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是一个“丹桂飘香,浮瓜沉李”的季节,这是一个“斜风细雨,伊人相遇”的时刻,10月13日傍晚,我们曾经驻守在昆嵛山区保家卫国,如今分别40年的战友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我们的老连长~孙伟宪的家乡,中国第一店——山东省淄博市张店。</h3> <h3>潍坊籍的战友,我们早早汇集在一起,然后一同乘坐一辆中轿车,两点多钟,我们在车上唱着“战友战友,亲如兄弟....”这首刚刚入伍时唱的歌曲,快乐的.开心的.向着40年前的“青春”出发了.....一路高歌,一路欢笑,一路喋喋不休,多年不见的战友相见,那份亲情自然的流露自不必多说~</h3> <h3>请看,这就是我们四十年一见的战友相聚的.坐落在古齐国(如今已是繁华大都市的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的风景华庭大酒店。</h3> <h3>呵呵,南京的战友早到了,聊城阳谷也早到了,聚会的召集者孙伟宪连长.李华玲排长.李洪才司务长.警侦连的老排长赵立淼及其嫂夫人们已经在酒店忙碌着....</h3> <h3>老指导员刘续彦及其嫂夫人也到了,这老两口已是快七十岁的人了,为了这次聚会,为了战友的那份情意💑,他老俩可是一早就从河南乘汽车转火车,跋山涉水赶来,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感情啊?战友的呼唤,就是战斗的号角,一声令下,立即行动!.这就是我们当年的刘指导员!</h3> <h3>我们的连长依然还是那么的干练,矫健,洒脱,睿智;讲起话来,还是那么感情奔放,干脆利落,直奔主题;容貌依然还是那么年轻.俊朗。这就是我们当年“77师禁卫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官”的孙伟宪连长!</h3> <h3>我们一排排长,也是这次聚会的组织者,还是那么和蔼可亲,还是那么健壮挺拔;一口淄博腔,说起话来空腔有力。像是邻家的大哥哥,这就是与我们昼夜相处,细心呵护而又不凡严厉,备受新兵爱戴的李华龄排长!</h3> <h3>这是我们潍坊籍的高文芝班长,他虽然比我们早一年入伍,然而年龄并不比我们大,可他一直像个大哥哥一样在照顾着我们;他多才多艺,爱好广泛;他为人真诚.豪爽,乐于助人,对新兵的传帮带可谓是细心入微。看 ̄  ̄)σ他正在逗大家开心呢。</h3> <h3>这是我们当年的新兵战士中优秀的代表,来自六朝古都.秦淮河畔的南京籍战友,他天资聪颖,训练刻苦,善于动脑。现在,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这位就是我们引以自豪的吴巧利。</h3> <h3>这些军嫂们,当年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军队的建设,她们挚爱着她们的军人丈夫,她们忍受了军人家属的孤独和独自挑起家庭照顾老幼的责任,为此也像她们的丈夫一样付出了青春和年华,她们嫁给军人,从来没有后悔过,如果真的有来世,她们还会嫁给~“军人”这个崇高的职业,今天她们也来了,她们是军人后面的山,是军人们的骄傲,看她们笑的多么开心😄...</h3> <h3>这是198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6军77师警卫连部分(淄博籍.潍坊籍.南京籍.河南籍.聊城籍.东营籍)战友,在聚会现场的合影。</h3> <h3>下面是彼此之间的合影集锦,有一个班的,有一个排的,有一个地方来的,有感觉感情深的....呵呵,尽情的拍吧,战友们回想起40年前的“同吃一锅饭,同抗一杆旗”的日日夜夜和点点滴滴,有永远说不完的话,四十年的感情终于得到了释放——</h3> <h3>看看我们哥仨,刘虹,戴树青,张建政,当时刚刚离开家乡来到昆嵛山,都还是个孩子,一入伍就在一个班,几年如一日,上下铺睡觉,吃饭一个盆,甚至用一个碗,训练互相帮,生活彼此关照,真的是亲如兄弟啊!四十年后相见,尽管已是两鬓斑白,可还是童心未泯~嬉笑怒骂,还是那个“熊”样子——</h3> <h3>这是来自“秦淮河畔”的南京籍的战友们在此一瞥,当时他们青春懵懂的带着理想和信念,来到了齐鲁大地的昆嵛山保家卫国,他们把当时的青春和汗水撒在了这片土地?他们离去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又回来了,他们能不激动?</h3> <h3>这是当年的刘指导员和孙连长以及当时连部的文书侯朝海和卫生员黄勇的合影。</h3> <h3>彼此照吧,战友们坐在酒桌上,他们在不停的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追忆着昔日的青春和不老的童年,仿佛又“返老还童”的回到了昆嵛山下的演练场上。</h3> <h3>看看这四位,这精.气.神,多么威武?笑的又多么的开心啊!</h3> <h3>看看,这是一顶代表着昆嵛山,代表着五四七二三部队“精气神”的帽子,它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匠心独具,谢谢,谢谢南京籍战友们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这让我们的思绪又飞回了我们魂牵梦绕的的第二个故乡——昆嵛山下的无染寺,回到了“王母娘娘洗脚盆”的旁边,回到了太薄山顶上的崎岖。</h3> <h3>这不仅使我们想起了2016年10月,我们警侦连部分战友相聚在海阳,共赴昆嵛山,踏遍昔日生活训练的山山水水。这是我们当时在师部“军人大礼堂”前的合影!</h3> <h3>这张照片的背景就是我们警卫连的连部,这是2016年10月23日,我们重上昆嵛山的部分警卫连战友合影!看每个人的表情,那份严肃,那份神圣,那份自豪,那份眷恋,全部写在了脸上。</h3> <h3>这儿曾是当时司令部家属院,是我们夜间巡逻岗的重点巡逻目标。现在已经成为“胶东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展览馆”。</h3> <h3>昆嵛山,是山东省境内的第二座高山,海拔923米,山上“沟壑纵横,怪石嶙峋,古树参天,溪流淙淙”,是一座“道教明山”,我们77师师直所在地就是坐落在山下面的道教圣地~无染寺。传说抗战前这儿曾经住着2000个道人,南宋时期的著名道长—丘处机曾在此炼丹。至今在我们警卫连一排驻地的东侧的悬崖峭壁上还刻着上千个四角长方的石洞,据说这是自汉朝道教在此建寺以来到抗战始死去道士的数量(每死一个道士就刻一个洞)。当然了,昔日的无染寺,早已成为我们的军营,旧时的道士早已成了过往,这张照片,是我们当年的军人大礼堂,这儿是我们集会的圣地,是我们警卫战士站岗的地方,如今已是残垣断壁,岁月虽然洗去了他光辉的年华,可他依然是那么威武霸气的硬硬的屹立在昆嵛山下,他是我们77师的魂,是所有在这儿当过兵的人的“魂”。</h3> <h3>这儿是我们一排一班的驻地,下面是我们的菜园子,记得1980年冬天,早早的大雪封山,班长还弄着我们穿着短裤在这房前练单杠呢。记得夜间去司令部换岗,都是身穿棉袄棉裤,外加大衣,全副武装,身背半自动,下去时大雪埋到肚脐眼,每次都是爬着(匍匐前进动作)下山换岗。一不小心就会滑倒东侧的山涧里去,现在想起来,还感到后怕啊。</h3> <h3>这是三排的驻地,这儿看起来已是十分的荒凉了,深秋的落叶🍂铺满了昔日的门前操场,显得寂静而又无奈¬_¬`</h3> <h3>这儿是当年的司令部伙房及炊事班,这儿也是我们夜间巡逻岗哨兵重点巡逻的目标。</h3> <h3>这儿是传说中的“王母娘娘洗脚盆”,王母娘娘洗脚盆的水,当年可是真清啊,据说,是常年(也许是几万年几十万年)山上瀑布冲刷而成,盆底部有两条巨龙,那可是“活龙活现”啊!现在看只是水少了许多,可能是王母娘娘洗完脚后把水给倒了吧?</h3> <h3>这是当年我们连通往司令部及首长家属院的小石桥(现在已是新搭的小木桥)。小木桥下面的水就是从王母娘娘洗脚盆流下来的水,一直流到下面我们师直的游泳池,小木桥这边就是我们连的伙房及炊事班。</h3> <h3>这儿已经是“英雄广场”,即是原师部办公大楼门前大院,这儿如今叫“英雄广场”,真是实至名归啊,据老兵说,抗战时期,这儿曾是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在通往警卫连三排的路上,曾经消灭了三千日伪军(我们在此当兵的时候,路两侧的沟里还有日伪死尸的骨骼,甚至时而冒出“沼气”),解放后一直驻扎在此的76.77师,自组建以来,参加过无数次的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纷纷立下过赫赫战功,这是两支英雄的部队!</h3> <h3>这是无染寺通往外面的大桥,现在叫“解放军桥”,战友们在此合影!意义非凡啊。</h3> <h3>这是一张2016年警侦连部分战友在海阳(77师已改成77旅并迁至此)东海岸的合影!</h3> <h3>战友们,我这还有一张八零年春天我和我得战友刘虹先生的举枪瞄准及新兵一排一班的合影呢,向连长,排长和老班长们“炫耀”一下...</h3> <h3>最是难忘的昆嵛山,流连忘返的无染寺,那儿的山山水水,那儿的一草一木,留住了我们的青春和永恒的追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让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相聚是兴奋的,是激动的,是渴望已久的。可相聚总是暂时的,相聚总是意味着要分手,分手是我们如今彼此关系的常态。我们期待着,期待着下一次的相聚。再见了老连长,再见了老指导员,再见了老排长,再见了老战友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今夜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不知来岁丹桂时,再相聚何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