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阆中

熊不熊

<h3>阆中位于川东北,四面环山,三面绕水。嘉陵江在这里画了个弧,于是成就了这里易守难攻的地势,也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沃土和通衢。过去进入阆中古城是要靠摆渡的,现在有了大桥,进出比原来方便多了。江上的渡船也都成了游江的舰艇。</h3> <h3>阆中不像现在各地开放的古城古镇,多建于明清,她的城龄要从春秋战国算起,距今已三千多年了。阆中一度是巴国的首都,后来历朝历代,最次也是州府的治所,是真正意义上的古城。现在,阆中则是南充市管的县级市。</h3> <h3>从西安坐动车,一个隧道接着一个隧道,暗无天日地穿过秦岭,用时三个多小时,当不再穿越隧道时,就到了阆中。从阆中再坐两个多小时的动车,就是成都了。这两个多小时,基本是下坡,而且,越走地势越平坦。阆中就在秦岭和成都平原的交汇处。</h3> <h3>出了阆中现代化的火车站,搭上一辆所谓的黑车,前往古城。司机说,明年再来就可以乘飞机了。听后吓了一跳,这么个几十万人的小县城,居然也要通飞机,哪辈子才能收回投资啊。记得珠海机场当年还差点破产呢。也许是我瞎操心吧,当地决策者肯定比我看得远,账比我算得明白。</h3> <h3>阆中在现在的四川,不是担纲的大县,人口物产旅游等都排不到上游。但在古代,阆中一直是四川的重镇,做过国都,郡治,州府,道署等,清初还做过十几年四川首府。其城郭规划建设基本是唐制,建筑样式也很像长安城里的房屋~黛瓦飞檐斗拱,宽门直窗。据说整个阆中古城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八卦图设置街区,四通八达。</h3> <h3>我和夫人是准备9月22日,到成都参加她二爷的九十大寿的,行前,我的同学连兄刚刚从阆中回来,说那里值得一去,于是我们决定先到阆中看看。9月18日,从大连飞西安,再动车到阆中。现在的交通真是发达,全部是零距离链接,下了飞机坐机场大巴到高铁站,坐上动车就到了阆中。</h3> <h3>车载着我们驶过嘉陵江大桥,便进入到阆中镇。用了大概15分钟吧,我们就从火车站到了古城边。司机说古城里不让机动车进入,只能到这了。我们拖着行李箱,走在石板路上,去寻找我们事前在网上预订的民宿~染房客栈。</h3> <h3>我们是从古城的南面入城的。当天阆中下着蒙蒙细雨,石板路有些湿滑但很整洁,一点不会拖泥带水。进了城就见两棵大榕树(黄果树),估计也有几百年树龄了吧。树下有居民在那里摆龙门阵,淡淡的麻辣香味儿从城里飘出,黛瓦木质建筑摆在石板路两边,各种招牌、幌子似在向客人招手。碰到一对儿年轻男女挑着货担卖豆花,很有传统感觉,赶紧叫住买来一碗尝尝。货郎直在那解释,忙忘了没穿传统服装,只穿了平时的便服。说,要是装扮起来,陪你照相就更像在古代了。</h3> <h3>我们在网上预订的染房客栈,在古城西边。一通电话后,客栈的前台小妹出来,到我们不辨东西的地方接上我们,一起前往客栈。在网上查阆中民宿,会跳出许多诸如李家大院、马家大院等等的古居民宿,而且图文并茂。我们之所以选择染房客栈,除了价格合适,有学习扎染的项目,还有就是朋友以前在店住过,有口碑。</h3> <h3>阆中古城仅占阆中镇三分之一不到,古城的东北西城门都是旅游开发后建的,只有南门是旧有的。站在白塔山上,或者攀上城内的中天楼、南门楼,就会看到连片的黛瓦仅仅偏于阆中东南一隅,被现代水泥森林包围着。当地老百姓说,当年拆迁拆到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中天楼,是当地的几个老者奋力阻挡,说拆了中天楼就破坏了阆中风水,这才作罢(官方的说法是,此楼毁于民国,重建于2006年)。</h3> <h3>染房客栈是个三进的四合庭院式二层纯木建筑,过去也不是染房。老板娘说是在民国住宅的基础上改建的。门脸和檩梁均为原木,给人古香古色的感觉。两个天井一旱一水,花草树木杂设期间,很有大宅院的味道。之所以叫染房客栈,是住在这里可以学习简单的扎染工艺,是老板娘开民宿搞的一个噱头。</h3> <h3>像染房客栈这样的的民宿,阆中城内有不少,基本上都是在原来家族老宅的基础上改建的,比较有名的如李家大院,状元府等。有一个胡家大院,是原来此地一名医的宅第,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院门开在临街,走过约十米长的胡同,才能看到院落,上面一个匾额书有古月庐仨字。住在这里可以了解中医文化,学习辩识中草药等。要是进去参观,则要收十元门票。</h3> <h3>阆中滕王阁没有南昌滕王阁有名,但规模气势不输,建在古城北玉台山半山腰上,有多路公共汽车通往山下。客栈前台服务员说,走走二十分钟就到了,我们正好当遛弯了,就决定步行前往,结果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我们在蒙蒙细雨中,沿着嘉陵江边走,走着走着隐约可见一座山挡住了嘉陵江,再往前走,才看清半山腰上有一座黄顶红墙巍峨的楼阁,嘉陵江到此拐了个弯,向左而去。</h3> <h3>唐高宗时,皇叔李元婴被派到隆州做刺史,治所就在阆中。李元婴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弟弟,贞观年被封王在山东滕州,故称滕王。史书上说他骄奢淫逸,官也做不大,从滕州到南昌,又到四川,一直就是地方官,远离政治中心。而他每到一处都喜大兴土木,钟情于琴棋书画。我估计是玄武门之变吓到了他,使他以消极为官躲开了复杂的宫廷斗争,得以善终并留名千古。他在三处治所建的滕王阁,他所开辟的滕派蝶画,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供今人游玩欣赏。</h3> <h3>玉台山山势陡峭,滕王当年修滕王阁要比今人聪明,以之字型建上山道,中途还建了观景休息的凉亭和可以遮风避雨的上山廊道。再看今人建的上山路,立陡立崖,攀爬一小段就气喘吁吁。山上有道观,有摩崖石刻,有仙人洞,更有珍贵的七级浮屠。可惜,滕王阁说是在维修,不让上。我们只好在滕王阁下回望嘉陵江。</h3> <h3>山东滕州的滕王阁早就变成一片废墟,不知近年当地政府是否赶时髦重建。南昌滕王阁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名扬四海,虽也曾毁坏,但历朝历代屡坏屡修,至今还是国人必游之地。阆中滕王阁建在半山腰,经天灾人祸,早已名存实亡,现在看到的,也是重建不到二十年的。不过有一个宝贝,在阆中陪着滕王阁已近两千年,这就是七级浮屠~唐代佛塔一座。据记载,当时建有三座佛塔,现仅存这一座也是斑驳陆离。杜甫当年到阆中登玉台山,观滕王阁,有诗赞云:</h3><h3>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h3><h3>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h3><h3>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h3><h3>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h3> <h3>说比全国大多数留存下来的古城古镇都要“古”,不仅是指阆中建城久远,还指留有唐代宝塔,三国张飞庙,和明清时的川北道署,贡院等遗存。1700多年前,张飞任蜀汉巴西太守,治所即在今阆中。看过三国演义里的人,印象张飞是个大老粗,实际他在阆七年,保境安民,治地有道,颇受爱戴。被部将杀害后,当地百姓将他的无头尸盛殓厚葬于古城西,并修建祠堂代代祭祀。张飞的头颅被安葬在重庆云阳,那里也有一座张飞庙。</h3><h3>张飞死后谥为桓侯,其祠堂即为桓侯祠,俗称张飞庙。阆中桓侯祠虽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h3> <h3>川北道署和贡院,一个是衙门一个是科举考试场,均为明清时建筑,保存完好。进入古城虽然不用门票,但这些地方是要买票才能进入的。跟凤凰古城一样,这里也有几个景点捆绑在一起的套票,六十岁以上免费。城内有电瓶车在各景点摆渡,20元一位。</h3> <h3>看过川北道署,给人的体会是,千百年来,中国的吏治,都在强调公生明廉生威。道署里的每个牌匾、对联都谆谆告诫为官者,要"振扬风纪","清正严明"。道署后院墙内还立有“天鉴在兹”碑,更有大大的廉字写在二堂的后墙上。道署的三堂称退思堂,有蜡像表现当时官员署理公事后,回到后堂一起反思讨论看有没有过失。可是,实际的情形是,为官公廉至今还是个问题。这不能不令人深思。</h3> <h3>贡院,是古代乡试、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贡”的意思指的是各地举人来此应试,就像是向皇帝贡奉名产。清初,整个四川尚未平定,阆中暂时被朝廷确定为四川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因战乱而暂停的科举考试,也被求贤若渴的顺治帝下诏恢复,于是有了这个川北道贡院。</h3> <h3>阆中贡院是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纯穿斗木结构,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为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在贡院里边看边就生出些感慨,科举制度是中国特有的选拔使用人才的办法,行使了一千多年,虽然在清末就废止了,但其中的理念和一些方法,至今还有影响和痕迹。阆中虽然位偏川北,看起来像漂浮在嘉陵江上的一片桑叶,但在唐朝和宋朝,这里出了四位状元,从这里走出的进士就更多了。</h3> <h3>中国古代的高层建筑,除了各种塔,就是城门楼或起瞭望作用的塔楼。阆中古城也不例外,光华楼和中天楼~一个是自唐代就有的南门城楼,明初起名光华楼;一个就是古城中心的中天楼。攀上这两座楼顶,要登差不多有六十多度坡的楼梯,而且是仅容一人攀爬。在楼上放眼望去,巴山剑门山、嘉陵江清晰可见,近处则是黛瓦飞檐阡陌般一片挨着一片,高高矮矮的绿树点缀期间,构成一幅中国水墨画。</h3> <h3>要真正看到阆中全貌,必须到白塔山。此山是阆中古城东对岸巴山的一个山峰,因明代时建有一座风水白塔而得名。汶川大地震时,白塔被拦腰震断,前几年才复建如昨。登上白塔最高处,透过塔窗看阆中,古城被压缩到整个阆中城的东南一隅,其他三分之二的地方是鳞次栉比的钢筋水泥森林。新和旧,古代和现代,保护和发展……解决这些困扰今人们的矛盾,是不破不立,还是融汇贯通,都需要智慧和科技的发达。</h3> <h3>阆中的红色历史也很悠久。这里曾经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红四方面军领导机关的住地。1933年红四方面军打下阆中,成立了苏维埃政权。1935年从这里出发北上抗日。当地老百姓只知道徐向前许世友,不知道张国焘陈昌浩。我们看到的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是现在的一个客栈,叫秦家大院。进院参观要收十元门票,而且也没看到红色教育基地的牌牌。在古城对岸的半山腰上,建有红军纪念园,是2009年扩建开园的。这与我所到过的其他红军纪念地不大一样。忽然,我想起一个故事,当年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在懋恭会师后,为长征路线发生纷争。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阆中当年有两万多人参加了红军,一路征战,光留有姓名的牺牲者就有近800人。</h3> <h3>走在阆中古城的街上,不仅有各种土特产品店饭店旅店,还有居民住宅相杂期间,所以,是名实相符的古城,而不像某些古城古镇那样,仅是个旅游景点。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是古城的排水系统,整个古城看不到明渠水沟,石板路下就是排水沟渠,路上隔不远就有在石板上刻出的水漏,雨后的石板路整洁干净,不见积水。这使我想起在咸阳秦宫遗址看到的排水管,虽然比现在的排水管细小,但那时的城市规划建设已有把排水系统隐于地下的想法和实践,足见文明程度之高。</h3> <h3>在四川多种多样的小吃中,最能够代表川北的,就属凉粉了~川北凉粉。位于川北的阆中,街上自然少不了卖凉粉的。有一家凉粉店名字叫伤心凉粉,我们以为是改良的川北凉粉,就进去叫了一份尝尝。问老板娘为啥起名叫伤心?她说你吃完就知道了。外观看与其他川北凉粉没啥不同,刚吃一口,川北凉粉特有的麻辣鲜香,立刻挑逗了我的味蕾。再吃几口,不仅舌头像被火烧火燎,整个口腔完全麻木,后背顿觉冷热快速交替,涕泗纷纷冲出眼睛和鼻子,整个人的状态就是伤透心了。</h3> <h3>张飞牛肉,压酒,蒸馍,保宁醋……古城的特产都是绵延数百年流传下来的。其中的张飞牛肉在清代乾隆年间就远近驰名,已有二百年历史。民国时期在成都“劝业会”上曾被评为“上等食品”。之所以叫张飞牛肉,一是张飞曾经治阆七年,河清晏宁。二是因其外观特征为“表面墨黑内心红亮”恰好和猛将张飞的形象相似。用刀剖开牛肉,轻撕切面,但见银丝松针相联,放入口中咀嚼,不艮不塞又有咬头,回味无穷。</h3> <h3>像这种大字招牌的醋店,在阆中古城内随处可见。世人一般都知道山西醋有名,四川的保宁醋(以四川阆中市保宁镇为名)还真是到了阆中才知晓。保宁醋历史悠久,始名于五代唐长兴元年(公元936年)设保宁军治时,距今已有1078年历史。近400年来,保宁醋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形成以麸醋、药醋为特色而名扬中华醋苑的老字号。保宁醋以麸皮、小麦、大米、糯米为原料,用砂仁、麦芽、山楂、独活、肉桂、当归、乌梅、杏仁等多味中药材制曲,取观音寺唐代古“松华井”之优质泉水(古称观音圣水)精酿而成,被誉为川菜精灵,有“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的说法。</h3> <h3>保宁醋有保健作用,于是,保宁醋洗脚店在阆中城里遍地开花。去滕王阁那天,我们足足走了25000多步,身疲脚乏,走回旅店时,看店旁有一保宁醋洗脚店,走了进去。老板五十开外,很是热情。只用醋洗20元,加姜30元,加其他中药材40元,按脚20元。还有套餐~洗+按,五十元。一番洗按,第二天,双脚果然没有出现往常经常出现的疼痛,走路正常,浑身的疲惫感也荡然无存。</h3> <h3>在古城的时间其实满打满算一天半,太匆匆!许多历史遗迹没有来得及看,美食没有来得及尝,美景没有来得及品,更有许多闲话没有来得及讲。不过这都给再来阆中留下了口实。阆中,值得再来。</h3> <h3>附话外画~~~</h3> <h3>客栈大门</h3> <h3>客栈天井</h3> <h3>在客栈二楼</h3> <h3>俯瞰客栈天井</h3> <h3>客栈装饰</h3> <h3>学习扎染</h3> <h3>客栈内休息</h3> <h3>古城民居</h3> <h3>有历史的建筑</h3> <h3>古城民居</h3> <h3>小客栈</h3> <h3>雨后小巷</h3> <h3>古城内居民生活</h3> <h3>繁忙的古城中心</h3> <h3>中天楼肚子里的八卦图</h3> <h3>上中天楼的楼梯</h3> <h3>在光华楼上看到的</h3> <h3>嘉陵江上白鹭飞</h3> <h3>嘉陵江畔</h3> <h3>玉台山的仙人洞</h3> <h3>玉台山滕王作画地</h3> <h3>玉台山摩崖石刻</h3> <h3>货郎与食客</h3> <h3>苍蝇馆子里小酌</h3> <h3>豆花与锅盔</h3> <h3>李家厨房尝老口味</h3> <h3>夜幕下的中天楼</h3> <h3>嘉陵江夜景</h3> <h3>太阳落山后的阆中街巷</h3> <h3>同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