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坎儿井 <h3><b>吐鲁番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b></h3> <h3><b>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b></h3> <h3><b>1981年8月20日,邓小平来新疆视察,曾来到五道林坎儿井一边亲尝葡萄,一边亲尝井水。这一示范性动作引来了随从及围观者纷纷效仿,甚至开怀畅饮。因此,当地人把此井称为“邓公井”。与“邓公井”不同的是,邻近的“林公井”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来新疆吐鲁番后带领民众开挖的,许多至今还在使用。</b></h3> <h3><b>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但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b></h3> <h3><b>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b></h3> 吐鲁番葡萄庄园 <h3><b>吐鲁番葡萄庄园,看葡萄、看美女、看烤馕,看人家吃烤全羊。🤗 🤔</b></h3> <h3><b>葡萄架上,藤蔓交织,绿叶重叠,遮天蔽日。一串串青涩的葡萄,像玉珠似地垂挂着,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吐鲁番的葡萄是最甜的。</b></h3> <h3><b>美女与烤全羊</b></h3> 果子沟大桥 <h3><b>新疆伊犁果子沟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始建设于2007年8月22日,通车于2011年9月30日。汽车缓缓通过大桥,手机车拍。</b></h3> <h3><b>桥梁全长700米,桥面距谷底净高达200米,主塔高度分别为209米和215.5米,大桥是新疆公路第一座斜拉桥,也是国内第一座公路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是新疆公路建设史上一次重大突破。</b></h3> <h3><b>果子沟大桥造型美,多段S的弯曲,周围环境美,尤其春夏,观赏角度好,车行中多角度能观赏大桥的雄伟。</b></h3><h3></h3> <h3><b>大桥建成通车后,解决了伊犁河谷的出行难问题,使伊犁州能够全天候通达乌鲁木齐。</b></h3> 天山山脉 <h3><b>不到新疆不知新疆有多大,不到新疆不知新疆有多美。路途遥远,车上睡觉、看景、车拍交替进行。车拍天山山脉。</b></h3> 布尔津小城 <h3><b>布尔津真的是中国最美县城。大巴开进县城,就被城市的童话风格迷住了,街道上五彩斑斓,干净整洁,俄式风情,鲜花雕塑,最美县城名不虚传。布尔津在中国版图的"鸡尾“上,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1952年苏联领事馆办事处设在这儿,担负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石和宝石的开采和运输,中国的宝贝都是通过布尔津的额尔齐斯河运到苏联,所以城市也俄化了。</b></h3> <h3><b>行进在布尔津的公路上,就是简易的房子都色彩鲜艳。</b></h3> <h3><b>傍晚时分的布尔津县城</b></h3> <h3><b>夜晚的布尔津县城</b></h3> <h3><b>布尔津是边境县城,到处有这样的小木屋,是公安局便民警务站,警察们主动邀请我们进小木屋,给我们介绍布尔津,送我们手册,很友好。从进新疆的那一刻起,每天数次的安检巳习以为常,机场安检从头摸到脚,从前摸到后,进景点安检,进宾馆安检,进商店安检,进集市安检。认真的安检大家能理解,安全才平安!</b></h3> <h3><b>这是布尔津的夜市,进美食街也要安检,这儿大都是美食摊,边境城市人少,主要做游客的生意吧,但我们来去匆匆,没法品赏。</b></h3> <h3><b>烤鱼、烤肉。</b></h3> <h3><b>额尔齐斯河的冷水鱼。什么叫冷水鱼?就是生活在摄氏20度以下水里的鱼,超过20度就不能生存,多品种,鱼肉鲜美。</b></h3> <h3><b>这也是馕吧,刚出炉好香!</b></h3> 布尔津贾登峪 <h3><b>阿勒泰布尔津地区除了有著名景点五彩滩、喀纳斯、禾木村……以外,我觉得贾登峪也是一个不差的地方。那儿是一个封山育林的示范基地,还有一个度假村。</b></h3> <h3><b>这是我们住的贾登峪度假村别墅。周围环境很美,住宿条件一般。这儿是避暑胜地,夏天也不需用空调。9月初晚上外出时两件衣服还嫌冷。</b></h3> <h3><b>贾登峪度假村也是童话世界,各式洋楼,风情万种,这儿离喀纳斯湖很近,比喀纳斯的住宿更优越,所以这儿游客很多,尤其晚上。</b></h3> <h3><b>一路行走,会看到散放的牛羊马,它们悠闲地吃草,不惧怕游客,可以与它们近距离接触,让久居城市的人体验了大自然的美好。</b></h3> <h3><b>绿绿的草地上到处是牛马,即使一脚牛屎,一脚马粪,也不在乎了,只享受美。</b></h3> <h3><b>如果没人告诉你这儿是新疆布尔津贾登峪,你会认为这是阿尔卑斯山脚。</b></h3> <h3><b>度假村里在绿色草原上撒落了白色的哈萨克斯牧民的毡房,蒙古族称为蒙古包。现在这些毡房巳商业化了,游客多了,吃喝玩乐都有了。</b></h3> 霍尔果斯口岸 <h3><b>伊犁霍尔果斯口岸与哈萨克斯坦隔河相望,这儿是312国道的西端终点(312国道可是从咱们常州穿过呵),这儿是国家一类陆路公路口岸,这儿是税收优惠的自由贸易区,这儿是中国与中亚各国通商的重要口岸,也是隋唐时代古丝路北道上的重要驿站。</b></h3> <h3><b>铁丝网对面的二层楼就哈萨克斯坦的办公楼。很简易。</b></h3> <h3><b>摩天轮是中国的</b></h3> <h3><b>铁丝网对面是哈萨克斯坦,离得远,看不清楚。</b></h3> <h3><b>这是霍尔果斯免税店,自贸区,两国人民可在里面自由贸易。</b></h3> <h3><b>在霍尔果斯口岸的国门参观通道,可以看到一座漂亮的碑亭中立着一块老界碑,清政府时期的中俄18号界碑。这是根据1881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的不平等《中俄伊犁条约》竖起的界碑,据说由清政府出资、由沙俄政府制作。但是,在埋设界碑时,清政府竟没有派官员到现场监督,俄方乘机将界碑向中国境内推移了20公里,立在伊犁河南岸察布查尔县境内的特奇勒干山上。对此,清政府一直未予承认,拒绝以石碑作为界碑,由此形成了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积极捍卫领土主权,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进行了不懈努力。1994年4月26日,中哈两国总理在阿拉木图签订了协定,对历史遗留的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在划分给我方的2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4块沙俄所立的石碑,分别为18号、20号、21号和22号。这4块石碑于2000年和2001年分两次运进了霍城县惠远镇前伊犁将军(清朝新疆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府内。其中,18号界碑于2002年6月由惠远将军府移至霍尔果斯口岸,这就是我们见到的碑亭内的“耻辱碑”或"驚示碑"。</b></h3> <h3><b>这是口岸新界碑。</b></h3> 铁门关 <h3><b>丝路雄关铁门关,号称"西域第一雄关",是古丝绸之路上著名关隘之一,扼守天山南北交通之咽喉,这儿易守难攻。古往今来,张骞、班超、玄奘、岑参、林则徐、王震等都在此留下足迹。1989年,原遗址上重建了一座仿古铁门关关楼。</b></h3> <h3><b>铁门关关楼</b></h3> <h3><b>《凿空》<br></b></h3><h3><b>西汉张骞銜命出使西域,路过铁门关,首次凿通了外交之路。</b></h3> <h3><b>《西域南北疆分界点》</b></h3> <h3><b>《丝绸古道》石碑前方保留了古老的砂石路</b></h3> 生产建设兵团185团 <h3><b>在中国版图最西北的“雄鸡”尾尖上有这样的土地,它是中国西北之北与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接壤的地方,中哈边界线的阿拉克别克河在这里缓缓流过,河的东岸就是被称作“西北边境第一团”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5团边防站的所在地。</b></h3><h3><b>曾经的185兵团是一片片茫茫的戈壁,经过一代又一代兵团英雄们不懈的努力,把戈壁荒滩建成了瓜果飘香的塞外江南。是兵团英雄们默默无闻的驻守在祖国的边疆,保卫着国家的安全和一方黎民的安宁,在共和国的西北边陲,构筑了一道永不挪动的生命界碑和钢铁长城。</b></h3> <h3><b>带领我们参观的是185建设兵团第三代子女兼导游美女,她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b></h3> <h3><b>参观兵团要有军人范,一群六、七十岁的老人,排成两列,举起五星红旗,唱着《打靶归来》,喊着一、二、三、四,往祖国的最西北走。</b></h3> <h3><b>兵团内有座眼睛山,山上有一双眼睛看着界河外的苏联,传说中苏关系好的时候两只眼睛闭着,关系一般的时候一睁一闭,关系不好的时候两只眼睛睁大。说得好有意思。</b></h3> <h3><b>走上山顶,祖国的地图矗立处就是西北之北。站在山顶能看到对面的哈萨克斯坦。</b></h3> <h3><b>185兵团有一夫妻哨所。</b></h3><h3><b>马军武夫妻俩是从1988年正式成为桑德克龙口民兵前哨的一对夫妻兵。他们年复一年,巡逻在边境线上,守卫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32号界碑,他们的信念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b></h3><h3><b>1988年以来,马军武和妻子在极端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甘于清贫,甘于寂寞,以哨所为家,30多年如一日,升国旗、登瞭望塔、风雨无阻地在2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上从事巡视河堤、检查植被、加固铁丝,穿破了400多双胶鞋,创造了30多年未发生一起违反边防政策和涉外事件的纪录,哨所被人们称为西北边陲“桑德克民兵夫妻哨所”、“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b></h3><h3><b>新房是近年才造的。</b></h3> <h3><b>这是他们的瞭望塔。</b></h3> <h3><b>兵团内有一汪漂亮的白沙湖。</b></h3> 新疆古生态园汗血马 <h3><b>新疆古生态园汗血宝马展示基地是中国最大且唯一的集汗血马繁育、展示、训练、表演比赛及马术健身、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标准型、国际化、综合性基地。基地从中亚引进百余匹纯种汗血马。</b></h3> <h3><b>观看马术表演。这些马比我们的土马高贵多了。</b></h3> <h3><b>2010年开始从中亚引进100多匹纯种汗血马,均经俄罗斯汗血马认证机构认证。基地还有现存于世最古老的马种——普氏野马(准噶尔野马)。</b></h3> 新疆国际大巴扎 <h3><b>到了新疆,大多数游客都会去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集市)逛逛。顺便买点当地特产捎回家,送给亲朋好友。大巴扎值得买的特产有烤馕、干果、地毯、工艺品等。琳琅满目的新疆特色大巴扎值得一看。</b></h3> <h3><b>清真寺</b></h3> <h3><b>现代又时尚的伊斯兰风格大巴扎</b></h3> <h3><b>便宜又美丽的新疆围巾、披肩,看了都会忍不住买几条。</b></h3> <h3><b>这种鞋子真是工艺品</b></h3> <h3><b>挂毯</b></h3> <h3><b>水果干</b></h3> <h3><b>馕巳改良成各色点心了</b></h3> 飞机上俯拍天山 <h3><b>从新疆返程的飞机上恋恋不舍地再望一眼天山山脉。</b></h3> <h3><b>照片放大了看,左下角好象有一个工厂深藏在大山深处,好荒凉,好神秘。</b></h3> <h3><b>山脉好象一树枝。天山典型的褶皱山脉好壮观。</b></h3> <h3><b>新疆游结束了,美景留在脑海,也留在美篇,慢慢回味!</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