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通州师范学校从第一届师范本科开始,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复试两场。招考章程和初试试题,通海五属(通州、泰兴、如皋、海门、静海)由官府刊布告示,外省外府登示于沪宁各报。投考考生将初试试题答卷在半个月或一个月内寄到学校,经评阅后确定复试名单,定期到校参加复试。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一日至初三日(1904年1月17日至19日),学校在上海《申报》《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纸上刊登“通州师范学校招考第二班学生章程题目”;正月初四日到初六日(2月19日到21日)又刊登“通州师范学校招考展期”告示,公告延展初试答卷投到学校的日期;二月初二日至初四日(3月18日至20日),登告参加的复试72人名单。现将有关新闻报道摘录如下:</h3> <h5> 上海《新闻报》1904年1月17日第5版</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州师范学校招考第二班学生章程题目</h3><h3> 一 招第二班以六十名为限,通州五属四十名,外府外省二十名。</h3><h3> 一 自登报日始,限十二月三十日前自备试卷寄校,注明年貌、住址、三代,以便评定去取。示期至校复试,二月朔开学。止作一二艺者不取。</h3><h3> 一 此次仍以国文、算术、地理、历史、教育略近高等小学程度者为合格。</h3><h3> 一 减诸生所贴膳费之半。五属之人到校先缴十圆,暑假后开学再缴十圆;外府外省到校先缴十五圆,暑假后开学再缴十五圆。</h3><h3> 国文题:西人自由之说与孔子所谓“仁由己”,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合试,申其义。</h3><h3> 历史题:田畴论(《后汉书》、《魏志》俱有传)。</h3><h3> 地理题: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论。</h3><h3> 教育题:有教无类说。</h3><h3> 算术题:</h3><h3> 有乙舰逐甲舰,相距一百零八里,甲舰每一点钟航四十八里,乙舰每一点钟航六十里,问乙舰追及甲舰要几点钟?</h3><h3> 有含铜矿质,鍜炼之,失其重量四十分之十七;更溶解之,又失十九分之十八,今欲得纯铜五百零六两,要此矿质几两?</h3><h3> 平地有直立树木,其影度得三十尺,试直立四尺之直竿,其影度得八寸,问此树木之高几何?</h3><h3> 以上各题须详述算式,且明布算之序次。</h3> <h5> 上海《申报》1904年2月19日第5版</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州师范学校招考展期</h3><h3> 本校第二次招取本籍及外府外省举贡生监入校,已将招考章程题目登癸卯十二月初一、初二、初三《申报》《中外日报》《新闻报》,令招之人自备试卷,限十二月三十日前寄到本校。但外府外省路远,又当岁暮,或不能如期投到,今展限外府至正月十五日,外省至二十五日为止,逾限不收。本校告白。</h3> <h5> 上海《申报》1904年3月18日第4版</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州师范学校招复</h3><h3> 本校取第二班招复生七十二名,准于二月初十日来通赴校报到。十一月①复试后定去留。兹将姓名、藉贯登左:</h3><h3>江蔚文(安徽)邵焜武(通州)</h3><h3>陶士元(东台)陈 铨(通州)</h3><h3>曹文鋆(通州)樊民一(海门)</h3><h3>季新益(海门)闵之中(如皋)</h3><h3>缪文功(东台)邹 棻(通州)</h3><h3>高 镌(贵池)尤金捷(通州)</h3><h3>刘恩绪(通州)严 霖(通州)</h3><h3>管国光(如皋)顾鸣岐(通州)</h3><h3>李 渠(通州)陈廷骏(通州)</h3><h3>孙 錻(通州)李国庆(通州)</h3><h3>杨安仁(泰兴)陈 权(如皋)</h3><h3>朱焕彩(如皋)吴肇封(如皋)</h3><h3>丁征祥(泰兴)冯撷罄(通州)</h3><h3>张守仁(静海)张希鲁(泰兴)</h3><h3>史维城(海门)管国柱(如皋)</h3><h3>徐式勉(青田)杜师牧(青田)</h3><h3>董云书(海门)黄祖谦(海门)</h3><h3>施日陞(海门)高 檀(贵池)</h3><h3>李国琳(通州)保君皞(通州)</h3><h3>赵正铎(东台)黄 钧(海门)</h3><h3>张肓英(泰兴)徐尔康(通州)</h3><h3>王士杰(歙县)徐则明(兰溪)</h3><h3>高道源(池州)秦汝砺(通州)</h3><h3>刘 玑(靖江)李长基(太仓)</h3><h3>俞家雍(安徽)缪文沂(东台)</h3><h3>马昆源(通州)熊辅龙(武进)</h3><h3>孙励淸(通州)戴元勋(婺源)</h3><h3>李联辰(通州)葛懋昌(通州)</h3><h3>刘 琦(靖江)陈 茳(靖江)</h3><h3>周之屏(东台)苏启生(丹徒)</h3><h3>冯廷杰(通州)徐祖同(通州)</h3><h3>盛守璜(靖江)杨振声(东台)</h3><h3>施斌兰(海门)吴善本(通州)</h3><h3>丁祖诰(通州)李守让(通州)</h3><h3>葛秀昌(通州)顾焕辰(通州)</h3><h3>金 彦(海门)陆光汉(海门)</h3> <h5> ①“十一月”应为“十一日”。3月27日二月十一日(3月27日)举行复试,复试内容为国文二题:(一)“问中国言师范最详者何书?各国师范学校最多者何国?师范与国家关系者何事?诸生来学所志望者何的?各举所知,畅言以对。”(二)“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志业与田子泰孰近论。”限三小时交卷。十二日(28日)正式录取乙班本科学生45名,后实际报到注册40人。</h5><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