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陕西延安

yihua20

<h3>陕西省延安市</h3><h3>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h3><h3>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h3> <h3>d1(7.24):陕西延安红色之旅开始,坐火车K560次,14.48分上海站去延安,夜宿火车。</h3><h3>d2(7.25):第二天下午15.15分到达延安站,然后去往宝塔山游玩。住宿:延安怡莱火车站店。</h3> <h3>宝塔山</h3><h3>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h3><h3>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隶书的“嘉岭山”和“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最著名。宝塔山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物、革命旧址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名胜区。</h3><h3>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1]。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h3> <h3>甘泉县下寺湾镇</h3> <h3><h3>d3(7.26):早餐后去延安汽车南站,坐8.30分的中巴车去甘泉汽车站(票价14元),再转去下寺湾镇的车(票价15元),下午雨芬大峡谷。夜宿:王家大院。</h3></h3><h3><br></h3><h3>甘泉县</h3><h3>属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地处陕西省延安市中部,为半湿润内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2284.7平方公里,全县耕地总面积60.9万亩,林草覆盖率达78.4%,其中森林覆盖率为50.5%。</h3><h3>甘泉因城西南5公里处神林山麓有泉水而得名,素称“美水之乡”。西周即有史载,秦置雕阴县,北魏初置临真县,唐武德元年置伏陆县,天宝元年改甘泉县。名胜古迹有秦直道遗址、隋炀帝赐名的“美水泉”、唐代建筑白鹿寺、千年银杏树、宋代古墓群等。</h3><h3><br></h3><h3>甘泉县下寺湾农家-王家大院</h3> <h3>甘泉雨岔大峡谷-桦树沟</h3><h3>是一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的峡谷,陕北发生过强烈的地震,使其一座黄土大山分开一条大裂缝,又经过几百万年雨水冲刷,慢慢形成这样一个峡谷,这也是我们看到的甘泉峡谷,都说甘泉雨岔大峡谷堪比美国羚羊谷。</h3> <h3></h3><h3>d4(7.27):上午去蝴蝶沟,下午去永宁古寨,夜宿:王家大院。</h3><h3><br></h3><h3>蝴蝶沟</h3><h3>属于甘泉雨岔大峡谷景区外面的一条自然未开发的沟,目前门票是免费的了。但是在沟口有一个当地老太太收每个人十元钱才能进去,据说是没有收入的贫困老人。这里也是一处景色优美的神秘之地。</h3> <h3>永宁山(永宁古寨)</h3><h3>又名大石楼山,位于陕西省志丹县永宁镇,逶迤洛河,环绕其侧,海拔1312米,东西走向,长2.2公里,宽1.5公里,全为红砂石质,气势雄伟峭崖绝壁,因其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宋代就被开辟为防范古寨。</h3><h3>古寨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雄居突兀的山顶,中层微向倾十分陡峻,下层通洛河供汲饮,可容千人,后世凭其天险为屏障,建古寨以避战乱,土著者认为“永远安宁”,便又称为永宁山。</h3> <h3>见证历史</h3><h3>永宁山也是一座见证历史的山,记录了陕北革命燎原之火。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志丹秘密潜回保安县。他深知永宁山寨的险要,于1928年在这里秘密建起了保安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永宁山党支部,组织民众抗粮抗税,要求官府减免税银、救济灾民,从此拉开了“闹红”的序幕。后来,刘志丹发动群众,夺得了县民团团长职务,把民团改造成了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1930年,他又在永宁山中秘密组织了20多人的队伍,奇袭甘肃太白镇民团,缴获长短枪60余支、骡马10多匹,从此刘志丹带着这支队伍活动在陕甘边,攻城克县,革命势力不断壮大。</h3> <h3>秦直道</h3><h3>秦直道,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是一条秦代修筑的交通干道。该道路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但没有具体的建成日期。建成之后的秦直道在清朝之前都有使用,至清朝时逐渐废弃。20世纪70年代时,考古学界重新展开了关于秦直道的研究,关于秦直道的走向问题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2009年,陕西延安市境内的秦直道透过考古发掘确认,至此关于秦直道的走向几乎已全部确认。2006年和2013年,秦直道遗址、秦直道起点遗址和秦直道遗址延安段、秦直道遗址庆阳段分别列入第六批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h3>d5(7.28):早餐后7点坐上了由客栈老板联系的去延安的客运大巴(票价25元),9点到达延安客运南站,买票去靖边(票价51.5元),然后由工作人员带领到路边坐出租车到汽车东站换乘去靖边的大巴(票费由大巴车负责),9.20分发车去靖边,行程150公里。到了之后发现这里的情况非常糟糕,由于经营亏损已经停运村村通的公交车,无法去往各个景点,只能在酒店休整,准备明天一早去榆林。夜宿:靖边假日之星酒店。</h3></h3><h3><br></h3><h3>靖边县城老婆婆荞麦面馆</h3> <h3>d6(7.29):今天上午7.30分,坐车去往榆林,下午镇北台+红石峡摩崖石刻。傍晚去看市内的凌霄宝塔,后游玩榆林老街南大街。夜宿:汉庭榆林二街长途南站酒店。<br></h3><h3><br></h3><h3>陕西榆林市</h3><h3>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康熙皇帝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如此奇特城建,在神州大地实属罕见,这也是榆林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标志。</h3><h3>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辖2个区、1个县级市、9个县,常住人口340.33万(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385.04万(2017年)。是陕西杂粮的主产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h3><h3> 2013中国西北部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古城—榆林古城,红石峡,统万城遗址,红碱淖,榆林沙漠国家森林公园,石峁遗址,白云山,青云寺,悬空寺,二郎山,府州城,高家堡古城,西峰寺,清涧笔架山景区等各大景点。</h3> <h3>镇北台长城景区</h3><h3>镇北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有诗云“万里长城的一块坚硬脊椎骨镇北台、永在”、“上台下台演王朝 进戏出戏扮将士”。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h3><h3>镇北台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64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h3> <h3>名胜古迹,塞上碑林-红石峡。</h3><h3>红石峡位于榆林市城北3公里处,距离榆林市区仅5公里。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13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峡内榆溪河水穿峡而过直达城西。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所以红石峡又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从题字的内容,可以看出榆林古时“九边重镇”的地位。此外,还可以欣赏到宋元时期的石窟艺术。赶上晴天,就可以一睹“红山夕照”的风采:夕阳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绚丽的红石峡风光。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h3> <h3>市内街景,凌霄宝塔</h3><h3><br></h3><h3>凌霄塔的传说</h3><h3>凌霄塔又叫文笔峰,是榆林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下原为榆阳寺,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寺在大清国同治年间时被毁了,独存就只有此塔。</h3> <h3>榆林老街</h3><h3>榆林古城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榆林市,2008年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古城之一,东依驼山,南凭榆阳河,西临榆溪,北踞红山。明成化年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将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卫以后,曾多次修建。</h3><h3>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三次:第一次是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第二次是明弘治五年;第三次是明正德十年(1515)。这就是当地历史上流传的“三拓榆阳”。经此修拓,榆林城益发坚固雄伟。此城至今已历600余年沧桑,虽屡遭兵火,迭经风雨侵蚀,但大部完好,不失为塞上明珠。为重现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风采,对古城墙的研究很有必要。</h3><h3>古代的榆林不但是军事重地,也是边疆贸易的中心和汉族与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交会和交流的地方。附近有不少与此有关的名胜古迹。</h3><h3>历史上榆林还是首都北京的安全战略屏障,榆林是全国唯一由皇帝钦定城墙高度可以超过北京的城市,榆林与北京是休戚与共的生态安全共同体。</h3><h3>榆林城倚山临水,龙腾虎踞,气势非凡,街道上楼阁相望,衙署相连,皇帝行宫(即凯歌楼,其时称“太乙神宫”)修得玲珑别致,大有皇宫气象,明武宗驻跸榆林时高兴地对随从说:“榆林真乃小北京也!”</h3> <h3>上郡文明古,榆阳气势雄。</h3><h3>榆林的天是那样的蓝,蓝得让人看了直想哭;榆林的云是那样的白,白得让你浮想联翩。镇北台、统万城、红石峡、毛素乌沙漠以及那品種繁多的美味小吃等都给我留下了强烈而美好的记忆。这其中最让我持久动心的还是榆林老街。</h3> <h3>榆林老街位于榆林市东面,东依驼山,南凭榆阳河,西临榆溪,北踞红山,全长约1.65公里,是一条集杂货、商品、餐饮、服务、文化、旅游、古建筑为一体的历史老街。整条街道大都是明清建筑,南起南门口,北至鼓楼,依次排列着鼓楼、凯歌楼、钟楼、星明楼、万佛楼、文昌阁等6座明清建筑风格的楼阁。其中星明楼、钟楼和万佛楼3座楼阁为历史遗存,其余3座为原址复建,统称“六楼骑街”。“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如果说榆林老街是榆林人心中的一尊桂冠,那么这六座古楼则是镶嵌在桂冠之上的六颗珍珠,璀璨照人。它们将陕北人特有的文化性格融入其中,糅为一体,让历史和文化的沧桑与厚重在这座塞上古城中久久萦绕、徘徊。</h3> <h3>榆林老街上有很多建于明清时代的衙署、庙宇、府邸、店铺,以及京式四合院等,据史书记载,从明清时榆林城区尚有四合院千余座,由于各种原因到了上世纪80年代城内仅存七百余座,其中具备基本规模的不足百余座,而保存比较完整的则不足十座。如今,仅有的这些四合院虽然保存得不是很完整,但从疏朗方正的院落、曲线优美的屋檐中,依稀可以看出昔日的风貌气象。此外,榆林老街上遍布着不少老店铺:当铺、粮店、澡堂、饭馆、理发店、古旧书店等,这些老店铺或生意兴隆,或经营惨淡,但它们总让人难以割舍,它们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h3> <h3>历史上,榆林曾是北方民族经常兵戎相见的战场,古代名将蒙恬、李广、郭子仪、沈括、种鄂、韩世忠等都曾在这里策马征战;赫连勃勃、李继迁曾在此拥兵割据,建立政权:李自成、张献忠在这里首举反明义旗,直捣京师。进入现代,榆林更是人才荟萃,一批叱咤风云的革命志士,如杜斌丞、李子洲、刘志丹、谢子长、张德生、马明芳、刘澜涛、朱侠夫、朱敏、朱子休等,都从这里出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国民党爱国将领杨虎城、邓宝珊、马占山以及著名文人李公朴、张季鸾、老舍、柳青等,也都在这里写下了他们各自的人生华章。走在榆林老街上,面对那长满青苔的青砖灰瓦、老楼深巷,恍如隔世之中有一种时光穿梭的感觉——这是一座有着深厚岁月记忆的老街,这是一座值得仔细品味的历史名城。</h3> <h3>作家冯骥才曾经说过:“一个城市由于有了几条老街,便会有一种自我的历史之厚重、经验之独有以及一种丰富和深切的乡恋…如果哪个城市还有条老街,那就是一件传家宝!”榆林老街正是如此。<br></h3> <h3>榆林老街6座明清建筑风格的楼阁。其中星明楼、钟楼和万佛楼3座楼阁为历史遗存,其余3座为原址复建,统称“六楼骑街”。</h3><h3>“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h3><h3><br></h3><h3>文昌阁</h3> <h3>万拂楼</h3> <h3>星明楼</h3> <h3>钟楼</h3> <h3>凯歌楼</h3> <h3>鼓楼</h3> <h3>d7(7.30):上午继续榆林老街北大街闲逛,参观位于北大街上的凯歌楼里的老榆林民俗博物馆,下午在榆林站坐由包头开往杭州的K655次火车去陕西米脂县。夜宿:米脂利滨商务酒店。</h3> <h3>米脂县</h3><h3>古称“银州”,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中东部,无定河中游。“以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北承榆阳区,南接绥德,东靠佳县,西邻横山、子洲。东西长59千米,南北宽47千米,县域面积1212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22.40万(2017年),210国道与无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过19公里,下辖13个乡镇。米脂县是“佳米驴”的故乡。西包公路贯穿全境,境内有李自成行宫、姜氏庄园、李鼎铭陵园等名胜。素有“美人县”、“文化之乡”、“小戏之乡”、“梯田之乡”等美誉。2014年由国家民政部审批通过、并以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颁发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千年古县”荣誉牌匾正式授予米脂。这块铜匾重40公斤,长1米、宽0.6米。</h3><h3>2018年12月,米脂县喜获“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br></h3><h3>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米脂县退出贫困县序列。<br></h3> <h3>姜氏庄园</h3><h3>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15公里桥河岔乡刘家峁村,是陕北大财主姜耀祖于清光绪年间投巨资历时16年亲自监修的私宅。姜氏庄园砖、木、石三雕艺术十分讲究,整座庄园无处不雕,无处不琢,大至整个建筑设计,小到各个微小装置,都有数不尽的“雕”艺术,这些都充分说明庄主的聪明才智和文化内涵,体现出独到匠心的建筑科技和历史艺术价值。</h3> <h3>d8(7.31):今天上午去了姜氏山庄,下午李自成行宫,然后坐火车去往延安。夜宿:汉庭延安火车站店。</h3> <h3>李自成行宫</h3><h3>李自成行宫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是明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大顺政权皇帝李自成的行宫。</h3><h3>李自成行宫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是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国后,其侄李过奉命回米脂修建的。行宫依山据险,庄重威严,远处眺望,如巨龙腾飞,雄伟壮观。行宫前后2层90级台阶,将秀丽别致的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以及凌空而立的玉皇阁联结托起,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巅。</h3><h3>李自成行宫是西北地区现存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是陕西省别具一格的一组古建筑和富有园林风貌的游览胜地,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h3><h3>2006年5月25日,李自成行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h3><h3>d9(8.1):今日延安目的地跟团靖边波浪谷一日游。夜宿:汉庭延安火车站店。</h3><h3><br></h3><h3>靖边波浪谷</h3><h3>位于距陕西省靖边县东南22公里处龙洲乡的闫家寨子,俗称闫寨子。从靖边县城出发,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龙州。</h3><h3>靖边波浪谷岩石叫红砂岩,学术上被称为"砒砂岩",成于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之间。这是地球历史中地质最活跃、生物最繁茂、动物最庞大的时代。</h3> <h3><h3>d10(8.2):今日继续延安目的地跟团,南泥湾+壶口瀑布一日游。夜宿:汉庭延安火车站店。</h3></h3><h3><br></h3><h3>南泥湾</h3><h3>是延安旅游名胜景点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黄帝陵——延安——南泥湾——黄河壶口瀑布——西安旅游环线上。</h3><h3>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到了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h3><h3>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h3> <h3>陕西黄河壶口瀑布</h3><h3>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h3><h3>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h3><h3>2013年12月,“宜川县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评为“第十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国家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荣誉的授予,成为壶口景区继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之后第四张国家级名片,为延安市唯一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h3><h3>2018年9月29日,山西黄河壶口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布紧急通知,通知称“接黄委会通知,国庆节期间,山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将保持比较高的水位,不具备开放条件。为确保安全,国庆节期间景区暂时关闭。”</h3> <h3>当年知青插队的地方。</h3> <h3>d11(8.3):今天延安最后一天,昨晚下了一夜的雨,早餐后出门冒雨坐车到了杨家岭革命圣地旧址参观,天空依旧下着大雨,而景区里人山人海,热火朝天。下午去延安站乘坐K214次由西安开往天津的火车去山西吕梁市,由于下了一天暴雨造成列车误点4小时以上。<br></h3><h3><br></h3><h3>杨家岭革命旧址</h3><h3>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h3><h3>2016年12月,杨家岭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h3> <h3>游程还未结束,下午火车转往山西吕梁继续行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