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大峡谷“桃花谷”与“太行天路”

小西芹

<h3>太行大峡谷地处于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东麓的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石板岩乡境内,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1.5公里,海拔800-1739米,相对高差1000米以上。景区总面积89平方公里,其植被覆盖率为90%,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h3><h3>  太行大峡谷核心景区包括:泉潭叠瀑桃花谷、百里画廊太行天路、太行之魂王相岩、原始生态峡谷漂流、人间仙境仙霞谷。“青崖如点黛,赤壁若朝霞,树翳文禽,潭泓绿水,景物奇秀,为世所称”,太行大峡谷景区四季景色各异,令人神往。 峡谷内民宅建筑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墙、石柱、石梯、石楼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令人寻味。</h3><h3></h3> <h3>走向桃花谷</h3><div>桃花谷是一条谷中之谷,长约4km,海拔约800 m-1736m,高差近千米。谷内奇峰突兀,峭拔雄壮,一条蜿蜒曲折的桃花溪水贯穿峡谷,溪水两岸草藤垂挂,杂木丛林莽莽无际,随山风涌动的绿潮似海水漫卷。</div><div>  桃花谷风景秀丽,被称为爱情谷,雾散云山变,花开鸟飞鸣,高山悬瀑落百丈,泉流潭水澄如镜,沿谷流下的溪水跌落成瀑,瀑落成潭,潭潭相连,构成了桃花谷山灵水秀的峡谷风韵。</div><h3>  桃花谷内移步换景,景景相连,黄龙潭、飞龙峡瀑布、飞龙峡栈道、九连瀑、桃花洞等景点珠联璧合,显示出深峡藏秀的悠远意境。</h3><h3></h3> <h3>黄龙潭,也称桃花潭下潭</h3> <h3>潭泓绿水</h3> <h3>通向桃花潭上潭的步云栈道</h3> <h3>拾梯而上</h3> <h3>云步栈道上俯视黄龙潭</h3> <h3>潭泓绿水,清澈见底黄龙潭</h3> <h3>连接上潭和下潭(黄龙潭)的瀑布</h3> <h3>上潭的天生桥</h3> <h3>飞龙峡到了</h3> <h3>飞流直下的飞龙峡瀑布</h3> <h3>含珠</h3> <h3>二龙戏珠</h3> <h3>深山老林,修炼好地方</h3> <h3>悟</h3> <h3>九连瀑布,跌水层层叠叠</h3> <h3>清澈见底山泉</h3> <h3>断崖高起,群峰峥嵘</h3> <h3>“太行天路”景区位于太行山之巅,北起桃花谷景区,南至仙霞谷景区,全长约30km,既是景区环线游览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俯瞰太行山壮美风光的绝佳位置。<br></h3><div>  乘坐观光车游走于太行天路,深邃的峡谷、直立的岩壁,带给游客强烈的视觉震慑。</div><div>结合山势山形,太行天路沿线设置有10余座观景台。</div><h3></h3> <h3>天境观景台高置于龙脊之上,南北两侧均有深谷相伴,北侧峡谷山高入云,气势恢宏;南侧峡谷沟壑交错,俊秀深邃,据介绍尚可见一股飞流而下的清泉,跌宕出悦耳的音符(可惜天气已暗,我们没有这样的眼福)。</h3> <h3>天境之上留个影,不虚此行!</h3> <h3>太行天路上还有一个观景点,是每一个来旅游的人都会停留的地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平步青云,平步青云位于朝阳村至苇池洼自然村之间。这里的观景台乃是一悬空密封式玻璃走廊,长约20米,距谷底约200米,距离谷底有239米,这个高度往下看,还是觉得有点害怕,虽然只有20米的距离,行走其间,觉得十分刺激,迎风小立,宛如身在云彩之中,仰可观西起雄峰,俯可览山体奇观,是太行天路景区中的奇特景域。可以那天我们到达那里已是天色已晚了,没有照到全景,在这借用网友一张图片以展示奇特景观。</h3> <h3>玻璃栈道俯视谷底😤</h3> <h3>观景台上风光无限好</h3> <h3>置身此处,俯瞰峡谷,周边崇岩峻岭,峰壑叠嶂,景台错落有致。美丽的板岩镇沿峡谷延伸,美不胜收!!!</h3> <h3>天路上设有国际自行车赛道,在这样赛道玩车,是不是有神仙的感觉呢😝</h3> <h3>这赛道是不是要通向“天际”呢😝</h3> <h3>作为地质人,在旅游观光时总是忘不了的老本行,情不自禁会停下来端详研究一番有关地质现象。</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太行山大峡谷长42余千米,宽十几至数百米,深300-600米,呈“之”字形频繁回转,谷壁直立,曲折幽深;两侧支峡密布,形成了峡中有峡、峡中藏峡,峡谷林立的奇峡景观。太行山大峡谷内如此密集的峡谷群,是中国东部大地构造变动引起太行山快速隆升以及我国第二地势阶梯形成的产物和见证。</span></h3> <h3>据资料记载,千里太行第一峡---太行山大峡谷形成于百万年前的造山运动,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巨大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地质地貌。太行山大峡谷是一个完整的地质自然单元,具有 25亿年前元古宙时期形成的花岗片麻岩、18亿年前中元古代形成的紫红色石英砂岩以及古生代白色的石灰岩等各个地质年代的岩石,有着相当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h3><h3>红色石英砂岩是景区最常见的岩石类型,纵横太行南北,形成峭壁千里,也正是因为这一岩层,使得太行山不是一座欣赏立体高度的山,而是一座欣赏绵延长度的山。而寒武纪碳酸盐岩常常作为滚石出现景区的溪谷中。</h3><h3>这套巨厚石英砂岩是海相环境中沉积形成的,岩石上中保留下了很多的古地理环境信息。如各种大型交错层理,各种层面构造。这些沉积构造非常经典,堪比教科书,在此特选几张供地质圈友欣赏。还有公园管理方在地质科普工作也做得很到位,在路边立牌介绍地质知识。<br></h3> <h3>交错层理</h3> <h3>经典,拍照珍藏😜</h3> <h3>层面构造~~各种波痕</h3> <h3>龟裂纹</h3> <h3>溶蚀坑</h3> <h3>另外,公园管理方在地质科普工作也做得很到位,在路边立牌向大众介绍各种地质想象,真心不错。</h3> <h3>片麻岩标本</h3> <h3>白云岩滚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