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写在篇首</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庆长假,我们又开启了自驾行旅程。这次将“南太行”作为目的地,不仅是因为太行山地处我国中原地区,具有区域代表性,也是因为太行山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那儿有中华民族精神在传颂,在庆祝祖国70周年华诞的当下,颇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八百里太行”,指的是这座逶迤于河北、山西和河南三省之间的山脉,它总长度约400公里。而习惯上,人们把太行山分为三段,即北太行、南太行和西太行。</p><p class="ql-block"> 南太行,得天独厚地得到了流水的滋润。南北走向的南太行断崖,经东西走向的多条河流长期切割,形成了众多的峡谷、悬崖、瀑泉,从而蕴藏了丰富多彩的自然山水和旅游资源,使南太行山的风光雄秀兼具,绚丽无比。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p><p class="ql-block"> 此次驱车旅行,我们穿越了南太行的郭亮洞、昆山隧道,挑战了太行十六拐盘山公路,目睹了“悬挂”在南太行断崖陡壁上的红旗渠,还深入到太行山腹地,领略了王莽岭的旷远和齐王寨的朴实,为我们的自驾行经历增添了浓彩的一笔。</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旗渠,激励了一代人的传奇</h1><h3><b><br></b></h3> <h3>10月2日,各路自驾到红旗渠景区的车辆在门前公路上排起了长龙。</h3> <h3>今日的红旗渠,已经从一项水利工程扩展成了一处旅游景观、一只品牌、一座地标。</h3> <h3>在红旗渠纪念馆内,你更多感受到的是“人定胜天”的力量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魄。</h3> <h3>林州县志记载,从明正统元年(1436)到1949年,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达30次,人相食5次。</h3> <h3>缺水成了林县人民的心头大患。1960年元宵节,修筑红旗渠、引漳入林会战由此拉开了帷幕。</h3> <h3>先后有十几万林县农民,挨饥饿,冒寒暑,利用极少量的简单机械和“土办法”,苦苦奋斗10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终于建成了这条人工天河。</h3> <h3>这是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红旗渠精神提的词。当年的美联社给予了这样的评论:“红旗渠的人工修建,是毛泽东意志在红色中国的典范,看后令世界震惊。”</h3> <h3>由郭沫若先生提写的石碑矗立在红旗渠现场。</h3> <h3>现场模拟当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h3> <h3>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电影《红旗渠》在全国公映,红旗渠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样板工程,激励了一代人的思想。</h3> <h3>红旗渠给林州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好处,还有无形的财富。据统计,1971年至1980年的10年,共有11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领导人和友人参观红旗渠,每年来的国内考察团多达十几万人次。</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亮村,一个日益商业化的村落</h1><h3><br></h3> <h3>郭亮村,位于太行山南部,是河南辉县市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这里曾是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郭亮据守抗击朝廷的地方,他在这里打败了王莽的部队。</h3> <h3>村口人头簇拥,两旁店铺林立,全然没有我脑海里山村的模样。</h3> <h3>商店里摆满各式木制工艺品,还颇吸引眼球的。</h3> <h3>一摩登女孩在路边吆喝:“来串冰糖葫芦么?”</h3> <h3>这位女游客在谷仓边举着手机自拍,摆的poss却有点雷。</h3> <h3>郭亮村,为名符其实的悬崖上的村庄,四周被坚硬如铁的淡红色花岗岩绝壁所围绕,这些绝壁如同刀砍斧削。</h3> <h3>没修公路前,郭亮村里有不少老人,尤其是妇女,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山。</h3> <h3>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愚公的故事就有了一个真实的现实版,那就是眼前的郭亮洞。</h3> <h3>1972年农历二月初二,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带领村民开始了类似愚公移山的工作,他要在亿万年前地壳变迁形成的绝壁上,打一个洞,以便修建一条通往外面的公路。</h3> <h3>没有国家拔款,没有正规的勘测工作,申明信带领13人的队伍,耗时5年,用双手、铁锤在山岩中开凿一条穿山隧洞。</h3> <h3>1977年,一个高5米、宽4米、长1200米的隧洞正式完工,被命名为郭亮洞,又称绝壁长廊。</h3> <h3>郭亮村,深藏太行山腹地,开始并不被人知晓,直到上世纪80年代,谢晋以郭亮村为背景拍摄了电影《清凉寺的钟声》,从此声名大噪。后来,《举起手来》等40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外景,郭亮村,也被誉为“中国第一影视村”。</h3> <h3>郭亮村宁静的生活因为旅游业正悄悄地发生变化,但它的本质还是挂在悬崖上的村庄。</h3> <h3>丹分沟紧挨着郭亮村,从这儿登高望远,壁立千仞的太行山一览无遗。</h3> <h3>这里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流泉,集雄、壮、奇、幽、峻为一体。</h3> <h3>如今,来此旅游的人们却成了大自然增色的主力,为贫瘠的山区带来现代文明。</h3> <h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h3> <h3>丰富的水资源,使这里不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而且森林覆盖率较高,每一条沟里边都是郁郁葱葱的景观。</h3> <h3>有山有水的南太行,既有北方山峦的雄伟,又有南方山水的灵秀。</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昆山隧道,极限考验你的驾驶技术<br></h1><h3><br></h3> <h3>10月4日午后,雨越下越大,我们匆匆告别郭亮村,整队结集,准备穿越昆山挂壁公路。</h3> <h3>雨中山峦云雾缭绕,如临仙境。开凿在绝壁上的一扇扇采光口,忽明忽暗,将为我们指明前程。</h3> <h3>车辆艰难地在隧洞里穿行,狭窄低矮的山洞,还有陡坡加上S弯,考验着每位驾乘人员的心脏。</h3> <h3>太行山大峡谷共有六条挂壁公路,其中数郭亮村到王莽岭的“昆山隧道"最为壮观和最为艰险。</h3> <h3>我们一行的大通G10商务车,打破了有史以来通过昆山隧道最大车辆的记录,主驾技术高超,副驾保驾给力,骄傲!</h3> <h3>成功穿越了昆山挂壁公路,雨中的王莽岭,五星红旗在迎风飘扬。</h3> <h3>从杭州出发,三辆汽车的自驾勇士,聚集一起,在王莽岭前合影留念。</h3> <h3>王莽岭是太行山脉的最高峰,号称太行至尊。清早,冒着寒风静等老天爷开眼,期待太行日出的壮观景象,可惜云层太厚,太阳始终未露脸,但不远处的秋叶还有点儿意思。</h3> <h3>有朋友早我们一天到达王莽岭,在朋友圈晒出的美图是这样的。</h3> <h1><br></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雄秀兼具的陈家园飞瀑长廊</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10月5日,车队穿越前在陈家园挂壁公路前结集。</h3> <h3>当年,陵川人民硬是在绝壁上开凿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陈家园挂壁公路,从此天堑变成了通途。这是山西省前省委书记胡富国的题词。</h3> <h3>陈家园挂壁公路位于晋豫交界陵川县六泉乡,因为这条挂壁公路在陈家园水库附近,故称陈家园挂壁公路。</h3> <h3>陈家园挂壁公路与太行山其它挂壁公路的最大不同,就是开凿在水库边的绝壁上,悬崖峭壁与清澈湖水交相辉映,既壮美又灵秀。</h3> <h3>此处的绝壁象一幅长长的画卷,连绵不断。</h3> <h3>绝壁上的一排窗口,是挂壁公路的通气采光口,如此巧妙布局,既节能环保,又天然原生。</h3> <h3>每个窗口都是一个观景台,从洞内通过窗口往外眺望,美景尽收眼底。</h3> <h3>陈家园挂壁公路山西出口处有一瀑布,因此得名“飞瀑长廊”。</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齐王寨,散发着自然的淳朴</h1><h3><br></h3> <h3>齐王赛,位于辉县市南寨镇境内,景区高低错落50余座山峰,相传战国时期齐王曾隐居于此,并留下无数传说和相关遗址。</h3> <h3>一进村,山楂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实。</h3> <h3>村前屋后一树又一树的柿子树,使整个山村变得绚丽而充实。</h3> <h3>金灿灿、黄橙橙的柿子挂满枝头,果实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h3> <h3>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晒秋”好时节。</h3> <h3>一串串金色的玉米棒、豆角枝装点着简陋的院落。</h3> <h3>农家用来碾玉米粉的石磨。</h3> <h3>村道两旁,牵牛花开得正艳丽。</h3> <h3>齐王寨是太行山中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落,村子位于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处的河南一侧,距辉县45公里。</h3> <h3>与外界相连的齐王寨挂壁公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h3> <h3>公路长达数千米,两侧绝壁对峙,谷内峰回路转,曲折蜿蜒。</h3> <h3>传说,当年齐王逃至此处无路可走,情急之下便对着岩壁一刀砍下,发现山后面别有洞天,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使齐王寨有了“桃花源”的风情。</h3> <h3>悬崖峭壁之间的齐王寨挂壁公路,在红岩绝壁衬托下,幽静而曲折。</h3> <h3>长廊两端由隧道相连,齐王寨宛如世外桃源。</h3> <h3>村寨周边山峦林立,岩石千姿百态,似图如画,栩栩如生。</h3> <h3>齐王寨由此也成了影视作品的拍摄地。</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太行,留下了激情和精彩</h1><h3><br></h3> <h3>10月5日,四天的南太行穿越旅行就要画上句号了,在离别之际,作为收官之战,我们一鼓作气挑战了太行第一路。</h3> <h3>45度坡道,16个360度急拐弯,令人血脉喷张、激情飞扬。南太行,把最美留给了河南,把精彩留给了我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