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门的聚焦式探究

小五班

<h3>【前言】</h3><h3> 在本周,教师观察到孩子们在积木区的游戏持续4天时间(周二至周四)都在围绕北京天安门进行主题搭建。</h3><h3> </h3> <h3>【第一次:2019.10.9】</h3><h3>参与幼儿(6个):</h3><h3>3个男孩:彭晨轩、曾文帅、邹子越</h3><h3>3个女孩:章言楚、章午易、陈梓涵</h3><h3>搭建主题:《北京天安门》</h3> <h3>  在第一次的开放式探究中,孩子们通过分工合作(女孩搭城堡、男孩搭天安门和道路)开始了搭建。负责搭建天安门的彭晨轩和邹子越两个小朋友通过合作、商讨搭建的天安门保证了基本的特征:五个门及城台城楼两个结构特征。在分享结束后教师找了一些天安门的建筑图片供孩子们欣赏。旨在丰富他们的信息。</h3> <h3>【教师思考】</h3><h3> 基于课程经验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孩子们对天安门这座建筑物十分感兴趣,也是贴近孩子们生活及能理解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将孩子身边常见的事物和贴近生活的内容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以促进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的动力。</h3> <h3><br></h3><h3><br></h3><h3><br></h3><h3>【第二次:2019.10.10】</h3><h3>参与幼儿(6个):</h3><h3>5个男孩:彭晨轩、邹子越、舒子谦、毛建宇、曾文帅</h3><h3>1个女孩:王思琪</h3><h3>搭建主题:北京天安门</h3> <h3>  在第二次的开放式探究中,孩子们的主题计划依旧是搭建北京天安门(依旧是彭晨轩和邹子越两个小朋友负责搭建天安门),这让教师感到意外。老师察觉到孩子们对北京天安门这座建筑物十分感兴趣。因此,做计划时教师和孩子共同回顾天安门上有什么?天安门的结构引导孩子进一步认识天安门。</h3><h3> 工作时孩子们依旧采用分工合作的形式展开游戏。彭晨轩和邹子越通过商量,他们决定搭一个比昨天要大要高的天安门,在已有搭建经验上,他们快速展开了搭建。最后,他们还借助书写材料将天安门上显著标记进行了标识——毛主席的人像。游戏结束后他们请老师帮忙写标识给建筑物进行了标记。</h3> <h3>【教师思考】</h3><h3> 基于经验积累,孩子们对天安门这座建筑物热情不减,在第二天的建构游戏中依旧计划搭建天安门。他们开始注意到建筑物的显著特征,同时有目的地进行标记。他们开始表征他们的经验,丰富了天安门的设计及搭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时给孩子一些暗示,如图片暗示。旨在帮助孩子对建筑物的形态更加清晰。</h3> <h3><br></h3><h3><br></h3><h3><br></h3><h3>【第三次:2019.10.11】</h3><h3>参与幼儿(6名):</h3><h3>2个男孩:叶祖荣、顾伟诚</h3><h3>4个女孩:林怡萱、章午易、章言楚、余睿骏</h3><h3>搭建主题:北京天安门(男生)、酒店(女生)</h3> <h3>  在分工展开搭建后,叶祖荣和顾伟诚小朋友搭建的天安门遇到了一个问题:如何升旗台的国旗。刚开始,他们找了一块长条积木替代,发现这样会倒。</h3> <h3>  第二次他们找了三块圆柱体积木垒高代替,发现有点高不稳,于是他们协商决定减少一块圆柱体积木。减少后发现两根圆柱体不像升旗台。他们再次思考起来</h3> <h3>  过了一会,叶祖荣小朋友跑到了积木柜拿起了一块小的长方体积木代替旗面放到了圆柱体上。放上去后他还是不满意这个“升旗台”,他觉得还是不像。</h3> <h3>  突然,他喊了一声“我知道啦”。随后跑到辅助材料柜里从盒子里拿出了五星红旗。当他拿起五星红旗准备立起来时发现国旗立不起来,他尝试用不同的积木进行挤压都不行。这时教师用语言暗示“你去找找工作台有什么材料可以派上用场的?”经老师提示后,祖荣跑到工作台找到了透明胶和剪刀尝试粘贴。经过多次粘贴,国旗终于立起来了。</h3> <h3>  在分享环节的最后,教师有目的引导孩子观察天安门的图片,并引导认识对称的概念。</h3> <h3>  【教师思考】</h3><h3> 在聚焦式的探究期间,孩子们开始对感兴趣的一个建筑物进行聚焦式探究学习。他们不断在原有经验基础上产出新的经验,开始丰富的表征。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他们会探寻材料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稳定性深度探究。更具有聚焦式的问题出现了:怎么样才能让国旗不倒?并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改进之前的建构。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现建筑物本身蕴含更深的教育价值,如:对称概念。并引导孩子进一步认识。</h3> <h3><br></h3><h3><br></h3><h3><br></h3><h3>【第四次:2019.10.12】</h3><h3>参与幼儿(5名):</h3><h3>4个男孩:叶祖荣、彭晨轩、姚宸熙、李佳豪</h3><h3>1个女孩:曾子田</h3><h3>搭建主题:北京天安门、故宫、人民大会堂</h3> <h3>  在前期三次集中分享天安门建筑物中,聆听的孩子们对天安门逐渐产生了兴趣,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搭建天安门。在聚焦式探究中,有过天安门建构经验的孩子们开始仔细思考他们该如何搭建一个不同的、更高更大的天安门。随着搭建经验的积累,他们的表征和反思经验就越丰富。在这些经验中,他们会获得的经验会帮助他们加深对稳定性、平稳及材料属性的理解。如:怎么使国旗立起来?圆柱体放在大块积木上会更稳定、天安门的五个门应该用不规则的图形拼接等。同时在教师有效介入下,孩子们的作品也呈现了对称的概念。</h3> <h3>  </h3><h3><br></h3><h3>【后续】</h3><h3> 在上周对孩子们对天安门的聚焦式探究进行为期4天观察记录,昨天孩子们搭建了高架桥,原以为天安门的探究就到此结束。今天,同一批孩子再次进到积木区进行对天安门的聚焦式探究游戏。这是孩子们第五次进行搭建天安门了。</h3> <h3>【第五次:2019.10.15】</h3><h3>参与幼儿(6名):</h3><h3>3个男孩:叶祖荣、彭晨轩、徐梓泓</h3><h3>3个女孩:林怡萱、何佳扬、曾子田</h3><h3>搭建主题:北京天安门、长城(男生)、公交站、人民大会堂(女生)</h3> <h3>  在第五次建构天安门主题时,孩子们的游戏内容更加丰富了,不仅有天安门、还有人民大会堂、人民法院、公交站等系列相关的建筑。同时他们的建构变得更加有选择性,能够快速考虑到积木的大小和形状并选择合适的积木进行建构。能意识到不同材料可以满足不同的建构需求,选择时更有倾向性,如:长条积木适合搭公交车道、大型空心积木适合做天安门的底部等。可见,孩子们在游戏学习中逐步对材料的属性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h3><h3> 孩子们对天安门的兴趣十分浓厚,建构内容也在逐步丰富,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集中谈话和孩子欣赏北京天安门周边的景象,以及对人民大会堂、万里长城等著名景点建筑做简单介绍和欣赏。进一步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丰富信息。</h3>

天安门

搭建

孩子

积木

教师

探究

建构

彭晨轩

他们

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