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的美篇

东湖

<h3>第一章:序篇</h3> <h3>写家乡、写自己、撰写回忆录、五年前就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思想懒惰,道致我行动上的迟疑,苦于囿以视听,落笔艰难,今天终于成雏形,写这样的的文章,纯属闲来无事,消磨时间,如今已耳顺之年,岁月提醒我,恐怕以后更加困难,永远不可知,白发不努力,万事成蹉跎,于是我开始打开情感闸门,秉烛夜游,积腋成裘,一心渴盼曾经真实的岁月年华再起波澜……</h3><h3>时光悠悠流转,岁月慢慢沉淀,远离世事红尘,安于平凡素简,一年四季都能倾听花开花落的声音,匆匆而过的青春年华,留下或深或浅的屐痕,光阴轻轻地带走四季的缤纷与花团锦簇,氤氲了人生中的山山水水,一程又一程,芬芳了心海里的驿站逆旅长亭连短亭,站在岁月的深处,让回忆继续,静观春风轻轻起舞,细品夏荷素美柔柔,近听秋雨浠浠沥沥,远瞩冬雪纷纷扬扬,四季轮回飘舞的旋律圣洁了藏在记忆深处的过往……曾经的点点滴滴,许许多多,当鬓染霜雪,岁月让你学会怀旧的时候,心海里任何一枚片贝翻晒出来,都是一种感动,都是别样的幸福快乐,</h3><h3>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过去,都有生于斯长于斯无比眷恋的故乡,熟悉的小路,久违的乡音,缱绻的乡情,如同阳光一般温暖的故乡味道,无论你身在何方,总会有游丝缠系的牵挂,子夜入梦,恍然大悟,故乡的花花树树,鸟鸟云云,如诗如画,如新如昨,那条河,那条街,那些人,那些事清晰而真切,因为一切的一切早以镌刻在心底,始终都无法忘记。</h3><h3>打开心灵的窗扉,让阳光轻扣心弦,淡淡的浅唱低吟那动听的旋律,用最美的相思扣住过往的岁月描绘,借盛世风云,笔挽华章,留住记忆中的点点滴滴……</h3><h3><br></h3> <h3>第二章:明清古镇游子情</h3> <h3>我出生在九曲回肠的荆江南岸一古镇一一焦山河,记忆深处的老家是著名的江南石首三大古镇之一,(即藕池、调关、焦山河)历史悠久,水运交通十分活跃,南通潇湘,北连长江可直达武汉、重庆、上海。昔日的渡口码头桅杆千帆,明灯万盏,堤边古色古香的明清街道商号林立,作访比比偕是,各种各样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川流不息的购买人群熙熙攘攘。好一派热闹赶集画面。其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不超过两公里,站在东边堤上可内观古镇全貌,外览镇外风景,小河流水尽收眼底,向东遥望连绵起伏的桃花山和蓝天白云连成一体,好一幅江南美景。令人遐想联翩,心旷神怡!可惜六十年代开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文革来袭,古镇建筑毁之殆尽,仅古镇南一小段街道幸存至今,但也疮痍满目,八十年代未期为适应经济发展,古镇青石板街和木屋黑瓦房消失了。毫不夸张说:"如果古镇得以保留绝不逊色于平遥古镇,值得庆幸的是北街红军军政校址在当地政府的保护下,通过维修保存完好,样式如昨,只是新了些,少了许多沧桑,虽然百余年的风风雨雨,依稀可辩,足以追忆将军百战厮杀壮举!近距离观察军政学校,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贺龙元帅曾经领导闹革命,柳直苟、段德昌欲血奋战的拼刺画面历历眼前浮现。</h3><h3>我对家乡一草一木都记忆犹新,特别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阡陌,那里有父老乡们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他们挥洒的汗水,一朵朵白云在天空中飘来飘去,那是归家的呼唤,美丽的夕阳,落日的余辉,劳动归来的人们,三三两两悠闲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总让人联想到落日归来的图画,人们即兴哼唱的小曲总让人想起茅盾《风景谈》中的名句,"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之尤其伟大者"。</h3><h3>每当清晨的薄雾还没有散去,露珠还在草叶间留连,虫儿鸟儿还在沉睡,村庄却早早的醒了,周家院的菜农们正紧张的采摘自己心爱的各类蔬菜瓜果,准备赶集分享自己的劳动快乐果实。一缕缕或白白的或蓝蓝的炊烟冉冉升起,与清雾弥漫融合一起,整个乡间弥漫着家的味道,小小周家院霎时平添了几份朦胧的诗意,</h3><h3>我家就坐落在小湖口三门闸旁,坐北朝南,宽敞庭院呈长方形,正房三间,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两间,土砖茅草屋,有点湖南佬风格,每年春节前都要用牛屎稀泥涂抹一遍,母亲一生很爱整洁,总是把屋内屋外整理得干干净净,让儿女们生活得舒舒服服,健健康康!</h3><h3>父亲是一家之主,家里的大小事情都由父亲决定,父亲懂得文化的重要性,宁愿自己日夜奔波,让我们下面四姊妹都念完高中,做人上人,不让别人看不起,一家四个娃娃上学,可想而知生活压力多大,幸亏小哥七零年参加财贸单位,非常顾家,总是省吃俭用,用平时节省下来的微薄工资,长期痛爱我们弟弟妹妹,逢年过节总是给我们添制衣服鞋帽,给家庭带来了很多资金支助。家旺财旺,一家人生活得快快乐乐。家景家貌在大队算一流水准,周家院的乡里乡亲总是投出羡慕的眼光,赞不绝口,七十年代初期,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样样齐备,可以自豪的说:"住家房子在大队也算数一数二"。分田到户,家境每况愈下,挫折接连不断,八十年代后期父母年迈。让我们几个小的弟弟成家立业,在外打拼生活极度平寒的非常时期,俩老前后没几年时间就离开了我们,养育之恩不力报答,没有享一天清福,如今回忆泪流满面,一股内疚之情由然而升。</h3><h3>每到丰水季节,三门闸堤里堤外,热闹非凡,打鱼摸吓的人们川流不息,看热闹的乡亲们大家随便坐堤坡上,唠嗑闲聊,谈古论今,村里发生的好多好多趣闻趣事,都是谈论的主题,孩子们自然不喜欢听大人高谈阔论,我们自有我们的乐趣,和桑梓小伙伴玩着最古老的游戏,藏迷果、打积极、滚铁圈、打得螺、走成山棋……无忧无虑的。</h3><h3>七十年代初期,镇上坐洋船到滑家垱石首方向去的客人也到我家竭竭脚,喝杯白开水,暖和暖和,大家开心的叙叙家常,场面也很温馨,这就是我的家,我的桑梓地。如今已成小湖口泵站,只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h3> <h3>第三章:流金岁月铭童心</h3> <h3>童年的趣事很多,最值得回味的有看露天电影,看电影可以说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那个年代不只是生活贪困,精神文化生活更是贪乏,看电影便成了人们了解历史,休闲娱乐的最好形式,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若非亲身经历过,是无法体会到的。</h3><h3>那时候,一个公社只有一台放映机,电影就轮着来回放,如果今天大队放电影或邻村放电影的话,人们便早早的吃罢晚饭,收拾停当,便三三两两带着儿孙,带着板登椅子陆续来到放映的学校操场上,或坐或站唠叨家常,等待电影开始放映,随着优美雄壮《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旋律响起,一束白光投射银幕上,大家就即立安静下来,一般先放新闻纪录片,向人们宣传当下时政形势,还有党和国家的一些政策,然后再放正片,正片多数是战斗题材内容,无论放什么片子,大家都会津津有味的安安静静的从头看到尾,随着电影故事情节展开推进,人们也会有些议论评价,时而郁闷时而开心,有时也会响起掌声,当"完"字投射银幕上时,人们意犹未尽,还依依不舍不肯离开,有的帮着放映员拆卸银幕收拾设备,有的打探消息,明天哪个大队放映?这是月亮已很高了,似乎有些轻雾,乡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少男少女们开始在银色的月光下谈情说爱,沉浸在甜美幸福之中……</h3><h3>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已经数字化了,随时随地可以看自己喜欢的电影,露天电影也已销声匿迹。</h3><h3>"今晚大队放电影喽"一声呼唤浓缩了那一代人的绵绵乡情,同时也唤起了对童年太多太多美好回忆,"八一"潇湘"峨眉"长春"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永不消失的电波"苦菜花"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等,早以成为旷世精典,很多情节主题曲,甚至台词还记忆犹新,不是因为我们的记忆有多好,而是渴望太多却资源太少,一部片子东边大队放了西边大队又放,南边的北边的又放映,只要有电影,得到信息逢场必看,所以一部电影看了三五遍很正常,看过十遍八遍的也不稀奇,看过这么多遍能不熟悉吗!任何人都即兴哼唱两句,那才叫文化普及……</h3> <h3>第四章:儿时桃园桑梓情</h3> <h3>谈家乡,写风景,忆往事不可缺少的我还必须写上家乡的桃花美景,每每听到蒋大伟演唱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便情不自禁的想起我的故乡桃园,小时候的那片桃园在小湖口堤坡边,陈卫武家的屋后,陈远均爷爷家的屋前,毕爹家的庭院内,每到春天四月份,在轻轻的春风中,在柔柔的暖阳里,开始萌出嫩嫩的红芽,开始孕育红花蕾,等到四月中旬,慢慢落出笑脸,花渐渐开了,瞬间便开成花的海洋,满枝满树满园一片彤红,春风吹来花香扑鼻,洒满人间,蓝天白云下,轻舞飘落,飞落凡尘,一周时间就长出绿嫩嫩的桃子,随着时间推移在阳光下变红熟透。儿时几个伙伴趁主人不注意蹑手蹑脚地采摘偷吃,经常在树上被主人发现跳下,手忙脚乱地摔坏身体,七十年代中期大堤加固,小湖口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堤里堤外的居民都远离故土搬迁异地,如今只留下一段童年的记忆。</h3><h3>桃花依旧笑春风,我爱桃花我爱家。桃花之妩媚,遇见诗人她就像一首绝伦的抒情诗,遇见音乐家她就是一段优美的小夜曲,遇见画家她就是一幅绝美的水墨丹青,遇见茶艺师就是一壶优美的淡淡香茗,遇见酿酒师她就是坛酒香飘逸的花间隹酿。我爱桃园,更爱桃林环抱的美丽焦山河。</h3> <h3>我虽然生活在古镇小湖口,但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在农村度过了美好童年和充实的学生时代,直到八十年代未期才离开这片热土,离开勤劳善良朴实的父老乡亲,后来到藕池经商安营扎寨,牵挂思念与日俱增,深深感悟到魂牵梦绕的故乡之情。</h3><h3>童年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渐行渐远的足迹,无忧无虑的欢乐,悠扬动听的歌谣,流动的旋律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和幸福。万千次回眸依旧掬不起曾经的岁月,再多的虚幻和纷繁最终都要归于真实和平淡,还有来不及为自己创设一个伏笔,为自己模拟一个方何,荆棘和挫败便破空而出,将我们逼到无路可退,只等满眼空花开成一声叹息,而荒凉就着月色打捞未央的记忆,生命不止,凡尘无尽,仅以一程程山水换取一种懂得,仅以一次风雨换来一种感悟,梦里有我们的想象未来和诗意远方,童年也是一只魔幻五味瓶,装满了酸甜苦辣咸,只是体味不够,明白不多……</h3><h3>我记事比较早,好多好多的往事至今仍然铭刻在心,记忆犹新。</h3> <h3>第五章:书生意气沫春风</h3> <h3>1965年3月1日,我同小湖口附近的几十个同年孩子一起,背着书包兴高彩烈地走进焦山河学校,</h3><h3>焦山河学校是一所公办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韵深厚,有校门、有围墙、有校牌、有大操场,有成排的宽敞教室和整齐的桌椅,在石首小有名。</h3><h3>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是幸福的、快乐的,学校硬件设施算石首一流,师资力量雄厚,街上的孩子们占多数,农村孩子大多比转朴实,调皮倒蛋的几乎没有,好像比街上同学低人一等。教我们的是德高望重的刘文桃老师,可以说刘文桃老师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启蒙老师,教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睿知的求学路上,是刘老师用知识的火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航程,郑学元老师教我们的算术,她不厌其烦的教我们数数算术,她用知识营养将我们哺育,音乐课教我们学唱儿歌,跳舞排样板戏,我们在学校非常开心,焦山河学校留下我们奔跑的身影,柳阴树旁回荡着孩提时代戏耍的欢乐画面,窗明几净的教室留下我们的朗朗读书声。</h3><h3>转眼间,我们初中毕业了,可是不久考大学继续深造的航船偏离开了轨道,高一高二四个班分为农机、财会、机电、政宣四个专业班,我们在各自的专业班里,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一起下乡开门办学,一起勤工俭学进柴山,一起学习小靳庄排演文艺节目,浓浓的友谊,我们携手并肩,走过人生最灿烂最充实的时期,那份纯真,那份依恋,如梦依稀……</h3><h3>六中花果山下留下了懵懂少年开山平整校园,热火朝天,你追我赶的劳动画面,荆江岸边芦苇荡,留下了风华少年勤工俭学镰刀飞舞的忙绿身影,广阔天地农村有我们和贫下中农朝夕相处依依话别的温馨场景。一幕幕记忆犹新,时常梦中回游……</h3><h3><br></h3> <h3>第六章:激情燃烧的岁月</h3> <h3>1976年的6月20日,我们走出校门,心怀梦想和希望,各奔东西。那一刻我们感慨万千,务农的说:"我风华正茂,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做工的说"我要让青春无悔,用双手创造出奇迹"当兵的说"我要报效祖国,为老百姓保一方平安"。从政的说:我要让青春飞场,国富民强",从教的说:"我要为人师表,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将人生精彩演绎,我有幸回村当上了同龄人羡慕的民办老师"。</h3><h3><br></h3><h3><br></h3><h3><br></h3> <h3>高中毕业,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湖口家,恰逢热火朝天的双抢战斗在家乡田野全面展开,我也整装待发地投入其中,对于刚下学的我来说也是莫大的考验,全队分成几个组,按劳力强弱达配,自由组合,</h3><h3>清晨,随着队屋禾场上的集合铃声,大家雷历风行地来到金黄色的稻田开始了紧张的双抢战斗。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镰刀收割声,搂谷把脚步淌水声,脱离机旋转的隆隆声连成一片。回荡在田野上空,太阳火辣辣的晒,汗水悄悄的流,这样紧张闷热的气氛里,刚下学的我真是痛苦煎熬,中午回家迅速脱掉身上湿淋淋的衣服,跑到屋后港边洗净脏乱不堪的手脚,此时才感觉到四肢裸露的部位又痒又痛,留下谷穗抽打过的一条条红痕。</h3><h3>下午,农田弥漫着一天里最难当的酷热,烈日如火,毒辣的太阳炙烤我们嫩嫩的皮肤,汗水流在眼里火辣辣的生疼,顺着辛勤的面孔如豆落下,知了也在嘶呜叫,好像在倾诉着夏天的炎热,这种场景在田野上空交织奏出了我们农民的艰辛和心酸……</h3><h3>如今回想真叫人百感交集,让人不可思议,永远盘踞在我的心灵深处,五味杂陈,更让人心悸而恐惧。</h3> <p>七十年代中期,小靳庄活动在广大农村方兴末艾,在高中积累的文艺细胞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加上我平时很酷爱音乐,吹拉弹唱样样行,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宣传队里的骨干分子,尽管很少在队参加劳动,队里的青年们也只能垂涎欲滴,对于我应该是如鱼得水,得心应手,那个火红年代每个大队都有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经常脱产排演节目,应呼上级检查,同时也是文艺青年施展才华的好阵地。</p><p>不能忘记,风华正茂的我们相聚大队农科所,在煤油马灯下,一群少男少女自编自导文艺节目津津乐道的场景。</p><p>不能忘记,在大队部简陋的舞台给上级领导表演节目,王奇兵和周志兵表演的相声,讽刺"四人帮"的帽子工厂,让台下观众捧腹大笑,雷呜般的掌声礼堂绕梁,经久不息。</p><p>不能忘记,在东升区我曾经的母校六中操场上我们载歌载舞,名震四方,给五千名民兵观众奉献一台音乐盛宴,受到几位武装部长的高度赞扬。</p><p>不能忘记,当年的帅哥靓妹一起津津有味的戏耍打闹,单纯而洁白无瑕的美好心灵……</p><p>回想那一段特殊年代的文艺活动,依然那么新鲜,那么让人眉飞色舞,虽然时间短,大家之间的真诚质朴情谊,如同一首深情的老歌悠远而回味无穷。</p><p><br></p> <h3>1977年10月,改革的春风在神州大地吹响,各项各业百废待新,祖国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央传来高考制度将要恢复的消息,停止了十一年的高考制度重新启航,激动的心情难以形容,我们终于有了考大学跳出农门的机会,于是,在短短的两个月里,我们边劳动边复习,没有复习资料自己找,由于高中两年在运动中折腾,批林批孔,评法批儒,反击右倾翻案风,根本连书本都没有,谈何学文化知识,道致底子薄、基础差,初中学的东西都忘得一干二净,对于我来说只能望尘莫及,学知识比登天还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恢复后的第一年高考。</h3><h3>77年12月Ⅰ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清晨我早早起来,迎着初冬的瑞雪,骑自行车到十公里远的石首六中参加高考,我和众多考生一起凭借自己的能力接受高考洗礼,没有系统复习,肚中无书,发挥失常,美好的愿望成了泡影,垂头丧气的回到家里,接受命运的挑战。高我们三届的张梅生、王柏山金榜提名,让我们羡慕得五体头地。村小从此失去了两位业务水平精堪的好老师。给我们走进村小也提供了机会。</h3> <h3>第七章:三尺讲台尽朝辉</h3> <h3>78年3月3日,十八岁的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是我人生新起点,是我最美好最浪漫的村小时代开启,我和本村的陈炳银、唐齐平、黎会香、袁新明、李连喜、杨光临、刘新贵、张友光、刘迪荣、张树生、刘迪梅、张荣华、王瑛、刘克锭等十几位老师朝夕相处,风雨同舟,携手走过了人生七年韶华时期,</h3><h3>三月的江南,春暖花开,春风有些凉意,暖暖的春风把大地装满三月的绿装,粉粉的桃花正酿三月的新酒,绵绵的春雨在煎煮三月的新茶,多么诗意且风雅,在这诗情画意的春天里,让我们人生杯盏中,装满新绿、新酒、新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花开四季,在如歌的青春岁月里,不负时光,不负韶华,快意的徜徉在知识海洋里,为农民兄弟的子女们呕心沥血,培养祖国有用之材!</h3> <h3>回想当年在村小当老师的岁月,感慨万千,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忙碌着备教改辅考,整天都在费劲脑汁的想,我要怎样才能让那些学生听明白一些,一天下来真是累的不行,虽然不是干体力活,但精神上的疲劳也让我喘不过气来。但看着那小小的三尺讲台和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笑脸,我坚信自己的对未来的选择没有错。</h3><h3>曾记得,我们朝气蓬勃,在暗淡的灯光下,伏案备教,为自己的学生绘制美好蓝图,任劳任怨,孜孜不倦。</h3><h3>曾记得,我们在银色的月光下,一群风华正茂的老师引吭高歌,吹拉弹唱,欢聚一堂!</h3><h3>曾记得,我们在校园操场和兄弟学校老师们进行蓝球友谊赛,多么紧张激烈,个个青春阳光!</h3><h3>曾记得,我带领学校男女篮球队,代表红卫学区小学生篮球队从六中荣获冠军凯旋而归,如此自豪而神采飞扬!</h3><h3>曾记得,官力大队礼堂我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六一"回演独领风骚,让兄弟学校刮目相看!</h3><h3>为了打造专业的课间操活动,专程远赴长沙购置当时比较前位的留声机设备,让同学们耳目一新的享受公办学校待遇,倾听赏心悦耳的校园歌曲,较尽脑汁,洋河剅坐船到华容,华容坐班车到岳阳,岳阳坐火车到长沙,克服多次转车的困难,如愿以偿,通过我们的努力,校纪校貌在红卫学区独占鳌头,各年级学科成绩在学区也名列前茅。</h3><h3>正当我们描绘学校美好蓝图的大好年头,撒区建乡,随着社会发展学生人数极速下降,老师过剩的状况日益突出,民办教师的作用也随之失去,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红卫中学整体搬迁我村小,我的七年民办老师历程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h3><h3><br></h3><h3><br></h3> <h3>第八章:花好月圆风雨行</h3> <h3>一九八三年,中央下重垂整治社会治安,一场空前绝后的"严打"开始了,一夜之间,大街小巷流里流气的小混混们也不见了,呈现出前所未的清静局面,学生晚上下自习回家,再也不用担心暗处向你吹口哨的黑影,大街上除了商铺就是匆匆而过的行人,寂静、萧瑟,这情景总让我想起雷锋说:"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冷酷无情"</h3><h3>那段时间,看游街的频率也非常高,故镇焦山河也不例外,石首党校关压的犯人不计其数,一段时间社会秩序明显好转,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h3><h3>那一年,我永远不会忘记,跟我相爱之久的意中人,成家立业,喜结良缘。不到一周,我可爱的家园修小湖口泵站被迫撒除,舍小家,顾大家,我们在堤坡上搭建一个简陋的茅草篷,仿佛在寒窑里度过了一个不平常的蜜月。每当听到黄梅戏唱段《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就情不自禁的想起我结婚记忆。</h3><h3>人生路上,最美的风景不是身边的山山水水,而是有个知你懂你的人相伴相随,彼此就是风景中最绚丽的那一笔。人生和爱情像一本天书,只有你读懂我我读懂你,两颗孤独的心才能倾心相遇,才能共同走过布满荆棘的山路,去尝遍人间苦辣酸甜的滋味,花开花落不惊,白头不离不弃,你记我一时,我记你一世,下半辈子注定要你来陪,你是我的相守相依,心若年轻,岁月不老,用心去耕种心中的那一亩田,让爱情的常青腾永远缠绕在心间,情感如春,心就向暖,我还会牵着你的手,走在阳光悠悠的午后,有你在情总就会蔓延,有你所有的季节都是春天。</h3><h3>从相聚相识相知到相爱到结婚,至今己36个春秋,我们携手风雨兼程共同走过了山一程水一程,远去的终久是回忆,留下的则是后半生的相濡以沫。</h3><h3>最美的爱情,没有天荒地老,只有与你相伴一生,少一些猜忌,多一份宽容,少一些埋怨,多一份关心,少一些冷漠,多一分责任,少一些自私,抬头望蓝天,低头见花开,守住生活的素简,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继续相依相伴相随……</h3> <h3>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很多都有在录像厅看录像的经历,曾几何时,录像厅风靡一时,也是那个年代没有太多的娱乐,看片子的乐趣非常浓,也更容易受到影片的渲染,生意特别火暴,武打片更让人上瘾,有抽烟的,有嗑瓜子的,有吐痰的,总之环境乌烟脏气,只要看到精彩武打场面整个录像厅瞬间沸腾起来,一心想脱离农活,马上富裕起来的我是多大的诱惑,通过几经周折,南下广州购置一台录像机开始了我的录像放映生涯,虽然两毛钱一张票。一天下来,在当时的生活水平还算高收入,一家三口生活甜甜密密,</h3><h3>由于录像片五花八门,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更有青少年整天陶醉于录像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没过多长时间公共场所全部被取缔,存本没收回,录像设备成了一块废铁,不甘寂寞的我,投奔二姐下海去鄂西北边远山区郧县鲍峡火车站,开始经营木材长途返运。</h3><h3>鄂西北的竹山、竹溪、郧西、郧县、以及房县丹江口都留下了我采购木材的身影,</h3><h3>曾记得:为了弄到车皮计划夜以继日坐火车往返于河南湖北两地。</h3><h3><br></h3><h3>曾记得:深更半夜为了逃避检查站翻山越岭走崎岖山路绕道,</h3><h3>曾记得,披星戴月在火车站货场不辞辛苦的忙碌收货装车,在哥哥姐姐的鼎力支持下,生意红红火火,只是回报不是很丰厚,哥姐无微不至的关照,也没有离家的忧愁,反而有宾至如归感觉。</h3> <h3>第九章:勇闯商海搏激流</h3> <h3>两年的经营历程,在鲍峡火车站结识了许多外地客商,一心想发横财的我,见异思迁,不甘心平淡的百姓生活,转行与山东老头开始长途返运过磷酸钙生产资料,襄阳保康谷城一带盛产磷矿石,自然磷肥厂诸多,并且价格相当低廉,在王老头的花言巧语的吸引下,我和汉口的晏菊英大姐筹集巨款,大刀阔斧的联营甩手大干,草率行事,由于初出茅庐,随波逐流,缺乏经验,被谷城县石花磷肥厂张厚荣厂长假货充真,张冠李戴,伪劣产品整整装了两大火车皮,浩浩荡荡发往黄河古道商丘市虞城县,连本带利赔得精光。尽管经过多方努力,安微、山东和山西找客户推销,还是一无所获,官司打了一年多,雪上加霜,负债累累,最终拖着疲惫的身躯狼狈地回到小湖口自己家,</h3><h3>望着妻子和女儿抱头痛苦,怎么办?路在何方?三亩多地责任田只能养家扶口,寸禄斗储的家庭收入,对于巨额负债的我,只是杯水车薪,前途眇茫一片漆黑。</h3><h3>在我一愁莫展,苦思冥想的痛苦时刻,大姐伸出援助之手,默默的资金赞助,叫我重振旗鼓,到藕池去小本经营摆地摊。</h3><h3>一九八九年3月20日,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永远不会忘记,找小斌舅佬借5O0元现金,拉着一板车家当离开了生活三十年的小湖口三门闸,年满五岁的大女安顿团结二队鲁海涛姨夫照顾抚养,带着刚满周岁小女儿。前往藕池再次创业。</h3><h3>清晨,妻子抱着小女儿乘坐班车前往,那个年代焦山河还没有直达班车,只有步行东洋街才有车,交通很不方便,我也顾不上这些,兵分两路,我拉着一车行李,艰难地前行在石调公路上,天气有点闷热,突然间,乌云黑压压的,紧接着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我在暴风雨中痛苦的前行,雨水从上到下好像在洗刷我的晦气,走到老东方街浑身精疲力尽,在公路边雨蓬下稍休片刻,继续顶风冒雨,拉着沉重板车蹒跚的向藕池目的前行。雨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风雨之中。</h3><h3>傍晚,雨过天晴,天空落出了笑脸,西边的彩虹好像在向重新启航的游子款款招手,欢迎再次创业拼搏者的到来,没精打彩的我浑身湿淋淋地到达藕池大姐家,没过几天,在哥哥姐姐的张罗下,百货小摊就开张营业了。</h3> <h3>春雨秋霜,寒来暑往,简陋的板车是我夫妻俩的商铺,胶布是遮风挡雨的工具,蓬门筚户是我们晚上回家休息的港湾。</h3><h3>藕池是商业重镇,号称小汉口,常住人口八十年代接近四万余人,厂矿企业三十多家,自然是人们经商的聚宝盆,每年的财政收入是整个公安其它八九个乡镇的总合,所以不管经营什么行业,生意自然红红火火。</h3><h3>不能忘记,板车商铺上摆着琳瑯满目的商品,络绎不绝赶街的人们精挑细选,源源不断的抄票捧在手中那种快乐心情。</h3><h3>不能忘记,逢年过节藕池街上川流不息的购物人群,推进涌出,人山人海的街头画面。</h3><h3>更不能忘记,遇见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夫妻俩手忙脚乱搭蓬的繁忙场景。</h3><h3>工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光景生意逐渐扩大,开始大规模的租黄金路段好门面经营服装店,汉正街、常德、株洲、以及广州的白马商场和步步商铺都留下了我进货奔波的身影。</h3><h3>十年服装店经营,外债还清,生活也步步提高改善,一家四口生活幸福快乐,正当风调雨顺,规划生意再上一个台阶的美好年头,九八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卷荆江两岸,藕池周边老百姓投入在分洪转移的紧急队伍中,生意一落千丈,万般不奈,为了生存,懂事的大女儿辍学和她妈妈一起南下打工度日,我带小女儿相依为命艰难生活,租住一间破乱不堪的简陋民房,千疮百孔,茅屋采橡。过着草民低档的温饱生活,虽然作孽,但父女生活也挺温馨,为生活谋生存,加上本人对音乐基础好也特别爱好。我和藕池有名的歌手刘菊香女士组建了藕池第一支女子乐队。</h3> <h3>第十章:管弦高歌舞乐章</h3> <h3>曾记得,为了学会弹键盘,废寝忘食,持之以恒苦练基本功,几乎通宵达旦。中年的我克服重重困难,担负起吹小号的重任,耐心的手把手教几位小妹妹吹奏各类铜管乐器。</h3><h3>曾记得,报星戴月的在藕池曲酒厂堤坝上带领王霞、刘琼瑶、邹後、陈世清、肖先蓉、贺美蓉七位小女孩不知疲倦指导示范,一月下来眼睛落凹,整天没精打彩混混沉沉。</h3><h3>辛勤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成果,半年下来,一支赏心悦目的女子乐队闪亮展现在乡村舞台,让其它乡镇乐队刮目相看,更让石首城区乐队赞不绝口。演出业务源源不断。</h3><h3>不能忘记,石首东升首届西瓜节我们藕池女子乐队整齐阵容在开幕式上一曲《迎宾曲》让到场的来宾拍手叫好,一鸣惊人,名声风靡湘鄂边界。</h3><h3>十年的乐队生涯,足迹踏遍了公安每个乡镇村落,石首城区,潜江、监利、江陵、安乡和华容都留下了我伴奏的琴声和小女儿浑厚甜美的歌声。</h3><h3>不能忘记,夜深人静,人们早已进入甜美的梦香,父母俩还奔走在回家的夜幕中……</h3><h3>随着石首乐队的逐年增多,本人年岁已高,家人要求,2008年彻底退出乡村乐队行列,转行到成都和女婿共做防水工程,如今己退出施工一线,安享晚年,跟俩女儿朝夕相处,生活无忧无虑,前年在老家石首富锦苑小区买了一套二手房,算是回故乡养老的一窝居,目前往返于成都石首两地。</h3><h3>老有所爱老有所乐,在成都中海社区还有自己参加各类活动的艺术团队,老年生活丰富多彩。老少三辈其乐融融,夕阳晚景幸福安康!</h3><h3>经过岁月沧桑的我,多了几分处世成熟和稳重,经过岁月磨砺的我有了感悟人生后的平淡和豪放,多想在休闲时光,找点闲睱到往事长廊走走,去听听那曾经熟悉的声音,去看看久违的笑容。</h3><h3>转眼间,我已度过了六十个春秋,我最愧对是没给太多父爱的俩个乖女儿,没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道致中途辍学,遗憾终身。我最要感恩的是我朝夕相处的老伴,生意失败,债务缠身,始终不离不弃,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相儒以沫陪伴到今天。人生是一部写不完的书,中年创业的岁月,是那么坎坷,那么艰难,这是一份永恒的回忆,也是一种无价的财富,值得本人一生细细品味、回想……</h3><h3>六十年的时光,我己鬓染白霜!</h3><h3>六十年的岁月,我己花甲夕阳!</h3><h3>六十年的磨砺,我己坚强豪放!</h3><h3>六十年的沉淀,我已快乐潇洒!</h3><h3>心若在,梦不丢,壮志未酬志不休,各行各业显身手,笑回首,黄昏夕阳添锦绣!下面就用两首花甲寿辰的诗篇结束我人生轨迹的作文吧!</h3> <h3>结束篇:风雨过后见彩虹!</h3> <h3>《六十岁感悟》</h3><h3>花甲忬怀激情旺,</h3><h3>忆昔泼墨著华章。</h3><h3>曾经跋涉横流渡,</h3><h3>风雨过后见彩虹。</h3><h3>如今迈步岂等闲,</h3><h3>工地奔波化甘甜。</h3><h3>二女孝顺倍温暖,</h3><h3>蜀都信步精神爽。</h3><h3>夕阳西下朝朝舞,</h3><h3>民乐演奏把歌唱。</h3><h3>乖孙绕膝堂厅闹,</h3><h3>爷奶陶醉椅中摇。</h3><h3>身在异地常思乡,</h3><h3>落叶归根把家还。</h3><h3>莫道桑榆天色晚,</h3><h3>余霞发光更张狂。</h3><h3>东湖于成都新津。</h3> <p class="ql-block">《六十岁感悟》</p><p class="ql-block">欣逢花甲情激昂,</p><p class="ql-block">岁月翻开画卷长。</p><p class="ql-block">苦辣酸甜半壶酒,</p><p class="ql-block">喜怒哀乐一篇章。</p><p class="ql-block">曾教童子悟孔道,</p><p class="ql-block">也闹商海斗浪狂。</p><p class="ql-block">琴台妙音奏梓里,</p><p class="ql-block">汗水灵浇苗圃芳。</p><p class="ql-block">子孙绕膝天伦享,</p><p class="ql-block">正阳西斜头染霜。</p><p class="ql-block">莫言夕下天色晚,</p><p class="ql-block">满目青山沐霞光。</p><p class="ql-block">东湖于成都新津。2019年10月17日草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