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热烈的掌声中迎来了英姿潇洒,温文尔雅,学识渊博,阅历丰富,学贯中西, 多元素集合的80后教授——邓磊。他培训的题目是“新时期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h3><h3> 邓教授剖析了关于师德,社会各界以往的说辞,如:在以前的写作中,经常把教师喻为修修剪剪的园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吐丝自尽的春蚕。而教师只是教书育人,没达到牺牲自己才能成就他人的地步。在新时代背景下,应换一角度讨论师德。</h3><h3> “德”通“得”即人之需求,德是一个共同追求,道就是追求的路径,能达到教师共同的东西就是师德。师德是个人追求,也是社会共业,了解当下社会对教育最殷切的期盼,即使在众多困难和困惑中教师应认清自己、保持乐观、看清方向、教师不焦虑才把快乐传递给孩子,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h3><h3> 新时代教师新的追求: 从“知识心”到“生活中心” (把知识融于生活) 从“春蚕尽”到“破茧成蝶”(让自己蜕变)从“托起他人”到“比翼齐飞”(和孩子共同前进)从“书山题海”到“寻幽访胜”(教师要有前瞻性)</h3><h3> 亲其师,信其道。学习后,我也要躬行实践,以情育人,以言道行,以才育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h3> <h3> 如何让论文“入格” “出格” “升格”,下午沙坪坝区教师进修校——李代文老师送来满满的干货。</h3><h3> 他从增强论文写作的两种意义;遵循论文写作的三条基本准则;掌握论文写作的七大基本结构三方面来讲述了写作技能提升的策略。</h3><h3> 教师要把写作当成自己的工作常态,把想到的做出来,把做到的表达(说、写)出来,少些“匠气“,多些“灵气”。教师的水平是表达出来的,而书面表达是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分水岭。</h3><h3> 在选材论文内容时,要遵循实践性原则——写教所欲写;可行性原则——写己所能写;创新性原则——写人所未写。</h3><h3> 论文的七大基本结构: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 、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标题是论文的眼睛,要从标题里就能了解整个内容的核心。摘要反应论文的内容,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第一句写现象,第二句是问题,第三句现象与问题的关系,第四句是策略。字数300左右,只能用第三人称,不能出现“我们”“作者”“本文”等字眼。论文的骨架格调要一致,语言精炼优美。参考文献要有权威性和规范性。</h3><h3> 李老师带来的写作方法盛宴,让我明白造成不够优秀的主要内因是不会表达,更没能养成书面表达的习惯,虽然现在这个也还是我的困惑,但写作小白的我今天播种了一颗种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