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1969年5月我满腔热情地报名支边,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兴隆公社民巨川大队第二生产队插队务农。</font></h3> <p> 01-当时口号是“一手拿镐一手拿枪,保卫边疆!”不过枪是没得摸得,军大衣有得发。</p><p><br></p><p><br></p> <p>02-“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1969年10月金华日报记者采访时拍摄,照片中我在蹲着(左3)搓玉米。</p><p><br></p><p><br></p> <p>03-先后回村子看望过好几回了,第一次是1997年。</p><p><br></p><p><br></p> <p>04-2004年回访民巨川,这是村口羊群,不过我们村还是以农业为主的。</p><p><br></p><p><br></p> <p>05-2009年回访民巨川,每次回去都到庄稼地里去看看,当年干活时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地垄人就差点崩溃。</p><p><br></p><p><br></p> <p>06-饮水思源,不忘来时路。村中这口泉井四季不竭,是全村老少爷们的生饮天然冰泉水,绝对拔凉拔凉的。当年老乡八月十五中秋节杀猪,常招呼我们去吃“四指膘”的大肥肉,一年难得痛快吃几次肉,吃得满嘴冒油后就是喝这井拔凉水,也不瑏稀拉肚,想起也是怪事。</p><p><br></p><p><br></p> <p>07-当年我们的住房,我的插队兄弟。</p><p><br></p><p><br></p> <p>08-2009年旧居前留个影。五十年前我们参与了盖房,还每年两遍地抹墙苫草维修保养,我们的伙伴小炉匠在此老婆孩子热炕头到最后撤离时此房知青住了20年。</p><p><br></p><p><br></p> <p>09-农闲时,公社组织部分知青成立业余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的吹拉弹唱喜欢编编写写的音乐特长有了用武之地。</p><p><br></p><p><br></p> <p>10-1971年初,听说莫旗乌兰牧骑在招收新学员,我鼓足勇气到旗里(县城里)去参加面试,还不错,先是留下试用两个月,然后就被正式录取啦!最近整理资料居然还翻出这张登记表的草稿,这是我当时乌兰牧骑录用登记表。</p><p><br></p><p><br></p> <p>11-进入莫旗乌兰牧骑后的个人形象。再是艰苦,相比农村生活水平已得到巨大提升。感恩莫旗乌兰牧骑给了我一份好工作,让我提前进入温饱。</p><p><br></p><p><br></p> <p>12-乌兰牧骑是个什么组织呢?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骑马。确实乌兰牧骑也被人们称之为马背上的文艺轻骑兵。</p><p><br></p><p><br></p> <p>13-乌兰牧骑,蒙语的意思是红色的嫩叶,引申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乌兰牧骑也称为文化队,是个事业单位。</p><p><br></p><p><br></p> <p>14-骑着马到处演出的情况是不多的,早年交通多数是用马车牛车毛驴车等。</p><p><br></p><p><br></p> <p>15-也有推着自行车下乡演出的。最经典的交通工具就是大轱辘车,蒙族人称勒勒车。</p><p><br></p><p><br></p> <p>16-我们在莫旗务农尤其是进山砍柴时没少使用大轱辘车(勒勒车、达斡尔车)。现在大轱辘车已成了表演的道具了。</p><p><br></p><p><br></p> <p>17-蓝天为幕布,大地作舞台。这是典型的乌兰牧骑演出情况。</p><p><br></p><p><br></p> <p>18-蓝天为幕布,大地作舞台。我们下乡时经常与老乡一起找个平整点的地方,自己动手布置一番,形成简单的舞台。</p><p><br></p><p><br></p> <p>19-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这也是乌兰牧骑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乌兰牧骑20几个人,设有专门的政治指导员,指导、把握着演出方向,带领大家政治学习。</p><p><br></p><p><br></p> <p>20-我们也经常会带一些挂图下乡展示。在乌兰牧骑,少有娇骄两气,正事杂事都是老队员带头,演前布置舞台,演后清理场地,新队员跟着做就是了。</p><p><br></p><p><br></p> <p>21-这不单是为了摆拍,我们当年下乡时就有老队员经常为老乡理发。我们队里也有架120双镜头相机,珍贵得很,后来我也有机会拍摄操作了。</p><p><br></p><p><br></p> <p>22-1970年乌兰牧骑为牧民表演歌舞。(上图锡盟,下图赤峰)</p><p><br></p><p><br></p> <p>23-乌兰牧骑队伍短小精悍,演员一专多能,还要采风编创等。我在莫旗乌兰牧骑的工作实践中得到了相当多的音乐学习和锻炼,对音乐活动在感性的实践中逐步提高了理性认识。</p><p><br></p><p><br></p> <p>24-为了向农牧民献上尽可能专业的艺术作品,尽管我们的学习、训练、工作条件十分简陋,当时也少有真正专业科班出身的演职员,但是队员们普遍刻苦认真,凭着坚强的意志勇攀艺术高峰。乌兰牧骑也是音乐人才的摇篮。</p><p><br></p><p><br></p> <p>25-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在内蒙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右旗成立,共九名建队队员。(解放军驻朱日和训练基地就在苏尼特右旗。)</p><p><br></p><p><br></p> <p>26-苏尼特右旗九名建队队员在牧区跳安带舞。</p><p><br></p><p><br></p> <p>27-第一支乌兰牧骑最早队员。</p><p><br></p><p><br></p> <p>28-现在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展厅。</p><p><br></p><p><br></p> <p>29-苏尼特右旗老队员们讲述乌兰牧骑的光辉岁月。</p><p><br></p><p><br></p> <p>30-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第一支乌兰牧骑老队员只有三位仍健在,他们很感慨“我们这些乌兰牧骑队员,虽然从没讲究过名利,但与农牧民群众的深切感情,那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p><p><br></p><p><br></p> <p>31-毛泽东主席曾经三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乌兰牧骑与毛主席的文艺路线是最合拍的。</p><p><br></p><p><br></p> <p>32-周恩来总理曾12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鼓励队员要不忘过去不忘农村。</p><p><br></p><p><br></p> <p>33-1965年乌兰牧骑全国巡演时各地报纸的报道。我当时好像也对乌兰牧骑羡慕得很。</p><p><br></p><p><br></p> <p>34-莫旗乌兰牧骑成立于1959年,今年是建队60周年庆。</p><p><br></p><p><br></p> <p>35-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山区,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p><p><br></p><p><br></p> <p>36-莫旗乌兰牧骑珍贵老照片,这是我们下乡演出的剧照。</p><p><br></p><p><br></p> <p>37-图中拉二胡的就是本人啦。</p><p><br></p><p><br></p> <p>38-达斡尔族传统舞蹈鲁日格勒——我们下乡演出的情景,这就是习总书记说的”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的确,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是什么身份,乡亲们总是认为我们是党和政府派来的慰问团,总是能切身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p><p><br></p><p><br></p> <p>39-这是在舞台上演唱小合唱。我在后排左三。</p><p><br></p><p><br></p> <p>40-手风琴伴奏是达斡尔族作曲家、当时的副队长乌嫩齐老师。有时候20来名队员唱啊跳啊全上场了,就剩一个手风琴在伴奏。</p><p><br></p><p><br></p> <p>41-当时我主要是从事伴奏、伴唱和少量的舞蹈,最喜欢编编写写,不少作品都是乌嫩齐老师给我修改润色。</p><p><br></p><p><br></p> <p>42-不论是高档舞台还是简陋的场地,有时候观众人数比我们还少,我们总是一丝不苟的演出。做事认真、热情服务、老队员事事起带头作用,这些都是乌兰牧骑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p><p><br></p><p><br></p> <p>43-党和政府仍在关心乌兰牧骑老队员,2017年乌嫩齐老师又一次受到内蒙自治区表彰。</p><p><br></p><p><br></p> <p>44-欢聚甲子年,共为队友情,莫旗旗政府设宴招待老队员。乌兰牧骑队友就是战友,50来年过去了,岁月无情,牵念不断。</p><p><br></p><p><br></p> <p>45-莫旗政府将乌兰牧骑建队60周年纪念活动纳入到一年一度的达斡尔族最重要的斡包节。从各地回来的乌兰牧骑老队员单独组成了斡包节的一个60人方队,展示风采。</p><p><br></p><p><br></p> <p>46-各地的莫旗乌兰牧骑老队员有个微信群,一发通知,纷纷呼应,赶来参加庆祝活动。感情就是深啦。</p><p><br></p><p><br></p> <p>47-老队员们还临时赶排了一个专场演出,基本功很好,配合还是很默契的。永远的乌兰牧骑!</p><p><br></p><p><br></p> <p>48-时代在前进,这是现在的莫旗乌兰牧骑(现有另一块牌子是莫旗民族歌舞团)歌舞《阳光灿烂映山红》。</p><p><br></p><p><br></p> <p>49-永远的乌兰牧骑!尽管大部分队员都会适时退役,老队员个个都自豪,都说“我的乌兰牧骑!”</p><p><br></p><p><br></p> <p>50-现在距支边去内蒙有50个年头了,我在莫旗务农和乌兰牧骑工作时间都不长,总共四年半时间,但也算是将最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祖国边疆。我于1973年9月进入浙江大学学习。</p><p><br></p><p><br></p> <p>51-浙大毕业后进入浙江丝绸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前身)任教。不论是学生是教工,不论从事哪个岗位工作,我的业余生活总是离不开音乐活动,直到退休前的2010年还在参与学生合唱团的演出。</p><p><br></p><p><br></p> <p>52-多年来我都会利用我的音乐特长主动参与学校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主动做校团委、校工会的助手,不论有无聘书有无名誉。我还在学校开出公共选修课《合唱》,早年还自编(后来有专业老师了又合编)了合唱教材。</p><p><br></p><p><br></p> <p>53-2004年省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获优秀指导教师。</p><p><br></p><p><br></p> <p>54-2005年西湖合唱节获银奖。学校的声誉,学校的形象总是要由方方面面的办学成绩组成。</p><p><br></p><p><br></p> <p>55-退休以后,2016年还回学校参加浙江省高校合唱比赛《劳动托起中国梦》和《跟着共产党走》。</p><p><br></p><p><br></p> <p>57-参加我校120周年庆典大会演出。</p><p><br></p><p><br></p> <p>58-2018年参加我校七一表彰大会合唱演出《绒花》和《共筑中国梦》。</p><p><br></p><p><br></p> <p>59-2019年参加学校大型歌唱祖国活动。</p><p><br></p><p><br></p> <p>60-2019参加省高校老干部汇演,合唱《共和国之恋》与《可爱的家》。</p><p><br></p><p><br></p> <p>61-光鲜的演出需要艰苦的合唱排练。近四年来,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合唱学习、训练。</p><p><br></p><p><br></p> <p>62-其实我们已经经历过两次组织退休教工合唱的失败了,这次2016年初再次召集,到如今终于已初具规模。</p><p><br></p><p><br></p> <p>63-乌兰牧骑是什么?它是一种短小精悍、勤奋认真的演出组织,再小的小舞台也要认真演唱。2014年起我担任西湖区古荡街道合唱团指挥,我有时会跟他们讲起乌兰牧骑的好作风好传统。</p><p><br></p><p><br></p> <p>64-乌兰牧骑是什么?它更是一种不计条件、刻苦认真、努力付出、热情服务、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这照片是我们冬天到广场演出,条件再艰苦演出之前也要练声,争取尽善尽美。</p><p><br></p><p><br></p> <p>65-乌兰牧骑是什么?它严于律己、自我激励、勇攀艺术高峰,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己任,是我们党的文艺方针的忠实执行者、毅行者!上图是我已经连续五年带领古荡街道合唱团参加浙江省老年合唱展演,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p><p><br></p><p><br></p> <p>66- 只要认真努力,我们就能逐步登上大舞台。这是在浙江音乐学院比赛演出。</p><p><br></p><p><br></p> <p>67-这是到江苏淮安参加大运河沿线城市合唱比赛。</p><p><br></p><p><br></p> <p>68-乌兰牧骑是什么?它真的是一种争创一流业绩的精神动力!2019我们走进国家大剧院舞台!拿大赛金奖,拿最佳指挥奖。</p><p><br></p><p><br></p> <p>69-这是带领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师生参加合唱比赛《祝福祖国》。</p><p><br></p><p><br></p> <p>70-我还担任着浙江大学退休玉泉合唱团的指挥,这里有多位是我的老师,”80后”了,精神可嘉,我在向他们学习。</p><p><br></p><p><br></p> <p>71-为老师们服务,为他们添加晚年精神营养,快乐歌唱,幸福合唱。</p><p><br></p><p><br></p> <p>72-这是我们组织的两个合唱团的合唱交流汇演,一个是以大学退休老师为主的合唱团,一个是以社区企退职工为主的合唱团,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浙江电视台还作了采访报道。</p><p><br></p><p><br></p> <p>73-每个人都有一份良好的初心,能否守初心,怎样守初心,大家做法不同。我的乌兰牧骑经历给我烙上了终身不忘的印记,乌兰牧骑的精神总还是牢记在心,以后只要还能服务,终会乐此不彼。</p><p><br></p><p><b></b><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