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

河流

<p>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获得幸福是我们所有人的终极生活目标,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有时候我们实现了重要的目标之后,却没有预期的喜悦,对于幸福我们都很迷惑。我们多数人都在为了生计奔波忙碌,感觉劳累,觉得没有自己的时间,没有娱乐,甚至休息。哪来的快乐和满足,也就无幸福可言。</span></p><h1><br></h1><p><br></p> <font color="#167efb">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一书,把人生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不幸福的三种类型分别是:牺牲眼前快乐,只着眼于未来目标的忙碌奔波型;放纵自己,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型;对一切都失望,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型。读完此书,深刻理解到幸福的终极目标不是名利财富,而是尊重生命的核心价值。只有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并努力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全然地投入到生活中去,才能最终达到第四种状态:感悟幸福型——幸福的人生态度不仅是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也需要享受当下的每时每刻。也就是实现有意义的目标,以及过程中体验快乐情绪。<br></font><div> <font color="#167efb"> 幸福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能力。在忙碌的工作和沉重的学业里怎么感受得到幸福?</font></div> <font color="#167efb"> 首先,我们需要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有计划,在承担任务的过程中,只有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若要坚持,与其强化自律,不如养成固定的习惯,过分强调自律,相反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生出负面情绪。养成习惯通常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保持一个已形成的习惯就相对容易多了,不需要什么强大的意志力。什么样的习惯能让你更幸福,比如,你习惯早上六点半起床,习惯每周运动三次,习惯利用时间来阅读,习惯在周末打扫卫生,等等。一旦养成了习惯,这些事情就会变得简单了。也就不会因为要早起而抱怨,更不会为怕做家务和怕灰尘的矛盾让你感到不快乐,习惯了运动就不会因为身体的臃肿而忧心。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刚开始并不容易,通常30天之内可能就会固定下来,变得像刷牙一样自然。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br>  也有人会担心,建立习惯性行为会限制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需要和他人互动的事情上。其实,我们不把一些活动变为习惯和规律,无论是运动,家务,阅读,都不是自然而为,而是被动地生活。在有规化、有规律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妥善地安排时间,为更好地发掘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充足的时间保证。最具创意的人(艺术家、作家、商人或家长)都有他们自己的日常习惯,这使他们能更自由地发挥创意。</font> <font color="#167efb">  幸福需要激发实现价值目标的内在需求。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而设定的。增强幸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尝试、汲取经验,同时关注内在感受。变“不得不做”为“想要做”。这就是自我和谐的目标。“幸福”是目标意义与快乐体验的有机结合。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忙碌奔波型的人,往往把自己一天的生活变得像机器一样的机械重复,所以失去了过程中的快乐体验。怎样在平凡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幸福,这就需要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辩证统一。理想主义被界定为梦想家,但是我们需要一个更高的目标去指引生命。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引我们的方向,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而现实主义则提供我们实际行为的土壤。</font><br> <br><br><br>  <font color="#167efb">幸福需要我们寻找使命感——人类最美丽的命运,最美妙的运气,就是从事自己喜爱的事情并获得报酬。使命感让我们体验工作中的快乐。人们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任务、职业、使命感。把工作作为任务及赚钱的手段,没有期待其中有任何的自我实现,那他每天去上班,除了薪水以外,他所期盼的就是节假日了。把工作作为职业的人,注重财富的积累外,也会关注事业的发展,比如权利和声望等。对于把工作看成使命的人来说,薪水和机会固然重要,但他们工作是因为他们想要这份工作,力量源于内在,在工作中感受到充实与快乐。他们的目标正是自我和谐的目标。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每个人都可以在工作中寻找使命感,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让工作变成我们的使命,而不是简单的打工。<br></font><br><br><br><br> <h3><font color="#167efb">  法国哲学家蒙田说过:“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人们有着不同的喜好,或对同样喜好的爱好程度不同。选择正确的活动并合理地安排时间,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意义和快乐,就像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一样可以互相促进。当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心存使命感时,我们将获得最大的快乐。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事情里找到意义。“真我的呼唤”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创业、抚养子女、各种义务劳动等等,在过程中有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实现了有意义而快乐着。使命感让我们把照顾老人、教育孩子,及繁琐的家务当做自我价值的实现,所用的时间也是值得的,因为这些快乐而有意义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font></h3> <font color="#167efb">我们需要摆正幸福与金钱的关系。金钱除了可以提供基本的食物和居所以外,只是实现幸福这个目标的一种手段。而我们往往搞不清他们的区别,有时以牺牲幸福来换取金钱。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是它可以带来一些快乐的体验,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就比如:理发师的快乐不仅来自于顾客付给他的钱,就像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向你开口时,带来的成就感也与钱无关一样。<br>  大多数人会认为高收入等于快乐,但事实上这个说法是及为虚幻的。高收入的人物质生活比较满足。但不会因此而比其他人更幸福,他们甚至更容易紧张,也不太会享受生活。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在致富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在发现所有的努力和牺牲并不能带来幸福后,他们一个个掉进了“习得性无助”的深渊,接着成为虚无主义的典型。很多人未来已经有保障仍然在拼命的储蓄,储蓄不再是为了生存,他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为储蓄而生活。忙碌奔波型就是这种状态。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而被尊重,就好像物质变成了唯一标准。就在我们不断的积累物质财富的时候,我们的终极财富却面临破产的危机。如果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负面情绪当作支出,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你在幸福这一“终极财富”上就盈利了。长期的情感抑郁是一种情感破产——因为负面情绪持续的时间和强度完全压倒了正面情绪。就像公司破产一样,心灵也可能破产。强烈的绝望感形成了“虚无主义”型的人生类型。</font> <font color="#167efb">  闭上眼睛试想一下,经过一条长长的时间隧道,今天是2049年10月4号,你已经老态龙钟行动不便,银行卡里虽然有足够的钱,吃不动,穿不了,想去旅行也去不了,儿女不在身边,房间空无一人。睁开眼,我们回到了今天,你该怎么活?<br>一般人对幸福的误解是,他们总觉得某一样东西可以最终改变他们的幸福感,比如一本书或是一位老师、一个梦中情人、某件事情的成功、一个奖品或一个伟大的发现。这些可以带来很多快乐,但都不是永久的。任何幸福的生活绝不是源于某一件重大的事情,幸福的生活是生活积累而成的,无论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还是点点滴滴的瞬间。追求幸福的生活要悦纳自己,活在当下,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从普通平常的小事中,从与亲人相处中,从工作任务中获得意义与快乐。<br>日常生活中的快乐多了我们就会越幸福。</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