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青贡嘎日松贡布-我的洛克徒步穿越行记

巴飞丹

<p class="ql-block">  最近是真的累了,所以很想出去走走。把那些繁杂、喧闹统统抛开,只管埋头把自己隐没在山川河流之中,向前行走,行走,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仙乃日、夏诺多吉、央迈勇--"念青贡嘎日松贡布",我如转经人一样内心充满了虔诚、仰望、匍匐膜拜。我想面对神山,再次叩问自己的灵魂,用行走打磨自己的心性,做一个更加平和的人。</p> <h3>&nbsp;&nbsp;&nbsp;&nbsp;&nbsp;从亚丁乘车到凉山木里县的嘟噜村,历尽千辛万苦,各种的盘查,当夜晚的小越野车行走在洛水河岸边的悬崖绝壁之上时;当为了躲避关卡而不得不夜里徒步而行,来来回回搬运行李时;当晚上一点钟才躺在嘟噜庙里的地板上却一夜无眠时,那时候,我会问自己,这是为什么!然后心里又会回答,爱上一个东西,没有为什么,这就是理由。</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洛克线是著名的户外徒步线路,去年曾经有一位驴友在这条线上将生命献给了神山。行前由于工作上的疲累曾经一度让我身体不适,脊背疼痛,进而忐忑着一度想退出,但内心一种声音一直在告诫我,坚持、坚持、坚持到最后,这样,你就不会后悔!</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神山没有让我后悔,圣水没有让我失望,感觉如朽木般的身体,在荒原旷野之中,又如打了鸡血一般满血复活,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般神奇!与我混帐的阿锋看起来柔柔弱弱,可人家是一位有着八年军龄的转业军人妈妈,户外经验比我丰富得多,搬驮包时冲在前头,晚上宿在地板上却没有丝毫抱怨,大家在户外相帮互助的这种精神令人感动。此后,资深驴友喜欢为大家住饭的梦幻,精力充沛会各种玩的西湖以及说话温柔却是跑步达人的小伟,还有两个嘴巴甜喜欢小玩偶的男孩子,三个七十后、两个八十后、两个九十后奇妙地组成了臭味相投的七人帮,大家在往后几天的时间里相互帮衬着,也不打听对方隐私,临别时,挥挥衣袖,想起时,在群里打声招呼,依然如一块相处时那么亲切。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非常奇妙。</h3>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一天从白水河嘟噜村到满措牛场,全程十四公里,用时7小时,海拔上升800米,完全是在森林里穿行。马驮着我们非常壮观的红色驮包,哒哒地开始了久负盛名的洛克徒步行程,其实那不是马,而是骡,我特别喜欢这里的骡,感觉比以前给我们驮包的马漂亮,像鱼鳍一样的鬃毛修剪得整整齐齐,长长的尾巴,修长的腿,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特能忍辱负重,比马能吃苦多了,这也许是艰难的洛克线优选它的原因吧。</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一晚露营满措牛场,不错的一块地方,松软平板,但因时不时落点小雨,潮湿的地面散发着牛粪的气息,人一不小心就粘上粪楂败叶,然而,结束一天的行程,放下行囊,从疲惫的内心里发出一声舒缓的呼叫,心情该是何等的欢愉!</p> <h3>&nbsp;&nbsp;&nbsp;&nbsp;&nbsp;徒步第二天离开满措牛场的早晨,己是阳光洒满山谷,随着海拔的慢慢提升,低矮灌木逐渐取带了高大乔木,高原秀丽风光正美,观山川河谷苍苍茫茫,树叶的黄、棘林的红,山体的五彩斑斓,让人心情舒畅。轻松的一天,边走边玩,下午一点钟即到了万花池营地,前面是大名鼎鼎的夏诺多吉神山,山顶隐没于云雾之中难见真容,而对面的扎巴拉雪山则毫不介意地挤进你的镜头。周围深谷幽兰,彩林繁茂,不愧于万花池名号。早早来到营地使每个人都能轻松享受着余瑕时光,或则拍山摄水,或则洗衣凉被,然自带炉头的资深驴友梦幻等伙伴们为营地餐忙得不亦乐乎,小斌和青春逗俩大男孩则童心未泯,不厌其烦地摆弄着玩偶拍摄照片,最让人觉得奢侈的事是我们居然都美美地烫了一个热水脚,实在感动之至。大家一路走来,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就越来越深。</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夏诺多吉神山脚下,云雾弥漫之时,我们默默仰望它的身影,每见云开雾散,大家便纷纷起身凝望,投去虔诚的目光,脸上洋溢出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欢喜,每个行走者,对这高原上的山山水水,大概都有着自己的神圣情怀。</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傍晚时分,风云变幻,豆大的冰雹突然从天而降,十来分钟即停,晚7点多钟我们便钻入帐篷,卧谈听音乐,在海拔4300米高原上夜观苍穹,星海闪烁,就像一块硕大的万花筒一样挂在头顶,很是壮观。然又是一晚浅睡之夜,骡马脖子上的铃铛叮叮当当作响,迷迷糊糊之中却听得分外真切,是恼矣,无法恼矣!</h3> <p class="ql-block">  徒步第三天,夜宿新果牛场,全程十三公里,较虐。早上上升六百米左右翻越扎巴拉垭口,横切后再下,再上,翻越一个小垭口,来到一个山拗下,土灰色扇贝一样的大山横在面前,又如如来佛掌将我们罩于掌心,我们就像蚁虫一样在它的掌上安生,远观还能见山体上一道道水道冲刷形成的砾石路痕。山脚平坝上有蜿蜒的河溪,而旁边央迈勇神山近在咫尺,却依然纱雾掩面,难见尊容。不过一路走来,山光峻岭之间,风光秀丽委迤,美不胜收。这个时候,登高远望,遥看这粗犷的旷野大地,心情也为之舒展。</p>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央迈勇山脚下有一小池,我们七人帮结伴而去绕湖一圈,观山观湖谈人生。相传央迈勇是传说中的文殊菩萨,她就像一位冰清玉洁的少女,娴静地对着湖面梳妆打扮。静悄悄的山路上,我们缓慢而行,享受着神山带来的静谧。</h3><h3>&nbsp;&nbsp;&nbsp;&nbsp;&nbsp;晚上舍去营地餐,梦幻的汤锅让大家感觉无比幸福,而晚间正入迷梦中去见周公之时,却猛听到阿锋用手在拍打睡袋,说又漏雨了,这是第二次了,头一晚是因为帐蓬窗面贴着内层渗进了水,今晚专门用树枝将天窗撑起来了,搞不懂怎么又漏水了呢,迷迷瞪瞪之中,我又不得不起床将雨衣铺在帐篷顶,然后在雨夜之中终于睡了一个踏实而安稳的觉。然而悲催的事情在第二天发生了。</h3> <p class="ql-block">  徒步第四天,早晨起床,拉开帐蓬,发现我的防水登山鞋竟然躺在帐外,被一夜淅淅沥沥的雨水灌了个透,顿时想打自己两下,为什么单单昨天晚上就不用口袋将鞋包好放在驮包上呢!定是昨晚上我起床铺雨衣时踢出了帐外。然一双徒步鞋在高原上行走是何其重要。幸而,我还有一双矮帮的轻便徒步鞋,但是不防水,六哥说今天不涉水,也就安心许多。先要翻越六百米垭口,沿着山体横切而行,共有六七个垭口需要翻越,大约在海拔四千三至四千六之间波动,最后宿营蛇湖的湖头部位,海拔约四千六百米高度,行程约十三公里加绕湖N公里。</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今天是个大晴天的话,我或许将被高原风光所迷醉于其中,在第一垭口上停留下来,希望天公作美,除去雾纱露露大美山川真容,六哥的无人机也好记录美好点滴,但雾气似乎越来越重,渐渐地变成了雾雨,最后终于变成了雨夹雪,远山近水逐渐隐退其间,终于不得不穿上雨衣。我们一路逶迤而行,看白白的砾石瀑布般铺满山谷,徒步者宛如蛇形缠绕其间;看红黄褐青彩色山崖或凌空或悬卧,空寂无声默然相望;看清泉漫过峦石,苔藓地衣相戏相生;看草甸丛丛蔟蔟,棉软细密暗藏玄机⋯⋯。我平生第一次长时间在这么高的高原上徒步,头开始作疼,几乎可以确定到了四千六百多海拔高度。开始的时候毎向上攀爬一步,细密的汗水便顺着毛孔不断地往外冒,后来横切而行时,又被雨雾吹打得寒气袭人,穿上雨衣时才觉得暖和得多。心里不断嘀咕,后面将会是什么样的路程呢!脚每跨出一步,一点点丈量着山川,似乎也在一点点丈量着自己的内心世界。</p> <h3><b>  黑海子,雨雾迷蒙中埋头赶路,从它的旁边擦肩而过。</b></h3> <p class="ql-block">  蝴蝶石,这是一块极具历史标志性的石头,1928年美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用时两月从木里县穿越到亚丁,后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撰文并刊登了有着蝴蝶石标志的照片,据此,《消失的地平线》也在詹姆斯·希尔顿笔下诞生,从此东方伊甸园香格里拉被世人知晓并神往,从木里穿越亚丁的这条徒步线路被定为洛克线。</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围绕着蝴蝶石,依照老照片的人物姿势来了多张照片留念,流连此地良久,才重返旅程。整个行程雨渐起渐息又渐起,终于在山崖终点处望见了崖下蛇湖及蛇头部营地,即时美好的心情又被眼前的景象点燃,那蓝蓝的蛇湖呀,湛蓝、碧蓝、浅蓝⋯种种的蓝,仿佛自己也被染进了这个蓝的世界,那潦草纷乱的思绪即刻被清理干净,整个人又狂乱了起来,的确是好美呀,云雾缭绕之中,美山围抱之下,蛇湖就像静卧摇蓝中的婴孩一样,安静柔软得令人心碎。</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为着心中那份执念和不舍,我和西湖决定绕湖一周,到了对岸一侧,植被渐丰,一丛一簇的红棘林加上怪石突兀,千姿百态的景色配着蓝蓝的湖水,煞是迷人。特别是到了一处湖边高崖之下,内藏一小潭,周围彩甸棘林环绕,潭中如置一盆景花篮,天造地设,独具匠心,惊呼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其时雨渐渐变大,待到营地,我的鞋又被湿透,这是为了多观湖景所支付的代价。所幸,帐篷已被阿峰搭好,非常感谢,但当时因为两双鞋都被打湿,心情沮丧,所以未说感谢,后来一直觉得抱歉。雨那个大,我只好提着前一天的登山鞋到高处搭建的营房去,希望在他们煮饭生火时能将防水鞋烤干,以应对之后的路程。可是当我走近营房时,里面冲出一个人来,是央宗,我们的向导,她被烟熏得受不了,说你根本进不去,我试着探头往里张望,里面两三个汉子正在尝试着将火燃起来,浓烟滚滚,咳嗽不止,我立马被呛到窒息,鼻泪齐流,赶紧缩回身子,只得悻悻地往回走,想着只有等上一会了。</p><p class="ql-block"> 当我到帐蓬边取拖鞋时,感觉整个人都要往下冲,费了老大劲才能将自己站起来,因为是高海拔(四千五百米左右),又因为是站在坡上往下动作,那怕这个坡度在平时可以忽略不计,你的毎个动作都让人感到吃力。我汲着拖鞋,草甸里的泥水冒出来浸住了脚,又湿又冷,很无助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谢我们七人帮里的青春逗,听说他付了两百元给马帮请他们在附近生火取暖,在这个雨还没完全停息的下午向晚时分,马帮伙计们居然能把火给升起来了,而我得以在这温暖的火堆旁边用三个小时将两双鞋烤干。在这几个小时里,梦幻的火锅让人暖到了心里,喜欢拍延时的小伟和西湖记录下了央迈勇风起云涌亦真亦幻的美丽身姿。而火堆旁,三三两两的驴友或站或蹲地来取暖,藏家人拔着佛珠念念有词,而驴友们则有的嗑瓜子,有的拉家常⋯⋯,好一幅雨夜详和的场面。今晚,睡得比较好,虽时时觉得要往坡下滚,担心将阿锋挤出帐蓬,但往上挪一挪就又睡着了。</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徒步第五天,早早六点钟起床,各种收拾,七点钟马帮将行李驮走。今天是徒步最后一天,翻越松多垭口,海拔提升到接近四千八,翻过垭口就到了亚丁景区。因为是风景区,所以我们的马帮要赶在景区开放游客到来之前将驮包驮到景区下行车站点,而我们则可以八点以后出发,边走边玩。今天的徒步天高云淡,高山海子,满眼秋色,皆是风景,甚是轻松愉快,徒步约十三公里。</p><p>&nbsp;&nbsp;&nbsp;&nbsp;&nbsp;当翻越松多垭口时,太阳已经毫不吝啬地将它的光芒洒了下来,照耀着我们,也照耀着对面央迈勇峻峭的身姿,拥有"金字塔"状的央迈勇被洛克惊叹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雪山"。</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念青贡嘎日松贡布",我终于在松多垭口见到了驰名于耳的"三怙主"神山,心里满是虔诚和感动。远远望去,三座大山像三尊大神一样护佑在我的周围,北边仙乃日"观世音菩萨",稳坐莲花之上,安静详和;南峰央迈勇则为"文殊菩萨"化身,聘聘婷婷,像位羞涩的少女,调皮地时时用云雾遮面;东峰"金刚手菩萨"夏诺多吉则像一位雄健刚毅的少年,洁白的雪峰直刺云霄。在这三尊大神之间,牛奶海、五色海,以及五色海下面的两个小海子,还有周围的森林,草场,它们与神山共舞,装点出了"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我们来到牛奶海边,享受着阳光下翡翠一样熠熠发光的天蓝、碧蓝和翠绿以及它们交融之后所展现出来的各种色泽之美,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是静静地伫立,用心去体会:有一种美,比我所知道的还美,有一种风景,比我所看到的风景更辽阔。它们如同版画,我们只是竭尽全力去幻想去描绘。</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停滞,在垭口经幡之处撒龙达,拍摄,环湖⋯⋯,当我们朝觐完神山圣湖之时,已经是11点钟左右了,往下撤,其时已有游客落落续续迎面登上山来,我们像放飞的小鸟一样快速下行,途中不时有路人对我们投来异样的目光。"到山顶还要多久?"。面对游人的询问,我不知如何回答,在四千多海拔的高原上爬行,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甚至你就根本爬不上去!我只能回答说:不远了,加油!</p><p>&nbsp;&nbsp;&nbsp;&nbsp;&nbsp;景区的路面实在太好走了,廊道将美丽的草甸、小溪、秋黄或红的树林山体分割成一块块图境,我们失去了原始的土路,也就失去了我们亲近大美山水的精华,络绒牛场,冲古寺,都与我们擦肩而过,此时的我只能时不时回望过去,留恋地向身后的雪山投去敬仰的一瞥。</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洛克徒步行至此结束,回到现实中的我们忙不迭地向家人报平安。我们又回到了有声的世界,网络,交通工具,便利的设施,我们终究离不开现代生活,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文明发达,而我,当然也会时时缅怀这片无声的原始时光。</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人生海海,潮落之后是潮起,你说那是消磨、笑柄、罪过,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义!--麦家的英雄主义,我喜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