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研组长高级研修班——第二阶段学习活动(一)

XP

<h3>金秋十月,相约金陵。10月15日,义乌市中小学学科教研组长高级研修班第二阶段学习活动在南京展开。</h3> <h3>上午篇</h3><h3><br></h3> <h3>在南京市第九中学,刘奕延老师《欧洲民间音乐》,由两段对比欣赏视频中的俄罗斯民间歌舞音乐引出课题,根据“民间歌曲、民间乐器、民间舞蹈”三方面展开。</h3> <h3>第一部分:对比听赏《田野里静悄悄》和《桑塔露琪亚》两首民歌的风格,用词语描述总结特点,对比谱例分析歌曲调式,讨论分析造成两首民歌形成不同风格的因素有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等。</h3> <h3>刘老师演奏吉他曲《爱的罗曼史》引出第二部分。分别聆听“班杜利亚琴”“西班牙响板”的音色,介绍演奏方式,重点对比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h3> <h3>第三部分从欣赏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代表性舞蹈弗朗明戈开始,接着欣赏起源于爱尔兰的木鞋舞也就是踢踏舞,总结它的舞蹈特点进行实践,同学们跟着音乐节奏尝试了踢踏舞的表演。</h3> <h3>最后在探究部分的练习题中回顾本课所以学的知识内容。</h3> <h3>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任瑶老师《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h3> <h3>任老师在课前播放《爱我中华》展示乐谱并演奏钢琴带领学生演唱,从“民歌、器乐、舞蹈”三方面展开课题。</h3> <h3>任老师从两个音乐片段判断蒙古族音乐中的长调和短调,分析产生的原因,再从视频中分析字与腔的关系、情绪、表达内容等方面的不同。</h3> <h3>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音乐要素使旋律变得活泼欢快。在乐器的音色听辩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手鼓、冬不拉、胡西拓尔和弹布尔等乐器。</h3> <h3>叶老师对上午的两节高中音乐鉴赏课做了细致点评。首先从“审美感知、艺术实践、文化理解”等角度进行观察分析,对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次运用的系列“对比法”、“选择法”及“暗示法”来巧妙降低学习难度,用“课堂评价法”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用“短平快”的方式顺畅无痕地传递知识技能、提高课堂效率做了充分的肯定。</h3> <h3>同时也结合对比小学、初中音乐课的阶段特征,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大容量、拓视野、巧实践、多体验、重视多元文化理解、拓展学生的深度思维”等特点进行了分析,让老师们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阶段目标与教学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h3> <h3>带班的廖艳华博士也对两堂课做了精彩点评。廖博士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对音乐老师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关注学生参与实践的配合度、教学的有效性、高中音乐鉴赏的系列独特风格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也指出了课堂教学中的部分遗憾之处,其观点令人耳目一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