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母校(第一篇)

光杆司令

<p class="ql-block"> 引子</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九六一年考入潞安中学初中34班的。因为入学时期正值我国连遭三年自然灾害,许多同学相继退学还乡,学校只好将我们三个班合并成两个班,我就又分到32班,依靠国家发给我的最高助学金,坚持读完了三年初中。1964年我又考入了本不发高中十八班。上高中时我把自已的乳名“双狗”改成了“杰斌”,但同学们依然称呼我“老狗”,老师也叫我“双狗”或“狗狗”,这个亲切的称谓一直延续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按正常进度,我应于1967年毕业,但由于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我们这些“老三屆”响应“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放下书本,走出教室,义无反顾地参加到这场自以为是责无旁贷的运动中去了。到头来,历史没有嘉奖我们这批可谓的“功臣”,反倒冷漠地嘲风了我们的无知。</p><p class="ql-block"> 1968年,我们依依不舍一比告别了母校,到农村,到工厂,到矿山,开始走上了人生的征途。</p> <p class="ql-block">  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走进这座知识店堂时的感受:整齐的校舍,陌生的环境,还有那些素不相识却要在以后朝夕相处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记得刚开始,最怕的就是去上课。不是我没有求知的欲望,而是我身体有病,行动不便。偌大的校园,对我这个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异地的病孩子是一种挑战。是那些当时还叫不上名字来的同学向我伸出了友谊之手,扶我进教室,帮我打饭,使我走出了困境。而今,当年素不相识的我们己步入古稀,但当年纯真的相识似乎仍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潞中,我在你的怀抱里成长壮大,在你的培育下成熟刚强。你是那样的博大无秒,是那样的胸怀坦荡。有人把你比作一艘巨轮,把我们载到知识海洋的彼岸;有人把你比作一首歌,我们以歌声来讴歌我的母校,你是我们成长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 一、如愿以偿考入潞安中学</p><p class="ql-block"> 三个亮点招来交耳细语</p><p class="ql-block"> 我于1961年如愿以偿考入了潞安中学。开始我分在34班,班主任是红旗教师韩五孩。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袭击,人民生活极为困难,不到半年,就有许多同学升始退学,直至三个班合并为两个班。我并入32班,班主任是红旗教师魏何祥和物理老师任国璋。</p> <p class="ql-block">  我是如愿以尝考入潞中的。所以用“如愿以偿”这样来描述,那是因为我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如果不能考入我哥哥就读的潞安中学,而是考入其他任何一所中学的话,都意味着我的失学,等待我的将是望校兴叹。只有考入潞中,有了哥哥的照顾,我才能在哥哥的帮助下继续求学。中考前,母亲和我许下的心愿就是考上潞中。</p> <p class="ql-block">  我哥哥一九五七年考入潞中初十八班,一九六零年考入潞中高十班,是我的校友和广义上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到潞中报到时,我以三大“亮点”引起了众多师生的关注: 一是到校的方式。远路的同学大都乘班车前来,近处的是由家长骑自行车送。唯有我是坐毛驴车到校报到的,赶车的是我一位本家兄长。农村的孩子对此是见怪不怪,不料却引来众多工矿子弟囲拢过来看稀罕。亮点二是,九月份的天气早晚凉中午热,正是秋老虎施展威风之时,人们仍穿着夏装。而我却不合时宜地穿了一条中式勉档棉裤,恐怕任何时候都难免成为众人不解围观的对象。亮点三,是下了毛驴车的我是柱着一根拐杖一瘸一拐走进校门的,这奇特的景观,让现场的人都不由得驻足观看窃窃私语并说长论短。好在我哥哥就在新生接待处,他领我办了入学手续,按照公榜明示,我去34班报了到,再去宿舍放下行李。我的宿舍在下西院排楼东侧一个只安置六人的小宿舍,对门便是王述先老师家的居处。</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勒紧裤带抗灾害</p><p class="ql-block"> 勤俭节约传万代</p><p class="ql-block"> 正值中苏关系恶化之时,我国又连遭三年自然灾害,人民生活水平骤然下降。但特殊时期的人们为祖国做贡献的干劲依然饱满,革命士气高昂。</p><p class="ql-block"> 就我们潞中来说,为了度过非常时期,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支援工农建设。春播秋收,师生们满怀激情战斗在农业第一线;长北铁路修建期间,师生全体在大岗山砸石子,学校的小农埸建设得欣欣向荣;师生们还在绿化、植树造林方面做出了非凡成绩。大岗山上,长太路旁的绿树浓荫全都包含着潞中师生的血汗。校舍建设、校内林荫道的辅设,全体师生发扬抗大精神,全身心投入,圆滿完成了任务;师生们还反对浪费,提倡厉行节约∴;学习雷锋,做好人好事。当年的潞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园丁如父母忠于职守</p><p class="ql-block"> 学子尊师长勤学有进</p><p class="ql-block"> 潞安中学的教育质量在当时是享有盛名的。每年新招的班级,校领导都要专派红旗班主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培养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思想,防止修正主义思想的侵蚀,防止阶级敌人在新一代身上搞和平演变。不仅如此,每周还要由政治老师在全校、或按年级讲评时事政治。同时经常组织学生走出去,参加工矿农村的批斗阶级敌人大会、忆苦思甜大会、价级斗争展览会。也常以请进来的方式,请战斗英雄或贪下中农到学校向广大师生做传统教育。…………</p><p class="ql-block"> 我考入潞中后,对我影响最深,使我受益匪浅的是体育老师田宇安、语文老师吕乃珠。</p> <p class="ql-block">  上初中时我体弱多病,靠拐杖支撑行走,身穿一身带补丁的粗布衣服,引起了田宇安老师的关注。他既不是我班的班主任,也不是我的代课老师,却像一位慈父一样,每天早晨专门到宿舍领我到小操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能训练。有时碰上值日未倒尿桶,田老师就亲自去倒。春夏秋冬坚持不懈。在田老师的帮助下,加上我持之以恒的锻练,终于使我扔掉了拐棍,能夠自如地活动在校园里,堪至奔跑在操埸上。</p> <p class="ql-block">我的语文老师吕乃珠,是安徽一大地主之女,一九五七年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但由于她接受了党的教育和改造,始终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爱,对学生倾注了全部心血,赢得了学生们的喜欢和爱戴。在课堂上,她朗读课文时声情并茂,感情投入,课讲得有声有色。我至今还记得她在朗读《粮食》一文时,当读到儿童英雄兴儿为给八路军护送粮食而被日本鬼子枪杀的段落时,几次泣不成声,泪流满面。当时教室里泣哭声成一片,就连同学中那些平时自诩“流血不流泪”的小硬汉也几次抬起衣袖来擦止不住流淌的泪水。吕老师给我们讲《松树的风格》,讲《谁是最可爱的人》,讲得生动,讲得精彩,使语文课成为我们最为盼望的课。我上初中时用的还是母亲给我起的乳名“双狗</p><p class="ql-block">”吕老叫我时,总是轻轻议翘着舌尖叫我“双狗儿”。那“儿”化的尾音,温柔且好听,使我感到分外的亲切。每一次吕老师在课堂上叫我的名字,我总是一边答应,一边悄悄享受着那温柔的甜蜜。如果说田宇安老师像一位慈父,关心着我的身体健康,吕老师则像一位慈母,用甘露滋润着我纯真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这里我还要怀念教我三年俄语的老师谢启刚。如果单从似乎弱不经风的长相,是不配“启刚”这两个字的。但实际听她的讲课却丹气十足,她那窃窃的身姿,优雅的举止,独特的见识以及流利的口舌,深深印在我心中。</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四年我考入高中十八班,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张如一。我们虽然己是高中生了,但张老师们然像对待孩子一样关心我们。</p><p class="ql-block">張老师面相和蔼,乐观向上。他讲课感情投入,绘声绘色,往往能很快把学生带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更可贵的是,他从不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老师,教学中常和学生互动,使我们总有一种语文课堂由我们当家做主的感觉,从而不知不觉更加喜欢语文课。張老师说话语言幽默,和同学对话时常常妙语连珠,我们在笑声中不知不觉接受了他讲的道理,同时也深深爱上了这位教学业绩突出,深得师生好评沁好老师。</p> <p class="ql-block">我的数学老师程克远,是一个干巴巴的老头儿,身材适中,一副书生气质,讲一口四川普通话。他讲起课来有时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有时又如涓涓细流,千回百转。干巴巴的数字、死板板的公式和一成不变的定义,在他的课堂上成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吸引着我们年轻的心灵,让我们欲罢不能。不过,程老师还是一位严历的老师,他常常会对某个同学的粗心马虎不自信等不良现象提出严历批评,这又使我们爱着他的课,怕着他的人。</p> <p class="ql-block">  我的高中俄语老师龙良坤是一位严肃严谨而又扱其负责任的老师。他虽讲一口生硬的江西话,但念俄语却非常纯正。</p><p class="ql-block"> 龙老师特别注重对我们发音准确性的培养,这是难度很大的一件事。因为晋东南各县区各有各的方言,同学们来自各县,各操方言,语音复杂。有时候为了一个音节,一个单词,龙老师需要多次反复地为我们朗读,反复地纠正我们的发音。龙老师时常是板着一張冷酷的面孔和为我们纠正发音的形象,至今是我记忆的经典。但龙老也有冰雪消融的时候。为了帮我们加强记忆,他想出了很多妙招: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组织我们到长北火車站访问一位苏藉老太太。(老太太的孙女屈雪梅也在潞中就读),让我们用俄语和老太太对话;课间操时,龙老师总要到我们的队列里和我们一块做广播体操,并让我们随着广播体操的节奏用俄语喊“一二三四……”。此外他还自已编配俄语歌曲教我们唱,以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增强记忆。</p> <p class="ql-block">  政治老师张丁义,几何老师廖何义,化学老师聂镕等,都尽到教师的职责,引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付出了心血。</p> <h3>  这里我还耍顺便提及化学老师聂镕。我们每年的四一五校庆要开运动会。为了节约开支,聂老师为校运会制作发令枪时不幸引燃,他的面部严重燒伤。但他不叫苦,没住院,伤情还没好清就站到了讲台上。</h3>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的王新瑞、晋佩英、李桂琴等每次考试都出类拔萃,被同学们羡慕地誉为班上的“学霸”。我当时的学习成绩可与他们比肩,并经常受到校领导的表彰。在学习雷锋的运动中,曾多次评为学习雷锋先进模范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正因如此,一九六五年底,主管教学工作的王风阳校长找我单独谈话,鼓励我再接再厉,争取随六六屈高中毕业班提前一年参加高考,学校以政治保送。尽管由于文化革命,六六年高校停招,但领导对我的关怀、鞭策,我永远记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读毛主席著作 树立正确人生观</p><p class="ql-block"> 学习雷锋同学 甘当革命螺丝钉</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人几乎都熟悉一首歌:</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p><p class="ql-block"> 千遍那个万遍呦下功夫,</p><p class="ql-block"> 深刻的道理,我细心领会,</p><p class="ql-block"> 只觉得心眼里头热乎乎。</p><p class="ql-block"> 哎一一一</p><p class="ql-block"> 好像那</p><p class="ql-block"> 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呀,</p><p class="ql-block"> 小苗儿挂满了露水珠哇</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的思想哺育了我,</p><p class="ql-block"> 我干起那革命劲头儿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首歌,流溢出一个时代的真实情感,一首歌,代代相传,召唤着一种激情,展示着一种激昂向上的精神。精神就是支撑,支撑着一个社会,支撑着一个民族!</p><p class="ql-block"> 我在潞中就读的时代,学习毛主席著作是学生主要课程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在全国势不可寸当,并涌现出雷锋、王杰、欧阳海、住裕禄、張春玉、廖初江、黄祖示等一大批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人物。在这场运动中,我作为一名团支部委员,不仅自已要带头学,还要组织全班一起学。</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五年我被评为全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并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发言稿原稿现仍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三年三月,《中国青年》杂志率先刋登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从此,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展开。“雷锋”己不仅仅是一个人,这个名字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等一系列精神的代名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时隔半个多世纪的今天,“雷锋精神”仍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前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学习雷锋同志的活动中,我班团支部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发展新生力量非常迅速。</p> <p class="ql-block">在校团总支表彰大会上,我班团支部(支部书记陈永富,组织委员段风贞,宣传委员魏杰斌)得到了表彰,并由我作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做好团支部工作》的发言。(发言原稿仍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 </p> <h3>  我在学习雷锋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被评为全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并在一九六六年四月十五门的表彰大会上作了《读毛主席的书,做毛主席的好学生》的发言。(原稿仍保存完好)</h3><h3> 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的学毛著、学雷锋的活动中,我省学生界涌现出一名先进代表:山西大学学生刘普德。《山西日报》开辟了“走革命化道路,做毛主席的好学生”栏目,并于一九六五年三月十日刊登了《发阶级之愤,为革命而学一一记贫农儿子、山西大学三好生刘普德》一文,同时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刘普德,迈向又红又专》的评论员文章。我们潞安中学在学习雷锋的同时,又开展了一个学习刘普德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被评为“刘普德式的好学生”,并多次在版报、广播中被表揚。在这时,王风扬校长单独找我谈话,学校在政治上力推我随六六屈提前一年报考文科大学。</h3><h3> “学习雷锋标兵”、“学毛著积极分子”、“刘普德式的好学生”,是在那个红色年代里校领导和同学赋予我的光环,也许现在会有人说“一钱不值”,但我却认为它们体现的思想与现在提倡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h3>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五一六”吹响文化革命号角</p><p class="ql-block"> “十六条”指明革命师生方向</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通过了毛泽东主席主持起草的文化大革命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中发[66]267q号文)》,(简称五一六通知),从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们这些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革命小将参加了批到现代修正主义的战斗,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展开了猛烈开火…………</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六年八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发表,其中提出了成立文化革命委员会的方式方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这波澜壮阔的革命形势下,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根据十六条精神,潞中文化革命委员会于八月底正式成立。</p> <p class="ql-block">  经过选举,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为高太生老师,副主任为魏杰斌、常钦山、付怀理三名学生,办公室主任为韩喜来老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注:文革篇幅很大,但有些东西写出来牵涉到很多不愉快和不和谐的符号,故省去。)</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十八班师生诉衷情</p><p class="ql-block"> 五十载聚首忆青春</p><p class="ql-block"> 2014年8月27日,我们潞中十八班师生举行了五十周年大聚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老三届”作为一个特定的名词被历史加诸我们身上。五十年的光阴,我们“老三届”已两鬓染霜,面对历史重新回顾青春的岁月,我们为自已曾经有过的幼稚和真诚以及种种无可挽回的闪失和局限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老三届”的命运是和共和国连在一起的。我们的经历,我们的痛苦,我们的反思是我们这一代的生命价值,也是下一代的精神营养。</p><p class="ql-block"> 这次聚会,能联系上的同学都参与了。大家见面之后握手拥抱,表达相互问的问候与思念。欢笑情如旧,聚首已白头。多少相思!多少感慨!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故人相见,世间最真的情感莫过于师生同窗!耄耋老人,我们的班主任张如一老师专程从太原赶来,和他的子弟相逢:冯兴盛、韩喜来老师也特邀前来相聚……</p><p class="ql-block"> 参聚师生倍感这次相聚之珍贵,大家纷份挥筆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已的感言:</p><p class="ql-block"> 感情不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流逝。感情是用文字不能完全表达的。</p><p class="ql-block"> 一一張如一(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五十周年能见面,又激动来又欢畅,</p><p class="ql-block"> 希望同学能保重,健健康康度晚年。</p><p class="ql-block"> 一一冯兴盛(老师)</p><p class="ql-block"> 年轻时,我们激情似火,拼命向前看。现在老来时,开始懂得向后看,不免心生感慨。让我们珍惜、享受属于我们的美好时光吧!</p><p class="ql-block"> 一一张明星(班长)</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来不寻常,祖国正在变富强,</p><p class="ql-block"> 师生欢聚歌盛世,同学手足常相望。</p><p class="ql-block"> 一一安爱堂</p><p class="ql-block"> 相见恨晚喜相逢,似曾相识如梦中。希望各位保重!</p><p class="ql-block"> 一一李富堂</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三垂冈下读书忙,</p><p class="ql-block"> 着今日师生聚会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一一王启明</p><p class="ql-block"> 我一生中有坦途、有曲径、有鲜花、有荆辢、有爱、有怨恨。但随着时间的游戈,一切都忘记了。但同学的友谊给我的爱和真诚,让我禁不住又一次唠叨,感谢让我和美丽邂逅,又一次感谢上帝,我愿意把自已撕碎,呈现于同学并共勉。</p><p class="ql-block"> 一一张静荣</p><p class="ql-block"> 同窗情谊,天长地久。</p><p class="ql-block"> 一一刘富荣</p><p class="ql-block"> 五十载风雨岁月,虽然已跨越了半个世纪,使我们从青年步入老年,但是当年的烂漫真情,友谊永远难忘。</p><p class="ql-block"> 一一晋佩英</p><p class="ql-block"> 岁月已逝,感情永存。</p><p class="ql-block"> 一一段风贞</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岁青葱,潞中三载同窗情,</p><p class="ql-block"> 翻身之处初相识,古稀之年又相逢。</p><p class="ql-block"> 当年风华正当时,苦读圣贤铸人生。</p><p class="ql-block"> 星转斗移五十载,真情不忘永铭心。</p><p class="ql-block"> 一一魏杰斌</p><p class="ql-block"> 注:“翻身之处初相识”一句,是指我们相识于潞中所在地張庄村。美国友人韩丁曾在此参加土改,并撰写有长篇纪实小说《翻身》。</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最美的年华里,你们是我最清晰的记忆;在我一生的旅程中,你们是我最幸福的回味。</p><p class="ql-block"> 一一秦予枝</p><p class="ql-block"> 同窗学友聚九州,细语桑麻乐心头。</p><p class="ql-block"> 望君各自多保重,若干年后再聚首。</p><p class="ql-block"> 一一陈永富</p><p class="ql-block"> 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既往不咎,海纳百川。</p><p class="ql-block"> 一一闫银庆</p><p class="ql-block"> 想来想去,还是同学最亲。</p><p class="ql-block"> 一一張淑琴</p><p class="ql-block"> 同窗三载是记忆中最动人的风景,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经历,是一生中最纯洁的财富。岁月流逝,友谊永存。</p><p class="ql-block"> 一一崔雪萍</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后,面孔还是那么熟,话语还是那么亲,情谊还是那么浓,心还是那么近。相聚让我们心与心不再分离。</p><p class="ql-block"> 一一李桂琴</p><p class="ql-block"> 永远的同学,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一一王常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风华正茂,五十年后己步入老年。今天大家能相聚,来之不易,很难得。愿珍惜这美好的时光,畅所欲言,快快乐乐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一一李湘泽</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友谊长存,让我们的心永远年轻。</p><p class="ql-block"> 一一马爱月</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风雨兼程,今聚会感慨颇多。</p><p class="ql-block"> 一一薛文俊</p><p class="ql-block"> 老友如酒,愈久愈醇。</p><p class="ql-block"> 一一周冬生</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聚会感言</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弹指五十年。无奈岁月,两鬓已如霜。</p><p class="ql-block"> 同窗时光,几分纯真,几分孟浪,满怀激情、憧憬,又不乏幻想,然而,却是那样短暂。之后,生活家庭的重担相继落在肩上。劳作与打拼的艰辛,成功与幸福的喜悦,失败与灾禍的病苦、悲伤,挫折的焦虑、困惑,磨难的消沉、迷網、傍徨……,苦辣酸甜,人生百味都曾经历、品尝。</p><p class="ql-block"> 阅历,让人感悟人生,洞悉世事。</p><p class="ql-block">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瞬己越过花甲走进古稀之年。经历顺利平坦也好,坎坷曲折也罢,均已成往事,名利得失也成过眼云烟。面对人生又一个驿站,心态与生活重心都该调整转变。知足宽容,乐观豁达,科学养身,笑对人生,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应该是你我共同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在己古稀之年相聚,冀望耄耋之年再聚首欢笑畅谈。</p><p class="ql-block"> 一一鱼培林</p> <p class="ql-block">  老师和同学写下肺腑之言,迸发出满腔热情和真挚的情感。绕开的是岁月,绕不开的是情谊;阻隔断的是距离,阻不断的是思念。情谊、思念,不会随筋骨而老化,不会随世事而黯淡,它们长在我们分不开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在相聚大会上,我们到会全体同学首先向三位恩师三躹躬。韩愈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的老师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灵滋润,不仅教会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老师,是引导我们走向通向人生光辉道路的人。…………紧接着,班长張明星,学生会干部刘富荣、秦予枝、張静荣等先后发了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情怀旧乡,客乌思故林”,我们怀着对同学的眷恋,放下所有的恩恩怨怨倾情交谈,共诉衷肠,传递真情,难免勾起我心目中难以忘怀的几位同学。</p> <h3>  班长張明星,人如其名,在我们班上确实是位大明星。德智体在他身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是他一贯的品质。他是我们班的“学霸”之一,是运动场上的健将。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的表率。在校时我们称呼他“班长”,毕业后这个亲切的称呼仍然伴随着我们的交往岁月,他表达着我们全班同学对他的敬佩和尊重。</h3><h3> …………</h3><h3> </h3> <h3>  我们的班长,毕业后走出校门,奔向社会,无论在农场,在军营,在企业,在机关,母校一培育他的优秀品质都得到了展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他得到了人们的认可。</h3> <h3>  其次我要提及的是我们班这次聚会的倡导者、投入力度最大的晋佩英同学。</h3><h3> 我们俩一九六一年同在32班,她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我虽比她年长两岁,但她都好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我,照顾我。……</h3><h3> 一九六三年,也是她介绍我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组织。</h3><h3> 一九六四年我们俩又一同考入本校十八班。她学习成绩力拔头筹,当上了学习委员。</h3><h3> 文革后她从学校走向社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一心奉献着青春;她怀着崇高的信念,从点滴做起,谱写出一个螺丝钉的篇章。她无论在粮机厂,还是到矿机厂,始终是一名优秀职工。到了领导岗位,她是一名出类拔萃的企业领头人,晋升到公司领导岗位,她仍是一名排头兵。</h3><h3> </h3> <h3>  再则我要提及的是張静荣同学。当年,“黑五类子女”的帽子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因家庭出身问题给她造成的精神创伤使我刻骨铭心。</h3><h3> 她从阳城小镇走来,怀着考上名牌大学的美好心愿进入潞中。她出生在解放后白云兰天的老区,成长在五星红旗的召唤中,纯洁而又善良。但仅仅因为她出身不好,就遭遇到政治上的歧视。她学习成绩优良,尤以文学见长。但高二时班主任老师考虑到她的出身问题,劝她改学理科。虽然由于文革大学停招,她没有实现大学梦,但即使正常招生,即使成绩优异,她在高考中的结局也不会乐观。这是由于当时左倾已抬头的出身政策造成的。</h3><h3> 文革中党的出身政策“有成份论,但不唯成份论”,异化为血统论,概括成“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即使在文革前,只要成份不好,无论家庭反动与否,上边总是要求子女“和家庭一刀两断”。试想,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如何能一句话就两相分开呢?!張静荣同学从小失去母爱,是奶奶一手把她养大,送她上学的。但我们却每天做她的思想工作,要她和家庭划清界限。以至老人在病危期间,她为了显示“进步”,(无奈之举),没有回去看一眼老人,更堪者在老人去世之后,她也没有回去送老人一程。孰不知这些举动都是在压力下违背良心强忍悲痛的做作。……</h3><h3> 文革后,由于她为城镇户口,被分配到沁县工作。乍到小县城,尽管有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帮忙,但仍然弥补不了她内心的孤独。在人生第一大关口恋爱问题上,她历经曲折,最终选择了和同乡卫东仁结成伉俪。事实证明了她选择的正确性。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她享受到了爱的忠诚。这是“好人有好报”的回应。</h3><h3> 她从沁县调入霍州矿务局,凭借她坚实的功底和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一步一个脚印,从女工部长、组宣部长到办公室主任,一路走来,用她自己的话说:“有坦途,有曲径,有鲜花,有荊辢,有爱,有怨恨。”但她把这些都忘记了。让她感到难以忘怀的是同学的友情给她的爱和诚。</h3> <h3>  和张静荣一样,我班的鱼培林同学同样有过诸多的坎坷人生。他不善言语,与人为善,但由于家庭成份问题,在政治上受到极大的歧视和冷落。父亲因成份问题解除公职,由于他是“黑五类子女”,毕业后返乡务农。在农村风风雨雨的磨练中,他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拼博,用一种沉默的姿态展开飞翔的翅膀。他是如此热爱自已的生命。只有会诠释生命的人,才会珍惜生命的每一秒,才会在生活中努力拍打奋飞的翅膀。</h3><h3> 好运是为有准备的人而来的,好事是冲着有梦想的人而降临的。一九七八年他迎来了两件喜事:一是凭借自已的实力,考上了大学,圆了父亲对他的期望,圆了他的大学梦。二是党和政府为他父亲落实了政策,平了反并复了职。双喜临门给予他无限的喜悦。</h3><h3> 迈入顺境的鱼培林同学没有松懈他前进的步阀。他依然刻苦拼博,努力完善自己。他从低谷中走束,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光辉的人生,登上了生命的新台阶。这就是我的同学,性挌内向不善言谈却不断拼博的鱼培林。</h3> <p class="ql-block">  在青春岁月邂逅的纯真友情是大家争相追忆的永恒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这里,我以我在聚会上的暂短发言,作为本文的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我们从晋东南四面八方汇聚潞中。弹指一挥,昔日同窗皆到老年。年轻时代的拼博也好,老年时期的修身养性也罢,遮不住岁月的沦桑,抹不去青葱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今日相见,时隔半个世纪,朗朗的读书声犹在耳旁,静谧的校园景仍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三年师生谊,一世同学情。年轻时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奋战在哪一条战线,我们都用高涨的热情迎送春秋,用辛勤的双手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用青春和岁月诠释了执着和坚守。</p><p class="ql-block"> 牢记领导的重托,不忘人民的期望。</p><p class="ql-block"> 除了责任就是使命,除了敬业就是奉献。</p><p class="ql-block"> 我们十八班的每位学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没有辜负张老师及其他老师对我们的辛勤培养。</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我们都年过花甲或古稀之年。无论天南海北,地东河西,我们最大的幸福就是珍惜友情,平安健康!</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的心灵永驻青春,让我们的思绪永伴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一完一一</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四年五月一日,潞中师生在潞中原校址举行了五百余人的大聚会。</p> <p class="ql-block">校史研究会成立至校史发行部分照片。</p> <h3>请看第二篇</h3> <p class="ql-block">预告第二篇标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