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笛种类繁多,中国竹笛因笛膜而与众不同,笛膜以安徽为最,因五河出名。有幸出差在安徽滁州,此处也有不少芦苇,其实刚开始我连芦苇都不认识的。便随手找百度搜了芦苇制作笛膜的方法,又恰逢芦苇采集的最佳时间,便自己动手尝试了一下,大千世界幸与竹结缘,使得与竹笛任何相关我事情我都兴趣盎然、不厌其烦。虽经验不够丰富,仅做记录供参考。<br></h3> <h3> 1、芦苇采摘的时间</h3><h3> 一般小满过后,端午前后最好,据说是端午清晨的芦苇最好。过早生长不够,太嫩,易破不易采集;过晚,太老,音色大打折扣。</h3><h3> 2、芦苇的选择</h3><h3> 安徽淮南一带,内河河边芦苇,从远处看为深、墨绿的为好。从上往下第三节开始,一般取三四两节,视情况第五节也可(建议新手取靠根部的练手,粗、厚实取膜易成功,否则经验不足很容易出现破膜、粘膜的情况,鄙人就是太急于取到好膜而浪费了不少芦苇)。新鲜采摘,勿取下叶为了保湿,方便取膜。在采的过程用锋利的刀截取,不要挤,不要扯,不要掰。一般推荐笔杆粗细的野芦苇就好,有些不在内河边长得又高又粗,不要取那些,笛膜也用不了那么宽的,有好奇心的可以尝试,毕竟鄙人刚开始也是害死过猫的^0^。</h3> <h3>3、笛膜的采集制作</h3><h3> 工具:美工刀、长且两头圆润的麦秆、笔芯,比需要取膜的芦苇细且长均可。</h3><h3> 斜削,不是切,像削铅笔那样,快速削的时候膜壳因笛膜的韧性好而分离,膜还留在其中。</h3><h3> 然后,将膜多削出一些,让其留在外面的部分多一些,捏紧像拧糖果两头的做法,然后我们称这段为头部,因为湿润你捏好的地方就会使膜管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状态。 紧接着把尾部切断,与膜管垂直去切,我认为这个很重要,否则不能同时分离膜管不能形成空气柱。</h3><h3>处理好尾部后,用笔芯将捏紧的头部往尾部捅,均匀受力,边捅边吹气,目的是不让他粘连在一起。不一会儿,从尾部就能看到头部慢慢出来了,用手捏住推出来的头部,继续往外推,但不要完全一次性拉出,感觉快出来的时候,观察外壁的绒毛如果很多,就一边吹气待鼓起来的时候用刀轻刮绒毛,然后捏住尾部,就形成一个完整的空气柱,与膜管分离。</h3> <h3>将取出的笛膜晾干后(约数小时,避光)就可以就可以用书本夹起来,成型后就用保鲜袋密封冷藏。</h3><h3>以上图是本人第一次尝试采膜,一大堆芦苇就取了这么一点儿,待晾干会儿,自己贴上试试,果然很不错!一点都不比买的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