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五十年前天津的国庆庆典(二)

老汉

<h3>五十年前,国庆二十年大庆天津的工农兵文艺汇演是节日文艺舞台的标配。砸烂四旧口号下,专业文艺团体都在受到严重的冲击,荡涤一切旧秩序是色彩浓郁的政治口号,要突出工农兵,由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h3><h3>&nbsp;</h3><h3>当年天津第五十九中学有几个喜好音乐文艺且多才多艺的老师,学校也有很好的家底,铜管乐和弦乐乐器几乎齐备。老师们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积极参与和实践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说是工农兵,那是简称,全称是工农兵学商,学校的学生也是文革运动可依靠的政治力量。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学校积极组建了合唱团。</h3><h3>&nbsp;</h3><h3>合唱团开始伴奏只有一架手风琴,由王金铎和张绍文老师轮流担任伴奏。但终显简陋单薄,以后又组建了铜管乐队,因而气派了许多。亦或是领了什么旨意,在合唱团和铜管乐队的基础上又招募了有些器乐基础的十几名学生拉小提琴,建立了弦乐队,虽然没有中提琴大提琴,可还是组成了基本规模的管弦乐队。</h3><h3>&nbsp;</h3><h3>我在当年文革中闲来无事,学了很短时间的小提琴,就此由合唱队顺利转到弦乐队,任小提琴手,得以有事没事泡在学校乐队里玩儿,很是惬意。当然还有个最大的好处是:合唱队在舞台上要挺胸站立,舞台灯光如何烘烤也不得抬手擦汗,保持舞台风气直到落幕,而乐队在舞台上有把椅子坐,并且离头顶灯光稍远,暑天也无炽热感。</h3><h3>&nbsp;</h3><h3>乐队由王金铎老师担任艺术指导,指挥则是由以后转任市作家协会任专职作家的秦文虎老师担任。王老师才艺出众,无所不能,钢琴手风琴小提琴小号上手就有,堪称全才并水平级高;秦老师英俊潇洒,耳音极好,当下时尚形容堪称男神。初建合唱团和乐队不久,便有过许多学校及剧场的巡演。尤其是乐队,记得走过天津几乎所有的剧场戏院,甚至有一天赶演三场的记录,也因此有了些社会声望。</h3><h3>&nbsp;</h3><h3>被选定为参加市级国庆庆典节目的演出单位,也是不无道理。当年几乎所有的大型文艺演出的开场节目都是大合唱《东方红》,在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的政治口号之下,学校参演,当仁不让。学校配备较为齐全的管弦乐队,也因此具备了舞台场面的恢弘气势。国庆庆典文艺晚会的第一个开场节目,就是大合唱《东方红》、另外加演交响音乐《沙家浜》序曲一段,这曲目非常契合当时的时尚。</h3><h3>&nbsp;</h3><h3>学校领到任务之后便积极投入排练。管弦乐队里铜管队还好,小提琴就成了演出效果的瓶颈。为把《沙家浜》序曲里其中拟音暴风骤雨的一段快板拉好,练习了无数次,毕竟都是“两脚猫”,很长时间难有长进。那几十个音节三十二分之一音符的快板,因“风速”太快,也毕竟琴龄都不很长,小琴手们就是闷头苦练,短时还是提高不多。在参加国庆节演出之前虽然有过很多次练为战的演出实践,仍然起色不大,再有就是弓法很乱,舞台上十几把提琴弓子随意上下乱飞,功底尽显。使老师们很是着急。及至我们这届同学毕业四十年之后重相聚的聚会上,当年的指挥秦文虎老师上台追忆学校往事,竟也提及了此事,谈及了作为乐队指挥的为难。作为同台场友,心是相通的,只要上台,都想把最美的技艺展现出来、这两代人藏于心头几十年的心结可见是刻骨铭心。但是,能怨谁呢?我在台下听后也是会心苦笑。是为花絮。</h3><h3>&nbsp;</h3><h3>瑕不掩瑜,尽管如此,那满台童稚未消的少年出现在国庆庆典舞台上,较比电视里看过的中央乐团的演出相比还是别具一格令人眼前一亮。当知道国庆文艺晚会有电视实况转播,大家都很兴奋,自然也是老师们调动大家情绪的最好由头。</h3><h3>&nbsp;</h3><h3>记得晚会开场,大幕拉开后,便隐约听到台下有些躁动,当然是我们那堪比专业的恢弘场面所致。第一工人文化宫大剧场舞台灯光格外明亮,硕大观众席黑压压一大片,那是当时天津顶尖的舞台。随着报幕员报出节目单,交响音乐《沙家浜序曲》曲目也会有震撼。没错,能涉及如此高大上的曲目,全由台上的十几岁孩子们在庆典舞台来演,自然不会没反应。报幕员报出曲目的话音一落就报有掌声。</h3><h3>&nbsp;</h3><h3>演出,我坐在提琴组第一排,下场之后就有听说转播只给了我的特写镜头。记得我的那把小提琴是学校音质最好的琴,但我不是坐在首席位置,那个位置给了一个姿势更标准的同学。</h3><h3>&nbsp;</h3><h3>随着《东方红》前奏一个高潮烘托出合唱团齐声第一句”东方红”并伴随着同学谷津生的大鑔挥响之后,整台情绪高昂的我们感染了观众,随即响起了热烈掌声。</h3><h3>&nbsp;</h3><h3>演出,获得很大成功。</h3><h3>&nbsp;</h3><h3>留下深深的遗憾是,至今也未看到过当年的影像视频,写此小文时我打开电脑,搜索交响音乐《沙家浜》1序曲,再看当年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演出的影像视频,算是对遗憾的些许补偿,同时也算是推荐给当年参演的所有校友并能看到此篇小文的同学一点点建议吧,回看,定会有所忆及。</h3><h3>&nbsp;</h3><h3>五十年了,少年时的美好经历,成就了现如今的美好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