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读书,也有仪式感</h3><h3>——【读书宣言】——</h3><h3><br></h3><h3>我读书,我快乐</h3><h3>我读书,我成长</h3><h3><br></h3><h3>点亮阅读之灯</h3><h3>开启智慧之门</h3><h3><br></h3><h3>做学生读书的点灯人</h3><h3>做学生心灵的领路人</h3><h3><br></h3><h3>最美长滨人</h3><h3>从每一天读书开始</h3><h3><br></h3><h3>读高雅书</h3><h3>做高尚人</h3><h3><br></h3><h3>让书香充满校园</h3><h3>思想因书香而充盈</h3><h3><br></h3><h3>让阅读成为习惯</h3><h3>生命因阅读而精彩</h3><h3><br></h3><h3>最美长滨人</h3><h3>从每一天读书开始</h3> <h3> 读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21个教学钩子》——</h3><h3> 兴趣是生命飞翔的翅膀,它能将枯燥和沉闷转化为鲜活生动、美丽轻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慧,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克服重重困难,攀上成功的高峰。每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知道,一节课开始的前几分钟相当重要,一旦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后面的知识的学习就事半功倍了。</h3><h3>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如果能不断地变换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聪明的教师应该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不妨精心打造迷人的课堂,让其中时时隐藏着一把把钩子,将学生的学习热情钩起来。<br></h3> <h3>专题一 探寻“钩子”背后的原理</h3><h3> 学习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倘若在看似平淡无趣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加入兴趣,那么就如同在一张白纸上,绘上五彩斑斓的彩蝶,增加了其生命的光辉。因此,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也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不妨在我们的教学中多多设置适宜的“钩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钩”出来。</h3><h3><br></h3><h3>专题二 故事之钩让课堂教学充满魅力</h3><h3> 拙劣的教师总是各不相同,真正优秀的教师却大致相似。每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让学生终身怀念的教师。而他们的身上都有着让人难忘的“故事”,他们不但自己拥有故事,还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学,让自己的教学化作无数个故事之钩钩住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和稚嫩的心灵,在其心田播下知识的种子和学习的热情。</h3> <h3>专题三 动觉之钩让课堂活起来</h3><h3>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读多思多听多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创造者。要达到此种效果,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动觉之钩,“钩”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钩”出学生的学习热情。</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师要做读书人</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王校首先表扬了两位读书分享人。谭婷婷老师分享的小故事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善于进行价值引导,善于与生活对接;培琪老师分享了三个问题:为什么教师要让课堂动起来?教师怎样让课堂动起来?动起来的课堂要注意什么问题?分享非常富有逻辑,且能给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启发。</h3><h3> 其次,王校介绍了三种读书方法:</h3><h3> 一是“主题阅读法”。美国著名教育家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四个层次的阅读,一是基础阅读,二是检视阅读,三是分析阅读,四是主题阅读。教师要善于进行主题阅读。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为了写作一篇教学论文,我们都可以根据相应的主题,找相关的书来阅读。 </h3><h3> 二是“分享阅读法”。按照信息加工理论,学习是一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输入就是阅读,加工就是思考,输出就是分享和表达。现在有人提出“深阅读”的概念,所谓深阅读是“阅读和思想相结合;阅读和分享相结合”。要分享,就必须认真思考;要思考,就必须认真阅读。今天的读书分享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师读书分享平台。 </h3><h3> 三是“转化读书法”。所谓“转化”就是读书要有产品意识。什么是产品?论文、报告、著作、案例都是产品。以老师为例,很多老师就缺乏产品意识。比如有的老师,课上得很好,教学质量也很高,教学经验丰富,但就是说不出来,更写不出来,职业生涯就停留在高原期无法突破。 老师们要多实践,多读书,要多写,争取多发表文章,将读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h3><h3> 最后,王校提出,老师作为读书人,读书最终的效果要落实在课堂上。教师读书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提升专业水平,或者说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长滨小学的课堂要追求"一标三点四力",一标即以趣效合一为目标;三点即知识点、训练点、兴趣点合一;四力即学习力(学习力=阅读力+思维力+表达力)、倾听力、习惯力、练习力协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