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方法

李运柳

<br><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div data-v-24994c6c=""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cps-img-container media-container editor-img-container"><img data-v-24994c6c="" 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13583945/9cafdf10-ed7c-11e9-8ebc-ebae0d86d786.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data-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13583945/9cafdf10-ed7c-11e9-8ebc-ebae0d86d786.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alt="" class="img ls-is-cached lazyloaded" style="height: 295.012px;"></div><div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bottom"><h3><b>一、“叩首法”神奇功效</b></h3><br><h3>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人们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事半功倍创造价值的同时,身体部件也在悄悄地加速着老化。原本属于中老年人的颈椎病,不知不觉地纠缠上了年轻的“白领”。一旦得了颈椎病,真让人苦不堪言,可是手术治疗太痛苦,戴上“颈托”太麻烦,吃药打针见效慢,稍一加班又复发,如何是好?</h3><h3>  颈椎病急性期要听从医嘱加以治疗,以迅速减轻疼痛等症状,不过更重要的在于平时的锻炼。有一种锻炼方法简单易行,天天在家都可以练习,不花钱,不痛苦,这就是“叩首法”,俗话说的“磕头”。</h3><h3>  中医认为,工作高度紧张,每天蜷缩在电脑前的白领一族,精神极度疲惫,运动量却十分缺乏,肢体长期处于僵硬状态,所以气血瘀滞。不通则痛,痛则筋脉拘挛,于是出现诸如头痛恶心、脖颈强直、手臂麻木、指端冰凉等多种不适,也就是颈椎病的典型症状。既然气血不通,治疗和锻炼当以疏通气血,伸展经脉为主。</h3><h3>  临床实践得出,跪拜磕头动作有通经活络、疏通躯干部分气血的作用。“每日常叩首,活到九十九”,这句老话不止是告诉人们虔诚孝顺可以长寿,也道出了坚持导引锻炼可以强身的道理。每天睡前通过磕头动作放松肢体,可以促进背部血液循环,舒展肩颈部紧张感,长期坚持还可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h3><h3>  叩首法虽然看着简单,但要防治颈椎病姿势却大有讲究:</h3><h3>  首先,练习者保持自然呼吸,将腰背伸直,跪坐端正,臀部放在两脚跟上,双手放在两膝上,做一次深呼吸。</h3><h3>  接着两臂伸直上举,吸气,此后双手直落至两膝前方地面,顺势弓腰做磕头状,以额头触及地面;再呼气,上身向前尽量伸出,用下颌轻点地面上的双手背,两肘着地,以肘部支撑上半身重量。再将臀部向上尽量抬起,大腿垂直于地面,保持自然呼吸。</h3><h3>  接下来,伸直手臂将身体向上撑起,缓慢挺直腰,最后缓慢将臀部落回两脚跟上(如果腰力不足,可以将落臀和直腰合为一步完成)。</h3><h3>  如此完成三步为一个动作,一次锻炼需要重复做30次,大约5分钟。如果体力弱者,可以将每步停顿延长至2~3个自然呼吸,但不宜过长。</h3><h3>  此法与普通的磕头有一定区别,这是为了更好地锻炼颈椎而做的改变。需要指出,这个动作不光适合锻炼颈椎,还可以同时锻炼胸椎和腰椎。</h3><h3>  从中医经络学的角度解析此方法:</h3><h3>  1.臀部落于脚跟上时,双足跟正好点在足太阳膀胱经的承扶穴上,此穴有治疗腰骶部疼痛的作用,同时足太阳膀胱经又循行于头项背部,刺激该穴,还可帮助疏通此经络,达到减缓项背疲劳的效果。</h3><h3>  2.弯腰抬臀,使得足太阳经得以牵拉,达到放松从足跟至颈部的肌肉的效果,同时锻炼了督脉。</h3><h3>  3.下颌点地,这样可使头部后仰,符合了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达到锻炼椎骨的效果。</h3><h3>  4.重复活动后,血液循环加快,呼吸加深,有利于毒素的代谢。</h3><h3>  需要指出的是,“叩首法”只是一种日常锻炼方法,不能代替治疗,只在颈椎病非急性期使用,也可作为日常缓解疲劳的放松方法。如果出现明显的头晕、恶心、疼痛症状,应立刻到医院就诊,接受正规治疗,切不可盲目叩首,反伤身体。</h3>运动又养心磕头治病话养生(我每天拜佛108拜,坚持已半年,效果非常好)<br><h3>我国古代养生方法很多,恃养生术而享高寿者代不乏人。宗教学上的叩拜起源于上古巫祝中的祈祷。在汉代后经发展,叩拜之礼仪也成了一种修行法门。</h3>磕头是我们锻炼身体的最好的办法。原因如下:</div></div><br> <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div data-v-24994c6c=""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cps-img-container media-container editor-img-container"><img data-v-24994c6c="" 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13583945/9cb165b0-ed7c-11e9-8ebc-ebae0d86d786.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data-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13583945/9cb165b0-ed7c-11e9-8ebc-ebae0d86d786.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alt="" class="img lazyloaded" style="height: 506.724px;"></div><div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bottom">一、信仰的力量 我们的祖先,为了叫自己的后代保证身体健康,运用一种较为简单方便的模式,逐渐让人们形成一种规则、习惯,达到锻炼身体,强身健体的目的。晚辈给长辈磕头,活人给死人磕头,低地位的给高职务的磕头,凡人给圣人磕头,一般人给神仙磕头,犯了错误给受委屈的磕头。总之,把磕头引入了许多环节,形成了人们的习惯,形成了人们的风俗。在漫长的人类生活中,这种形式带给了人们莫大的好处,也就是把修身保健升高到一种思维规范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一项远大的工程,既人类健康长寿的工程。<br><br>二、活动了全身八大系统 在磕头的过程当中,全身的各个系统都要进行运动。如骨骼系统,206块骨头那一块都要动,不动,磕头的动作就很难完成。其他系统也是一样,也需要都来运动,才能完成磕头的全部动作。这样自由自在的锻炼身体,既适应了自己的环境要求,又客观的达到了随时随地的进行。调理好八大系统的正常运作,是在高度集中的运动,把人的思维与动作接合起来,顺应了人体的自然特点,能巧妙的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br><br>三,五体投地 手、脚都是小五行,人体的是大五行。五个五行同时运动,导致了人体的整体形态与自然现象的紧密接合。趴下是紧密结合地气,吸收地下向上的阴气,站起接受天上下来的阳气,阴阳相互结合达到整个身体的阴阳平衡。这种平衡是自然状态下的平衡,是自动调理的平衡态,既适应了人体的大环境,又调理了人体的小环境。是气血精液的浑然一体,是思维与形体结构的整体协调。<br><br>磕头治病的机理分析<br><br>【锻炼作用】我们磕头时,膝向下跪,头向下低。我们知道水是从高处向低处流,所以全身的气血也从高处向低处流,从腰部运行到头部。然后头抬起,腰直立,站立起来,全身的气血就会从头部流向脚部。我们磕头时,全身的气血一上一下的运动,同时各大系统、内脏器官等也在有规律的做一上一下的运动,磕头实际上是在锻炼身体。在气功术语上,实际上是在做一个大周天循环,使全身的经络、气血通畅无阻,通则无病。身体不好的,常有病的经常磕头就会使身体趋向好转,甚至无病。<br><br>【心理作用】古时医生治病就强调“治病先治心,三分药治七分心治”。说明调心是治病的关键。人逢喜事精神爽,烦事多了就会无精打采。当心情好时,全身各大系统器官的细胞就处在一个活跃状态,新陈代谢的能力强,身体自然好,显得精神焕发。当心情不好时,全身各的系统器官的细胞就处在一中抑制状态,新陈代谢的能力变差,身体自然会得各种各样的病。在求神拜佛中,来获得心理调控的良好作用,而达到治病健身的效果。<br>信神的人给神像磕头时,心特别虔诚,对神佛能保佑自己病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神佛自古以来就被神话成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有求必应的本事。因此,它能够给人带来心理安慰,使人有了心理的寄托希望,而大大减少了不平的心理。<br><br>有趣的是,晚清大学士翁同稣以“跪拜磕头”为妙法的养生之道颇为神奇。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咸丰年状元,曾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先后为穆宗(同治)、德宗(光绪)二帝的启蒙老师。他蒙皇上恩宠及太后器重多年,每受召见常行磕头之礼,然一直未懂得跪拜磕头之妙处,翁后笃信磕头以养身健体则是受了恩师全庆的影响。全庆,字云甫,满族人,为嘉庆举人,道光进士,一生宦迹,曾两次入阁被誉为“福命颇优”之人。咸丰六年,翁参加会试,全庆以工部尚书为名义为其座师(即考官)。翁考得“进士第一”,深得全庆喜爱,故二人有师生之谊,光绪八年(1883年)正月初四,翁谒见全师。此时全庆虽已80有余,但气力尤健,且毫无昏愦之像。翁极慕之,遂向其求养生之法,全对翁传授自己多年的养生经验,说:“每日磕头一百二十,起跪四十次,此法最好。”翁闻后认为此法简单易行,勿用大劳。加之为师经验之谈,料无虚言,于是亦仿行之。翁当时已50多岁,他坚持“每夜在房行三跪九叩头乃卧(即磕头45次,起跪15次)。后来果然感觉此法有效。其后多年,他坚持不懈操行之,至晚年,翁仍面容红润,气体俱佳。全、翁二人,长期以跪拜以养生健体之术,均享高寿,全庆卒时82岁,翁享年则74岁。<br><br>运动肢体,为卫生之道,借磕头起拜为健身者,在宋代已有人行之。陆游在《老年庵笔记》中云:“张廷老名琪,唐安江原人,年七十余,步趋拜起健甚,自言夙兴必拜起数十。老人气血多滞,振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所谓“拜起”,就是指弯腰伸背,手掌双膝触地,作叩拜状,既而撑掌起身等一系列运动方法,此属古代导引术的一部分。老年人血气多滞,筋脉失养,常出现四肢关节活动不灵,腰肌强直,有的还会出现脊椎变形等情况。采用“拜起”运动,有助于气血周流通畅,增强肌肉弹性,提高肢节的灵巧和背腰的柔和,起到延缓骨骼和肌肉系统老年性改变的作用,从而达到推迟衰老和长寿的目的。 <br><br>道家有一篇《玄门习礼拜仪》,同样也讲得很透彻,兹录于下:“夫习礼拜即如运动,能舒展人身三百六十度骨节,使全身血脉流通。行礼之始,必先双足平立,使气血调和,神思可定,撮心归一。继而双拳合抱,即‘两仪定位’之时,口吸一气后,乃拱手起揖,务使揖不过眉,随即将气吐出,然后收拳回抱,即‘太极还原’之际,无呼无吸,于刹那间可觉真息无息,真息绵绵也。双拳回抱后,再吸一口气,随俯身下跪,务以‘躬如满月’,使压迫肺部,尽量呼出俗气,至‘五体投地’后,便须收贴两踭(足后跟),使水火既济,呼吸调和矣。起身之时,须待气足后兴,更须徐徐起尾,使坎水还原,离火复位,于是徐徐吐纳。工夫虽少,能每日三次,晨午晚行之,自觉精神加倍,血气畅通。”<br><br><br><h3>初学者,每骨节闻响,或气倦筋疲,耐心久习,自然无碍。不过人生精血,下行谓之顺,是以有子女之生产,逆行则灵气贯顶,所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也。所结之胎,永永不磨不灭,如下行多则灵渐分散,而苦无穷期矣。</h3></div></div> <b>二、“推腹法"——早晚健身法 保健治病</b> 推腹,顾名思义就是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这可是最好的健身法。千万不要因其简单而忽略,那样你真是把天上掉下的馅饼当牛粪了。 <br><br>  一切慢性疾患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也就是说,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蛛丝马迹,由此,当慢性病老是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疗的时候,那你就去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水槽",也许是一个"气团")吧,只要把它推开揉散,就会发现慢性病也随之消失了。 <br><br>  如果你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慢性病,但推腹时却在某个部位发现有阻滞点,那一定要赶紧将它推散揉开,因为那将来必是个隐患。 <br><br>每天早上起床时要推一次,晚上临睡前推一次,<br><br>平常无事时也可推推。有人一推就会打嗝放屁,那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最好;<br><br>有人则会腹中水声咕咕,这是在推动腹中沉积多日的浊水,这种湿浊如果不及早排出,循经上头则头痛眩晕,滞塞毛孔则发皮炎湿疹,遇肝火则化痰,逢脾虚则腹泻,遗患无穷,必须及早清除。 <br><br>  1、失眠:<br><br>"胃不和则寝不安",是说肚子不舒服就别想睡踏实觉。有人长期睡眠不好,或眠浅易醒,或辗转难眠,或噩梦不断,只能靠安定来麻醉神经,真是痛苦不堪。这种情况建议你赶紧推推肚子,会很容易找到阻滞点,然后细心将它推散揉开,坚持下去,你就可以告别漫漫长夜忧愁枕,一觉睡过日三竿了。 <br><br>2、求医录 想吃就吃问:我推腹后吃得特别多,这是怎么回事呢?<br><br>中里巴人答: 脾胃调理需要气血,推了后,瘀滞通了或改善了,胃想干活了,当然能吃了。有胃口在中医叫有胃气,说明气血生化有源,是好事情!<br><br>3、疝气<br><br>果儿问: 不知疝气这个病可否通过推腹法治好?还是只能通过吃药或手术治疗?在很多中医网站看到有人说通过中药有治好的,但是老家的人都是通过做手术治疗的,村里又没有真正的中医,实在是很难说服他们不做手术。像家父这样已经做了手术的,还能否运用这样推腹按摩?因家父说动手术是把肠子漏气的地方堵住就没事了,我也不是太清楚是什么意思,这样按摩应该不会对肠子造成不良影响吧?<br><br>中里巴人答: 难能可贵,你能为一方村民和父亲来寻问祛病良方,真是菩萨心肠。我想村子里很多人得此病,应该和你们当地的水土有关了。关于疝气中医分得最详,不下7种,有的书上写9种。要预防,只需从肝经做起,未病的按摩太冲穴、中都穴、曲泉穴,加敲胆经,常推腹,不让其有郁结;已病的按摩太冲穴、行间穴、中封穴、蠡沟穴和脾经的商丘穴,防止其再扩大病情。<br><br>  4、排浊气、浊水<br><br>  推腹时发现有的人肚子鼓鼓的,按下去不痛,但是像个皮球,这怎么办呢?必须先放气。放气的方法很多,"萝卜能通气"、"吃豆爱放屁",这类民间疗法都很好用。也可敲打胃经,针刺中脘、气海、足三里等穴。爱出现这种症状的,多是有事儿总闷在心里的人,这种人肠胃时常会出现问题,或痛、或胀、或腹泻,他的痛点在较深层的地方。 <br><br>  5、有的人肚子痛点很多,能用"推腹法"推开的多是暂时的气结,还有用此法推不开的,通常这是气滞时间很长,已经有瘀血阻滞其中了。这时可查看痛点压在哪条经的通路上,只要敲打和按摩大腿上这条经的穴位,就可帮助打通瘀滞。在敲打和按摩时也可同时在腹上痛点针刺或拔罐。 <br><br>  还有的人肚子软软的,按压哪里都不痛,但是仍然会觉得腹中闷胀不舒,这通常是中气不足、气血过少造成的,必须先补足中气,或吃些如补中益气之类的成药,人参黄芪类的草药都可有效。 <br><br>  6、还有人胸窝下用手一推咕咕有水声,开始时水声很小,推的地方还有些痛,这是"浊气裹水";越推水声越大,打了几个嗝或放了屁以后,整个肚子就成了水声一片,这是把死水给推活了,很快就可以从膀胱排出了。这种浊水你不将它排出,它可以长期停在胃肠之间影响脏腑的正常运行。为什么有些人不爱喝水呢?是因为本来就有水堵在胃肠之间下不去,如再要按西医的倡导每天喝几千毫升的水来排毒,那就先水中毒了。所以喝水能排毒也可中毒,还是要因人而异的好。 <br><br>  7、宿便,我为何没放在前面说,一是因为大家一直认为排毒就是排大便,所以很重视,各种常识性的文章也解说得甚为详尽;二是排大便相对于排浊气、浊水来讲容易一些,只要吃些纤维性较高的食物,气血虚弱的再补些气血,使其推动有力而不是强排硬通,不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br><br>8、胃溃疡<br><br>求医录 很想学问: 患胃溃疡可以做推腹吗? Jnc答: 当然可以做。这类人心窝和肋弓边缘一定有很多阻滞点,多推推腹,尤其胃经沿线,再配合敲胃经、胆经大腿部分的经络,对改善消化道疾患有很大帮助。 <br><br>  布谷鸟问: 我也是有胃病,推腹快一个星期了,每次推时都是咕咕地响,硬块有3处(1块在肚脐上方,即心窝那里;肚脐左右各1块,较硬,但不是很痛),用力大时会不会伤到内脏呀?一般推多久能推散呢? Jnc答: 好转的过程中,胃或肚子可能反而频繁地疼,或隐痛或腹泻,好多肠胃症状都可能出现。每个人病的时间长短和瘀滞的程度不同,不好说推多久可以好,但推上1~2周,疼痛的程度、深浅及位置就应该会有所改变,或减轻了,或层次深了,不用力都不痛了。当然力度要有限度,一般的瘀滞稍微用力按压就会有反应,或酸,或酸痛,或硬结,或刺痛难当,用大力按的时候下意识地绷紧腹肌,有肌肉的保护,就不怕伤到内脏了。坚持一段时间,定有效果,就像陈玉琴老师报告里讲的推压把胃癌都弄好了,只要努力坚持,一定会看到效果。 <b>三、打坐竟然可以这么神奇!</b> 一打坐,您就知道了自己哪里酸、哪里痛,应该从哪里开始疏通。揉着揉着,就会感觉到由痛变酸,由酸转正常的滋味了。您只要每天这样修复一点点,您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强壮。<br><br>一个人打坐的时候,一盘腿,就可以把气聚集在丹田之下,就跟生了一堆柴火似的,不但肚子这块热,腿也会感觉暖洋洋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不打坐的时候,能量是分散的,但是你一打坐,就把能量聚集起来了。<br><br>积聚自己的能量,然后把它点燃,就是您打坐所要达到的一个功效。<br><br>不过,最好是通过自然生火的形式来让能量燃烧,不要加入太多人为的因素,否则反而会对身体产生消耗。有些人非得使劲,一心想用意守住某个地方,结果适得其反。<br><br>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一旦加入“人为”两个字,它就变得不自然了。那么,我们怎么让身体的能量自然而然地生成呢?打坐的时候,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通道,哪怕这是一条没有用的路,我们也得借助它冲破阻碍,走到有用的地方去。<br><br>问题的关键是找到这条路的路口。找到了路口,我们就能顺着它找到答案。怎么找呢?有些人觉得应该意守丹田,至少要学会静心。可是这样一般人不仅很难做到,而且未必有效。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加简单还很管用的意守办法,那就是身体哪里疼就守哪里。<br><br>比如说,你盘腿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静不下心来,而且腿也疼。那么,此时,您就可以定下心来,先找到腿疼的地方,可能疼处是胆经的原穴——丘墟穴,这就说明您的胆经在这一块儿不通了。<br><br>那您就先顺着胆经揉一揉,等它不怎么疼了再盘。这时候,您就会发现,自己能盘得比刚才高了。可能刚才还只能单盘,现在就能开始尝试双盘了。<br><br>双盘时如果又有一个地方疼。那您再把疼的那条筋敲一敲。这样一来,在盘腿的过程中,您就能把那些不通的经络逐渐打通,而您的体质也在不知不觉中飞速提升。<br><br>这些东西就是您自己掌握的,最终会变成您自己的内力。如果打坐时您觉得疼就干脆放弃了,或者今天练一下,明天就不练了,打坐也就失去了它的灵性。<br><br>就在这个逐渐打通经络的过程中,您就逐渐开出了一条道路。而所谓的路口,其实就是您不通的地方。养生就是要学会自我修复,这要靠大家“没病找病”才能做到。<br><br>什么叫“没病找病”?就是没打坐的时候,您不知道自己哪里不舒服,但是一打坐,就知道了自己哪里酸、哪里痛,应该从哪里开始疏通。揉着揉着,就会感觉到由痛变酸,由酸转正常的滋味了。您只要每天这样修复一点点,您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强壮。 实际上,通过打坐,我们能迅速发现身体上的毛病,得知自己身上哪些经络不通。发现这些问题后,您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br><br>过去,有人一提到倾听内心的声音,就觉得很玄虚。其实,它一点都不复杂,关键在于意念。我们可以先问一下自己:身体会发出哪些声音呢?我们想倾听什么呢?声音是从肚子发出的吗?还是从身体的其他部位?这些都不必急着下结论。<br><br>我们只要在打坐的过程中学会关注痛的地方,哪里疼“听”哪里,就会慢慢地掌握这种“听”的方式,比如说,我们可以“听”到身体酸痛的感觉,可以“听”到刺痛的感觉,还有气血畅通之后身体十分舒服的感觉。<br><br>我们可以“听”得特别详细,不管身体有多么细微的变化,我们都能感知得到。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听懂身体的声音,并且实现身体与心灵的对话了。<br><br>下意识是修复你身体病灶的最好医生,打坐时,盘腿时间久了,身体有些部位就会麻了、木了。这种麻和木的感觉是身体发出的什么声音呢? &nbsp;静坐功夫是个硬功夫,需要1-2年的时间,慢慢熬,慢慢练出来。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活受罪。一旦气脉通了,熬出头了,静坐就是最高的享受。<br>静坐,最好要修双盘,双盘的效果好。<br><br>静坐是靠耐力和恒心,慢慢来。不要急,不要急于求成。水滴石穿,绳锯木断。<br><br>打坐通脉的次第是这样的:脚踝--脚心--膝盖--跨部--腰椎--背椎--脊椎--瞌睡--头顶。<br><br>一开始打坐的是脚麻脚痛,几月后,脚通了。然后是膝盖,然后是胯部。再后来就是脊柱了。再后来就是头部和昏睡。<br><br>等这些都通了,静坐就是享受,全身软绵绵的,暖洋洋的,感觉不到身体。似睡非睡,似想非想。<br><br>静坐需要注意两方面,熬腿子和入静。熬腿子是形,是渐。入静是意,是顿。<br><br>熬腿子是慢慢来的,因为身体是个障碍,需要循序渐进的去通脉。而入静可以当下进入,只要抛开身体的障碍,完全方放松放下就行。所以这两点可以分开修,最后再结合在一起。<br><br>一开始熬腿子的时候是无法入静的,只能是苦熬,慢慢熬。这个阶段,可以放开姿势的约束,通过轻松舒适的姿势来入静。等身体熬通了,就可以直接通过静坐来入静。<br><br>能入静的,不可以放弃熬腿子,姿势很重要的。一开始是障碍,到最后,就是很大的辅助。既不能,因为熬腿子而无法入静,也不能因为能入静而不熬腿子。身心,形意必须结合。<br><br>  <br><br>半年时间轻松练就双盘<br><br><br><br>修行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戒定慧。戒律,在日常中遵守。定,也在日常中练就。<br><br>要修行定,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身体的障碍,最重要的就是练就双盘。<br><br>很多人觉得双盘很难,其实不然。只要有个合理的方法,循序渐进,最多半年,一般人都能练就。<br><br>双盘功夫的两个标准:久,常。<br><br>一个是你一次能做多久,一个是你一天能坐几次。<br><br>有的人一次可以做5-15-30-45分钟,有的一个小时,有的两个小时,等等。一般一课为45分钟,而能达到2个小时就基本合格了。就有了修行高级功法的基础。<br><br>而有的人,坐了一次,30-45分钟后,休息一下,要再做就很难了,一盘上去就很痛,一种深层的痛,无法再坐第二次。而要合格,应该一天可以盘坐N次。休息一下,照样可以盘。<br><br>顿法:就是狠下心,坐越久越好,疼痛是一阵一阵的,忍忍就过去了。缺点是,一次超限了,第二次要坐就更难。<br><br>1. 一般双盘,前5分钟会痛,这个是因为没有热身,腿还没软化,就硬盘上去了。所以前5分钟会痛。这是最好是先做单盘,盘个5-10分钟,让腿先软了,再双盘。<br><br>2. 前20分钟,做的会很舒服,暖洋洋的。而后面会慢慢的开始痛,而疼痛是一阵一阵的。可能脚心会冰冷,或者膝盖,或者胯部会痛。这个时候坚持住,这个疼痛就会慢慢的消退,像抽丝一样慢慢抽走。<br><br>3.之后15分钟会很舒服。<br><br>4.然后又慢慢的开始痛。最好能坚持。因为一旦放下来了,第二次要做就更难。<br><br>渐法:就是说从基础开始,半散盘,散盘,单盘,半双盘,双盘。<br><br>循序渐进,由易而难。只要利用上班时间,养成一个习惯,很容易就练成双盘。<br><br>1. 半散盘:一个月。就是上班时间,在座椅前放个墩子,用来盘腿。先放一只腿上去。另外一只腿放在地上。关键是时间要长,时间长了,腿就自然软化,深层得到清理。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到4个小时。累了,可以左右腿互换,累了就换一条腿。上班8个小时,8个小时都要压腿。一般一个月,就够了。半散盘就练就了。<br><br>2.散盘:一个月。左右半单盘都练就了。就开始散盘,可以做左脚在内,也可以右脚在内。累了就互换。而不可以放下来。这样一天八个小时盘下来。一个月基本上就练就了。双盘自然软化。<br><br>3. 单盘:一个月。或者左腿在上,或者右腿在上。可以互换。累了就互换,但不可把腿放下来。一天八个小时盘下来。同样一个月时间就练成了单盘。<br><br>4. 半双盘: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可以盘双盘了,但不要太急着双盘。先练习半双盘,很有必要。半双盘,就是做双盘的时候,只有做到一半。比如左脚压着右腿根,本来右脚也要提上来压在左腿上的。这个时候,右脚先不要提上来,而是放在外面。注意不要放在左腿下面,放在下面就成了单盘了。一开始的时候,左腿会翘起来。而慢慢的做久了,就会软化,而自然的贴附在地面上。这个时候,半双盘就练就了。然后只要把另外外面的那只叫提上去就行了。可以左右互换,一天八个小时下来。一个月就练就了。<br><br>5. 双盘:最后也就到了练习双盘的时刻了。其实已经水到渠成了。这个时候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选择专修那种双盘。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的左脚长,有的右脚长。所以可以左脚在内的双盘,也可以右脚在内的双盘。关键是那个双盘比较平整。一般情况是,双盘了,而在上边的那条腿的膝盖,没法贴附在地面,不够服帖。这个时候,就要换另外一种。看看那种比较服帖,就选择那种。要两只膝盖都服帖在地面,这样才平整。一般情况是有的人,左腿在内,右膝会翘起10CM,而换成右腿在内的话,左膝只会翘起来3CM,那就选择右腿在内。反之亦然。<br><br>6. 常久:后面要做的就是,每次盘坐的时间尽量长,一天盘坐的时间尽量多。一次30分到1个小时,一天6-7次。直到一次2个小时,一天3-4次。慢慢的形成习惯,只要坐着,都是双盘做。因为这个时候,其他的坐法,你会觉得不舒服。只有双盘才最舒服。<br><br>注意点:请参照七支坐法。<br><br>1. 静坐的时候不要吹风,尤其正面和背面不可以吹风。<br><br>2. 静坐时,全身休息中。要注意保暖。双腿最好用个毛巾盖住。同时背部最好有个毛巾盖住。<br><br>静坐入静的诀窍--由睡入静<br><br><br><br>很多佛弟子不修行禅定,认为那是遥不可及的功夫。反而探求顿悟,探求侥幸。而其实只有蹉跎岁月,难有成就。<br><br>不少仙道反而喜欢静坐入定,容易开发出功能,也就是五通,很值得尊敬,但可惜的是没有佛法的究竟和圆满。<br><br>不少人练习静坐,却发现很难入静。<br><br>其实入静很容易,只是方法不对而已。<br><br>初级的入静,就是好比“清醒的睡着”“看着自己睡觉”,只要能睡觉的就能入静。<br><br>姿势是关键,一开始的时候,姿势是障碍,障碍着你入静。<br><br>站着,身体紧张,疲惫,难以入静。<br><br>躺着,身体松懈,容易睡死过去,没法在睡觉中保持清醒。<br><br>所以坐着,是中道,身体既可以放松,又可以保持清醒,“松而不懈,紧而不僵”。<br><br>但是,很多人静坐却不容易入静,为什么呢?<br><br>因为太勉强了!<br><br>很多人一开始静坐,可能就是双盘,单盘,散盘。<br><br>双盘的,很快双腿就痛了,难以入静。单盘的久了,双腿也痛。<br><br>散盘,坐一会儿,发现腰酸背痛。累了一天了,身体很疲惫,越坐越累,眼皮发困,只好放弃了,去舒舒服服的睡觉了。<br><br>这些都是自然现象,所以说身体是障碍。<br><br>如何排除障碍呢?<br><br>其实很简单,从容易的开始,从入睡开始。<br><br>初级功夫:“由卧入坐,由睡入静”。<br><br>其实,在坐和卧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就是“坐卧式”。<br><br>具体做法,就是在你中午午休的时候,或者晚上疲惫的时候,散盘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腰部垫好,头部有地方靠着。身体向后倒,大概45度,这个姿势介与坐与卧之间,容易入睡。<br><br>这时要做的就是入睡,由于身体的疲惫,很容易就进入睡眠状态,而在睡眠状态中,头脑依然清醒。身心完全的放松和休息,头脑一片混沌,或者有一丝的思想在混沌中漂荡。<br><br>睡大概半个小时后,会感觉到后脑有热热的能量上升,头部颈部会自然的伸直,然后眼皮也开始有能量通过,变得顺畅,全身都有能量通过,自然的调整手臂,双手,之后调整背部腰部,全身软绵绵的,暖洋洋的,全身顺畅,舒服。<br><br>这个时候,你可以醒过来,或者开始静坐。<br><br>醒过来的话,会觉得精力充沛,头脑清醒。<br><br>静坐的话,就坐起身来,这个时候,身体已经得到很好的休息,全身柔软,顺畅。静坐的话,脊柱会自然的伸直,双臂,双手,头部,以及身体的没个部位,都会自然的调整,由内而外的调整,而不是勉强的外在的强求的姿势。<br><br>姿势自然的到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全身轻松顺畅。<br><br>然后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跟着呼吸走,调整呼吸,后面就是自己的功法了。<br><br>等熟悉了静卧入睡之后,就可以慢慢的开始升级。<br><br>先是拿掉头部的靠垫,不让头部有地方靠着,而只是背部有地方靠。让头部自然下垂,在这种姿势下入睡入静。<br><br>也就是双腿散盘,背部靠着枕头,头部自然垂下,这样的去入睡。<br><br>有了前面的基础,这个很容易就做到了。<br><br>那再下一步,就很简单了,就是背部不用靠,头部自然的垂下,让自己自然的入睡。<br><br>这个也就是静坐入睡,或者说静坐入静了。<br><br>再下一步,就是单盘改成双盘,去入睡了。<br><br>再下去,就是双盘,脊柱伸直,颈部拔直,标准的姿势去入睡了。<br><br>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睡入静,由卧入坐。<br><br>关键是身心的放松,休息,身体舒畅了,解决了身体的障碍了。有了舒畅的身体,才有入静的前提。<br><br>这个就是通过自我催眠的原理,来排除身体的障碍,进入入静的方法。<br><br>  <br><br> <b>四、拍出人体三窝毒(腋窝、肘窝、膝窝)</b> 人身体内的毒素,就像河里的沙子,会淤堵在水里有坑、有窝的地方,人体的毒素易聚在腋窝、肘窝、膝窝处,所以只要常拍、揉、按身上这三个窝,就可以排清毒素了。<br><br><b>1、揉按腋窝能除心火</b><br><br>一说起腋窝,很多人会想到狐臭,这种难闻的气味就是腋窝这口“排污井”所散发出来的。腋窝处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祛除心脏火郁毒素。所以应该常去按揉这个地方,以疏通这口“井”。平时容易犯急、暴躁,这是心火大的表现,揉一揉腋窝,打通了心经,人就平静下来了。<br><br><b>2、拍打肘窝能除心肺火气和毒素</b><br><br>肘窝是经络密集的部位,分别有肺经、心包经、心经三条经络通过,所以按揉、拍打这个部位可以排除心肺的火气和毒素,如果您近期出现了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现象,那就是你心肺的火毒壅盛了。<br><br>可以用“朱砂掌”在肘窝这个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拍完后,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色的毒素反应物。1-2周拍一次,可保这口“井”排污通畅。<br><br>很多人睡不着很烦躁,越烦躁越睡不着,翻天覆地地在床上“烙饼”。拍一拍肘窝,打通心包经,就睡得安稳了。<br><br><b>3、拍打膝窝祛湿毒</b><br><br>在膝窝的中点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的通道,而委中穴是这条通道上的“排污口”。<br><br>如果排污口被堵了,湿毒、废气排不出去,就会在人体内淤化成热毒,热毒在体内待久了,就成瘤了。侵入体内的寒、湿等外邪淤在这里排不出去,会导致关节炎。所以您一定要常清理,保证它排毒顺畅,这样才能身心常安。<br><br>方法是用朱砂常连续用力拍打5-10分钟,直到瘀斑、痧点等病理反应物显出。1-2周拍打一次,身体就会通过自我排毒的方式来消灭这些毒素和垃圾,另外,如果觉得压力很大时,也可以通过拍打这个窝来减压。 <b>五、排汗与排尿差别!为啥有群人永远不得癌症?</b> 德国体育医学龙头艾伦斯特博士发现,所有运动选手中,唯独马拉松选手没有罹患癌症的病例。<br><br>因此艾伦斯特博士为了找出不得癌症的原因,不断地研究,结果发现了一项惊人的事实。<br><br>艾伦斯特博士採集了每天跑步30公里以上的马拉松选手的“汗水”,分析其汗水的成份,结果发现汗水中含有镉、铅、铜、镍等之重金属物质。<br><br>艾伦斯特博士下的结论是「每天跑30公里以上的马拉松手,自体内深处排出大量汗水的同时,亦将体内累积的致癌成份〝重金属〞排出体外,彻底去除癌症的根源,因此马拉松选手是不会得癌症。<br><br>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艾伦斯特博士发表了「以排汗的方式,彻底去除体内的累积物,可预防癌症」的研究报告,艾伦斯特博士强调的「想要健康长寿,就要一天一次大量排汗,无论你用什么方法都要让身体排汗。」这句话是绝对值得信赖的。<br>【出汗能够排泄体内有害物质!】<br>对身体而言,为何出汗特别重要呢?<br>排泄体内不需要物质功能,就是排便、排尿与出汗的。其中,排汗更重要具有排泄体内疲劳物质或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毒素的重要作用。<br>虽然尿也会排出重金属,但是排出功能却远不及汗。亦即藉由汗,能够排出大量的重金属。<br>汗也具有调节体温的重要作用。<br>全身健康的出汗,就能够强化现代最欠缺的体温调节功能与自律神经。<br>汗从体表气化,令人得到爽快感,对精神也有很大的帮助。藉著气化热消耗热量,能够提升代谢力,减少体脂肪,有助于消除肥胖。<br>对身体而言具有重要作用的汗,不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全身出汗,就能够强化自律神经,提升代谢力,排出老旧废物与毒素,对于美容与健康都有帮助。<br><br>汗与尿中的重金属元素量(100克中)<br>铅(μg):汗84、尿4.9<br>镉(μg):汗6.5、尿0.65<br>钴(μg):汗1.2、尿0.6<br>镍(μg):汗32、尿3.1<br>铜(mg):汗0.11、尿0.01<br>(注) 假设1天出汗量为2公斤<br><br>关键是:喝的水要没重金属,否则可能出汗排出的重金属少,喝进去的重金属还多哦!<br>好水的标准:六无两有。<br>1、无色无味;<br>2、无杂质;<br>3、无余氯;<br>4、无细菌病毒;<br>5、无有机污染(农业和养殖业等);<br>6、无重金属污染。<br>有钙镁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有氧(活水)。<br>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 <b>六、下蹲五分钟等于步行一小时,长寿强健的最好锻炼方法!</b> 俗语说:“人老脚先衰,树枯根先竭”,这是因为双脚位于人体下部,离心脏比较远,血液回流缓慢,所以是人体中最先衰老的部位;但如果你不想老,便必须保证脚部不衰老,所谓“养生先养脚”,“腿勤人长寿”,“脚健人身壮”,重视脚部的保健养生,可起到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功效。<br><br>下蹲功<br><br>不用花钱,无需器具和场地,只要方便,在家里、公司办公室里或公园,只要有立足之地便可;无论多忙的人,想要健康,每天只需5—15分钟的练习就可以(视乎各人所需)。<br> 下蹲运动能够治病强身的原理<br><br>人蹲下去,身体变成三折叠,被挤压的血管收缩,气血冲向全身未被挤压的血管,迫使它们扩张、鼓起来;人一站起来,全身气血又冲向原来被挤压的血管,为它们灌满血液;在这样的一蹲一起、一压一放、一冲一回的气血往复运动中,就像涮瓶子一样,使全身血管得到了反复冲洗,使血管软化、加快血液循环和体内的新陈代谢、激活免疫系统,增加了高密度胆固醇、灵敏了压力感受器、把一些有害、有毒的代谢产物可迅速得以清除,人体自然就健康了。<br> <p>下蹲可以激发经络功能<br><br>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加上奇经八脉,下蹲运动可以自然地激发这近20条经脉的经气。<br><br>下蹲运动的其他作用和好处<br><br>1.与长寿有关<br><br>对一些百岁健康老人的生活方式调查发现,他们从事田地耕作,蹲在池塘边淘米、洗菜、洗衣服、厕所也是蹲的…这就强健了他们的腰腿,达到了祛病除疾的作用。<br><br>2.强健关节和骨骼<br><br>下蹲可增强腰、髋、膝和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膝关节的灵活性,延缓关节的老化,关节如果活动少,会使骨骼变得脆弱,钙就会流失到血液中,而且会积存在肾脏和膀胱中,造成排尿困难以及细菌繁殖等不良后果,所以经常使用和活动关节是永保年轻的关键。<br><br>3.可以增强肌肉力量<br><br>常做下蹲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尤其是下肢的肌肉力量;两条腿的力量增强了,可有效预防跌倒,走路时您会感到身体轻松,且生命充满活力。人体肌肉如果适度使用,将会更发达,但废弃不用或过度使用就会退化。<br><br>4.可改善血管功能<br><br>可以扩张微、小动脉血管,减少心脏外周阻力,可以改善微、小动脉血管壁的弹性,有效地降低血压。<br><br>5.可以降低血脂<br><br>下蹲运动通过刺激经络系统,可使脾经运化功能增强,促进血管壁粥样斑块的分解,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减少血液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促进脂代谢,进而改善血管的弹性,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br></p> 6.可以促进新陈代谢<br><br>下蹲运动主要靠两条腿的屈伸来支撑躯干以上身体的重量;当下蹲时,身体的重量向下压挤腿部肌肉中的血管,加快下肢的静脉血液流向心脏;当身体起来时,解除了身体重量对下肢肌肉的挤压,从心脏泵出来的动脉血快速进入下肢,如此反复下蹲、起来、再下蹲,有如“唧筒”的作用,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加强了,回心血量增加,有效地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加强了,胰腺等脏腑器官的营养与氧气供应得到充分改善,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功能恢复正常,可有效地控制糖尿病。<br><br>7.增强性功能<br><br>下蹲运动可以强健大腿内侧的肌肉,包括直接与性能力相关的长收肌,另外由于能使容易淤积在此的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也就促进了生殖器官的活跃,人到中年后性功能会逐渐减退,如果能长期坚持下蹲,性功能会逐渐提高。<br><br>8.减肥效果明显<br><br>下蹲能消耗很多热量,可以减掉身上多余的脂肪,特别臀部和大腿堆积的脂肪;另外下蹲时由于挤压腹部,促进腹腔脏器周围的脂肪燃烧分解,减少脂肪的积累,亦可刺激胃肠的食物消化,促进消化酶的分泌。<br><br>9.锻炼可以使精神放松<br><br>可以暂且抛开烦恼、放下生活的压力、使人的精神得到放松,调节情绪,增加生活乐趣,这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br><br>10.能延缓大脑的衰退<br><br>如果腿衰老了(主要原因是肌肉、骨骼、关节的老化),大脑也会随之衰老;腿衰老后人的活动减少,感官接受新信息的机会减少,来自外界的刺激少了,大脑细胞也就不再活跃,人就会变得痴呆起来;下蹲可以加强腿的活动能力,增强和外界接触,不但能够延缓大脑的衰退,而且可以进一步增智开慧。<br><br> 动作要领<br><br>下蹲的姿势:正确的姿势应该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头部到腰部的躯干要始终保持笔直伸展的状态,臀部要向身后撅起。<br><br>开始姿势:要全身放松,两腿分开,略比肩宽(或与肩同宽),自然地站立;脚尖的方向基本是倒八字形,以脚的第二趾的方向为准;下蹲时,膝盖的方向要在第二趾的延长线上,这样做起来比较自然而不吃力。<br><br>结尾姿势:膝盖弯曲,直到大腿与地而平行为止(视乎各人体力,老年人或初练者可先取用半蹲或1/4蹲);在完全蹲下时停顿片段最能锻炼肌肉。<br><br>向上站起时的姿势:向上站起时的要点是感觉整个脚掌在向下推压地面,直立站起。<br><br>下蹲时的速度:1次下蹲的速度(时间)大致标准是5秒钟1次(视乎体力,以舒适为佳),到了蹲的姿势时,有意放慢速度更好。<br><br>呼吸方法:一边下蹲,一边吸气;一边站起来,一边呼气。<br><br>锻炼的次数: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1天做30次以上为宜;体弱的人开始少做,有体力的人可多做。<br><br>做下蹲运动的频率:如果想维持健康或消耗脂肪的话,是应该每天锻炼的。<br><br>运动时间与强度<br><br>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每次运动5~15分钟,一般每日1次或分2~3次进行。<br><br>从锻炼时间上来说,从容不迫地下蹲5分钟,它的运动量等于步行1小时,等于跪膝20分钟,是一种省时间的带氧运动。<br><br>至于运动量的大小,要自己把握好,在每次活动之后稍有气喘,脉搏跳动1分钟在120次以内,全身感到舒适最好,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使全身感到疲劳,不利于养生。<br><br>最有效的下蹲是全蹲全起,缓慢进行,每天3到5分钟;如果开始做不到全蹲,就循序渐进地从半蹲、甚至1/4蹲练起,只要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成功的。 温馨提醒<br><br>1.如果练习之初出现肌肉疼痛,请不要放弃,这是由于运动使得肌肉中产生的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在肌肉中积存,从而引起肌肉的酸痛;继续做几次轻微的下蹲运动,等酸性疲劳物质排出体外,身体就会轻松了。<br><br>2.第一次练习下蹲运动时,把次数控制在10~20次之内,一般不会引起肌肉疼痛。<br><br>3.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老年人做下蹲运动时,手应把握住床头、其他扶手或者门框,缓慢而平稳地做,下蹲速度不宜快,最好一次做10个,一天不要超过5次。 <b>七、睡前三分钟揉腹,祛病、健体延年</b> <p>睡觉时最好仰卧,这个姿势很容易让身体放松,也容易将督脉调正。督脉正,则正气足,如果身体小有淤阻,也利于正气冲击病灶。这时按摩腹部,会比任何体位的效果都好。<br><br>1、肠胃不好,就点揉中脘穴和天枢穴。<br><br>2、便秘,就点揉肚脐旁边的天枢穴和肋下的带脉穴;<br><br>3、想减肥,也可以点揉天枢和带脉,再加上脐周的滑肉门穴效果更佳……<br><br>最简单的方法就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这三指先在上腹部旋揉,然后在下腹部旋揉,旋揉中如果发现有淤阻点,或有刺痛和压痛的感觉,一定不要放过,尊重身体的感觉,它们可能就是对付疾病的关键穴位。接下来,每天耐心地按揉这些反应点,先从反应最强的点做起,过不久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亚健康状况、慢性病症状都有了很大改善,原来健康是可以很轻松找回的。<br><br>4、如果你什么毛病都没有,揉腹可强身:<br><br>仰卧后,从头到脚地放松。怎么放松?就是用脑子想头部放松、面部放松、五官放松、颈部放松、两肩放松、两手放松……这样逐渐放松到两脚,然后按古人说的“卧则守脐下之珠”,就是用意念微微想着你的小腹部,让身体自己去调整自己。(转)<br><br></p> <b>八、早上跪坐半分钟,从此腰痛去无踪!</b> &nbsp; 腰痛通常是因为“脊椎不正”、“用脚方式”、“血液循环不良”等三大原因,然而只要每天早上跪坐30秒,1个月左右腰痛就会明显改善。<br><b>  腰痛三大原因:脊椎不正、用脚方式、血液循环不良</b><br> 常年为人治疗腰痛,他发现腰痛的原因往往不在“腰”,腰痛只是结果。例如,有病患是因为脚踝扭伤没治好,走路歪歪斜斜,进而引发腰痛。前来看病的人常拜托他“只看腰就好”,但身体是一个整体,各部位会互相影响,若不找出病因就无法根治腰痛。健康调理师归结出下列三种腰痛的原因:<br> 原因1:<b>脊椎不正腰痛的人往往有脊椎不正的问题。</b>若脊椎未保持自然的S型曲线(如驼背或肚子突出),会给脊椎周围的肌肉带来负担、使肌肉疲劳,因而容易发炎,引起腰痛。长期下来还会让骨头、软骨变形,造成椎间盘突出。因此,维持正确的脊椎形状,就是改善腰痛的第一步。<br><b> 原因2:用脚方式你知道吗?其实脚和手一样,也有“惯用脚”。</b>但和手不同,两只脚可分为惯用脚、轴心脚,例如无意识站三七步时,承受较多体重的那只脚就是你的轴心脚。若站立、走路时,惯用脚和轴心脚的差异过大,就容易引起腰痛。为了改善腰痛,必须对两脚施予相等的力量,减少两脚之间的差异。另外,坐办公室时如果突然腰痛,可以折条毛巾垫在轴心脚的臀部底下,让惯用脚、轴心脚的血液循环能够平衡。会想要翘脚,也是因为左右脚血液循环不均造成的,若左右血液循环平衡,就比较不会想翘脚,也能减轻腰部疼痛。<br><b> 原因3:血液循环不良你也觉得自己身体很硬吗?</b>这也可能是腰痛的隐藏原因之一!其实柔软度不好正是血液循环不良的证明,若血液循环不良,大脑就会对该部位的肌肉发出“不能再伸展、不能再弯曲”的指令。只要血液循环变好,肌肉就会变得更柔软,因肌肉僵硬引起的腰痛也能随之改善。<br>正确跪坐的方法<br> 跪坐时,可以直接坐在榻榻米或地毯上,若是木地板或磁砖地板,可以垫一层瑜珈垫。但是不可坐在床上或坐垫上,太过柔软的垫子会让骨盆无法收拢至正确位置,效果因而减半。若觉得自己脚踝或脚趾过硬,可以先做准备运动。准备运动1.膝盖跪地,左右脚跟并拢,脚尖撑着地板。2.臀部慢慢往脚跟落下,让骨盆底肌落在脚跟上。保持这个姿势,慢慢将体重放在脚踝和脚趾上。<br>早上跪坐半分钟,从此腰痛去无踪<br><br> 1、左右膝盖尽量贴紧,膝盖跪地。左右脚跟并拢。膝盖、小腿、脚跟尽可能贴紧,这样才会更有效(和准备运动不同,此时脚背贴平地面)。<br> 2、臀部慢慢往下,此时脚跟容易分开,注意贴紧脚跟。想像股沟贴近脚跟。背脊自然伸直,让它呈漂亮的S形曲线。保持这个姿势,停30秒。<br> 3、要起身的时候,先立起上半身呈膝盖跪地姿势,再站起一只脚,然后再慢慢站起来。 <b>九、抻筋一寸,寿涨十年!每晚花上10分钟,3招通经活络</b>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式:前臂拉筋,顶天立地</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用:疏通手三阴和肝胆经络,帮助心肺系统</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时间:一分钟,手臂要用力,底盘要扎实。</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脚与肩同宽,站直,双手平举,两侧手掌往上翻,手指挺直,感觉前臂内侧有拉伸感,用意念让手往外无限延伸。</b><b>要领:全身放松,沉肩坠肘,呼吸自然。延伸意念不能松懈。</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时间:一分钟,手臂要用力,底盘要扎实。</b></div><b>脚与肩同宽,站直,双手从侧面上抬到耳边,肘伸直,手掌托天,指尖相对,眼睛往上看。意念往上延伸,感觉手掌触碰到天空。<br>要领:全身放松,肩膀放松,呼吸自然,延伸意念不能松懈。<br>功效:能够打开胸腔、上背和肋骨关节,拉伸肩、肘、腕和手指各关节。疏通手三阴和肝胆经络。有效帮助心肺系统疾患、颈肩部疼痛和有助睡眠。</b>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式:疏通龙骨</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用:疏通任督二脉肝胆经络,背心不痛不冷</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时间:一分钟,三个不同方位展示动作,手臂要用力,底盘要扎实。</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两腿并拢,身体中正,双手放到背后,手指交叉撑开,掌心随即向下,手臂屈直,手心下按,头后仰,身体后弯,随将肩膀、胸部、腹部逐一打开,拉到即止,维持一分钟再返回原处。</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要领:呼吸自然,气沉丹田,肩膀放松。</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功效:缓解整个背部疼痛,调整脊柱弧度,疏通任督二脉肝胆经络,有助提升人体阳气。</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3</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式:扭转乾坤</b></div><b>作用:强肾,通畅带脉、督脉和胆经</b><br> <b>▲时间:一分钟,手臂要用力,底盘要扎实,腰部要放松,旋转要大力。<br><br>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平行向前,双腿伸直,双手从两侧缓缓升起与肩平,随腰向左转,双肘松开微弯曲,身体保持中正。<br><br>头往左转反回来看自己的右脚后跟,若看不见,不能勉强,用余光去看。</b> <b>要领:呼吸自然,气沉丹田,沉肩坠肘,转腰后感觉腰部微微拉到,酸痛即止,不能过度。</b> <b>功效:缓解腰背疼痛,有助于妇科疾患和便秘等问题。能强肾,通畅带脉、督脉和胆经。</b> <b>十、清晨坚持30秒,升清降浊身体健!</b> <br>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最为精妙的3种锻炼方法,动作简单、步骤简易,却对身体整体平衡的提升、强身健体、有很好的效果。帮助身体升清降浊,恢复30岁的健康!<br>  <br><br><b>一、30秒推腹<br>升清降浊</b> 很多人年纪大了之后有便秘,睡不安稳等情况,其实这都是因为浊气上升,清气不升的缘故。<br><br>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从而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从而预防和消除便秘,对老年人尤其需要。<br><br>揉腹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疗作用。<br><br>推腹的方法:<br><br>先从心口窝向下推,然后从肋骨两侧向前下方推,碰到硬结就仔细按揉。人体腹部有九条主要经络,这样推可谓一举多得。<br><br>推腹的时候要使腹肌放松,呼吸放松,不能自己跟自己较劲,憋得脸红脖子粗的,就不对了。<br><br>每天早上起床时推一次,晚上临睡推一次,平常无聊时也可推推,不用找穴位,这个很方便的。 <b>二、30秒跪膝<br>健腿护膝</b> 对于很多人而言,跪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其实跪坐是一种利大于弊的姿势,跪坐其实也是一种锻炼,对我们的身体和腰部有着很多的好处。<br><br>跪坐其实是非常养腰的,可以有效的治疗腰痛,因为出现腰痛的原因大多数都是脊椎不正、血液循环不良等,这种情况只需要我们每天早晨跪坐三十秒,就可以有效的改善。<br><br>而且我们跪坐的时候,可以按摩到犊鼻穴,这个穴位可以有效的缓解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和脚气等,并且还能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br><br>跪坐的方法:<br><br>首先,跪坐的时候,我们不能将全身的重量用臀部坐落在两脚上,这样会让身体呈现出一种无法灵活活动的死态。<br><br>其次,我们在跪坐的时候,两脚大腿肌肉必须出力将身体微微撑起,使臀部与两足之间有一张纸的间隔。<br><br>最后,我们在跪坐的时候要将脊椎挺直,而且身体要感觉是微微浮起来的,这样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跪坐姿势,而且还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膝盖。<br><br> <b>三、30秒金鸡独立<br>调和平衡</b> 这个方法,其实可以测试自己衰老的程度。如果您用这个方法来运动,可以达到回复体内平衡的效果。<br>身体有病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调,但是这个概念太过笼统。细分之可以理解为:五脏六腑之间,相互谐调的关系出了问题。金鸡独立,就是一种直接来调节身体的平衡的方法。<br><br>这种方法可以使意念集中,将人体的气血引向足底。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颈腰椎病等病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还可以改善小脑萎缩,预防痛风等,迅速增强人体免疫力。<br><br>金鸡独立的方法:<br><br>只需将两眼微闭,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任意抬起一只脚,试试能站立几分钟!注意,关键是不能将眼睛睁开。<br><br>这样你调节自己的平衡,就不是靠双眼和参照物之间的协调,而是通过调动大脑神经来对身体各个器官的平衡进行调节。<br><br>人的脚上有6条重要的经络通过,通过脚的调节,虚弱的经络就会感到酸痛,同时得到了锻炼。经络对应的脏腑和它循行的部位,也就得到了相应的调节。 <b>十一、获取宇宙正能量的方法</b> <p>&nbsp;吸一口气,是宇宙本源的清香;眨一下眼,是宇宙最初的微笑;听一声响,是宇宙最宁静的呼喊;含一口气,是宇宙最清香的恩赐;心一跳动,是宇宙最美的舞步;性一绽放,是宇宙最动人的魅力。 </p><p>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获取与释放的过程。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能量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需要从虚空中获取能量、这个能量的获取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虚、静二字而已。 </p><p><br></p><p>生命中能量的得与失</p><p><br></p><p>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当你充满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能量会源源不断流入你的身体;当你打开智慧之门,法喜充满的时候,你获得的能量将超乎你的想象。当一个人真正发一个大的善愿后,他会在瞬间得到无限的能量。反之,当你内心充满怨恨、恐惧、无奈、嫉妒、烦恼的时候,你的能量会迅速流失,加速衰老与死亡,尤其是恐惧,它会让你的能量顷刻间丧失殆尽,失去生命。 </p><p><br></p><p>知道了这个秘密,你该知道了如何让身体健康,如何消除疾病了吧?这一切,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绝对不能是装出来的,虚荣心也是极为消耗你的能量的。人在说谎的时候是很消耗能量的,这点你必须知道。 </p><p><br></p><p>修炼修什么?就是修得让自己健康长寿、快乐幸福,增长智慧,让内心充满安详。 </p><p><br></p><p>建造一个充满祥和的能量场</p><p><br></p><p>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个经验,就是你到一个陌生的家庭或单位的时候,如果你有足够的感应能力,你就会感受到这个家庭或单位是否和谐。这是因为在这个小空间里聚集着人心念好坏的能量场。这个能量场不仅影响你的心情,更能影响你的健康。还有,在与陌生人之间交往的时候我们很多人也会有这个经验,就是有的人会给你很舒服的感觉,让你很有亲近他的念头,而有的人就会让你很紧张也很不舒服,一刻也不想和他在一起。其实这些都是和人的心念有关。很久以前的时候,有些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他们有着菩萨一样的心肠,病人到他那里,不用吃药病都能好三分。为什么?就是这个充满祥和之气的能量场让病人感到心情舒畅。心情舒畅,病自然就会退去。而现在,大多数的医生不是想着如何让病人减少痛苦,而是盘算着怎么才能从病人的口袋里多掏些钱出来,好让自己拿的回扣能多一些。这就是现在人之所以看不好病的其中原因之一。所以,今天我们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庭,首先要知道心念的重要性。善念感召的是健康和吉祥,恶念感召的是疾病和灾难,这绝对不是迷信,而是实实在在的科学。 </p><p><br></p><p>如何获取能量?</p><p><br></p><p>实际上,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获取与释放的过程。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能量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需要从虚空中获取能量、这个能量的获取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虚、静二字而已。虚,极、静笃是道家修炼的最高层次。在这个状态下,天地的能量可以随时为我所得。首先你要静下来,静下来,代表你开始减少能量的消耗,而虚,才能开始从太空宇宙中吸收能量。而能吸收到什么样的能量,则取决于你的内心,你有什么样的内心,你就会感召到什么样的能量。这就是同气相求、物以类聚的道路。 </p><p><br></p><p>智慧是什么?</p><p><br></p><p>智慧其实也是一种能量,而且是高级的、看不见的能量。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其实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他的智慧。这就是伟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号召力、为什么他们做事就能成功的根本原因。他们的内心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他们是心念一动,就会调动大量的能量来帮助他完成所要完成的事业。智慧能量的来源需要我们能虚极静笃来从天地吸取。一个静不下来,虚不下来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大智慧的。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人拥有的能量大小是和他的心量完全成正比的,他的心量有多大,他吸取的能量就会有多大,能量越大,能力就越强。 </p><p><br></p><p>起心动念皆是能量的消耗</p><p><br></p><p>应该知道,做任何事情,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付出能量代价的。其实,无论是生命的过程还是做任何事情,都是能量的收放过程。我们说,当一个人运气好的时候,他往往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成功,因为这个时候他内在的能量是充足的。但任何人的能量状态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该干的时候干,不该干的时候就要韬光养晦。 </p><p><br></p><p>我们的能量消耗主要是通过起心动念消耗的。你每发出的一个念头都是通过能量的消耗来完成的。佛、道为什么强调心要清净(清静),其实就是要你减少起心动念,减少能量的消耗。什么是禅定?禅定就是身体几乎处在能量不消耗的状态下,就和电脑“待机”的状态差不多。 </p><p><br></p><p>一个人“命”的能量构成</p><p><br></p><p>我们知道生活在现实当中的人,每个人的命都是不同的。命看起来复杂。其实说透了也很简单,从能量的角度讲。一个人的命无非就是由体能、智(慧)能、德能三部分构成。再细分的话,德能是一个人能量的树根,慧能是一个人能量的树干,体能是一个人能量的枝叶。一个修炼人修也就是修这三个方面。</p> <b>十二、神奇缩肛治“百病”</b> 功效:治疗腰痛、肩膀酸痛、尿失禁、改善头痛、坐骨神经痛、减肥、缩小臀围和腰围、提升骨质密度、改善新陈代谢症候群。<br><br>方法:脚后跟并拢,头部与脚跟成一直线,双手手心向外,两肩向后缩,使背部形成皱纹,急速并用力收缩肛门,并保持收缩状态。<br><br><br>10秒钟每天做五次,任何时间皆可,有空可多做。<br>为腰痛、尿失禁所困扰,想尽办法也治不好,整天为随着年岁增长而不断增加的各种病痛而烦恼不已的人,如果听到一种只要简单的姿势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体操,您难道不会跃跃欲试吗?<br>这种神奇的体操,我想把它取名为「让您年轻15岁的单一姿势的体操」,其实,这种体操的名字应该叫做「肛门收缩术」,方法很简单,把身体姿势站好,然后快速的收缩肛门就行了。<br>至于「肛门收缩术」为什么能让我们身体健康,请容我慢慢道来!<br><br>我们人体臀部的肌肉,由大臀肌、中臀肌和大腿二头肌这三种肌肉构成,这些肌肉不只是造成臀部的形状,而且有安定并保护骨盘的作用,而骨盘的功用是要来支撑内脏,附在骨盘上面的「骨盘底肌」这种肌肉,更是能直接支撑骨盘内的内脏。<br><br>如果这些肌肉衰弱了,失去支撑的骨盘就会歪斜,内脏的运动和血液循环就会迟钝,如果情形进一步恶化,就会形成腰痛、坐骨神经痛、肩膀僵硬、O型脚、下半身肥胖、髋骨关节痛、尿失禁等各种症状。<br>练习「肛门收缩术」,可以强化肛门周围的肌肉,就可以大大的预防并改善臀部周围的不适的症状。<br><br>更神奇的是,到我的诊所来看病的女性患者,经过我的指导而练习「肛门收缩术」之后,不但臀部不再下垂,而且皮肤变漂亮,行动敏捷,整个人显得年轻许多,达到女性梦寐以求的美容效果!这种体操之所以有美容效果,是因为锻炼臀部的肌肉而改善了血液循环,血液中的氧气就可以到达全身每一个部位,纯净的血液可以美化肌肤,并使血管再度年轻起来!图片图片图片图片<br><br>还有,锻炼臀部周围的肌肉可以使内脏回到正常的位置,整个身体都获得矫正,让女性朋友下垂的乳房恢复坚挺,腰围也会缩小,自然就能摆出精神奕奕的姿势,整个人也会显得年轻了二十岁!<br><br>一个人变漂亮了,就会希望让更多人看到,自然就会更想打扮和化妆,这样就会形成「美的良性循环」,而让你越来越漂亮!<br><br>问:在什么时间做这种体操比较适当呢?<br><br>答: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人练习过这种体操,我还没有发现由于练习的时间不同而效果有所不同,因此,您尽管在您喜欢的时间来练习好了,不过,洗澡的时候,血液容易上冲头部,最好不要一边洗澡,一边体操。<br><br>问:一天可以做三次以上吗?<br><br>答:可以的,基本上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体操,多做几次也不会产生副作用,做了「肛门收缩术」而感觉有效的人,可以随时想到就多做几回试试看,不过,如果姿势不正确,可能引起腰痛,而且无法显现效果,所以,最好照照镜子,好好的检查自己的姿势是否正确。<br>问:我已经70岁了,练习「肛门收缩术」还会有效果吗?<br>答:一定有效果,有些个案在练习这种体操后,治好了腰痛。其中臀部下垂的毛病的女士当中,就有一位已经78岁了。不管你几岁,只要持续不断的练习这种体操,不但能使身体健康,而且能使你的身材变苗条。所以,我希望你们都来练练看。 <b>十三、这样走路可防4大癌症! 你走对了吗?</b> <br>  科技进步让生活越来越方便,但也让人在变懒。每天开车上下班,有电梯就不爬楼梯,有座位便不愿起身。然而,来自英国的研究显示,每天只要步行1英里约1.6公里,患癌死亡风险就能降50%。<br>  <br><br>走路可预防癌症<br><br>  <br><br>1、预防乳腺癌<br><br>法国一项涉及400万女性的研究显示,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坚持每天快走1小时都能使患乳腺癌风险降12%。另有研究发现,每周散步7小时的女性比每周仅散步3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低14%。<br><br>2、降低患肠癌风险<br><br>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发现,每天走路1小时,可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风险。专家分析说,这或许和走路能提高免疫力有关。<br><br>3、防患胰腺癌<br><br>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饭后散步30分钟,可使患胰腺癌风险降低一半。研究者指出,胰腺癌多和热量过剩有关,而走路可消耗大量热量。<br><br>4、抵抗前列腺癌<br><br>美国加州大学针对1455名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长时间随访后发现,快走能明显延缓前列腺癌的恶化,每周只需快走3小时,癌症恶化程度比不运动的人降低57%。原因在于走路可改善内分泌,调节激素水平。<br><br>此外,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发现,每天快走可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几率降低30%。美国《关节炎和风湿病》杂志报道,与跑步相比,走路对关节损伤小,能延缓关节功能衰退;国内外权威研究发现,每天坚持快走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认知障碍等。<br><br>走对了事半功倍<br><br>走路有这么多好处,但真让它发挥实效,还得有五方面的讲究:<br><br>1、姿势<br><br>不能太放松。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两脚落地有节奏感。<br><br>2、速度<br><br>每秒走两步。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副教授苟波认为,快走应保证每次40分钟~60分钟。不少国家提出,每天要走6000步或10000步,其实就是对锻炼时间的量化处理,大概每秒走两步。运动讲究循序渐进,刚开始锻炼的人可先走半小时,再逐渐延长时间。快走时,心率应维持在每分钟120次~140次,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身体状况较好的中老年人通过快走可能达不到出汗效果,这时可辅助慢跑,走跑结合,达到健身目的。<br><br>3、时间<br><br>下午四点后。很多老人习惯晨练,但早晨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不佳。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早晨锻炼可能诱使疾病发作。专家指出,下午4时以后和晚上是运动的最好时间,这时关节灵活,体力、肢体反应和适应能力最好,心跳和血压也较平稳。值得提醒的是,如选择晚饭后走路,应在饭后半小时至睡前两小时范围内进行。<br><br>4、地点<br><br>道路平、空气好。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武文强特别强调,公路边不适合快走,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且柏油路面太坚硬,对膝盖和脚踝冲击力较大,相比而言,松软的土路和塑胶操场更适合,还要绕开施工工地和环境复杂的道路。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建议,最好在公园等空气质量较好的地方健走,可保护呼吸系统。<br><br>5、准备<br><br>穿双好鞋,做足热身。一双合脚的软底跑鞋,可缓冲走路时脚底的压力,并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宽松舒适的运动装和透气的袜子也会让身体更放松;随身带瓶水,可以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糖尿病患者最好带块糖,预防低血糖意外。为避免运动伤害,快走前应先做一些伸展四肢的热身活动,防止因步幅过大、频率太快造成拉伤。<br><br>这8种步态背后的健康隐患<br><br>一:走路速度很慢<br><br>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综合9项研究做出总结: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预测寿命长短,在75岁以上人群中相对更准确。<br><br>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钟0.9米,那些走路速度低于每秒钟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会增加,而那些走路速度超过每秒钟1米的人寿命较长。<br><br>二:走路时手臂不摇<br><br>生理学家认为,当我们在走路的时候,如果我们的左腿向前迈时,脊柱就会向随之向右旋转,而我们的右臂也会随之不停的摆动。如果有人在行走时手臂是不摇摆的,可能就意味着,他的移动性受到限制,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后背受伤。<br><br>专家支招:纠正走姿先从纠正站姿做起。纠正不良的走路姿势,先从纠正站姿做起。可以在家里对着大镜子自我检查。人在照镜子时会不自禁地挺胸抬头。然后在走路时用意保持端正的姿势,做到不偏不斜,不前倾。<br><br>走路时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双目平视前方,头微昂,颈正直,胸部自然前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后突,步行后蹬着力点侧重在跖趾关节内侧。<br><br>三:脚掌先拍打地面<br><br>美国足病协会前主席认为,健康人迈步时,首先是脚后跟接触地面,如果有人走路时是脚掌先拍打地面,多由于其肌肉控制力量较弱,这意味着,可能是中风发作或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了肌肉神经功能受损。<br><br>四:步幅小<br><br>脚后跟接触地面的一刹那,膝盖应该保持笔直。如果不是这样,则意味着可能是膝盖骨的移动能力或臀部的伸展能力受限,这种功能退化可通过按摩推拿来解决。<br><br>五:罗圈腿<br><br>整形外科专家认为这种步态通常是由于膝关节炎造成的,人群中有高达85%的人或多或少患有这种骨科疾病,通常是由于年龄增长造成骨骼损耗引起的,如果严重,可通过支架纠正。<br><br>六:内八字<br><br>这种炎症会造成内八字的步态,有85%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会表现出这种特征。它在医学上被称为膝外翻或者外翻足,表现为小腿无法伸直,向外侧弯曲。<br><br>这种步态非常与众不同,看上去笨拙,双膝并拢在一起,而踝关节外翻。<br><br>七:踮着脚尖走路<br><br>双脚踮着脚尖走路,与肌肉紧张有关,而当脊柱或大脑受到损伤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的是,刚学走路的小孩多会暂时出现这种步态,不需要担心,如果一直如此,可带孩子到儿科就诊,进行排查。<br><br>八:跳跃着走路<br><br>这种步态更常见于女性,足科医生认为,这是因为她们长期穿高跟鞋造成小腿肌肉过于紧绷,脚后跟一着地面就会迅速抬起,建议还是少穿高跟鞋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