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字:李性刚</h3> <h3>前言<br></h3><h3>我夫妇以及老同学卢玺先生都是新中国的同龄人。能享受与新中国共庆华诞的欢欣和愉悦,是上天对同龄人的恩赐,是这个中国公民群体的最大荣幸,也是前世修来的福份。为此,我们特意选择在祖国七十周年大庆的前后时段,设计一条能经过首都北京,涵盖陕西、山西、河北、内蒙、黑龙江、河南、湖北等省区的自驾车旅游线路,以年逾古稀之高龄,发扬《攀登者》的精神风貌,在为共和国七十华诞献礼的同时,也满怀豪情地庆祝一下自己的生日。两对老夫妇的自驾游行程约1.2万余公里,历时27天,不仅安全、顺利、兴奋地走下来,并留下一份豪爽之气和一段难忘的经历和美好的记忆!</h3><h3>行程中,每天都有近百位微友给予热情鼓励和良好祝福,为沿途所发照片给予关注和点赞,更留下大量鼓励和褒奖的诗作佳句。原《遵义晚报》总编辑,资深作家宋勃先生称赞道:</h3> <h3>“老夫敢发少年狂,驰游神州叶初黄。寄情山水一大乐,乐罢必献新华章。”“人生难得几次游。赞!赞!赞!风驰电掣真豪迈。爽!爽!爽!”还有诸如:“昔阳无限点江山,伉俪情深漫步闲。五花十石韵千丈,一颦一笑皆灿然。”“老李夫妇不简单,驱车万里只等闲。逐鹿中原秋色美,阅尽北国风光炫。” ……如此等等。笔者感动之余,回复众友道:古稀憨发少年狂,自驾遨游万里疆。寄情山水只为乐,钝笔拙思难文章。(或:大好河山皆文章。)<br></h3><h3>为鸣谢众多亲友的鼓励、褒扬和关注,也为古稀之年还能自驾车长时间连续不断驰骋万里神州留下一份永恒纪念,从即日起,我夫妇陆续推出若干美篇,以飨众亲亲。</h3> <h3>自驾游美篇之一陕西篇
</h3><h3>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相传,陕西是繁衍了女娲、伏羲的中华民族元祖华胥氏的源生地;女娲、伏羲又繁衍少典;少典再繁衍炎、黄二帝。故此,陕西是人文初祖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从轩辕黄帝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后稷教稼于先民;从仓颉发明文字,到周文王的礼乐制度、周武王的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辉煌的汉唐盛世;从镇宅圣君钟馗到丝绸之路起点;陕西成为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培育造就了世界四大古都之称的长安。因此,我们的自驾游离开贵州,第一天行驶600余公里,入住四川达州市,次日驶抵陕西,将法门寺景区列为首站参观点。</h3> <h3>万万没有想到,刚进入法门寺景区不一会儿,就巧遇了老朋友徐小明先生。徐小明是谁?就是拍过最早版本《霍元甲》以及《陈真》和《再向虎山行》等著名影视节目的香港知名导演。你还记得“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锁喉枪,枪中王,枪枪锁喉最难防……”这些早年脍炙人口的歌声和唱词吗?就是他唱的。老朋友不期而遇,自然高兴万分,由此,引发了一段美好回忆。</h3> <h3>我立即想起小明先生在一篇文章里回忆道:
</h3><h3>20多年前,大约是在1988年春,我第一次来到大陆内地参访,了解内地的民风俗情。由于时间已经久远,现在很难回忆起当时是从何省何地途经贵州省黔东南州到省会贵阳,去赶乘到广州的航班回香港。只记得与七、八个同事同乘一辆面包车一路走来,一行人已经被黔东南的青山绿水和那极富特色的一片又一片木结构吊脚楼的山村风貌所迷醉,所倾倒。快到一个乡场时,我们乘坐的面包车同时双胎齐爆,当了山大王。这天正值乡场赶集,或许正是当地苗族过民族节日。小小的乡场人头攒动,车辆很难通过。但见众多苗族乡民,尤其是苗族女子,个个身着民族盛装,银饰叮当,绣服艳丽,粉面生春,喜气洋洋。我们一行看得呆了,凡是带了相机的人,只听快门在不停地摁下,不多一会,我们所带的胶卷全都用完了。乡场上又没有胶卷可买,大家纷纷叹息,从此我醉在了苗乡。</h3><h3>来到州府所在地凯里,入住当时凯里唯一一家涉外宾馆,也是最高档次的政府接待宾馆——营盘坡民族宾馆。李总经理不仅用当时还十分少见的民族礼仪盛情接待了我们,还及时向州政府分管领导汇报了我们一行的到来。从此我结识了李性刚先生。此后我又一次来到凯里营盘坡民族宾馆,在当时的民族旅游商业还尚未起步的情况下,李先生为我希望买到的少数民族服饰、银饰、牛角等道具物品走村串寨,竭力帮忙。我们从此结下不解之缘。′</h3> <h3>这是1988年,与小明先生的合影</h3> <h3>在此后的几年中,小明先生从未间断过每年春节期间给我邮寄贺年片,一直到我因工作调动离开凯里,还几次在电话或信件中邀我有机会到香港一聚……
</h3><h3>2009年8月,我有幸与小明先生取得了联系,在邮件中回忆起第二次接待他的情景:“在小餐厅为您接风洗尘过程中,当您得知委托我为您采购的一整套革家服饰已经如愿以偿时;当我馆漂亮而活泼的苗族、侗族民族服务员为您唱起敬酒歌时;您抑不住兴奋地在餐桌前用粤语唱起了您的佳作,电影《霍元甲》的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在此后的几年中,您从未间断过每年春节期间给我邮寄贺年片,一直到我工作调动离开凯里……。”</h3> <h3>小明先生收到邮件后回信道:
</h3><h3>性剛兄:
</h3><h3>很高興透過電話和電郵,傳來你平安的訊息,更興奮知道你在退休之年,仍開展了人生光輝燦爛的一頁。實在佩服和欣賞你過人的魄力,能夠以一個背包客的身份,走遍漫長而艱辛的各條古道。從網頁上已簡略瀏覽你的大作,深被吸引,有空定會仔細欣賞。時光飛逝,轉眼就過了二十年,相信大家無論在外貎和處境上都有很大改變,但當年在貴州與你歡聚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日後再次到訪貴州,必定事先與你聯絡,相約聚舊。若你到香港旅遊,我亦想一盡地主之宜。盼望在不久的將來能有機會與你一聚!
</h3><h3>順頌 尊安!
</h3><h3>徐小明 2009年8月27日</h3> <h3>与小明先生在雷山合影</h3> <h3>2009年10月下旬,我突然接到小明先生来自香港的国际长途。说是为了拍片需要,他将带领一个影视采风组赴黔东南寻找一些纯净原始的苗族村寨作为外景地,希望能陪同配合他工作几天。11月8日,我如约而至,见到阔别20多年的老朋友及其夫人李凤鸣和正在北京传媒大学就读的令郎,陪同参观了雷山南花、朗德、西江、乌东、新寨和台江的纠向(红阳)、长水坪等苗寨,正值雷山苗年期间,还在雷山丹江河坝观赏了异常激烈的“斗牛”比赛,直到11月13日早晨才分手告别。此次活动,增加了我们的友谊,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h3> <h3>与小明夫人李凤鸣女士和令郎合影</h3> <h3>曾经参与接待小明先生的两位服务员与小明先生合影</h3> <h3>出演《香港回归》中的小明先生</h3> <h3>与小明先生匆匆别过,我们继续参观完法门寺新景区之后,进入西安市区。</h3> <h3>西安乾陵</h3> <h3>乾陵无字碑</h3> <h3>西安大雁塔</h3> <h3>钟楼</h3> <h3>古城南门</h3> <h3>登城楼</h3> <h3>在古城之上</h3> <h3>城墙上合影</h3> <h3>城墙漫步</h3> <h3>书院门前</h3> <h3>大雁塔夜景</h3> <h3>大唐芙蓉园</h3> <h3>入住兵马俑驿站</h3> <h3>兵马俑广场</h3> <h3>参观兵马俑景区</h3> <h3>秦始皇陵</h3> <h3>游览华清池</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