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晶彩人生 畅叙人生精彩

沈林福

<h3>  2019.9.27清晨来自四面八方的原虹口中学67届高中2班31名同学(连同家属、朋友)集合在人民广场。其中不仅有来自本市的同学,还有几位同学来自江西、云南、深圳,更有几位来自香港、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同学。有的同学分别之后许久未曾见面,甚至还有半个多世纪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实在令人唏嘘!今天一旦相逢在苏州西山怎不叫人激动万分!</h3> <h3>  临近中午我们到达了苏州西山。</h3><h3> 苏州西山,又名洞庭西山,位于苏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南北宽11公里,东西长15公里,面积82平方公里,是我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h3> <h3>  “晶彩人生聚会酒店”坐落于苏州太湖西山岛石公山片区,毗邻林屋洞、明月湾等景点,坐拥风景如画的太湖岛一线湖景。</h3><h3> 这是一家为同窗发小、好友故交、邻里亲朋、战友同事等好友提供增进友情、凭添欢乐的聚会酒店。</h3> <h3>  酒店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临窗眺望,一望无际的太湖碧波荡漾,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h3> <h3>  进入酒店大堂等候办理入住手续之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三五成群急切地攀谈起来。</h3> <h3>  吃罢午饭稍事休息,我们便前往石公山码头乘船游湖。</h3> <p class="ql-block">  江南美,苏州美,太湖亦美 。有首甜美的江南民歌这样唱道:“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p><p class="ql-block"> 大家坐船悠闲游湖,串行在无垠的太湖之中,游弋在浩渺的湖面之上,品味着太湖的辽阔和浪漫,清风拂面,心情随风荡漾十分惬意!</p> <h3>  太湖风光好,难得相聚的老同学心情更好!大家纷纷在船舱里合影留念。</h3> <h3>  你看,个个精神抖擞,人人笑逐颜开!</h3> <h3>  游湖结束回到酒店,大家意犹未尽又围坐在一起开起了“茶话会”!</h3> <p>  傍晚,天朗气清,在金色的夕阳照耀下我们来到湖边草坪上,拍照留念。记录了一幅幅虽然年轻不再,但却充满青春记忆的靓照。</p> <p class="ql-block">  看看照片上的我们,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英气勃发的神情,哪个会说我们老了?我们风采依旧嘛!</p> <h3>  酒店的菜肴很丰盛,在这里我们品尝到了“太湖三白”:鲜嫩的白水鱼,肥美的白米虾,十分美味的银鱼蛋羹,营养丰富且无污染。余定、张建国等同学为了让同学吃得更好一些,自掏腰包为大家加酒加菜,王国祥也带来了葡萄酒。余定、车积海等部分同学还贡献了水果、糖果、小点心及许多零食,使聚会更加有滋有味。</h3> <h3>  9月28日清晨,太湖日出美景。</h3> <h3>  28日上午我们去明月湾古村游览。明月湾,有一个诗一般的名字,是一处画一样的村落。古村南濒太湖,背倚青山,地形宛如一钩明月,故称明月湾。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美女西施,曾经在此共赏明月,古村由此得名。当地人为此十分自豪,因这段传说更让苏州西山锦上添花。</h3><h3> </h3> <h3>  明月湾村口沿河有一株古香樟树,树高25米,胸径2米,寿已千年,依然十分茂盛。</h3> <h3></h3><h3> 明月湾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的向往之地。白居易、黄庭坚、王世贞等著名文人,都留下了赞美明月湾的诗文。</h3><h3> 明代诗人高启有诗曰:“明月处处有,此处月偏好!”</h3> <h3>  村中有近百幢建于清乾隆年间的老宅第,以及祠堂、石板街、河埠、码头等公用建筑。这种完善的村庄格局,一直延续,并以其独特而完整的古村风貌而倍受游人的青睐。</h3> <h3>  </h3> <h3>  蜿蜒的小河上有座明月桥,亦为清代花岗石建筑,桥身平直轻巧,仍是过河的主要通道。我们在桥上拍了不少留念照。</h3> <h3>  游罢明月湾古村,其典故让人浮想联翩:“西施不在明月在,烟波千里共婵娟”!祝愿我们这群几十年前的同窗学友友谊长存!</h3> <h3>  下午,我们品尝着老同学提供的各种美味零食,继续座谈,交流、畅谈各自的经历和旧时的趣闻轶事。</h3>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在专为“老同学”拍照留念的背景墙前合影,主题鲜明,意义深远!</p> <p>  好像在演绎“情景剧”!?</p> <h3>  老同学相互之间拍照留影,张建国、姚积和等人忙得不亦乐乎!</h3> <p class="ql-block">  一张非常规范的老同学合影。</p> <h3>  一直闹猛到“日落西山”!</h3> <h3> 晚饭后,大家去卡拉OK歌厅,有的一展歌喉,有的翩翩起舞。</h3> <h3>  29日上午我们游览林屋洞。</h3><h3> 林屋洞位于西山镇东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据《云笈七签》等道教经典记载,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为“天下第九洞天”,亦称“左神幽虚之天”,别称“天后别宫”。相传,古时有龙居林屋洞内,故洞体似龙,又称“龙洞”,林屋山亦称龙洞山。</h3> <p>  色彩缤纷的俊男倩女们在“天下第九洞天”前再次合影,犹如给景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h3>  林屋洞位于西山镇东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洞有石室、石钟、石鼓、玉柱、龙盆、隔凡门、石燕、隐泉、乳泉等石景。洞中路平水静,人行其中,似闲庭信步,抬头仰望,钟乳倒挂,鬼斧神工,如入仙境。</h3><h3> 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顶平如屋,故称林屋。</h3> <h3>  因各种原因不便进洞游览的同学就组成了一个“留守队”,在地面上休息等候。</h3> <h3>  车积海请客让“留守人员”在“花前月下”饮茶休息。</h3> <h3>  书法家徐子屏从深圳带来了一幅幅字体娟秀、装帧精美的书法作品赠送给大家,受到大家的欢迎和赞赏!</h3> <p>  9月29日午饭后,我们结束了这次难忘的聚会活动,就打道回府了。</p><p>  由衷地感谢这次活动组委会的这五位老同学,你们的辛勤付出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美好的聚会空间和条件,使得这次聚会获得圆满成功!</p><p> 感谢到会的每一位老同学倾情参与!</p><p> 再见了,老同学!聚会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同窗情谊是永恒的!</p><p> 热切期盼下次聚会的早日来临!</p><p> 最后,非常感谢姚积和、张建国、汪蕙芸等同学提供的有关照片,帮助我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这篇“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