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卢氏一小 李桂花 皇甫莎莎 李静</h3> <h3> 2019年10月14日,卢氏县2019年秋季小学低段语文“课标与统编教材解读”培训在我们卢氏一小举行。</h3> <h3> 8点30分,培训正式开始,教研员王新方老师发表开场词后,开始从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h3> <h3> 王老师对我县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剖析:1.部分教师不能够认真研读课标,不能准确把握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茫然。2.教案设计环节不齐全,复备不切实际,课件不够严谨,盲从。3.学生学习资料多而杂,盲目。结合以上存在问题,我们教师应该深刻地反思自我,加强学习,仔细研读课标,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能力。</h3> <h3>王老师先从“语”和“文”两个字的起源历史给我们介绍什么是“语文”?语,表示口头语言;文,表示书面语言。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综合。</h3> <h3>语文课标对各学段学生的要求。</h3> <h3>语文的课标的前世今生:2001年以前,教学大纲——2001年,课程标准产生——2011年,课程标准进行了第一次较大改变——2017年,《课程标准》新修订,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h3> <h3>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h3> <h3> 这里,王老师提到了高考,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可能达到一万字,这要求教师必须让学生海量阅读,教会学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h3> <h3>语文的性质和地位</h3> <h3>课程设计思路</h3> <h3>强调了各个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口语交际的操作</h3> <h3> 每个识字写字学段的要求:要求一二年级大量时间都在识字,重视学生描红,书写,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四年级,写字量增加,识字量增加,工整默写,会简单理解词,为作文打下基础。</h3><h3><br></h3> <h3>一二年级学习默读;三四年级学会默读,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font color="#b04fbb">特别强调了亲子阅读、整本书阅读,语言的积累、名著的指导</font></h3> <h3>一二年级只需要做到通顺、无疑义即可;三四年级要做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h3><h3>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h3> <h3>口语交际</h3> <h3>部编版语文性质:特别强调了是国家战略的部分,涉及意识形态的语文、政治、历史教材,要统一编写,统一使用,教材上升到国家主权、国家行为。</h3> <h3>新教材创新点</h3> <h3>强调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老课新教</h3> <h3>以《金色的草地》为例,分析老教材和新教材的不同,从课后题看出教学重点不同,要求不同。</h3> <h3>人文内容主题指明白的道理,得到了什么感悟;语文素养指的就是字、词、句、段、篇</h3> <h3>人文素养:以诗的形式展现</h3><h3>语文素养:写日记</h3> <h3>语文核心素养知识体系:强调了要研读教师用书和课后题</h3> <h3>王老师为我们解释了什么叫文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课文是狭义的文本</h3> <h3>文本外延</h3> <h3>文本解读的目的</h3> <h3>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要求分三步进行</h3> <h3>以《树和喜鹊》为例,介绍怎样指导朗读</h3> <h3>以《海底世界》为题,告诉大家辨体对目标达成的作用</h3> <h3>主题</h3> <h3>内容</h3> <h3>篇章结构(写作方法)如何教</h3> <h3>文章的语言:要从语音、语法、表达方式方面出发,不要在故事情节上纠缠,要在知识点上下功夫</h3> <h3>一篇课文怎样教,重视定位</h3> <h3>以《坐井观天》为例,介绍一篇文章的具体操作</h3> <h3>最后,王老师向我们提出要求:必须脚踏实地,重视目标,方向准确,有效教学,重视常规教研,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