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课》读书分享之反思教师成长

秦老师

莒南小学数学教师 共读种子课 <h3>  2019年10月15日,我有幸在莒南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交流群,参加了由县教研室孙晓强主任组织的“莒南县小学数学《种子课》研读网络学习研讨活动”。莒南坊前中小的徐丽芳老师交流了自己读书后的思考和想法,这本书主要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基本上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课,而下篇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人(学生和教师)。徐老师着重引领我们研读了《种子课》的下篇-- 为了每一个人的成长。 </h3><h3> 通过此次活动,给我们数学教师对课堂,对学生有了又一次新的认识和启发,放下这本书的时候,作为数学教师的我,是不是该认真的好好想想,今后我的课堂要怎么更好的面向全班学生,我的课堂将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合适的学习环境。</h3> <h3>  教师通常是从模仿上课开始走向教学之路的,慢慢地能独立上课,慢慢地能分清知识点,落实知识点,慢慢地了解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规律,慢慢地知道承载知识学习的哪些相关的经验与思想,慢慢地知道有些课必须有教师示范帮扶,有些课其实学生可以自己解决。</h3><h3> 如果学生是一颗种子,那么Ta需要教师给的是温度和雨露。</h3> 教师发展的五个阶段 <h3>  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新手、高级新手、胜任、熟练专家这五个阶段,就具体的教师而言,也许能够经历五个阶段,成为专家教师,也许只能停留于某一初级阶段,而结束其教学生涯,个别之间的差别,很真实的存在着。</h3> <h3>  正确的教师专业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体。即谁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负责。其次,正确的专业发展观还要求教师正确认识教师个人素质,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再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动态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的,而非静态的结果。最后,关于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专业发展观的又一重要方面。</h3> <h3>  每一位教师在其师范学习过程中,都要完成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的学习成为教师日后开展工作的认识基础。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引起师生之间冲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从表面上来看师生间的互动冲突,常常因为学生不会或不听,而引起教师的烦躁,学生不会或不听,教师就感到气愤,从而让不良情绪导致师生互动质量的逐渐恶劣,通过这些表面现象,导致互动质量低下的真正原因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接受自己的学生,接受学生,强调的是教师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之前,之中或之后,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的影响吻合于学生的发展现实与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这样就避免了在教学中一味要求学生适应,教师在学生适应不了的时候不如教学冲突的疾痼。</h3> <h3>  假设一位老师向学生解释高兴、兴奋、快乐这三个词,通常的做法可以是查字典,读解释,让学生知道这三个词都表示愉快,是近义词就可以了,教师的知识背景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生动,无论哪一种方法,都会加深学生查字典得来的字面理解,因此形成自己的知识背景是每一位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所不可或缺的。</h3> <h3>  教学反思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所认可,教学反思都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现实,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教学的得与失,另一方面是关于得与失的原因,教师进行有质量的反思,困难也正在第二个方面,因为在进行得失归因的过程中容易犯两个方面的错误,首先是偏,就是事物的主体发生偏差。其次是浅,表面在主体不偏的前提下,不能透过具体表象发现真正的原因。事实上学生计算发生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数字识读,有的是书写习惯,有的是进位时的瞬时记忆,有的是口诀误读,有的是计算顺序,等等,教师面对学生的计算错误,单纯的归之于粗心是很肤浅的,就是应该让学生找出打草,或者说出计算过程,从而找出他们算错的真正原因,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教学。</h3> 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 <h3>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h3><h3> 总体来说有四类,即教师基本功,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生存能力,教师品德,教师基本功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通常认为它包括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技术运用能力,学科本体知识以及教育学和心理学文本知识的掌握,还有模仿表演能力。教学设计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学生成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一样,是在基本功这一因素丛林中衍生出来的,能够支持其教师专业发展一项支柱性因素。</h3> <h3>  面对三个学生的思考教师想一想应该怎么解读,简单的肯定生3,否定生1,生2也是个办法,但如果这样做,可能课就很难有所生成了。</h3> <h3>  就是在这个发展阶段,教学是一件有享受的事了,我们通常说的启发性教学才真正有意义。</h3> <h3>  书中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术的层面,而第四个阶段则是道的层面了,因此前三个阶段可以通过培训来帮助老师缩短专业进程的,而第四个阶段则一定由教师个人修炼而来的。</h3> 设计能力发展的阶段 <h3>  教学设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头戏,教学设计的水平也是教师能力发展的水平。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我们一般情况都属小白一枚,教案设计主要是模仿,以教材,教参为本,选择合适的教案书为辅,所谓备课就是看看教材,看看教师用书,抄写教案,下载课件,尽最大可能把教案抄写详细,然后全程演示,教师讲课就是复述一遍,教学方法基本是灌输法,多借助一些花架子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小组比赛,奖励小红花等,孩子不听话总是生气,为啥这么难教?为啥我讲了孩子还出错?慢慢的,如果爱思考,教师的注意力会从教学设计转为教学反思,这就进入了教学设计的第二阶段,想办法换个方式去教,天天用现成的教案似乎没有什么意思,由于在第一阶段也积累了不少教学设计,这个阶段会出现整合,教师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通过反思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觉得可以改变,但如何改变,还在困惑,主要表现在对教材能够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注重知识间的前连后延。但是课堂实操还比较弱,演绎能力不足,所以可以说是有质量的灌输法,我大概就处在这个阶段,喜欢教研,喜欢听课,喜欢钻研,能体会到数学教学带给我的职业快乐,但还是不能游刃有余,还有很多问题和困惑不知所措。</h3> <h3>  在这个阶段教案设计主要是模仿,模仿教学参考用书,教案及杂志等,上课就是把教案的过程演示下来,这个演示过程不具有数学的逻辑力量,因此学生容易走神。</h3> <h3>  在初期阶段,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识别基本属于文本区别,如准备题、例题、练习题,慢慢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对教材文本识别能够达到脉络的梳理。</h3> <h3>  书中提到教师进入第三阶段,教材在教师眼里就是一个知识点的编排系统了,教师按照教材提供了目录,系统完成教学任务,他的教学设计脱去了教材的文本框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h3> <h3>  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在课堂中也许会始终存在这些无效的引导,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教师思考的动力,但绝不能因为无效引导的必然存在,而对之熟视无睹,而应尽可能的减少无效引导的发生。</h3> 课堂要重视师生互动 <h3>  我们青年教师都要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间占有的结果,时间有量和序两个属性,从量上来看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持续的用于专业思考,这点其实很不容易,我们的许多老师用于专业上的时间是有欠缺的,从序上来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初期需要花力气去培养一个优秀教师所应有的教学习惯,这个真的十分重要,接着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去钻研教材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材,积累属于自己的关于教材组织的经验,在教材解读比较熟练后,重点转移到对学生的研究上来,体会不同的学生对同样材料的不同感知,如此螺旋前进,数学课堂教学在树的层面上,就会不断获获得进步。</h3> <h3>  通过近段时间的种子课网络研讨学习,使我明白了,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知识的来源,让孩子经历过程性,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孩子学会去学习,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重视,是一种灌输学习,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性比重视,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如果在预设,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的生成,那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在主动思考,这样的学习,是有生命活力的学习。</h3><h3> 我们青年教师都希望自己的专业有所发展,但效果不佳,在努力一段时间后,渐渐放弃对专业发展的追求,于是工作成为一件依贯性而无为的工作,失去了乐趣,改变如此状况的唯一方法便是思考与践行,将束缚自己发展的原因去掉,才能破茧而出。</h3><h3> 如何减少课堂中的无效引导呢?首先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对于思考过程的预见性就会容易吻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接受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要多思考学生是这样想的,我该怎么办,而少想学生你该怎么办?其次教师对所教学的知识必须深入了解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使得提供的材料与所讨论的问题之间有必然性让学生学生体会到思考能带来正确结果,而不是去琢磨教师可能需要什么答案,再者教师应该从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来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中无效引导的认识,及时反思分析诊断,从中找出问题,不断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让学生享受优质的课堂学习。</h3>

教师

教学

学生

专业

教材

学习

发展

思考

知识

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