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是四十年前入学华师报到的日子。我只记得当时是十月份报到,得明同学帮忙回忆起是十五号。<br></h3><h3>那年因为1976级(?)的工农兵学员要十月份才毕业,他们腾出寝室我们才能住进去。有意思的是,不少人以为是通知书写错了,通过各种渠道打听,那时打电话不是那么方便,还有同学九月十五号就去报到,留下了一段佳话!</h3><h3>清楚地记得那天我妈妈陪着我在武昌火车站广场迎新处等华师的迎新车,随身携带的行李有一个不小的木箱,应该还有铺盖卷脸盆什么的,当时没有拉杆箱,我姐姐家虽然离车站很近,也要穿一段小巷过两条马路,行李是怎么弄过去的我都不记得了!</h3><h3>迎新车到学校后一位老师(后来知道是植物实验室的孟老师)上来问有没有生物系的学生,那一车只有我,于是扛上行李直接就把我带到了宿舍,自己选铺位整理。当时读师范也不花钱,学费生活费都免,也没有隆重的开学典礼,怎么报到注册领餐券的都不记得了。</h3><h3>好像也有一两天新生入学教育,很快就上课了,那个时候对知识的接受真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好享受课堂!可惜这股子劲没能持续,否则也不是今天的我了😜</h3><h3>从此,与60名同学结缘!</h3><h3>红生同学(毕业留校,后任副校长,生七九留在桂子山的独苗)在我们毕业30周年聚会时有一篇感人的诗作,我篡改盗用几段:</h3><h3>四十年前的金秋十月,</h3><h3>一个非凡的美丽秋天,</h3><h3>一页宝贵的入学通知书,</h3><h3>象无声的集结号,</h3><h3>把天南海北的我们,</h3><h3>召集到美丽的桂子山。</h3><h3>从此,</h3><h3>我们从陌生到熟悉,</h3><h3>从熟悉到交融,</h3><h3>同学之间,</h3><h3>师生之间,</h3><h3>结下了永远的不解之缘。</h3><h3>从此,</h3><h3>生七九这个名字开始在桂子山游荡,</h3><h3>六十一名俊男靓女谱写多彩篇章。</h3><h3><br></h3><h3>翻开相册,大学四年与同学的照片真不多,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家庭都不富裕,相机算是奢侈品了,我们女生好像只有老孟还是老贾在玩。庐山实习的照片有几张,怎么磨山、赤壁等处的照片一张都没有?</h3> <h3>毕业照</h3> <h3>庐山实习及九江留影</h3> <h3>新宿舍楼前的小景,应该是大三开学时</h3> <h3>周末相约逛公园</h3> <h3>12名女生的寝室窗口</h3> <h3>寝室外廊</h3><h3>因有艾燕、周晓等体育健将,女生还时有赛事获奖</h3> <h3>谭先生指导野外考察</h3> <h3>毕业前女生合影</h3> <h3>老孟赠送的心爱之物,一直在我书房里</h3> <h3>实习学校的学生送我的相册,好亲切</h3> <h3>这本毕业纪念册好久不翻了,但不少同学的留言令我感动至今!同时也非常惭愧,我不曾认认真真给同学写过留言!</h3> <h3>毕业后各奔东西,直到2003年10月,毕业20年后,有了第一次同学会。</h3><h3>除了校园里寻找足迹和在余毅同学的武生院享受食宿,还去了木兰天池和江滩小游。</h3> <h3>2009年,进校30周年,第二次同学会。</h3><h3>这次武生院成了主战场,一个个疯得忘乎所以!<br></h3><h3></h3><h3><br></h3> <h3>2013年,毕业30周年,第三次同学会。</h3><h3>这次老师到得最多,他们的讲话让我们再一次受教,同学的发言也很踊跃,说到动情处有同学热泪盈眶,甚是感人!</h3><h3><br></h3> <h3>今天是进校40周年纪念日,童鞋们怎么了,不是说好要聚的吗?怎么成了我独自在家制作美篇了?</h3><h3>还好,时有机会与同学小聚</h3> <h3>何为同学?(以下为蔡同学的大作)<br></h3><h3>没有约定却有默契,</h3><h3>没有表白却有灵犀;</h3><h3>没有解释却有寓意,</h3><h3>没有意外却有惊喜;</h3><h3>没有诺言却有继续,</h3><h3>没有亲情却有情义;</h3><h3>没有相伴却有相依,</h3><h3>没有冲动却有涟漪;</h3><h3>没有所求却有给予,</h3><h3>没有承诺却有信誉;</h3><h3>没有结党却有结义,</h3><h3>没有往来却有惦记;</h3><h3>没有利益却能莫逆,</h3><h3>没有风月却有佳期!</h3><h3><br></h3><h3>静候佳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