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遇见更好的自己

郭向华

<h3>为教育的梦想而来,为下一代的教育而来!很荣幸有机会来到清华大学,参加2019清华伟新教育扶贫中学班主任培训班。清华大学盛行这样一句话: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从步入清华大学那一刻,自己就有了角色的转变:从老师——学生、从工作——学习、从家庭——集体,这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与体验,我感受到了百年名校那厚重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魅力与底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都给我带来了新的思索与感悟!</h3> <h3>14日上午进行了开班仪式,何甜老师分别从生活篇、纪律篇、学习篇三方面对所有学员进行了讲解!</h3> <h3>第一讲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王燕斌从校园风物、历史沿革、今日清华、文化精神四方面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让我对清华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h3> <h3>第二讲是由北二外附属中学的校长付晓洁给我们带来的“育人,德育的根本”。何校长的自我介绍大大的震撼了我,当年通过公开选拔从340人中脱颖而出,排名第一,28岁成为校长,现已任校长11年。这让我对他的课更有所期待了,听了他的讲座我才知道,德育是举个旗子走在前面而不是拿个鞭子走在后面,我的理解就是德育是所有的老师在做,所有的学生在学。</h3> <h3>结构化的研讨让我又重新认识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意见交流……整整三小时的时间,我们像学生一样定主题、分任务、组内交流、组间交流、修改、总结、汇报展示……</h3> <h3>“用心陪伴、共同成长”的主讲是一个音乐老师,尽管是个音乐老师,尽管只做了两年班主任,但是她的班级管理真的值得借鉴。让每一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要让他们有尊严的学习着。说真的起初对音体美老师当班主任我还是有偏见的,但是通过这次听了刘老师的讲座,特别是通过今年学校让两名体育教师做班主任,看到平时他们班级的管理,我真的想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所以,我想说:所有的付出,终有所得!正如清华大学的校风:行胜于言。我们只管努力,其他,交给时间!</h3> <h3>通过对崔成林教授的“深度学习的内涵解读及逆向设计”的学习,真真切切的让我感觉到了当前课堂存在的问题——虚假学习,浅表学习!我们应该从浅表学习中的记忆、理解、应用转变为深层学习的分析、评估、创造。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反思我们自己,我觉得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记起来难忘得却快。这也就是说学生处于浅表学习,那么我们应该通过某些方法某些方式让他们做到用中学、做中学,至于老师,我们讲不讲,讲多讲少,就要看孩子的接收效果!</h3> <h3>与共和国同龄的高金英教授,告诉了我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好老师的素养——激情、师德、知识、能力!有激情的老师不断调整自己,有激情的老师迫切需要充电。作为老师需要转变观念,教师比学生更需要学习,老师只有比学生更善学,才可能会教。学生是种子而不是瓶子,我们老师要做的是怎样让种子发芽、扎根、开花、结果,而不是把瓶子灌满!70岁还依然为教育而战,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走在成功路上的都是不抱怨的“傻子们”。一件事今天你做了明天还想做叫事业,一件事今天你做了明天还得做叫工作,我们应该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那么我们的工作中就会充满阳光的味道!</h3> <h3>北京中学,一个只有二百多学生却有二十多个特级教师的国际化、现代化、高品质的学校。世界因我更美好Better me Better world的校训,和而不同,乐在其中的校风。走进校园,走入课堂,让我感到的是:静悄悄的教育。老师静悄悄的教,学生静悄悄的学!自然而然的就有了静悄悄的校园,这正如高校提倡的默背,静下来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更深的思考!</h3> <h3>此次培训的五天时间里,可以说真的是不虚此行,在聆听大师的声音,开启心智的同时,思想和智慧都得到了交流和碰撞,每天都有新收获,这些收获好比我们手中的沙子,如果我们有意识的收集,哪怕是每天一粒,总有一天,定能聚沙成塔,收获丰收的喜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