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游戏对于幼儿而言就是特别好玩而不是为了“学习”创设的“假游戏”</h3> <h3>举例:</h3><div><h3>在王老师走访小学的过程中,低段小学生表示小学比幼儿园好玩,原因在于小学有课间十分钟,在课间十分钟里孩子可以自由自主的玩。</h3><h3>思考:</h3><h3>幼儿园游戏到底是什么游戏?(区别于游乐园游戏、家庭游戏、社区游戏)</h3><h3>是教师彻底放手,幼儿无目的、自主自发自由的玩,还是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引导的游戏?(平衡)</h3><h3><br></h3><h3><br></h3></div><h3></h3> <h1><b>主要内容一、</b></h1> <h3>幼儿园游戏与其他游戏的区别与共通处</h3> <h3>乡土、社区游戏: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除了玩别无目的</h3> <h3>游乐园游戏</h3> <h3>幼儿园游戏:需要教师支持的幼儿游戏(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可以是隐形的,也是可以在游戏中介入,还可以在游戏后回顾思考)</h3> <h3>游乐园游戏:注重快乐体验</h3><h3>教学:注重教师引导,幼儿学习</h3><h3>幼儿园游戏:两者平衡,既注重幼儿的愉悦体验,也需要教师的引导</h3> <h3>❤️幼儿园游戏质量标准是以儿童为核心的多元主体</h3> <h3>游戏基于幼儿的愉悦体验。</h3><h3>幼儿的愉悦体验在前,发展在后。</h3> <h3>一、儿童视角</h3> <h3>这个大号椅子给予我们的思考:</h3><h3>孩子平时吃饭老是想坐一会吃又站起来夹菜吃,对于成人而言是没有规则的表现。当我们成人坐在这样的大号椅子上,就会发现原来儿童在坐高椅子(家庭用椅),太高了不方便儿童夹菜,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我们要透过儿童行为去分析儿童的心理,一定要基于儿童视角看问题。</h3> <h3>哪一幅是孩子的作品?</h3><h3>第二幅(第一幅是家长作品,第二幅是儿童基于自己的思考的创作)</h3> <h3>二、儿童的发展水平与特点</h3> <h3>幼儿园的游戏要具有挑战性,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h3> <h3>❤️❤️</h3> <h3>三、对儿童学习方式的理解</h3> <h3>游戏过程重于结果</h3> <h3>举例:搭大棚</h3> <h1><b>主要内容二:</b></h1> <h3>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具备角色意识、角色行为、与周围人有联结(前期具备角色场景)</h3> <h3>活动材料每周都应该有变化,让游戏更有挑战性和趣味性</h3> <h3>在游戏中减少直接介入,多用平行介入</h3> <h3>回顾分两种:</h3><h3>大回顾:全班坐在一起讨论问题</h3><h3>小回顾:短时间与儿童一起聊一聊</h3><h3>目的:引导幼儿推进游戏发展,从低水平到高水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