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川西(上)

琇琇若莹

<h3><br></h3><h3>有一些音乐,听到就能治愈忧伤。</h3><h3>有一些风景,看到就能心驰神往。</h3><h3>有一个地方,听到名字就忍不住想出发。</h3><h3>这就是——川西。<br></h3> <h3>  </h3><h3> 1929年,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发现了这里,并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让西方人第一次领略到了中国四川西部高原独特的山水民俗,从此勾起了中外无数人的向往。</h3> <h3>  从前李太白短短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险丽和不可陵越的磅礴气势。如今逢山开道,逢水架桥,强大的中国早已蓬勃发展,道路四通八达,让蜀道难,不再难以上青天。</h3><h3> </h3> <h3>  左边是滚滚流淌的雅砻江,右边是劈开的石山,穿行于这样的崇山峻岭,看有型的大网铺天盖地兜住了欲放飞自我的山石,颇为震撼。</h3> <h3>  这就是隐藏在这横断山脉的褶皱里,在贡嘎群峰之间的一块人间仙境——</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藏彝走廊,秘境九龙</b></h3> <h3>  九龙位于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西南,处在雅安、凉山、甘孜州的结合部。此行,九龙我们只是过客,不是我们游玩的重点,对于九龙秘境的美我们是随车程走一程看一程,只是粗粗领略了九龙秘境的皮毛,但是一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秀丽景色已经让我们着迷。有那么几个地方,让我们忍不住不顾时间和目的地,也要下车流连、拍照、驻足,那厚厚的草甸,哗哗奔流的清泉,一团团或青翠或灿烂的黄色树叶,远处依稀可见的皑皑白雪,已经让我们心旷神怡,更别说那些藏在深山中的隐世秘境。</h3> <h3>  川西的九龙,是一片如秘境般的处女地。这里是川西高原中最后的秘境,层峦叠嶂,悬崖峭壁,沟壑纵横,著名的有贡嘎明珠伍须海,湖怪出没的猎塔湖,还有密林王国瓦灰山......</h3> <h3>  川西的风景都在路上,这在以后的行程中越发得到了印证。几乎每一条路的左边或者右边都如影相随着一条江或者一条河,近处有溪流、森林、草甸,远处是雪山,是彩色的大地和山林。</h3> <h3>  此次川西之行是昆明“虾将蟹兵”群31人,和玉溪“万翔户外”群10人联袂出行。前两天行程一致,中间将在新都桥分道扬镳,他们去理塘、巴塘,我们去色达,后两天两个团队将相遇于海螺沟。</h3> <h3>  如一副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川西,待我们慢慢欣赏、品读。</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摄影天堂——新都桥</b></h3> <h3>  新都桥是川藏南北线的分叉路口,北通塔公、丹巴,南接贡嘎山,西进理塘可南下稻城、亚丁、香格里拉,是川藏南线G318的必经之地。</h3> <h3>  新都桥是康定市西部的一个小镇,距县城八十多公里,又名东俄罗,他被誉为“摄影家的天堂”,它的美丽,绝对不在于新都桥镇本身,而在于新都桥出镇向东向西2公里外沿线10公里的风景长廊。</h3> <h3>  无垠的草原,蜿蜒的小溪,金黄的树叶,连绵的山峦,牛羊安静吃草,藏寨散落其间,和煦的阳光照耀,神奇的光线变幻,这,就是新都桥,光与影的世界。</h3> <h3>这一路,秋天就在我们的两旁。</h3> <h3>  新都桥的藏家,因为四面八方各路游客纷沓而至,很多已经做起了民俗旅游,我们选了有个好听名字的“梵尘舍民俗”藏民家吃饭,近距离感受一下藏家生活。藏式风格的建筑,方正、敦实、大气,墙体为石砌,平顶,门窗多为绛红色,有简洁的绿色、黄色、蓝色等图案。家家户户宽天大地,都有很大的院落,藏民们大多在房前屋后栽花养草,种植不打农药的生态蔬菜。如果没有这些外来人的打扰,他们的生活虽然会贫困一点,但是绝对是最田园,最慵懒、放松而又惬意的。</h3><h3><br></h3> <h3>  这是美丽、善良、祥和的一家人,老妈妈两个儿子在外工作,姑娘、姑爷守在身边,边过日子边经营着民宿。热情招呼着我们,也积极参与我们的拍照,还拿出珍藏的耳环给我们戴。啧啧,一对耳环几万块,藏民对于黄金、绿松石、红珊瑚等饰品的钟爱绝对超出你的想象。</h3> <h3>  对于旅行的意义,可能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去一个地方,只是让我们的内心有更充实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要给自己机会,不要赶的太紧,不要活的太急,节奏自己掌握,快慢皆有道理。</h3> <h3>  塔公草原旁壮观的雪山群,领头高大威武呈品字型的是“雅拉雪山”。</h3> <h3>墨石公园</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格萨尔通——龙灯草原</b></h3> <h3>  川西,是格萨尔王的发源地之一。龙灯草原在道孚境内,分布在川藏公路的两侧,坦荡宽阔连绵起伏。当年格萨尔王曾在龙灯草原安营扎寨,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因而这片草原也被当地藏民叫做——“格萨尔通”,意为“格萨尔王征战过的草原。</h3> <h3>  差不多占据了整座山的三角经幡下,是“然姑寺”。它是道孚一坐神秘的寺庙,庙内供奉着108座形为男女两两相抱的欢喜佛,规模为世界之最。</h3> <h3>  一路向着此行重要的目的地——色达前行,过了道孚,接近炉霍也接近了一天中阳光最美的时分,夕阳要落下了,那最后的一抹光亮,金碧辉煌地温暖洒落那些光秃秃圆溜溜的山顶上,折皱折叠出了光影的明暗变化,那天空蓝的令人沉醉。</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色信仰——色达</b></h3> <h3>  对色达的向往始于很多年以前,很想去亲眼看看,亲身感受那如鸽子笼般层叠堆积的僧房,感受藏传佛教宗教信仰之虔诚。</h3><h3> 今天终于成行,狂奔五百多公里,于夜晚九点多钟安营扎寨色达旁藏民院子中。</h3> <h3>  这是喇荣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4000米以上。</h3><h3> 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当时只有30多人,从偏僻的色达喇荣沟发展壮大成目前拥有几万人的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蔚为壮观。出家的僧侣们男的称扎巴,女的称觉姆,佛学院戒律严格,男众女众僧侣泾渭分明。</h3> <h3>  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坛城”,坛城的梵文名字叫“曼荼罗”,是按照佛教密宗仪规进行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地方。</h3> <h3>  这位过路的大姐被这窝凭栏休息的吸氧小分队逗了笑的合不拢嘴。不过是升了两三百米的海拔,才4000米就会高反的如此难受和狼狈,头发晕眼发黑,两步一停留,三步一吸氧。我的西藏呢?那诗和远方,难道真的就只是在远方?我承认,色达之行,我有点点挫败感。</h3> <h3>  这样的场景除了震惊,便是敬仰。所有的僧侣身披绛红色僧袍,来来往往。虽有这么多的各色人马,各种打扮,各种“长枪短炮”,各路帅哥美女带着各种外面世界的精彩闯了进来,而僧侣们,不管是行色匆忙,还是悠然踱步,这一切仿佛没有形成一丝的干扰,他们的眼睛和表情永远是宁静而祥和的。</h3><h3>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多么强大的精神家园。</h3> <h3>  他们当中很多的人一辈子都不会结婚,他们一生的唯一就在这里。尽管节假日可能热闹丰富一点,但更多的时候是生活条件的艰苦,和物质文化的匮乏,还有修行的清苦和气候的寒冷,但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又算什么呢?该修的正是如何淡然面对生活的困境和艰难,是对精神家园的渴望,对生命的敬重,对死亡的坦然和对信仰的守望。</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命的顿悟——天葬</b></h3> <h3>  想去看天葬,是想体验生命的顿悟和心灵的清场。</h3><h3> </h3><h3> </h3> <h3>  天葬是藏地古老而又独特的风俗习惯。</h3> <h3>  </h3> <h3>  仿佛受到神灵的召唤一样,秃鹫挥舞着翅膀黑压压铺天盖地而来。</h3> <h3>  这是一种特殊的方式,不能理解的可能会认为太血腥和恐怖,在色达,这里的人们认为天葬是最尊贵的布施,是灵魂不灭与轮回的往复,秃鹫是天葬的神鸟,它们可以将灵魂带入天堂,秃鹫帮助逝去的人实现了肉体的解脱。世间万物,生于自然,还于自然,生死轮回,而天葬就是生命的循环往复。</h3> <h3>  此时此刻,你可能会头皮发麻,会一身起鸡皮疙瘩,会想很多很多的事情,那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或是之重的很多事情在这里都变得轻描淡写,你不必去困惑生或者死,不管是看见了过去还是预见了未来,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大过了恐惧和不安。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人之所以会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所以,好好活着,开心活着,通透的活着,内心充沛而丰富的活着,懂得取舍明白所求,才是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藏文化大百科全书——德格印经院</b></h3> <h3>  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馀平方米,坐落在甘孜州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根据德格印经院的版藏目录,它的藏书之丰在我国藏族地区各印经院中首屈一指,有佛教经典、天文、地理、医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丛书或专著200多部,其中还有一些珍本、孤本。如该院收藏的《印度佛教源流》,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早已失传。《汉地宗教源流》一书,也是研究汉地佛教和考查历史上汉、藏关系的珍贵材料。有300年历史的梵文、尼泊尔文、藏文对照的《般若八千颂》经版,亦为世界所仅有。</h3> <h3>  德格印经院从传统的藏式建筑到经架上重重叠叠摆放的木刻印版乃至精美的壁画、雕塑等,都是珍贵的文物。在当今世界上,完整保存二十七万馀块印版,是绝无仅有的。应当说,德格印经院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木刻印版是德格印经院文物的主体部分,截止目前,院藏印版总量已达29万馀块,可分为书版和画版两大类。</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空中之城——理塘</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水草丰美之地——巴塘</b></h3> <h3>  高空之城理塘之所以被称为高城,是因为理塘平均海拔4000多米。除了优美的风景,更因为一位叫仓央嘉措的人和他的诗歌。这位既是诗人又是情僧的六世达赖,生命中最后一首诗歌就是与这个地方生死相依:“洁白的仙鹤,借我一双翅膀,我不会远走高飞,飞到理塘就返回。”</h3><h3> 据说,理塘有一位他爱恋的姑娘——桑洁卓玛。</h3> <h3>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里;有一种感情,不是朝夕厮守,却是默默相伴;有一种诺言,不必出声却字字在心间。一声思念,无关距离,却可以沧海桑田。有一种思念,无形,却是心脉与心脉的交融,或许这世间,有一种爱不需表白,懂得便是温柔,一份情,不必细说,凝哞,便会永远。</h3> <h3>  往巴塘走就到了姊妹湖,翻越千山万水,就为了与你不期而遇——姊妹湖的高洁、安静与美丽。</h3> <h3>  川西是充满灵性的,风景与信仰并存,诗歌与爱情并存。这是一个把诗句写在蓝天、白云、雪山、草原、湖泊的地方。成熟的牧草透出秋的意境,那闪烁的繁星,圣洁的雪山,如梦般心悸的蓝天,随便一眼都可以惊艳了你的眼眸,触及你的内心,让你如同被蛊惑了一般,来了一次便想着要来第二、第三次......</h3><h3> 写到这里,高反的感觉好像有点想不起来了,我再次选择性失忆,再有时间你们召唤,相信那些有高反和没有高反的我和朋友们一定又会欢呼雀跃地上路了。</h3><h3> </h3><h3></h3> <h3> 还未离开,便已开始想念......</h3><h3> </h3><h3> (文章部分文字摘自网络介绍 )</h3><h3> </h3><h3> (未完待续)</h3><h3><br></h3><h3> 玉溪万翔户外</h3><h3> 2019年10月1—7日川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