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走来的山西

孫海曦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谈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时,经常会听到山西人很自豪的一句话,那就是</span><b style="font-size:20px;">“五千年的文明看山西”</b><span style="font-size:20px;">。可作为一个在这块土地上长期生活的人,你真的了解山西么?了解的又有多少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省由于特殊的地势、地貌等自然条件的优越,从洪荒远古时期就有着人类活动的迹象,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陶寺遗址考古表明,在远古时代,山西省的南部就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考古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约1000万年。约在1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群就在现今山西省的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火烧骨,把中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的历史向前推进了约100万年;约在2—1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黄河东岸和汾河两岸以及大同、朔州一带,就已经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部落。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曾是尧帝都城的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的中国史前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变成了信史,从而中华5000年文明史看山西的说法也由此得到佐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禹去世后,其子启继位。夏朝早期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省晋南夏县一带,现今夏县得东下冯遗址就是重要的夏墟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商朝时期,山西省的南部在其“邦畿千里”之内,其余地方则散布着十几个方国部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周初期大规模分封诸侯,山西省的中南部为十余个诸侯的领地,其中最主要诸侯国就是晋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春秋时期,晋国不断地发展壮大,逐步兼并了周边小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五霸之一。晋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大约包括今山西中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和陕西东部,设置有50余县,其中山西境内有10余县。晋国又是中国郡县制的起源地,后来到了秦朝才将这种制度逐步推广向全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前453年(周定王十六年),晋国被赵、魏、韩三国分割,这就是史称的“三国分晋”。从此三晋一词诞生,三晋也成了山西省的另一个称谓。赵、魏、韩三分晋国后,成为当时实际上的三个诸侯国。在山西,赵国辖中部、东北部、东南部少部,当时都城在晋阳(现今的太原市晋源区东北部),后来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移向河北省的邯郸地区;魏国辖西南部、东南部少部,都城在安邑(现今的运城市夏县北部);韩国辖东南大部和西南少部,都城韩国的都城在平阳(今临汾市尧都区)。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东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中国历史由此开始进入战国时期,赵、魏、韩三个诸侯国分别成了著名的战国七雄之一,山西省的版图也就分别成为了赵、魏、韩三国的领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六国,定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后又不断增设到四十余郡。今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一带为河东、太原、上党、雁门、代、云中六郡分辖,其中代、云中二郡治所不在山西,山西省的境内设置有七十余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汉时期基本是沿袭的秦代郡县制,地方实行州郡县制,全国划分为13州。今山西及周边陕西、河北、内蒙一带为并州、幽州、司隶州(京畿长安范围)三州领属,并归太原、上党、雁门、西河、代、河东六郡分辖,其中西河、代二郡治所不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九十余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汉地方建制基本沿袭西汉。西汉末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羌、鲜卑逐步内迁进入山西,并发展强盛起来。到东汉中期,山西北部、中部、西部成为多民族聚居地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魏晋南北朝初期的三国时期,今山西全境属魏国。公元304年(西晋永安元年),匈奴酋长刘渊起兵左国城(现今吕梁市离石区)建国“汉”,不久迁都平阳(现今临汾市尧都区),建立北方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随后其子刘聪打下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灭西晋,由此开始中国历史上一百多年的“五胡十六国”割据一方的局面。在此期间,山西境域为刘渊族侄刘曜创建的前赵、羯族首领石勒创建的后赵、鲜卑族首领慕容皝创建的前燕、氐族首领苻洪创建的前秦、氐族贵族姚苌创建的后秦、鲜卑族首领慕容泓创建的西燕、鲜卑族首领慕容垂创建的后燕、匈奴部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创建的北魏等国的领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439年(北魏太延五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山西为北魏领地。公元534年(永熙三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山西绝大部分为东魏领地,南部部分为西魏领地。后来,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公元577年(北周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山西统一为北周领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隋朝建立后,起初在地方取消了郡一级建制,在要冲诸州设总管府,以州刺史兼总管,统领邻近数州。山西境内并、代、隰、朔四州设总管府。后来又改州为郡,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最多时全国置一百九十郡。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一带为太原、定襄、马邑、雁门、娄烦、西河、离石、上党、长平、临汾、龙泉、文城、河东、正平十四郡分辖,并且这十四郡治所均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九十余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山西被唐高祖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宋代,山西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要地,也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不进且退,遭受到严重的摧毁和破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师挺进山西,在平型关打响了共产党人的抗日第一枪。并创立了让日寇闻风伤胆的多个抗日根据地。在十四年抗战中,特别是在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山西省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省的地方基层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各根据地向八路军主力部队输送了60万优秀的热血青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4月山西全境解放,人民获得了新生。同年9月,成立山西省人民政府,从此人民进入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时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