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麻烦他们了”丨每个儿女的背后,都有一对怕麻烦的父母

南阳方太杨海英

<h3></h3><h3>先来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昨天晚上下班回家,在文化路七一路的小公园门口,看到一个老太太坐在对着另外一个老人说,你帮我打个电话给儿子吧!看到迟迟不肯,我停下了,回头询问需要什么帮助?老太太说我摔着了,腿动不了了,帮我给我儿子打个电话。问起儿子电话,只知道尾数是多少却不知道完整的号码,通过翻她的老年机我打通了小儿子的电话。在等待的过程中,老人懊悔的说着自己该死,又给儿子添麻烦了,儿子上班都忙,询问得知老人一个人独过,老伴已经去世,自己想着摔一下没事,坐一会就好了,结果一个小时了还是无法动弹,那种无助,懊悔深深地刺痛了我。10分钟后老人的大儿子过来了,来了之后不是安慰,是一顿的抱怨,抱怨孙子不让管,只让管好自己就行了,不让乱跑就是不听……</h3> <h3>我心里有个疑问:如果若干年后,路边的老人是我,儿子会怎么对我?儿子对着我埋怨的时候我会怎么样?想想挺可笑的,能怎么办,那个时候你动都动不了,还能怎么办?老太太一个劲的说自己该死,又给孩子添麻烦了,我心酸的难受极了!</h3> <h3>“别麻烦他们,他们都忙!”</h3><h3>中国的很多父母老了都会陷入一个卑微的误区:</h3><h3>儿女都忙,我不能给他们添麻烦。</h3><h3>甚至,有些老人在摔倒的时候,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就诬陷好心来扶他起来的人,这种事情也常见报道,屡见不鲜了。</h3><h3>那么,为什么不麻烦儿女,反而会让他们变得面对老人需要帮助时说出口的话都是训斥呢呢?</h3><h3>其实,这要从人的情感动机上讲起。</h3> <h3></h3><h3>第一:人会对时常见面的人产生好感。</h3><h3>据说,有一个小伙子心仪一个女孩儿,但不知道怎么才能借口见到她,于是他找到一个大师。大师说:“去找她借书,一借一还就有两次见面机会。”<br></h3><h3>心理学家建议我们:假如你想让一个人喜欢自己,就要经常出现在他(她)面前。</h3><h3>保险业务员是最懂得这个道理的,他会时常来找你,给你带点小礼物,聊聊天,哪怕不讲保险,也要时常出现在你的面前。很多人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渐渐对业务员产生信任感,从而买了保险。</h3><h3>而我们的很多父母,为了不麻烦儿女,大都数都选择了隐忍。</h3><h3>“没关系,过年忙就不用回来了。”</h3><h3>“我们没事,小毛病,很快就好了。”</h3><h3>就是这样,把难得和儿女见面的机会,一次次的放弃掉了。</h3> <h3>第二:好的人际关系,是“麻烦”出来的。</h3><h3>著名的美国总统林肯先生,就非常擅长使用“麻烦社交”,他在竞选总统的时候,有一个评论家非常不喜欢他,时常在报纸上批评他,而他却找到这位评论家,想“麻烦”他借给自己一本很罕见的书籍。</h3><h3>这对评论家来讲是一个小事,自然就答应了。之后林肯在公开场合对评论家的慷慨给予高度评价,两人后来竟然成了好友。</h3><h3>好的人际关系,就是这样“麻烦”出来的,今天我麻烦你一件小事,明天你再麻烦一下我,一来二往,人际关系中就形成了协同合作的良好惯性,从而引发更多的情感共鸣。</h3><h3>而我们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一句“他们忙,别麻烦他们”成为了剪断感情纽带的剪刀,生生把情感流动的通道彻底堵上了。</h3> <h3>付出越多,爱越多</h3><h3>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对一个人付出的越多,大脑会认为我们越爱对方。</h3><h3>让一个人帮个小忙,稍微“麻烦”一下对方,能让对方获得给予别人帮助的快乐,还有卡耐基先生常说的“自重感”,他会从你身上获得自己很重要的感觉。这使得对方在无形之中越来越喜欢你。</h3><h3>为什么父母那么爱自己的孩子,一方面是基因决定的本能,另一方面就是从十月怀胎到孩子长大成人,父母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实在太多了。</h3><h3>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老人老了孩子总是埋怨父母不听话,不让跑非要跑,出了事情花钱还得去医院照看,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想想自己两个儿子,老了儿子也这样训斥我,我会怎么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