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他们感动了!》

木易

<h3>——写在关于“中华文明,根在庆阳”话题的文章连续报道三十日之际 2019.10.13./文:木易观察<br></h3> <h3>退休之前,办报、办刊曾经是我一生工作经历的一些小插曲,有点文字、编辑、策划的小能耐 。但退休之后从事这项工作,不在我的计划之列。然而谁能想到,阴差阳错,三转两转,今天我又走到这条道上了。不过这一次不是为了吃穿,不是为了报酬,真正是想干一些自己喜欢、又能为社会做点贡献的事情。 2016年退休之后,我回农村老家倍母亲生活。农村虽然条件有点差,但空气好、无噪音、很安静,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我随想拾起自己年轻时的爱好,写点东西。写什么呢?凤翔县政协出版的一本《凤翔地名溯源》把我引进了这个领域。 《凤翔地名溯源》对我村“窦家凹”的介绍是这样的:“140多年前,窦家凹村全住着窦姓人家,加之地势低凹,所以叫窦家凹村。这些窦姓居民是东汉灵帝时大将军窦武的后裔,他们后来信奉了伊斯兰教,于1862年加入回民起义的行列,最终为清钦差大臣多隆阿及其先锋甘肃提督陶茂林部所击溃。窦家一部分人随回民一起逃到甘肃省张家川地区;一部分一直溃退到今哈萨克斯坦境内,成为前苏联的“东干族””。“窦姓人撤出窦家凹后,其他姓氏的人就住了进来,但村名未改。现在东窦家凹居民以张姓、崔姓为主,西窦家凹居民以杨姓为主。这里历经150余年的繁衍生息,现在又成为一个具有488户,1768口人的大村子。”这段文字,勾起我一直以来,对家乡历史的好奇,遂产生了弄清楚这些问题的冲动。 主意一定,我便开始行动。此后的日子,我每天除给自己和母亲做三顿饭以外,就开始找村上的老人和知情者调查、釆访、记录、整理。为了追根究底,中途还去了千阳、凤县、兴平、虢镇、柳林、横水等地,先后采访过当地40多人。这段时间,我好象又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目标,回到紧张的工作状态,心情好,效率高,不到一年时间,一部15万字的《窦家凹传奇》初稿就基本完成了。书中涉及窦姓人家的一些问题,我想找熟悉窦姓历史的人士进一步核实一下,经人介绍,认识了全国窦氏宗族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华窦氏四千年》作者窦彦礼先生。窦老师看了我的书稿以后,给予我充分的肯定。此后,他除帮助我完善书稿的一些内容以外,鼓励我参加他们的中华上古文化研究活动。从此,我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研究领域和朋友圈。 窦彦礼,男,生于1951年,甘肃省宁县观音庙人,兰州大学新闻刊授专业毕业,庆阳市副处级退休干部。为了研究中华上古文化,他2000年提前退休,移居西安,开始专门从事中华上古文化的研究工作。20年来,他通过对陕、甘、豫、鲁4省的40 多个市县区的 50 多个民俗遗址、考古遗址与图腾文化脉络进行实地考察,勾画出伏羲、女娲氏发展的脉络。提出榆中兴龙山人皇伏羲氏原始部落文化,前承甘谷、天水、秦安、静宁、庄浪、宁县、合水的昊天盘古伏羲氏民俗文化;后启陕西太白、华县老官台、河南王屋山、桐柏山、淮阳、舞阳贾湖遗址9000年前上古文化传承的观点。 他认为,陇山(即龙山)是华夏龙图腾文化的诞生地;以陇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500公里的“大陇山文化圈”,是圣母华胥氏的故里,也是华夏祖源文化发祥地。华夏民族因华胥氏而走向文明。庆阳的华池县,因华胥氏而得名。源于庆阳的华夏部落,经会宁华家岭、兰州榆中向东发展推进,方有今日中华文化的浩瀚史海。 他到过全国30多个省市的数百家图书馆,翻阅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东及黑河市中俄边境的瑷珲区,西到丝路南道和田市的桑珠镇,北到额济纳旗,南至三亚、越南。同时,他还考察了黄河流域及全国重点旧新石器文化遗址。先后出版了《丝路先声》《上古庆阳》《大唐姻亲》《大汉雪耻》等文史作品400余万字。他遵循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立足于田野调查,较为科学地把黄河中上游旧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古传说、古民俗、古民族、古姓氏、古文字、古图腾、出土文物等融合于考古学基础上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解读地下出土文物和地上历史遗存,形成“究上古地名,通古今之变,解图腾文化,成一家之言”。从而改变了传统史学观念,将千古流传的神话人物,还原为中华人祖,揭示出中华万年初始文明的真实存在。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挖掘、抡救中华传统文化;填补、纠正、丰富现有历史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从走上这条道路以来,就放弃了舒适的退休生活,象一位清教徒一样,有病不愿看,生活特艰扑,不置产、不积财,拿出自己全部的退休生活费,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不打粮食”,“前途渺茫”的世纪工程中去。我粗略计算了一下,近20年时间,他的退休生活费应该有近百万元,被他全部用于中华上古文化的考察、搜集、研究、整理、出版工作中去。由于他干的这件事太大,大到要颠覆《史记》《四书五经》等历史经典的有关记载;大到要改写我们的历史认知;大到要砸很多知名大学历史教授、学者的饭碗;大到让有些政府官员自渐形秽,无法面对的程度。故很多专家、教授看了他的研究成果以后,均表示敬佩,但不敢接纳,原因是他们是体制内的人,还要吃饭,只能按即定的道路前行。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同行者,没有支持和帮助的人,一度时期非常孤独。 “十八大”以来,国家支持和鼓励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窦彦礼先生的研究方向终于迎来了春天。在他的影响下,陕、甘、豫、鲁等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批民间研究力量迅速集结在他的挥下。目前,这股研究力量已有30多人,他们大都是六十岁以上的退休干部、教师、记者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些退休前还是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干部和大学教授、学者,文化程度普遍较高。这批人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方面,专业知识是差了一些,但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成熟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热爱,是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发烧友。这批人大都出身于农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对中华传统文化在民间的遗存最熟悉、最了解,有些甚至从小就有钻研和了解这些遗存的梦想,退休后主动加入这个团队,可以说是了却心愿、顺风顺水。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有严格的敬业精神,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对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有一种无私的奉献和执着的追求。他们主动放弃清闲的生活,在窦彦礼先生的带领下,自费专察、自费研究、自费研讨、自费出版研究成果,成为中国北方近年来这个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被他们感动,是因为在物欲横流,大家争相发财致富的今天,竟有象窦彦礼等这样一批老人,放弃舒适的退休生活,自掏腰包,长途跋涉,自觉自愿的干这些“不打粮食”的工作,而且干起来还特认真、特有责任感、使命感。我跟着他们干了一段时间,很快融入到这个集体,收获是丰富的,感觉是充实的。 他们中较为活跃、且不断有研究成果和观点面世的有:王毅、余振东、姚生奇、王春、于俊徳、窦生满、刘兰芳、钟彩银、郭含殿、乔孝堂、李忠祥、折兴发、孟建智、张晓娟、曹焕荣、寇正勤、路笛、高凯、徐磊、杜小平、李上业、聂闻俊、高晟钧、陈全林、李少锋、郭建锋、王富祥、杨牧青、窦先亮、窦雍岗、姬英明、路健纲、张春燕等。他们坚持学习、坚持交流、坚持实地考察、坚持撰写和记录研究成果,每天都有研究论文、调查报告、或新的观点面世。他们通过发达的网络资讯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发挥自己的余热,满满的正能量。从专业角度看,这些观点、文章显得粗糙、稚嫩了一些。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专业团队往往条条框框多、禁忌多。而业余团队则条条框框少、禁忌少,因此他们的观点往往比较新颖,视角比较独特,有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专业团队能达到互补的效果。他们的好多研究成果开始时好象是痴人说梦,但最后证明是对的。他们是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一股新生力量。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执着直得社会肯定;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直得大家尊敬! 《今日头条》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新媒体,它思想新颖,模式超前,运作灵活,追随者众多。《木易观察》是由我申请,经《今日头条》审查通过的一个自媒体平台,运作一年多来,效果良好。最近一个月来,我搁置自己的稿件,连续编发,每日一篇关于“中华文明,根在庆阳”话题的文章30多篇,在《今日头条》编审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下,全部发表,效果很好,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代表这批老人,向《今日头条》及其编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撰写、编发更多好文章,支持和帮助这批老同志发挥余热,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