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西藏之行二

海光 赵明

<h3>布达拉宫</h3> <h3>4今天行程林芝-巴松措-米拉山口-拉萨 </h3><h3><br></h3> <h3>抵达巴松措边。一下车,被这景色震撼了一下。整个巴松措湖面就像一块纯绿的天鹅绒地毯,扎西岛浮在水面上,映照着远处的雪山和蓝天白云。 巴松措位于距林芝地区⼯布江达县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处著名神湖和圣地 。虽然巴松错深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沟里,但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耸立中的那⼀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 为林芝地区较早为⼈所知的风景区之⼀。不同于西藏其他的神湖,巴松措(⼜名措高湖,藏语意为“三岩三湖”)完全被郁郁葱 &nbsp;扎西岛在西藏传说中没有根,是浮在湖面上的。岛上有一座错宗工巴寺,高高的挂着经幡的旗杆耸立在岛中央,很显眼。过去,从岛上拉了一条钢索,人坐在船上,用手拉动钢索就可以从这边到那边。可是等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也许是为了满足旅游的需要,已经搭了两座浮桥,游客上岛不再受船只的限制了。这两座浮桥明显修建不久很新。</h3> <h3>按照藏传佛教的规矩,需要按顺时针方向绕行,所以需要从左边的浮桥上岛,从右边的浮桥下岛。岛上的错宗寺,是一座红教(宁玛派)寺庙,据说建于唐代,如果此说确实,那么也算得上是西藏最早的寺庙之一了。</h3> <h3>这里有生殖崇拜。庙门两侧,分别摆放了刷成红色的木制男女下身,生殖器官都很显眼。庙门的装饰。</h3> <h3>扎西岛本来不大,错宗寺也不会很大,只有一间大殿。一位头发花白的喇嘛坐在正殿旁边,正在做糌粑吃早餐,偶尔抬手用长长的鼓槌敲响法鼓。一般寺庙内不让照相,我偷偷按了几下快门,最吸引眼球的,就是这尊男女双修的金刚像。后来在西藏的庙里见得多了,也就不奇怪了。不过修得这么大的双修塑像确实不多见。一般见到的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大多以双修形象出现,很多菩萨偶尔也会出现双修的形象。金刚怀中的女子,一般就是金刚亥母,或者叫明妃。许多藏民虔诚地来朝拜,兑换了很多一毛的纸币,在每个佛像前都要留上一张。在正殿主佛像四周留出了非常狭窄的空间。</h3> <h3>藏民都按顺时针绕佛像转一圈。我们也跟着转了一圈。</h3><h3>西藏有三转:转经 转庙 转山。咱入乡随俗转经。</h3> <h3>这是“桃抱松”,一株桃树纠结的树干中,生长着一株松树。在水边的树上,以及沉在水里,有很多白色的哈达。据说这里曾经有一处水葬台。藏民以天葬为比较高级的下葬方式,其次为火葬和水葬。普通民众大多是水葬的。(水葬台没有找到)</h3> <h3>宁静的巴松措</h3> <h3>秋天。金黄色的杨树,蓝天白云雪山碧绿湖水,仙境也莫过于此。</h3> <h3>有朋友说这风景P的,没办法只能上张照片。巴松措观景台</h3> <h3>现在拉萨-林芝已通高速公路(通高速过隧道),为了看风景司机多开了二个小时的汽车到达海拔标高5013米的米拉山口。米拉山口相对林芝是个很高的台阶,拉萨就坐落在台阶之后。顺着雅鲁藏布峡谷出来的温暖湿润的印度洋空气被米拉山所拦截,停留在林芝地区,造成林芝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但是拉萨却无法享受,只能保留高海拔地区(大约3700米)的高原气候。 米拉山口作为川藏线最高点,也作为拉萨的大门,修整得最为漂亮。有很平整的观景台,还有高大的牦牛铜塑像,我们从拉萨到林芝是走高速公路米拉山口隧道过。回程特意走318国道上山,到拉萨酒店已是22点。接下来连续住在拉萨圣地天堂洲际酒店供氧房(4天) 不用天天搬家。今天好好休息,明天会很累,布达拉宫-大召寺全程步行。</h3> <h3>5 拉萨-布达拉宫-⼤昭寺-⼋廓街</h3><h3>布达拉宫参观流程:</h3><h3>1排队进⼊布宫⼤门(遵照布宫管理处事先预约的时间)、查验证照、安检(约15分钟) </h3><h3>2、徒步登顶(⼤门至⼭腰售票处为上行阶梯,徒步约40分钟)</h3><h3> 3、进⼊宫殿参观(布宫管理处规定参观时间为60分钟) </h3><h3>4、参观完毕,徒步下⼭(下⼭用时约30分钟) </h3><h3>5、抵达布宫⼭脚,沿途游览龙王潭公园(游览约20分钟) </h3> <h3>布达拉宫在布达拉宫广场另一端,正对着布达拉宫的,就是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碑下有武警战士站岗。在纪念碑后面的墙后,应该就是自治区政府大院早上不到8点30分来到布达拉宫东门前(团体),实际上只相当于当地时间6点30,太阳刚升起不久,已经有大群的藏民开始围着布达拉宫转经了。经过安检(比机场还严)&nbsp;&nbsp;&nbsp;雪城,指的是布宫脚下城墙里这一大片白色的房子。这些房子主要是一些贵族和官吏的住宅,一些官署,以及所附带的农奴和佣人的住所。一些房子被开辟成了博物馆。一进门左手边这一间,就是“比喜宅”,是一名叫比喜的贵族住处。现在里面有西藏发展的图片展。不过大多数游客眼睛里只有布达拉宫,进去参观的很少。由于时间宽裕(我们要10点布达拉宫参观)导游带我们参观“布达拉宫珍宝展”由于拉萨博物馆在整修许多展品都拿过来展出。&nbsp;展厅是在雪城原有的藏式宅子内,但是内部已经改造得非常现代化。&nbsp;里面有五世达赖见顺治帝的彩色浮雕。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坛城像。清朝皇帝御笔牌匾,大致是康雍乾的东西。这里展出的是复制品,原件貌似还挂在宫里原来的地方。&nbsp;白瓷鼻烟壶。宗喀巴大师像堆绣唐卡。金刚亥母像。藏式头盔。骑狮财神像。法器:金刚锤和金刚橛等。&nbsp;整个珍宝展藏品不算太丰富,但可看的东西还是有一些。</h3> <h3>药王山 人民币50元拍摄地</h3> <h3>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这幅画。也是对西藏一个认知。关于西藏地形是女魔仰卧之形的传说,还要追溯到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吐蕃当时正是佛法初传的时期,还在从多方面吸收外来的佛教文化。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各自从本国带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像进藏,这是吐蕃接受佛教文化的重要标志。为了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吐蕃王朝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寺庙。但是尺尊公主在布达拉宫宫前修建寺庙不成,于是以重金礼请文成公主为其推测建寺地址。文成公主依据中原的“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来细推观察,得知雪域西藏的地形,俨若罗刹魔女仰卧的形状,玛波日山(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甲波日山(药王山)、帕玛日山(磨盘山)三山之地为女魔心窍脉络。在布达拉红山上已修建了王宫,已经镇住了女魔的心骨。文成公主进一步推算勘察得知,拉萨平地卧塘湖为女魔心血聚集之地。尼泊尔公主乃依照文成公主的推算,以山羊驮土,填平卧塘湖,在其上修建了大昭寺,供奉佛像,镇压魔女心胸。为了进一步镇压魔女的四肢关节,保西藏平安幸福,后又在魔女四肢关节部位,修建了所谓的“镇魔十二神庙”,即先在卫藏四茹建“四镇边寺”,然后再修“四大重镇神庙”(史称镇节或再镇边四寺),接着,根据推算,又修建“四大镇翼寺”。据说这12座镇魔神庙是制伏魔女的“十二不移之钉”。这张魔女形象的西藏地形上描绘的寺庙及建筑名称全部以古藏文注明,经过时代变迁,一些寺庙只能在文献里读到他们的名称,现今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已很难考证。</h3> <h3>出了珍宝展之后,就沿着之字形的台阶向上攀爬。(高海拔很耗体力,我观察了一下,约有20层楼高)&nbsp;布宫脚下的入口,查验购票预约券,看来管得还是很严爬到台阶高处。俯瞰雪城,布达拉宫广场和药王山。</h3> <h3>这条道全封,据导游说实际上布达拉宫给参观的地方也就约5/1。</h3> <h3>从这道门里,算是进入布达拉宫的内院。</h3> <h3>正门高处二旁有:朗久旺丹—十相自在图案。图案相当复杂。哲学家说有辩证关系!在西藏到处可以看到</h3> <h3>图案相当复杂。</h3><h3>它是由7个梵文字母加上日、月、圆圈共10个符号组成的。</h3><h3>这十个符号包括日、月、圆点三个图形和”洋、日-阿、哇、拉、玛、恰、哈”七个梵文字母</h3><h3>(1)寿命自在–能延保性命;</h3><h3>(2)心自在–生死不染;</h3><h3>(3)愿自在–随观所乐而成就,由精进所得;</h3><h3>(4)业自在–惟做善事及劝他人为善;</h3><h3>(5)受生自在–随意欲能往,由安忍所得;</h3><h3>(6)资具自在–随意乐观现,由布施所得;</h3><h3>(7)解自在–能随欲变现,由安忍得;</h3><h3>(8)神力自在–起最胜神通,由安力所得;</h3><h3>(9)法自在–于契经等,由智慧所得;</h3><h3>(10)智自在–随顺言音智慧。</h3> <h3>门帘的作用既能当风雪,又能当阳光。</h3> <h3>门帘是牦牛毛编织成,上面的图案很象中国联通。不知联通何想。</h3><h3>藏意:吉祥八宝,象征着大圆满思想</h3> <h3>踏入布达拉宫。&nbsp;门口的四大天王壁画。&nbsp;用来通风透光的窗户,很简陋。但是可以看到布达拉宫下层的墙有多厚。&nbsp;穿过走廊,前方是一个小小院落。&nbsp;在这个小院落里,是真正的布达拉宫售票处。在这里凭预约券购买门票,(谈季100旺季200元)往上爬上楼梯,穿过这道大门,就是布达拉宫的最后一道庭院。&nbsp;这个小广场叫做德阳夏,是达赖喇嘛和贵族们观看藏戏的地方。地面是阿嘎土,很光滑平整。&nbsp;在广场的一角,是一个公厕。在布达拉宫一个入口一个出口有两个公厕,导游一般都会提醒游客去上厕所。不仅是因为里面厕所不好找,还因为这两个厕所很有名。里面的便坑直通山下,深达几十米,估计完全闻不到臭味的。现在这两个便坑都被围了起来,上面镶了玻璃可以俯视,作为文物被保护起来。两旁被改成了水冲式的现代化厕所。&nbsp;这是进入布达拉宫的最后一道阶梯,进去之后就再也不准照相了。以前听说还是可以交费拍照的,现在则是完全不允许了,在布达拉宫里面随着人流参观了红宫和白宫,不准照相,也没有记录下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有达赖喇嘛冬季生活和办公的阳光殿,有接见官员和使者的正殿。藏民都很虔诚,对达赖喇嘛的宝座都要磕长头。还有各种佛殿,大大小小的佛像,莲花生大师像,宗喀巴大师像数不过来。还有立体金刚坛城殿,陈列着几座巨大的立体坛城。法王洞是布达拉宫最早的部分,只是一个很小的洞窟,里面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赤尊公主以及为他传宗接代的藏妃塑像。布达拉宫原本是松赞干布修建的,后来荒弃,五世达赖又重修,才有今日的规模,法王洞是布达拉宫的根基。殊胜三界殿里供奉有一块《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牌位。也有几幅满清皇帝御笔的牌匾。里面有五世达赖到十三世达赖的灵塔,六世达赖因为被流放,灵塔不在这里。五世达赖因为功绩最大,灵塔也相当辉煌。印象比较深的,是灵塔上面有一块大象脑髓中生成的白色宝石。布达拉宫的金顶已经不再对外开放,游客不被允许上去。&nbsp;按照顺序,一圈走下来没有太长时间。从布达拉宫出来时,导游说,他们带团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从进布宫到出来是大约50-60分钟,主要是避免耽搁太久造成人群拥挤。总的印象是,里面空间不宽敞,大多数房间比较阴暗,光线不好,用朋友的话来说,比较适合搞阴谋。&nbsp;布达拉宫的出口在背面,在布宫出口眺望拉萨市区。能见到拉萨河上的桥。&nbsp;远望色拉寺,&nbsp;远方还有是号称拉萨之肺的拉鲁湿地,因为是贵族拉鲁家族的领地而得名。布达拉宫参观是正门进背面出,出来就是龙王潭(宗角禄康公园)&nbsp;仰望金顶。现在的金顶已经不让上了,而早年间游人是能上去。</h3> <h3>由于停车不方便我们步行至大召寺</h3> <h3>今天中午就在娜玛瑟得餐厅用午餐(尼泊尔特色)</h3> <h3>大昭寺是拉萨的中心。西藏有一句俗话: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藏民来转经有内中外三条路线,一条是大昭寺内部的转经道,叫做囊廓;一条是环绕大昭寺的八廓街;还有一条是环绕拉萨老城的林廓。在八廓街上转经的人最多,而且都朝顺时针方向走,人流汹涌。偶尔出现几个逆时针走的游客,显得相当突出。“不到大昭寺,就不算到过拉萨”大昭寺是拉萨核心中的核心。当年松赞干布先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赤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分别带来了释迦牟尼8岁和12岁等身佛像,从此开始了佛教在西藏的流传。(两位公主都没有后代,为松赞干布传宗接代的是另一位藏妃)文成公主查看西藏地势,认为西藏是一个罗刹女仰面躺卧的地形,在她的关键部位需要分别建立寺庙才能镇住魔女,保证西藏的平安。而魔女的心脏部位有一个湖,于是用山羊驮土填湖,之后在上面建造了大昭寺。拉萨最初名为Ra-Sa,Ra即为山羊,Sa为土地。古名逻些。后因是佛地,La为佛,逐渐改称Lasa。而拉萨就是围绕着大昭寺逐渐修建的城镇。在藏族人的概念里,只有大昭寺周围这一片藏式建筑,才是拉萨城,甚至布达拉宫都不在拉萨的范围内。&nbsp;大昭寺原本叫做“觉康”,“觉”为佛,“康”为殿。后来因为其发音,逐渐被称为“昭寺”。而大小则是根据其规模后来加上去的。&nbsp;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形象塑了三尊像,分别为8岁,12岁,25岁等身像,释迦牟尼亲自开光,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涵义,见佛像如见佛祖真身。其中8岁,12岁等身像分别从尼泊尔和长安来到西藏,25岁等身像则至今供在印度的一座寺庙中。大昭寺里原本供奉的是尺尊公主带来的8岁等身像,后来在几次灭佛动乱中,佛像曾被迁移辗转保护。大昭寺改供文成公主带来的12岁等身像,小昭寺供奉赤尊公主带来的8岁等身像。&nbsp;一路上见到的一步一叩花几月乃至几年时间磕长头来到拉萨的藏民,他们的终极目标一般就是这大昭寺里的12岁等身像。这是藏传佛教中最为重要的象征。&nbsp;在大昭寺门前,有两座石碑,一棵树。一座碑是“唐蕃会盟碑”,这是唐朝时吐蕃的赞普赤德祖赞娶了唐中宗的养女金城公主,与唐朝修好修建的会盟碑,确定了吐蕃和唐朝的“甥舅关系”。另一座碑是“种痘碑”,是清朝乾隆皇帝将种牛痘防天花的技术教给西藏,由驻藏大臣和琳树立的,为表达皇帝的功德。那棵树叫做“公主柳”,据说是文成公主亲手种下的。可是我看那树叶,却怎么也不像一棵柳树。现在这两座碑一棵树,被用围墙围得严严实实,似乎没有门能进去,基本看不到。两侧有供酥油灯的小屋,也许小屋里另外有门。围墙两边有煨桑炉,香火很旺。&nbsp;这边墙头露出来的是种痘碑。&nbsp;朝佛的藏民在左侧入口排着长队,游客可以从右侧入口直接持票进入。&nbsp;进门是个四方庭院。四周有古旧的壁画。&nbsp;这一幅五世达赖见固始汗的壁画,颇有名气。&nbsp;顺着栏杆的游客通道直接进入寺庙,进了佛殿就再也不许照相。&nbsp;里面不是很明亮,天花透进的阳光很有限。所有的佛像前都点着大片酥油灯。殿正中有几尊佛像,沿着四壁,是密密麻麻的洞窟一般的佛殿。每一间小佛殿都不大,十几平米到二十平米的样子。每一间都供着不同的佛像。朝佛的藏民就这样排着队每一间佛殿都要进去,为酥油灯上油,在佛像前塞上纸币。佛殿里有换纸币的大箱子,没有零钱的藏民可以自己随意找换,没有人看着,全凭自觉。可以放一元纸币,自取9毛纸币;也可以放十元,取九元;放一百,取九十。因为每一尊佛像前都要塞钱,换成一毛纸币的人最多。在大昭寺的屋顶,俯瞰八廓街。在大昭寺正门上方,俯瞰这些磕长头的藏民,完全是另一种感觉。&nbsp;还有几位藏民,坐在这里用布不停地一圈圈摩擦某种铜制的法器,似乎和转经的效果差不多吧。&nbsp;在大昭寺流连了一会,才从正门出来。 ⼋角街⼜名⼋廓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 原街道只是单⼀围绕⼤昭寺的转经道,藏族⼈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昭寺周围的⼤片旧式老街区。⼋廓街是为 了建筑⼤昭寺,并随着⼤昭寺的发展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1300 &nbsp;&nbsp;。&nbsp; </h3><h3>参观完大召寺我们决定先回酒店休息(高原天气变化无常,上午还是阴天,下午太阳全开,温度高达三十几度)洗个澡打个瞌睡。傍晚再出来。</h3> <h3>傍晚先到龙王潭(宗角禄康公园)拍杨树。宗角禄康公园就在布达拉宫后面,传说因为修建布达拉宫取土弄成一个大坑,积水而成湖。各种以讹传讹的翻译,让这里有了一个“龙王潭”的汉名。这里也是拍摄布达拉宫倒影的一个地方。</h3> <h3>布达拉宫广场拍照(必须的)</h3> <h3>布达拉宫倒影</h3> <h3>药王山因人民币50元背景而得名</h3> <h3>药王山,其实也不算很高,因为17世纪山上曾经有过藏医院,或者叫药王庙而得名。当年西藏武装叛乱的时候,叛军曾在这里架过机枪。藏医中的医圣叫做宇妥.元丹贡布,大昭寺前著名的步行街宇拓路就是以他命名。在药王山上的观景台。摄影爱好者在慢慢聚集,等着拍夜景。</h3> <h3>布达拉宫广场上夜景布。这时音乐响起,和平解放纪念碑前的音乐喷泉随之起舞,又是一番漂亮的风景。这音乐喷泉不知多久喷一次,不知是否每晚都有,也许是国庆的节目。音乐大多是歌颂西藏的高亢歌曲,和这风景很配。这时天已全黑,后面的山脉完全掩盖在夜色里,被灯光打亮的布达拉宫仿佛悬浮在空中,就像一座天上的宫殿。</h3><h3>我就用自拍杆录了一段视频,今天正好重阳节祝福亲友们!</h3> <h3>6今天行程拉萨-扎基寺-羊卓雍措-拉萨</h3><h3>上午先到扎基寺。据说是拉萨唯一一家供奉藏传佛教财神-扎基财神天母的地方。虽说是一处小庙,但香火很旺。&nbsp;扎基寺不大,有两进小院。先从左面的大殿进去,里面是正常的佛殿,有佛像和宗喀巴大师像,还挂有十世班禅的照片。&nbsp;沿着佛殿的楼梯爬到屋顶,可以眺望远方已经落雪的山脉。&nbsp;从屋顶转到右侧大殿。殿前这两尊狮子像,脚下都有铜钱,求财的意味浓厚。&nbsp;殿门前也有出售白酒和供品的摊位,这是寺里喇嘛自营的。&nbsp;右边大殿正方向上也是供的正常佛像。唯一有不同的,是在左手边不算起眼的地方,有一个小殿,店里一尊神像,有汉字标明是扎基财神天母。这财神的样子相当凶恶,瞪着豹子眼,鹰钩鼻,黑面孔,吐着长长的红舌头,很恐怖。和中原的赵公明元帅的慈祥样子比起来,有天壤之别。来朝佛的人把白酒交给喇嘛,然后到财神前献哈达并祈祷。喇嘛把白酒倒在财神前的盆子里,把瓶子扔在旁边的垃圾车里。朝佛人很多,白酒源源不断,酒香四溢,简直能把人熏趴下。这是我在西藏唯一一次见过的供白酒而不是酥油的地方。本来准备给财神的小殿照了一张相,随即被喇嘛喝止。</h3> <h3>出了拉萨,拉萨市区通往贡嘎机场的高速公路,也是西藏境内目前为止第二条高速公路。在拉萨河的滩地上,长满了大片的杨树林,满目金黄。一架民航客机,刚刚从贡嘎机场起飞,掠过天际。西藏的金秋。羊卓雍错是西藏三大圣湖(纳木措,羊卓雍措,玛旁雍措,有时加上青海湖算四大圣湖)之一。绝对是一幅人间美景。过了岗巴拉山口,羊卓雍错呈现眼前。这个角度是羊卓雍错的经典取景位。每一个到过羊湖的人,估计都在这个位置照过相远处那云朵间的雪山,是乃钦康桑峰。<br></h3> <h3>站在海拔4998米</h3> <h3>西藏金秋</h3> <h3>羊卓雍措在藏文里,“羊”指“上部”;“卓”指“牧场”;“雍”指“碧玉”;“措”指“湖”。连起来便是“上部牧场的碧玉湖”。是西藏三⼤圣湖之⼀的淡水湖,湖水如羊脂般清澈,湖水甘甜,可以饮用。湛蓝的 湖羊,⼀路走来,心旷神怡。羊湖湖 水面积63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湖岸线长达250千米。此湖也被认为是神⼥遗落在⼈间的松石耳串。拉萨-日喀则就沿着湖开,沿途可以看到羊卓雍措全貌。</h3><h3>今天多云,我无法想象太阳全开是怎样一个盛景。<br></h3><h3>西藏面积约123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国土的1/8,每天坐车四、五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我们这次整个行程将近2000公里。(不含飞机)感觉在玩司机😜。吃好晚饭到酒店基本上都是九、十点钟。</h3> <h3>G109国道</h3><h3>7今天行程拉萨-纳木错-拉萨</h3><h3>纳木错也叫做腾格里海,意为“天湖”,是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海拔4718米。传说这里是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胜乐金刚几乎每一次出场都是男女双修的形象</h3> <h3>车子开出2小时,我们也到了第一个景点:念青唐古拉主峰观景台(海拔4520米)</h3> <h3>一片金黄世界,西藏几天的适应已经可以开始随便抽烟了。我这次基本上没有什么高原反应。</h3> <h3>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h3> <h3>太阳刚刚升起,照在主峰顶上,映成一片金色。在山的那一面,应该就是纳木错了。念青唐古拉山。也许因为刚下过雪,地上全是冰雪痕迹。</h3><h3>背后乌云遮住就是念青唐古拉的主峰(海拔7162米)</h3> <h3>车到纳木措售票处被告知由于下雪,景区封路(沮丧)。全体只有原路返回,好多游客在跟景区管理员嚷嚷交涉着 此刻我想到在西藏看到无数磕长头虔诚的藏民 他们悠悠磕着长头,迈步,合十,举手,匍匐,五体投地,周而复始,虔诚至一丝不苟,令人感佩。 以人类自觉的行为让同类如此热衷关注,磕长头算是一个。藏传佛教的虔诚者将其发扬至极致,修习三密加持,达到忘我境界。在一个物质无所求精神有所求的虔诚者面前,我们显得委琐而渺小。他们认为他们一生遇到的困难是必须遇到得(比如生老病死,爱恨离别)遇到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什么自然的力量可以阻止他们的前行,一生要完成这个心愿。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磕磕碰碰是常态。他们认为人去死后全部上天堂,没有地狱,现在就生活在地狱里。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们不是,遇事首先找别人的茬,推卸责任,第一感觉就是怎么这么倒霉啊。这就是境界,不能用物质来衡量</h3> <h3>这次只能在大门口留个影,西藏在照顾我,给我一个下次再来的理由,这样想就豁达了。</h3> <h3>但有人玩嗨了,在4千米海拔背对雪山暴跳👍</h3> <h3>今天回到酒店还早,由于上次是看布达拉宫夜景那么今天就去看大昭寺夜景(转庙)绕八廓街转一圈。八廓街也是一条商业步行街。街上出售的东西以旅游纪念品为主,包括各种首饰,古董,唐卡,供佛用品,西藏特色产品如藏刀等等。首饰号称是各种宝石做的,比如绿松石,红珊瑚,蜜蜡,甚至天珠等等,但是价格极便宜,最低的只有几元钱,相信不会是真的宝石。大昭寺的背后,还有这么个煨桑炉,青烟不断。&nbsp; 八廓街上很多执勤的警察。玛吉阿米楼下,既有普通片警,也有特警,还有全副武装的武警。有一些警察是藏族本人。&nbsp;绕八廓街转了一圈,转到大昭寺正门。大昭寺非常重要的一景,就是门前磕长头的藏民。密密麻麻一大片,各自虔诚地按照规矩一丝不苟地合什,礼拜,磕下五体投地的长头。有一些藏族青年,看穿戴挺现代时髦,也在那里磕长头。还有一些藏民带着五六岁的孩子一起磕。&nbsp;在大昭寺正门左侧,是排着长队来朝佛的藏民。朝佛的藏民是不需要买票的。有一些藏民熬夜连排几天。门口还有一排摊床,摆满了暖水瓶,里面装的都是酥油。我想是出售的吧。藏民朝佛都要给佛前的酥油灯加油。我见过有锡纸包装的方形固态朝佛专用酥油,藏民带了小勺,每到一处佛像前,用勺子挖一块酥油加到酥油灯里去。还有就是这种用暖瓶装的液态酥油。</h3><h3>西藏有三转:转经、转庙、转山藏民在拉萨的转经分三层:大昭寺内围着佛殿一圈为“囊廓”,是内圈;在八廓街上绕大昭寺转一圈,为“帕廓(八廓)”,是中圈;绕着拉萨老城,沿着现在拉萨市的林廓路转一圈,为“林廓”,是外圈</h3> <h3>左边就是煨桑炉</h3> <h3>帕廓</h3> <h3>晚餐原准备在玛吉阿米餐厅用餐到客满,&nbsp;在大昭寺身后的八廓街上,涂成黄色的玛吉阿米餐厅。这座小楼,据说曾是风流的六世达赖 仓央嘉措约会情人的地方。现在几乎成了八廓街上最著名的一景。</h3> <h3>小昭寺就藏在路左边,规模不大,和大昭寺比起来小多了。小昭寺的正面。坐西朝东,是因为文成公主思念故乡。这座寺庙是文成公主修建的,据说最初极具汉唐风格,原本供奉文成公主带来的12岁等身像,后来战乱中为保护起见,被搬到了大昭寺。现在这里供奉的是尺尊公主从尼泊尔带来的8岁等身像。由于晚上已关门 只能门前打卡。</h3> <h3>拉萨街景</h3> <h3>回酒店途经网红店吃碗牛肉面(秦云老太婆摊摊面)一碗面条真舒服,好有一比胜过炒菜。回酒店睡个好觉,明天还有艰巨任务!(未完待续)</h3> <p>登上5千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