李德伦先生在太原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一场交响乐普及讲座。我聆听讲座并全神贯注地做了文字记录,并把它贴在我的QQ空间里(QQ名称为“蜗牛格子”,寓意为慢慢地爬格子),被网友广泛转载。至今,在百度搜索李德伦先生关于交响乐的讲话,就会看到这篇文字(全文约6000字),只不过,人们不知道现场文字记录与整理者是谁。</p> <p>喜欢音乐,抓住机会就要去聆听、学习。</p> <p>当年,企业十分支持群众文艺工作。每逢外来借调,总会爽快地放人。</p> <p>1983年第二届华北音乐节前夕,山西编创人员在太原东山某单位大院集合,半封闭进行编创、配器等项准备工作。我被市工会借调驻队进行作曲与绘谱等项工作。山西的音乐作品以“晋阳之秋”音乐会的名称闪亮登场。</p> <p class="ql-block">1984年,中国函授音乐学院在山西太原筹备成立,我参与了学院初期几乎全部工作,被当时主持工作的曹国强(院长助理)戏称为“办公室主任秘书会计兼出纳”。自从朱亚荣先生调来学院工作之后,各项工作开始步入平稳。李凌先生(原中央乐团团长、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广东人)希望山西资助一些出版经费困难的音乐刊物,并把我列入他担任名誉主编的《民族民间音乐》编委之中。一些音乐刋物开始依靠山西资助,并在太原排版设计印刷。回忆那几年,仅绘制五线谱一项工作即忙得不亦乐乎,经常伏案通宵达旦。</p> <p class="ql-block">1991年至1993年间,中国函授音乐学院迁至北京。山西原班人马以“中国函授音乐学院教材制作部”的名义,精简人员,自负盈亏,独立工作。在朱亚荣先生主持下,殚精竭虑,编印了一批音乐书籍。</p> <p>作为编委之一,为收集、选定作品付出了辛劳。其中《中外少儿歌舞精选》一册担任副主编,在选题、内容、插图等方面,与太原市少年宫王晓莲、省艺术干部学校(现名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从事舞蹈教学的王建军、龚小奇等朋友一起努力,终成善果。</p> <p>1993年前,中国函授音乐学院编辑制作一套(4盒)《中外少儿优秀合唱歌曲精选》录音磁带,经李凌先生介绍,聘请杨鸿年老师为合唱指挥,中央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演唱,中央各团首席乐队伴奏。我与朱亚荣赴京后,租用中国新闻社录音棚,录音师田新新刚完成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的录制,很爽快地承担了少儿合唱的录制工作。在京半个月左右的紧张工作,圆满完成了录制工作。所制作的录音带曾经风靡一时。最重要的是,耳闻目睹杨鸿年老师指挥了数十首少儿合唱歌曲,被他的风彩所深深感动;首都各乐团严谨有序的伴奏与录音师细致灵活的操作,令我见识了什么叫专业。</p> <p>1990年,写成十余万字的《音乐欣赏入门》,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后来,该书由台湾洪叶文化购买了版权。</p><p>2012年,应山西人民出版社约稿,在《音乐欣赏入门》基础上加工改写成22万字的《音乐欣赏十讲》。</p> <p>无论是《入门》还是《十讲》,我从个人兴趣与关注点出发,偏重西洋音乐作品的介绍与欣赏。</p><p>《音乐欣赏十讲》部分目录。</p> <p class="ql-block">2006年12月,参与朱亚荣先生立项的《中国民歌精选集》(上下两册)编辑工作,担任副主编。</p> <p class="ql-block">2007年回沪探亲,恰逢上海音乐学院成立70周年,作为陈钢音乐工作室初始成员之一,受邀参加了上音成立70周年的相关活动,并承担了东方航空、上海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东方空中音乐周”专题音乐片的创作与摄制,编写了供东航全球500个航班乘客阅读的音乐普及读物《音乐使人更美》。</p> <p>《音乐使人更美》的名单中,董金平时任上音党委书记,曹剑雄为上海东航董事长,杨立青为上音院长,陈钢与洛秦先生均为上音教授。</p> <p class="ql-block">我写了一首抒情诗,作为该音乐片字幕与拍摄脚本;经过东航、上音同意,邀请太原电视台杨士德、药阿龙等编导、摄像赴沪拍摄。专题片得到东航、上音认可,并在东航全球500次航班上播出。</p><p class="ql-block"> (以下为该片视频,片长共20分钟)</p> <p>2007年,陪同陈钢先生在江苏浙江几个城市巡回演出小提琴钢琴协奏曲《玫瑰与蝴蝶》(陈歌辛作品,其为陈钢之父),小提琴家潘寅林与钢琴家雷敬蓉(潘寅林之妻)协奏。</p> <p>2007年,在上音成立70周年庆典音乐会上与陈钢、潘寅林先生分别合影。</p> <p>陈钢先生每有新作,都会签赠我一份。</p> <p class="ql-block">(插一段颇有巧趣的“闲话”:陈钢先生、潘寅林先生的生肖属象同我的生肖属象都一样,陈先生比我大一轮,潘先生与我同年。另外,陈先生的第二任妻子也是同样属象,比我小一轮。我们曾经在上音院内小楼“陈钢音乐工作室”内聊天,当知道在座者都是同一生肖属象时,不由得热闹了一阵。)</p> <p>2006年8月,为山西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创作会歌《喝彩山西》,获得优秀作品奖。(戴玉强、王丽演唱)</p> <p class="ql-block">在山西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开幕式上与导演杨士德(左3)指挥王绍曾(右1)等合影。</p> <p>与山西籍在京歌唱家宋立中、山西作家贺虎林在山西和顺县。</p> <p>与牛群在山西省工艺美术展厅参加话动。</p> <p>2018年初夏,在太原日报“四十年回望”展筹备办公室,与工作人员和歌唱家张鹿樵(左二)聊天。</p> <p>我的好哥儿们张建刚,就职于山西省歌舞剧院,为人豪爽风趣,对声乐专业精益求精。尽管在疫情期间,我们仍相约在省歌院内聊天、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6年,中国电视艺术协会城市工作委员会在河南省焦作市召开会议,组织全国30多个城市电视台进行采风、创作、摄制活动。我受太原电视台邀请参加活动,并以抽签方式获题“朱载堉”(明代皇族,被封于河南沁阳,因发现十二平均律而闻名于世界,时人称其为“乐圣”),写了抒情诗《追寻乐圣》,以作为电视艺术片的拍摄脚本与字幕。</p> <p>以下《追寻乐圣》视频,时长10分钟</p> <p> <b style="font-size: 20px;">二、美术类</b></p><p>美术也是我的业余爱好之一。早在小学与初中时期,便开始关注美术基础知识。在上海读书期间一度迷恋上绘画,除了参加学校与虹口区的绘画活动之外,还曾经给《中国少年报》投稿,母亲生前一直保存着报社寄来的这份信件。</p> <p class="ql-block">美术爱好贯穿我的一生。幼时在家中四壁塗鸦的“成果”,使我多次免遭家庭鞭笞。好多次,父亲将要严厉责罚我时,母亲就会在一旁劝阻,并指着家中的四壁、窗户玻璃甚至顶棚木板上刻划的图画,替我说情求饶。父亲居然也会因此息怒。</p> <p class="ql-block">上海南浔路小学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虹口区北虹中学外貌(高二年级休学赴晋务工,没有取得中学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在太原纺织厂工作期间,车间与厂区黑板报、宣传专栏成为经常性的任务。上图为1967年冬,在企业宿舍区食堂门外制作宣传专栏。</p> <p>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社会广泛需要,《山西青年》社举办了闻名全国的“刊授大学”,并在太原创办了《刊授导报》(后改名为《我的大学》),我参与了刊物的美术设计工作。回头看,当初的作品十分幼雅。</p> <p>为自己编写的《音乐欣赏十讲》一书插图</p> <p>曾经学习篆刻,买了石头刀具,喜孜孜地学着刻治名章与闲章。不久放弃。</p> <h1> <b>三、编辑类</b> </h1><p> 1984年,参与山西人民出版社编纂大型图书《历史上的今天》(1988年版),首次与省内出版界打交道。</p> <p>1984年底,调至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资料处,担任《山西地方志通讯》编辑、责任编辑(该刋后改名《山西地方志》《沧桑》《方志山西》等)。</p> <p>以上为早期的《山西地方志通讯》面貌</p> <p>全国第一轮修志,调至省志办编审处,任《山西通志•民俗方言志》民俗篇主编(中华书局1997),获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二等功一次。</p> <p>199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责成省史志研究院组织编纂《山西大典》,2001年1月编成出版。全书分为三卷,主体文字800余万。</p> <p>《山西大典》由时任副省长郭裕怀牵头,组成编纂领导班子。</p> <p>同时,省史志研究院成立了《山西大典》编辑部,进行具体编纂工作。</p> <p>编纂《山西大典》,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于一等功。</p> <p>2000年8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于《山西通志•民俗方言志》优秀成果一等奖。依照获奖规定,享受有关待遇(退休时,工资待遇提升一格。以下为相关证书)。</p> <p>全国第二轮修志,任《山西省志 • 民俗志》主编。省地方志办公室严格履行相关程序,与作者签订相关协议(2017年)。</p> <p>《山西省志•民俗志》于2018年1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p> <p>全国第一轮修志,任《太原市志•民俗志》主编(2004年)。</p> <p class="ql-block">全国第二轮修志,任《太原市志•民俗卷》主编(2017年)。(目前尚未取得书籍,以下图片待替换)</p> <p>资料丛书之一《山西风俗民情》。路成文时任省志办主任,祁风仪为资料处处长。</p> <p>资料丛书《山西志辑要》:从清代编纂的志书中辑录的山西资料,汇编成册,担负责任编辑。</p> <p>《山西大观》(日本山岗师团编)。该书为日本侵华之前搜集山西境内山川、人口、村落、河流、物产等地情资料而编成的一部资料性书籍。其细致与详尽程度,对编修当代山西地方志具有参考意义。</p> <h3>该书原版为日文,经人翻译成中文后,省志办组织人员进行编辑出版工作,署名“翻译”者,实际多为“编辑”。</h3> <p>《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共4484卷,字数以千万计。编辑人员历经一年之久,将其中涉晋史料辑录成册,为山西历史研究者提供帮助。</p> <p>2002年至2005年,由晋中市出资,编写《晋商文化旅游区志》,侯文政(已故)为省志办副主任,王俊山为晋中市志办主任。我除了统编全稿之外,主要承担“晋商贸易文化”“晋商民俗文化”“祁县渠家大院”“晋商家族与人物”等篇撰写。</p> <p>2001年,由薛麦喜先生(已故)主编、八省区(青海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山东)联合出版的《黄河文化丛书》隆重问世。我承担了《绪论》三章、《民俗卷》“衣食住行”四章的编写。</p> <p>2009年,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立项《山西文化资源地图》课题,担任主编,在课题设置、版块设计、文字铺设、纲目论述等方面惮精竭虑,终成善果。</p> <p>后来见到责编获奖的证书,才知道该书获得晋版优秀图书一等奖。</p> <p>2013年,山西省教育委员会委托山西人民出版社与科技出版社编辑出版面向中小学学生的《省情教育》读本,担任主编。(教育界职称评定困难,此后我不再署名)</p> <p>《省情教育》先以山西文化资源为纲,分为若干门类。后来根据省教委要求,又按照全省11个市的文化资源各自成篇,编成11个不同版本。</p> <p> 四、论文类</p><p> 《新方志学若干问题初探》发表于1986年《山西地方志》期刊上。特邀参加1987年中国史志学会天津学术年会,并在会上宣读。获得1993年山西省地方志优秀论文一等奖。</p> <p>1994年,中国民俗学会学术研讨会在山东乳山市召开,携论文“民俗调查的若干认识问题与方法问题”参会,并获得优秀论文奖。次年在中国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民俗博物馆学刊》上发表。</p> <p>论文《山西民俗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表于《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1期。</p> <p>2013年12月,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在山东省台儿庄召开“第四届春节文化论坛”,携论文《春节文化的变迁与传承》参会,此文于2014年2月在国务院参事室主办的《国是咨询》上发表。</p> <p> 我的手稿之一。</p> <p> 五、其他编纂工作</p><p> 受聘为《山西省孝义市文化丛书》学术顾问,审阅文稿,并承担《孝义民情风俗》一书编写。</p> <p>受聘于太原市国营林场,担任《太原市国营林场志》总纂。</p> <p>参加《山西省民俗地图集》编绘工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p> <p>2016年被聘为山西新闻奖评审委员,在某市半封闭进行评审。</p> <p> 五、民俗类著作</p> <p>山西省外事办公室主办的《山西外事与侨务》期刊上的相关文章。</p> <p>2005年12月获得山西省人事厅颁发的出版专业高级职称(编审)资格证书。</p> <p>2011年,在机关“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p> <p>2018年,被省地方志办公室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p> <p>2000年,山西省地方志工作立功竞赛委员会授于一等功。</p> <p>《山西通志•民俗志》获山西省民俗协会民俗作品一等奖(2002年,会长薛麦喜)。</p> <p>曾经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评为工会积极分子。</p> <p>热心参加一些社会活动。</p> <p>为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李祥熙先生创办的“山西国学大讲堂”作“山西风俗中的儒学传统”专题讲座。</p> <p>1990年1月至1991年2月,参加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批农村工作队,驻吕梁地区岚县普明镇屯营村。坚持每天写工作日记。</p> <p>工作队员们在条件艰苦的岚县乡村,坚持驻队三百多天,坚持到农户吃派饭,坚持做深入调查研究,坚持为农民解忧排难。先后为村里贫困户解决近千斤粮食(白面),为改善学校条件新盖了一座敞亮的学校(队员投入劳动),并写了若干份工作调查报告(其中一份以县委县政府文件下发全县)等等,个人的心身受到一次难得的锤炼。</p> <p>人生苦短,难逾百年。</p> <p>心系村野,胸盈桑梓。</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感谢亲友阅读……</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