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的美篇

<h3> 一路同行,且教且思</h3><h3>———2019年10月8日国际部语文视导课纪实</h3><h3>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喜悦的季节!火红的季节!</h3><h3> 大街上,小区里,学校中,五星红旗处处飘扬!祖国大地还沉浸在喜迎新中国七十华诞的火热氛围中。</h3><h3> 看,在鄂东南那块红色的土地上,一所百年老校,一群有着同样梦想的追梦人,又开启了他们在这个不一样的十月里,一段新的征程!</h3><h3> 十月八日,阳新县中学语文人的领头人———县教科院语文教研主任张绪梁,穿着整齐,手提公文包,精神抖擞地跨进阳新实中国际部的教学楼,等待着马上进行的四节视导课。</h3><h3> 上午第一节由我校德高望重的资深语文人———老将郭西合老师首先出马,在国七(3)班主讲——《荷叶.母亲》。距离上课还有五分钟时,七(3)班教室里已济济一堂:张主任、方校、石校、邱主任,国际部的全体语文老师,初三年级语文组组长柯敏贤老师,其他年级一些语文老师也换好课赶来听课。</h3><h3> 听,清脆的上课铃响起,郭老师一声:上课!浑厚有力,将课堂上的每一位听课者带进了一个富有魅力的语文世界!</h3><h3> 首先,郭老师以刚学过的《秋天的怀念》导入,温故如新,将学生带入对母爱的感念之中,激起了学生对《荷叶.母亲》的阅读期待。接下来,郭老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花瑞、菡萏、徘徊、攲斜、荫蔽”等重点词语做了指导,特别是对常考又易错的“荫蔽”一词的读音做了重点指导。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语文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习惯的养成,就这样落实到每一节课!而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就是这样夯实的么?接着,郭老师出示了朗读要求,并让学生带着目标,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整节课共三个问题:1.你认为这首散文诗的主旨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行文思路。3.作者看莲的情感有哪些变化?为什么?然后就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最后同学们在朗读中,读出了这首散文诗的主旨,理出了清晰的行文思路,悟出了作者看莲的情感。当学生说从文中最后一段读出了主旨时,郭老师适时地指导学生用一分钟,做到了全班当堂背诵;在指导学生围绕着“莲”概括课文内容时,提示学生仿照《春》这一课中:盼春———绘春———赞春的小标题方式来概括,学生很快答出:送莲——忆莲——看莲——悟莲,迅速把握住了课文内容。郭老师这堂课高效实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方法,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不愧是我们语文人的楷模!厉害了,郭老师,为你点赞!</h3><h3> 叮铃铃,急促的下课铃响起,郭老师一声嘹亮的“下课”,为这节视导课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h3><h3> 接力棒传到了新进教师赵顺华手中。赵老师在八(3)班主讲《美丽的颜色》。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赵老师以指导学生的朗读为主,让学生找出总起句,过渡句,中心句等关键句,以句带篇,以此来指导学生阅读,在给了充足时间阅读的情况下,赵老师依次有梯度地提出了三个问题:1.交中哪一个词是贯穿全文的?2.文中哪些语句揭示了“快乐”的含义?3.结合本单元中的其他人物一起来谈一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人?不得不赞叹,赵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切中了本文的重难点,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针对本课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结合整个单元,既回顾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正确的引导,这种以句带篇,以篇带单元的教法确实是个好招!赵老师!我为你点赞!</h3><h3> </h3> <h3>  上午第三节课,由李尚清主任在九(4)班执教《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实词含义的推断》。李主任以学生平时做课外文言文阅读时出现的问题来导入,以中考文言文考查方向为指引,以近年中考乃至高考的一些文言文例题为范例,归纳出了以下四种方法:1.结合语境理解法;2.据形索义法;3.对应互译法;4.联想推断法。课堂上,学生面对一些较难的课外文言文语句中的实词,能够依据老师的方法指导,准确地读懂“弄璋、弄瓦、粜籴、窀穸”等较难的文言实词的意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掌握方法,文言文不再让学生头疼了。李主任的课无疑是高效的,从中不难看出他扎实的学识功底,还有他精心的准备!仅是那么多中考例题的归纳整理,就得花多少功夫啊!为你点赞!李老师!</h3> <h3> 第四节视导课,由石娟老师在九(3)班主讲《孤独之旅》。这是九上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因小说篇幅较长,我计划两节课上完。头天已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初读感知,了解作者作品,疏通字词,依据小说三要素,把握主要内容。我在视导课上完成的是第二课时,主要是把握主人公心理的变化,理解文题“孤独之旅”的深刻含义,同时欣赏小说优美的环境描写的妙处。主要提出了三个问题:1.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孤独”?2.杜小康经历“孤独之旅”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对杜小康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整堂课下来,从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来看,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但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还没有很好地放手,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课堂内容设计偏多,像环境描写的赏读,拓展延伸:聊聊自己成长中的孤独,这两个环节应放在下一节课。正如石校常说的,要做到让学生一课一得,一节课内容不宜过多,语文课,脚步不宜太匆忙!</h3> <h3>  下午三点,在国际部集备集研室召开了评课议课活动,由石校和张绪梁主任主持,国际部全体语文老师,九年级语文组长柯敏贤老师共同参加。会议首先请四位讲课老师讲述了自己的备课思路,课后的一些反思,以及课后的一些困惑;接着柯敏贤老师、胡玲玲主任、明江老师等几位老师畅所欲言,谈了自己听课后的感受,谈亮点,也中肯地指出一些不足。</h3> <h3> 在大家畅谈了听课感受后,张绪梁主任对上午的四堂视导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郭老师的课是:独占鳌头作文章,繁华落尽见真情!而赵老师的课——《美丽的颜色》,扣住了“美丽”和“伟大”两个关键词。李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引领,效率很高!可以以此作为研究专题,分享研究成果。张主任高度肯定了李老师的这一教学思路:将中考总复习提前进行,边上新课边指导复习方法,避免九下总复习的仓促。对我的课,张主任以十四字点评:立足文体理思路,品读文体品孤独。亦指出我的课容量过大这一毛病,今后我一定努力纠正这一毛病,力争让课堂简洁高效,让学生真正一课一得。</h3><h3> 张主任最后提出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教学理念:文脉与课脉。他指出语文老师不用照着教参套路上课,而是自己读透文本,找出文脉,梳理课脉,二脉合一,有序教学,做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最后,张主任说我们不是教语文的,我们是教学生学语文的。我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h3><h3> 不知不觉间, 己是下午五点。</h3><h3> 会议最后,石校进行了总结发言。石校指出,县教科院与学校共同进行的教学视导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学校常规教学,抓好学生成绩。石校全程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对四位老师的课给出了切实地评价,对全体语文老师提出了三点要求:1.由一课多得到一课一得,教学目标要定准。2.要从会教到教会学生,学会放手。3.重视课前准备。最后石校情真意切地说:各位语文同仁,让我们且行且思,且教且思,为做一个优秀的语文人而奋斗!</h3><h3> 是的,无奋斗,不青春!奋斗中,我们永远年轻!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有这么多优秀的同行者,是我的幸运!我们走在大路上,一路同行,且行且思!相信我们语文人的教学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广!</h3><h3><br></h3>

语文

学生

老师

文言文

石校

主任

教学

赵老师

指导

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