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憨发少年狂,自驾神游万里疆<2>

孙三

<h3>文字:李性刚</h3> <h3>自驾游美篇之二山西(上)</h3><h3>专家这样评价中国的历史文化,陕西和山西是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最为厚重的两个省。其中陕西历史文化以地下蕴藏为主,以墓葬文化为特色:而山西历史文则多以地表为主,以古建筑文化为特色。</h3><h3>三晋大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积淀深厚,底蕴不凡。可以这样归纳:“看中国五千年文化,既可以到陕西去欣赏地下深埋之珍品;更应该去山西品鉴地表古建之神韵。”就史前文化而言,旧石器早期遗址全国共发现200余处,而山西独占157处;就五千年华夏文明而论,上古尧、舜、禹三帝均建都于晋地,即所谓“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就历史文化遗迹而论,山西有全国70%以上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古建筑;有大同、代县、太原,祁县、平遥、新绛等六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有27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山西堪称名副其实的“华夏文明摇篮”。</h3><h3><br></h3> <h3>游览关公故里</h3><h3>此前真是孤陋寡闻,还不知道关公故里在山西,更不知道关公故里名叫"解州”,而且这个"解"字,既不能念jie,也不能念xie, 而要念成hai ,读作hai(害)州。关公故里景区规模超大,建筑类文物全部是原物,且保存完好。</h3> <h3>这里是桃园三结义原址。</h3> <h3>游览李家大院</h3><h3>山西李家大院被辟为全国"善"文化博物馆,李氏善举光耀华夏,成为中国“善”文化的典范。</h3> <h3>游览壶口景区</h3><h3>选个位置立定站稳,举目远近四顾这个名震中外的壶口瀑布,才发现原来是滔滔黄河在流经吉县和宜川境内的龙王山一带时,两岸重山夹峙,迅速聚拢收窄,把河水紧紧约束在石壁峭立的峡谷之中。而就在此时,主流河床又突遇一道近30米深的岩崖断层,将原本300多米宽的水流瞬间收束为40余米,飞流跌宕而下,猛然坠入深潭,正如神之大掌提壶倒水一般,这也许就是“壶口”名称的来历。</h3><h3>随着河水奔腾呼啸,发出振聋发聩的巨大轰鸣,迅速腾起数十米高的水柱,水雾顿时排空而起,发散开来。其状,犹如从水底冒出的股股烟云,遮天蔽日;其声,犹如万马狂奔,万雷轰顶,万炮齐鸣;其势,犹如地动天惊,排山倒海,万仞飞崩,五湖倒悬;其理,犹如剧烈沸腾而从巨大的壶口溢出之水;黄滔裹挟着狂浪,激起千万堆浪花,顺着被河水常年冲刷,切割而成的30多米宽的“十里龙槽”翻滚而下,恰似“巨龙卧波”,洋洋洒洒而去。这一切,便构成了壶口瀑布的核心景观。</h3> <h3>穿越太行大峡谷</h3> <h3>重点游览最精华的八泉峡景区。</h3> <h3>游览平遥古城</h3><h3>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距今有约2700年历史,明洪武年间,在西周旧城基础上扩建为今天的格局。平遥古城又被称为“龟城”。之所以称为龟城,是整座城池呈现龟背图案。若居高鸟瞰,活象一只趴在地上的大海龟。</h3><h3>相传很久以前,一只东海万年神龟误入黄河入海口,经黄河逆上到了汾河,路经平遥。平遥南边山峦起伏,连绵不断,酷似大海里常见的海市蜃楼。已经感觉误入歧途的神龟以为这里就是自己日夜思念家乡,便上岸准备回到大海,而就在此时,被神仙发现了。龟以长寿和温情良善给人以吉祥幸福的象征。神仙认为,神龟既已到此,就是命该为这方人民造福,于是将它左后腿拴住留了下来。聪明的平遥人根据这个神话传说和龟的形体结构,一代又一代在这里建设家园,逐步建成了现有的龟形街道格局。 </h3><h3>古城内设四大街、八小街和72巷,以朝向和地势分别开有南门、北门、上东门、上西门、下东门、下西门。走在明清风格一条街上,远望雄姿挺拔的古城城楼,近观飞檐翘角的民居商市,以及那明亮的红灯笼,厚重的老字号,仿佛重新回到那辉煌的晋商时代,置身于几个世纪前的一段旅程。</h3> <h3>哈哈!钻进钱眼眼里去了!</h3> <h3>游览王家大院</h3><h3>王家大院总体布局为一东、一西两大相对独立的体系,总面积达25万多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总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加之其建筑设计的考究,装饰艺术的奢华,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省紫禁城”。它不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汉族民居,也是山西省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落,还是晋商大院中最悠久、最辉煌、最巍峨的典范之作,成为山西省唯一入选《中国民族建筑集•汉•北方民居》一书的民居建筑。在民间,还流传着“王家归来不看院”的美谈。'</h3> <h3>清明寒食之源一一绵山</h3><h3>虽然由于雨雾太大,无法游览,但是却了解到了有关“寒食节”的故事。相传春秋时代,晋国大夫介子推在护佑晋献公之子重尔逃亡途中,曾“割股奉君”,挽救因饥饿即将毙命的幼君。19年后,重耳成为晋文公。在论功行赏时,文公竟然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而介子推则认为,自己辅君复国是顺应天命,并不为了邀功争赏,于是携老母到绵山隐居。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到绵山寻找无果,无奈之下,下令从一面放火烧山,想逼介公出山。哪知奸臣故意陷害,四面同时点火,将介子推母子活活烧死在山上一棵老柳树下。在装殓时从树洞深处发现一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悔恨交加的文公为了悼念介子推,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绵山所在县改为介休县,并下诏在介子推的忌日,不许烧火,家家户户“禁烟寒食”吃冷饭,以寄托哀思。第二年,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以示怀念、祭奠和感恩。</h3> <h3>游览乔家大院</h3><h3><br></h3><h3>综观乔家大院,设计精巧,布局严谨,建筑考究,井然有序,飞檐斗拱,彩饰金装;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雕刻技艺;仅窗子的格式就有仿明酸枝棂丹窗,通天夹扇菱花窗,还有栅条窗、雕花窗、双启窗、悬启窗、大格窗等,各式各样,变化无穷。在大院各个门庭所悬牌匾中,数傅山先生亲笔题写的“丹枫阁”匾最具价值。“丹枫阁”建成后,傅山不仅亲笔题匾,还在“丹枫阁记”后面加了跋。 </h3><h3>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经历了近两个世纪。专家将其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先后有30多个影视剧组在此拍摄。祁县政府利用这所古老宅院建成民俗博物馆,陈展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晋中的民风俗情。′</h3> <h3>游览榆次老城</h3> <h3>山西省会太原市古称“并州”。素有“并南”重镇之称的榆次是位于晋中市的一座融晋商文化、民俗文化和市井文化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游览晋商文化走廊的最佳起点。榆次老城占地100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平方,分别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西花园、遗址公园、褚尚书书院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榆次古城建筑斗拱交错、重檐飞翘,组成了庙、市、街、景合一的明清风格,被称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铁梨花》《乔家大院》、《走西口》、《龙票》、《哥哥,你走西口》、《晋商》、《立秋》、《白银谷》、《幻影神针》、《李卫辞官》、《太行山上》、《双枪李向阳》、《关中男人》、《狼毒花》、《李大钊》等等影视片全部或部分在此拍摄。l</h3> <h3>游览太原晋祠</h3><h3>史学界称,“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而山西文化之根在晋,晋之源在唐叔虞。太原因位于晋地之阳,故称晋阳。在《晋祠志》序中有:“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之说。晋祠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积淀</h3><h3>深厚,文化博远,确实对旅游者具有独特魅力。自南北朝始,晋祠就成为莅临太原的文人骚客必到之处。</h3><h3>晋祠景区分为晋祠公园和晋祠博物馆两部分。宽阔的广场两边曲道回廊,三桥跨水,亭阁倒映,花树飞香。不远处高耸的四柱三门重檐木结构牌楼,在淡绿色屋面映衬下,格外醒目;整个牌楼古雅、灵动,正面匾额题楷字“晋祠胜境”、背面是篆书“唐晋思原”。</h3><h3>晋祠最著名的建筑是建于宋代的圣母殿,位居晋祠三宝之首。圣母殿是北宋年间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由于修造得富丽堂皇,再加上官员都要到圣母殿来献祭祈雨,这座殿堂就成了晋祠的主体建筑,而原来的唐叔虞祠反倒退居次要地位了。</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