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读郭崇韬拜汾阳感》 </h3><h3>近来无聊,闲暇时总在翻看旧谱序。见许多谱序中总是写有:“昔有郭崇韬拜汾阳之讥”,总是不解其意。幸现今网络发达,一查百度,原来其意是:崇韬拜墓,贻笑千秋。不附梁公,流馨百世。</h3><h3>关于“崇韬拜墓”和“不附梁公”之说:</h3><h3>《鲁氏宗谱》唐公下十五世孙庠生鲁元愷于乾隆年间作谱序,开首曰:“崇韬拜墓,贻笑千秋。不附梁公,流馨百世”。</h3><h3>先说“崇韬拜墓”。 郭崇韬 (?~926)中国后唐名将、谋臣。自称自己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第四代孙。其实没有根据。郭崇韬带领大军西征蜀地时,还特地走了些弯路,来到兴平(今陕西兴平市) 汾阳王郭子仪陵墓,以祭拜先祖之礼,祭奠郭子仪,拜后还洒泪号哭而去。如同演戏一样,这番煞有其事的举动让跟随他多年的属下也觉得滑稽,背后耻笑不已。</h3><h3>再说“不附梁公”。狄仁杰是唐朝名相,因为他后来被封为“梁国公”,所以常见称呼有“狄梁公”。狄青是宋代名将,出身贫贱,曾有谄谀附阿之徒附会说他是唐朝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h3><h3>看到此,余不由感慨万千。观现今许多家族,又岂不是这样。在许多微信群,为了装点姓氏支系门面,傍名人,认名人,认他祖为己祖,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还恶语相向,相互诋毁。其情堪笑也!还有一些无赖之人,胸无点墨,对于家族源流一窍不通,根本不懂自己世系源流,也不明正本清源之重要,而是下贱到处窃点资料,冒充旁支,招摇撞骗,坑蒙拐骗贤者善良本姓之辈。其情不可不谓之可笑。记得早前和一外姓朋友闲聊,也在探讨为什么要修族谱。其族谱的重要性。他说:修谱要旨:明世系,序昭穆,尊长幼,别亲疏。但他姓有一个无赖之人,胸无点墨,专门喜欢无是生非,总是摇头晃脑充南郭,有时冒用另外之地宗亲,窃取一点本支别人微信上的资料,冒认他人为先祖,到处蒙骗,连自己先祖也不要,真是忤逆不孝也!我听到此处,总是感叹人生不古。宁愿自己先祖不要而冒充他支之人,把自己变成他支子孙。我想如若那人先祖在世,出有如此忤逆不孝之子,真不知做何感想。是丢祖宗之脸,还是自己已经不要脸了。难怪很多谱序上写有郭崇韬拜汾阳之讥。其实是在告诫本姓子孙,切不可为之!其实做为本支子孙,不管先祖如何?他们总是我们之先祖,绝不可欺宗蔑祖,效崇韬拜汾阳之笑话,遗臭万年,当效不附梁公之佳话,流芳百世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