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士兵战地日记——难忘的十三个日日夜夜

野太阳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979•士兵战地日记</b></p><p class="ql-block"><b> ——难忘的十三个日日夜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序 埋藏心底的思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又是二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夜深了,万籁俱寂。窗外淅淅沥沥的冻雨,把我的思绪又带回到1979年那个阴雨绵绵、春寒料峭的初春,带回到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南疆。往事历历在目,记忆恍如昨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2日,中央军委下达《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命令》,决定于2月17日拂晓发起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日清晨,人民解放军20余万大军从云南、广西两个方向全线出击。大炮在怒吼,坦克在轰鸣,步兵在冲锋,火光照亮了南疆天空,硝烟遮蔽了边陲大地,红帽徽、红领章在战场上熠熠闪耀!经过28天浴血奋战,“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圆满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作战任务,于3月16日胜利凯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4军161师,配属55军参加了对越作战广西方向第二阶段克敌要塞攻占谅山和第三阶段交替掩护完成撤军的战斗。我所在的482团2营4连随团主力担任穿插任务,在谅山总攻发起前,穿插到同登以南10公里、谅山以西15公里的650高地,阻击谅山增援之敌、切断谅山守敌退路,确保主攻部队全歼谅山守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2月26日入越作战到3月11日撤回国内,十三个昼夜,我们完成了既定任务,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也付出了较大的伤亡代价:全连132人,负伤提前退出战斗的60人,被打散没能和连队一起执行任务的30余人,被俘1人,还有8位烈士永远地长眠在南疆的红土地。他们是: 谌奇军(21岁 湖北黄冈人)、邵泽军(23岁 湖北宜昌人)、黄厚兵(21岁 湖北宜昌人)、李炳华(22岁 湖北郧县人)、王正光(24岁 湖北枝江人)、江发林(19岁 湖北云梦人)、李少屏(21岁 江西丰城人)、李洪亮(21岁 江西丰城人)。</p> <p>  </p><p> 每当一有人提起1979,这些烈士的音容笑貌就会像幻灯一样浮现在面前,那挥之不去,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常常使我有一种冲动,总想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场战事,从中体会战争的残酷及和平的来之不易,但却又不知道从何处下笔。</p><p><br></p><p> 另外,有关这场战争的文字资料太多太多,作为参战的普通一兵,毫无疑问有着显而易见的局限性。思来想去,还是<b>把当年在越南战场草草而就的战地日记重新整理一下</b>,尽最大可能的进行还原,试图以我这一滴水映出整个对越作战这片大海汪洋,以此告慰逝去的英魂,了却埋藏心底数十年的心愿。</p><p><br></p><p> <b>题目就叫:1979·士兵战地日记——难忘的十三个日日夜夜。</b></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引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对于我这个参战的普通士兵而言,当时不可能清楚的知道上级整个作战决心、意图和目的,仅仅是跟随连队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的命令。直到回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对我所在的部队在对越作战中的情况,有了较为全面清晰的了解。为了便于叙述有必要将自卫还击作战的情况,由全面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的交代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越两国的边界绵延1350公里。云南与广西两省与越南莱州、老街、河江、高平、谅山和广宁6省接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针对越南发动全面侵柬战争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扩大对越作战规模,时间延长到15至20天,搞掉他3到5个师。增调50军和54军参战,作为战役穿插部队,从中老边境的勐腊0公里打出去,攻克奠边府,迂回越西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9年1月初到中旬,50军军长张志礼、54军军长韩怀智带领各师长、团长和军、师机关人员到云南勘察地形,了解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昆明军区为了统一对50军和54军的组织指挥与后勤保障,专门成立了军区西前指。但越军在柬埔寨战场进展之快出人意料,战争第14天占领金边,第21天基本控制柬埔寨全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鉴于柬埔寨局势已经难以挽回,加上浅近纵深有限规模惩罚性战争的指导思想,迂回越西北的战役计划取消,50军(149师到云南方向)和54军作为战役预备队投入广西方向,昆明军区西前指也随之撤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凌晨5时许,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中国军队,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以广西、云南为界分东、西两线对越南6个省的11个县展开全面进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线以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为总指挥,东线以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为总指挥。参加西线对越作战的我军有:昆明军区的11军31师32师、14军40师 41师42师,成都军区的13军37师38师39师、50军149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东线参战的我军有:广州军区的41军121师122师123师、42军124师 125师126师、 55军163师164师165师,武汉军区的20军58师 、43军127师128师129师、54军160师161师162师,成都军区的50军148师150师,广西军区独立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军大致有9个军约22万人参与一线的这次战役。同时,后勤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弹药、给养、铺路等都需要人来完成。铁道兵,炮兵等也都是这次战争的参与者,加上支前的民兵,后勤方面大约有近30万人在辛苦的工作,总共约有50万人投入这场还击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广西战区,以拿下谅山为既定目标。自2月17日开战以来,东线人民解放军各部队迭经苦战,穿插东溪,会攻高平,缠斗同登,虽付出了重大牺牲,但攻坚必克,至2月25日,已形成威逼谅山之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谅山,位于我广西凭祥市以南,距我边境18公里。四面环山,有海拔800米以上的扣考山、扣马山和扣派山等天然屏障,交通发达,南通河内,北达高平,东至禄平,西抵太原,铁路经城内纵贯南北,奇穷河横断市区,是越南北方的要塞,是通往河内的大门,扼中越重要通道,自古就是军事重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主攻谅山的中国军队是第55军及54军161师,加强重炮集群。另配属43军主力和50军148师,从东面禄平方向协同进攻。进攻兵力共计7个师8万余人。</p> <p>  </p><p> 谅山地区守敌,主要是隶属河内第1军区的越南人民军第3师,计有4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2个独立营和4个公安村,约12000余人。战争由第一阶段转入第二阶段后,谅山守敌达22000余人。</p><p><br></p><p> 越第3师又称为“金星师”,1965年9月组建于越南南方,其名取“南方的一颗金星”,象征胜利之意,为南方对美军作战的主力师。在越军中,除组建于50年代抗法救国战争中的312、316、304、308等历史最悠久的头等师外,便数这个第3师了。第3师下辖4个团,其中12团曾获“英雄团”称号,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在与美军作战中功勋赫赫。141团则能攻善守,曾获越南“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p><p><br></p><p> 第3师从上到下,兵骄将傲,曾喊出过“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去过春节!”的狂言。很可惜,摩拳擦掌的第3师出师不利,在同登挨了中国军队55军狠狠一拳,丢了那个“英雄”12团。第3师余部10000余人退守谅山,利用谅山周围山地设防,密布明碉暗堡,准备将中国军队挡在此处。与此同时越军又增调了327、337师和北太省197团部分兵力,总共22000余人据守谅山。</p><p><br></p><p> 敌军战前的具体部署是:第12团防守班庄、扣考山、同登地区,团指在438高地。第141团防守班仰,通连、波竂地区,团指在波竂。第2团在谅山到巴罗沿公路铁路两侧要点防守,团指在当坤。205独立营在同登附近,高禄独立营在坂然地区。公安内卫12团和4个公安村分散部署于边境沿线,该团团部和3师指挥所均位于谅山。炮兵166团,分营配置于丹让、它左、班诺地区。形成了正规军、地方部队和公安武装相结合的防御体系,以民军严密控制间隙地带。</p><p><br></p><p> 2月17日自卫还击战打响后,特别是同登之敌陷于我重围后,敌即匆忙从内地调兵驰援。2月25日,驻广宁省东潮地区的327师先头分别进抵林场(42团)、圻罗(540团)、龙都(155团)、那杜(师炮兵120团)地区,师指位于那丁。北太省197团进至650高地、左无、扣派山地区。驻越南南方顺化的337师先头52团部分兵力进至559高地附近。</p><p><br></p><p> </p> <p>  </p><p><br></p><p> 黎笋集团反华蓄谋已久,谅山地区的设防也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经营,构成了完整的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体系。妄图以此为依托,穷兵黩武,成为进攻我国的前哨堡垒。</p><p><br></p><p> 我军从正面进攻谅山,只有一条经同登向南至谅山的公路,周围则尽是山岳丛林。越军第3师将主要兵力摆在了谅山外围的各个山头高地上,俯瞰公路,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中国军队的机械化兵力只要通过公路经达此处,便会遭到猛烈的打击。</p><p><br></p><p> 与此针锋相对,我军的战法则是先控制外围山岭高地,逐个拔点,扫清谅山外围越军,再沿公路发起总攻。</p><p><br></p><p> 2月26日,自卫还击战进行9天后, 我部161师配属55军投入谅山地区第二、三阶段进攻战斗。军主力以攻占谅山为目标。481团、483团为军预备队,配置在岜口、板介地区。482团3营在班庄担任警戒。1营和我所在的2营在民主山展开分别向650高地攻击,在规定的时间内穿插到位,截断谅山守敌西退之路,阻击越北增援之敌。</p><p><br></p> <p>  </p><p><br></p><p> 650高地地区位于同登西南10公里、谅山西侧15公里处,有27个主要制高点。该地区山峦重叠,沟深谷狭,大部分山顶光秃,顶部平缓宽大,山腰至山脚坡陡,一般为40—60度。山谷树林密布,杂草丛生,道路稀少。有4条南北、东西走向的简易公路。1号B公路从东侧和南侧绕过。650高地是同登西南、奇穷河右岸的最高峰,东西长350余米,南北宽150余米,山顶呈马鞍形,山腰至山脚坡势险峻陡峭,灌木丛林茂密。</p><p><br></p><p>  防御之敌为越军2个加强营。敌197团2营位于昆峰、南607高地、昆带、郭蛮地域;敌2团5营位于650高地和坤子西侧高地。防御重点是650高地、南607高地和昆峰。</p><p><br></p><p>  夺占该高地可控制1号B公路,阻止太原方向之敌向谅山方向的增援,同时阻止谅山守敌向太原方向突围。</p><p><br></p><p>  当日黄昏,我们受命出发了,向国境线开进……</p><p><br></p> <p>  </p><p><br></p><p> <b>2月26日 阴</b></p><p><br></p><p> </p><p> </p><p> “文书,你剃光头不好看,有点恶道”,连部通信员勾宛军跟在我后边说。</p><p><br></p><p> “是吗?”我摸了摸下午才剃的光头随口问走在前边的司号员王长中。</p><p><br></p><p> “嘿嘿,是不怎么样。你没自己照照镜子看?”</p><p><br></p><p> “我哪有时间照镜子啊。”</p><p><br></p><p> 是啊,部队2月18日从河南焦作驻地出发乘火车经过4天5夜的长途跋涉,4天前到达广西凭祥大青山林场集结地域、24日从集结地出发,当晚进至龙州上降地区。连续数日我就一直在忙。因为是连队的军械员兼文书,入越之前全连物资装备的配备、武器弹药的补充、各种数字的统计繁复的活儿都集于一身,能不忙吗?直到今天下午,才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地处理自己的事务。用时5分钟找人帮我剃了个大秃瓢。这也是每个参战人员必经的程序,为的是战场上负伤后好包扎。紧接着又做了两件必做的事情,在军帽和领章内侧标注血型,在伤病员临时供给卡背面一笔一划的写上:中共预备党员。这些都是为一旦负伤或者牺牲做的准备,以免伤后、死后还给组织上找麻烦。</p><p><br></p> <p><br></p><p>  回想这几天整个连队的情景就两个字:忙乱。这不,光顾忙活公家的事了,我自己在部队奉命出发的最后一刻,才不得不整理自己的装备:背包、挎包、雨披、水壶、小锹、消毒药片、电起爆器、工具包、防毒面具、急救包、伤病员临时供给卡、4枚手榴弹、300发子弹、装在1个手榴弹箱内的500只火雷管、200只电雷管。粗粗算下来有30公斤左右,基本上是我体重的一半。不过,比起其他人还算负荷轻的。</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班排单兵负荷平均40公斤左右。生活负荷都是相同的:背包、挎包、雨衣、水壶、饭碗、口杯、干粮、弹带、急救包。战斗负荷大同小异:武器、弹药、防毒面具、小锹、小镐、反坦克地雷、爆破筒、炸药。</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步枪手40公斤:半自动步枪1支、子弹200发、手榴弹4枚、防毒面具1具、小锹或小镐1把、反坦克地雷或爆破筒1个 。</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爆破手45公斤:半自动步枪1支、子弹200发、手榴弹4枚、防毒面具1具、炸药5公斤、爆破筒1根。</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冲锋枪手40公斤:冲锋枪1支、子弹300发、手榴弹4枚、防毒面具1具、炸药5公斤。</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班用机枪射手29公斤:轻机枪1挺、子弹400发、弹盒2个、防毒面具1具。</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班用机枪副射手30公斤:子弹600发、弹盒2个、防毒面具1具、小锹或小镐1把。</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40火箭筒射手28公斤:火箭筒1个、火箭弹3发、背弹具1副、防毒面具1具 、小锹或小镐1把。</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40火箭筒副射手29公斤:火箭弹5发、背弹具1副、防毒面具1具 。</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60迫击炮炮长28公斤:半自动步枪1支、子弹200发、标杆2根、零件包1个、防毒面具1具。</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60迫击炮1炮手28公斤:60炮1门、防毒面具1具。</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60迫击炮2、3炮手30公斤:60炮弹10发、防毒面具1具、小锹或小镐1把。</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全连参战人员132人,干部9人:连长饶武金、政治指导员韦善平、副连长罗圣友、副政治指导员张杰武、一排长曲凡一、二排长王正光、三排长毛银洲、四排长余发晓、司务长靳万海。战士123人。共3个步兵排1个火器排及连部、炊事班,拥有9支手枪、18支冲锋枪、56支半自动步枪、9挺班用机枪、4具40火箭筒、3门60迫击炮、4部步谈机。加上临战前配属的1个营属82无后坐力炮排,1个重机枪排,全部兵力近200人。</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徒步行进间,天渐渐暗下来了。向南的公路上车马铿锵,人声喧嚣,尘土飞扬。路中间是汽车,路两边是步兵,路基下两侧是坦克。各种车灯把道路照的通明,越往南行进的速度越快。</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2点左右,到达凭祥最南端的小镇——隘口,再往前不远就是友谊关。部队没有继续向南,而是离开公路向西面的大山爬去。</p><p><br></p> <p>  </p><p> </p><p><br></p><p> 一条羊肠小路仅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左侧是峭壁,右边是悬崖,路况极差,大家只好身体向左倾斜左手扶壁,一步一挪艰难行进。耳边除了风声就是人和骡马的喘息声、武器装备碰撞声,没人说话。</p><p><br></p><p>  </p><p> 忽然,前面十几米有重物坠落山谷的声音,大家紧张的全都伏在地上,部队停止了前进。不一会儿传来消息:二炮连一匹驮运装备的军马连马带炮坠落崖下,还好没有人员伤亡。</p><p><br></p><p>  继续前进的口令传了下来,队伍又开始向前蠕动。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午夜时分来到一较为平坦的山谷地。在几堆篝火的映照下,可以看出这是一片刚刚修整出的平地。</p><p><br></p><p>  部队按建制列队集合,部队长下达命令:各连用于驮载无后坐力炮、迫击炮、重机枪的骡马全部留在国内,炮兵、机枪兵用人力替代骡马携带武器装备进入越南。</p><p><br></p><p>  营属火器连接到命令开始忙碌起来,步兵连有人开始打听消息了。很快大家就知道了,这里是中越边界15号界碑,向前几步就是越南!</p><p><br></p><p>  “部队出发!持枪,打开保险!保持战斗队形,快速前进!”部队长下达命令。我们跨过国界,一头扑向黑暗。</p><p><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2月27日 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出那片山谷,向左一拐,踏上一条公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方传来口令:部队分成两列沿路两侧前进!不准脱离战斗队列,防止陷阱地雷造成人员伤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心翼翼地踩着前边战友的脚印向前急速行进,生怕一步迈错踩上敌人的地雷。说是地雷其实就是越军埋在草丛里的TNT炸药块。它的爆炸威力不及制式防步兵地雷,但足以炸断靠近它的腿脚。记得部队在国内开进途经广西宁明县时,就见到许多从前线转运下来的缺脚断腿的伤兵。当时出于好奇我们跑去观看,上级担心会影响士气,慌着忙着集合部队大唱革命歌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夜暗越来越浓,周围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仅能隐隐约约看见前边距自己一步之遥的战友左臂上扎的白毛巾若隐若现,那是为了便于识别在出发前统一捆扎上去的。除此之外,任凭你使劲瞪大眼睛,还是什么也看不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公路右侧传来的河水声在耳边哗哗作响,空气中弥漫着火药、腐尸和血腥混合在一起的难闻气味。脚底下不时会发出胶鞋、路面与弹片碰撞产生的声响。由于负荷过重,双肩被勒的生疼,从裤兜里掏出手绢把两根背包带系在一起,以减轻肩膀的压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行进了大约两个多小时,进入一隧道,周围更黑了,连白毛巾都看不见了,本能使我赶紧伸出一只手触摸着前面人的背包跟着前进,刚走了十几步,手摸空了!心里猛地一紧,甩开大步赶了上去。突然,手脚腾空,然后左膝先着地掉进了一个一人深的弹坑里。钻心的疼痛瞬间传遍全身,坏了,该不是腿骨折了?!拼足力气往上爬,第一次没有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疼痛令人周身痉挛,冷汗淋漓。只有不停的告诫自己:不能掉队,赶快上去,追上部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快!快!!强忍巨痛,紧咬牙关,用尽全力终于爬出了弹坑。摸摸左膝盖,裤子破了个巴掌大的窟窿,湿漉漉黏糊糊的,活动活动关节还能动,没有骨折!顾不了那么多了,顺着声响一瘸一拐继续往前赶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对生命的渴望,抑或是对死亡、被俘的恐惧,五、六分钟后终于撵上了部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又行进了两个多小时,天渐渐发白,部队到达了指定位置待命。这才找到卫生员于铁军,两人一起钻进雨披里打着手电筒查看伤情。他告诉我左膝盖下方创口有六、七公分大小,皮肉外翻,但没伤着骨头。他还说这是他入越之后接触到的第一个伤员,有些慌乱,手脚有点不听指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处理完伤口,疼痛减轻了许多,困意袭来,裹着雨披迷迷糊糊睡着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轰,轰轰——”震耳欲聋的炮声把我惊醒了,抬眼望去,呼啸的炮弹从头顶掠过飞向不远的地方,山摇地动,乱石横飞,火光冲天,把半个天空映成桔红色。此时大约7时许,友邻部队扫除谅山外围敌据点的战斗开始了,这是步兵进攻前的10分钟炮火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点半,上级的命令下来了:就地修筑工事,等待命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长途急行军体力消耗太大的缘故,加上阵地表面土质坚硬,修筑工事的速度进展缓慢,挖不了几下就混身冒汗,嗓子冒烟,气喘吁吁。一口气把配发的一大罐蔬菜罐头报销了,一来解解渴,二来减轻负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5点左右,工事基本形成,大家待在战壕里擦拭武器,整理装备。几个老兵聚在一块正在为越南军队到底是什么装束,见到什么样的人应该开枪争论不休。此前,部队还真没有进行过如何识别敌我方面的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7点急促的紧急集合号声响了,营长命令全营除了携带武器弹药干粮外(由于任务的需要出国前仅带了可供3天的物资给养),其他的装备全部留下,火速到山下小村旁的坝子里集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短暂的忙碌之后,部队身后阵地上留下了成片的装备和物资。我细数了一下身上还剩的装备:4枚手榴弹、挎包、水壶、300发子弹、3天的压缩干粮、急救包、伤病员临时供给卡、消毒药片、1支圆珠笔、1块上海牌手表。那表是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后,父母托人捎来的。部队纪律是不允许战士戴手表的,当了一辈子兵的父亲是知道的,但还是这样做了,其中的含义只有父亲自己心里清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轻装完毕,全连官兵穿过山脚下的村子跑步向集合地点集中。拐过一幢民房的山墙,被眼前的一幕惊出了一身冷汗,不由的停止了脚步:一个干瘦的越南男性老者——姑且称他为老者,因为在我们这些20来岁人的眼里,40岁以上的都觉着是老者——仰面躺在地上,深深的眼眶里一双无神的眼睛盯着天空,胸前血肉模糊,身下的土地被血染成黑红一片。进入越南后第一次见到死人,心脏止不住的一阵狂跳。踌躇间前面的人已跑出十几米远,后面的人在催促。只好牙一咬,心一横,眼一闭,一个箭步从死人身上窜了过去,连蹦带跳的跟上了队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营集合完毕,营长开始布置任务:1营先于我营向敌后穿插,途中遭遇越军伏击,目前已与团指失去联系,情况不明,吉凶未卜,我营奉命前往增援解围。紧接着营教导员作战前动员:1营的战友们正处在危急之中,我们不能坐视不管,祖国在看着我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同志们杀敌立功的时候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营长一声令下,全营立即出发,顷刻间隐没在黄昏的群山之中……</p> <p> </p><p> </p><p><br></p><p><b> 2月28日 阴转大雨</b></p><p><br></p><p>  夜,黑的就像一个倒扣的大黑锅,看不见一丝光亮。</p><p><br></p><p>  部队沿着一条山间小道,缓缓前行,为了隐蔽企图不准发出任何声响,不远的密林深处,隐隐约约能听见婴儿的哭啼声,所有人都蹑手蹑脚 ,不敢弄出动静。可是跟随我营一同行进的军炮团炮兵侦察员所携带的两瓦机,为了保持联络叽哩哇啦一个劲的响个不停,真想冲过去掐那个兵的脖子。</p><p><br></p><p>  走着走着前边的人身子向右一跨,下到山路边一条齐腰深的水沟里,后边的人全跟着下到沟里,趟水趟了有100多米,又回到小路上继续行进。开始以为小路上可能埋有地雷,水里比路上安全。其实并非如此,是队列中不知是哪个兵一脚踏空滑进水沟里,结果后边的人也全跟着下到水沟里了。</p><p><br></p><p>  从水沟里回到小路上,裤子全湿透了,胶鞋里灌满了水。还没来得及清理,前方传来口令:搭帐篷卧倒!前后的人面面相觑,搞不懂是什么意思,估计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兵方言各异把传过来的口令传成这样了。 </p><p><br></p><p>  部队不停顿的前进,强忍着左膝隐痛穿着灌满水的防刺胶鞋,一步一“咕哇”,就像踩着两只蛤蟆。</p><p><br></p><p>  天放亮了,周围的景物能看见了,行军的速度也就快了起来。小路的尽头是条简易公路,部队沿公路继续向前。行进间不知是谁喊了声“快看呐,越南女俘虏!”将大家的目光吸引大路右侧。</p><p><br></p><p> 公路边土坡下,几名我军士兵持枪看押着两个席地而坐的女人。在她们那黑里泛绿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一身蓝黑色的衣服裹着瘦小的身躯。“嘿,越南女人也太不耐看了。”“比我想像的要难看多了。”听着大家的议论,再看看这俩女人,果不其然。</p><p><br></p><p>  部队没有停顿,行进了约1个小时,进入左侧小路。穿过一个小山坡,就听见坡顶“嗵”的一声,5连一个战士被TNT炸断了腿,这是全营首列爆炸物造成的伤亡。部队没有为此影响前进速度,大家只是更加小心了。</p><p><br></p><p>  一路前行,没有遇到抵抗,队伍有点松懈。忽然前边的人躁动起来,紧接着压着喉咙“注意隐蔽——!”的口令传了过来,大家一下子紧张起来。</p><p><br></p><p>  左前方约200米处有两个班的越军松松散散、毫无戒备的顺着山路进入视野。入越作战以来第一次与敌正规部队的遭遇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发生了。</p><p><br></p><p> 敌军着装统一,衣服裤子和我军一样,头上戴的是宽边硬壳的帆布盔帽,打赤脚,黑色的前露脚趾后露脚跟的凉鞋挂在腰间,没戴帽徽领章无法识别军衔。再看看武器,多数背的是比我军还要先进的56-1式冲锋枪,还有背美式掷弹筒的。</p><p><br></p><p>  接到敌情,全营瞬间隐蔽在没膝深的野草中,轻重火器一齐指向这十来个敌人,就等营长一声令下立即开火,把他们送回老家。</p><p><br></p><p>  敌人越来越近,猥琐的面部特征看的清清楚楚。身为连队的军械员兼文书,没有配备枪支,能用的武器仅有4颗手榴弹。打开护盖把手榴弹拉环在小拇指上套牢,随时准备投掷出去。</p><p><br></p><p>  敌人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始终没有听到营长的命令。眼见敌人消失在密林和雨雾中,营长这才命令一个排尾随而去,大部队继续前进。</p><p><br></p><p>  我们营的任务是为1营解围并向650高地穿插,与小股敌人纠缠会暴露意图的。</p><p><br></p><p>  不知不觉天下起了小雨,低头看了看手表13点刚过。怕把手表淋坏,用一张包子弹的油皮纸将表包好揣进左上衣口袋。</p><p><br></p><p>  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强行军部队极度疲劳,行动变的迟缓起来,收容队的压力越来越大。</p><p><br></p><p>  翻过一个山头前方传来阵阵枪声,前边不远处是开村地域,估计离1营不远了</p><p><br></p> <p>  </p><p> </p><p><br></p><p> 越往前行枪声越大,周围的人全都拼命跑了起来,不知不觉中也跟着大家向前狂奔。长距离的奔跑体力消耗很大,没跑一会儿便上气不接下气了,大张着嘴巴呼哧呼哧喘粗气,汗水顺着脸颊、前胸、后背往下流淌,嗓子火烧火燎的疼,肺好像就要炸开了。</p><p><br></p><p>  越过一道坎,前面是个山垭,敌人的交叉火力打的山石翻滚、火星飞溅。那枪声根本不是我们平时训练时的“砰!砰!”声,而是“啪!啪啪!”声,这种枪声只有冲着你打才会有,令人毛骨悚然。</p><p><br></p><p>  连长饶武金命令重机枪实施掩护,配属炮兵和步兵两人一组快速通过垭口,如果有伤亡其中一人负责救护另一人。</p><p><br></p> <p>  </p><p><br></p><p> 一组、两组、三组、四组、五组…… 轮到我了,一个比我低一头的戴钢盔的炮兵凑了过来,我们成了一组,因为是临时加强到我们连的并不认识他。冲!我和他对视一眼同时向前冲去,接近垭口一个前滚翻我过去了,再回头一看,他没下来,头朝上脚朝下倒在坡上。</p><p><br></p><p> 赶紧返身,冒着弹雨揪着他的裤腿把人拽了下来,这时他已经没有了声息。拖到安全地带,在他腰肋处发现一个弹洞,不大,却要了他的命。</p><p><br></p><p>  通过山垭的部队迅速展开,向开村之敌发起攻击,很快大股敌人被消灭了,剩余下的仓皇逃窜。</p><p><br></p><p>  部队紧紧跟着追了上去,继续向650高地方向攻击前进。</p><p><br></p><p>  越是枪声密集的地方,伤员越多。由于连队行动过快,民兵担架队跟不上来,中间出现了空挡,我们战勤组弥补空缺。</p><p><br></p><p>  有一个兵,是个戴钢盔的,步兵都没有装备钢盔,有钢盔的是配属炮兵。他脸上贯通伤,整个面颊血肉模糊,急需往下运送。</p><p><br></p><p> 见他伤重,就急着想赶快交给民兵担架队,奋力背起他就往后跑。他面部的伤口一直流血,染得我右侧前胸后背都是血,血腥气直冲脑门。</p><p><br></p><p> 跑着跑着感觉不对劲了,前边的小路没了,遮天蔽日的山林中灰雾茫茫,阴森森的一片死寂。霍地一下周身汗毛都立起来了,一个念头陡然跳了出来:就我们两个人,可别遇上越南特工啊!慌忙中赶紧顺原路返回,却找不着回去的路了。</p><p><br></p><p> 转了几圈累得气喘吁吁还是找不着,这下可真急了。把伤员放在一棵大树下,跟他说:兄弟,你先在这等我一会儿,我去找自己人,完了来接你。他说不了话,睁着眼睛望着我,里面透着生的渴望。我安慰着说,你放心我一定回来!</p><p><br></p><p> 转身钻进密林摸索着向前走,前行了大概百十米,远远的听见有人喊“文需——!文需——!”原来是我们连2班一个叫赖玉源的广州籍兵来找我们了,真是绝处逢生!</p><p><br></p><p> 我们俩架着那个兵,一路跌跌撞撞赶上了部队,随后连同其他伤员一起交给了几小时后才上来的民兵担架队。</p><p><br></p><p>  雨越下越大,泥泞的山路行走十分艰难,下山时还好些,走不成一出溜就滑到山底了,可上山就难了,每向上跨一步至少会下滑三分之二,不留神滑倒了,刚才上山用的劲儿算是白费了,还得从头开始再爬。</p><p><br></p> <p>  </p><p> </p><p><br></p><p> 不知不觉中天全黑了下来,雨一阵比一阵紧,四周的枪声也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令人窒息的消息在部队中蔓延:我们被包围了,陷入越军的伏击圈。</p><p><br></p><p>  一道口令传来:晚上8点突围。</p><p><br></p><p>  时间到了,队伍开始行动,但一动弹便招致更加密集的火力袭击,只看见自己人不停的倒下,但看不见枪炮是从哪儿打来的,部队就像掉进井里的黄牛有劲没处使。又一个战士黄厚兵牺牲了,负伤的更是不乏其数。</p><p><br></p><p>  杂乱无序、疲于奔命、疲惫不堪,整个部队上下弥漫着一股绝望情绪。</p><p><br></p><p>  左突右冲中许多人被挤得掉下了山崖,大多数又都找到了部队返回了连队,有少部分人却没能回来,有的牺牲了,有的失踪了。</p><p><br></p><p> </p><p> 炊事班一个兵掉到了山谷里,茫茫黑夜辨别不清方向,结果爬到了越军阵地上,被对方抓了俘虏,他是我们营对越作战期间唯一的被俘人员。</p><p><br></p><p>  新的命令又下达了:原地固守,明天拂晓突围。</p><p><br></p><p>  部队不动了,四周的枪声也趋于平静。瓢泼大雨淋得大家从头到脚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寒冷的夜晚冻得人浑身发抖牙齿打颤。实在忍受不了了便挤在一起,用身体互相取暖。</p><p><br></p><p>  我和副指导员张杰武相互依偎在一起,跪坐在泥水里,在倾盆的大雨和刺骨的寒风中等待黎明。</p><p><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3月1日 雨转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紧张焦虑和饥寒交迫中捱到天明,雨渐渐停了下来,部队开始下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在的这座山比周围的山都高些,全营各连队分散行进,没有明显的战斗队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部队连走带滑的下到半山腰,突然对面山顶枪声大作,是那种“啪!啪啪!”的枪声。顿时,身边火星四溅泥土飞扬,伴随着子弹掠过耳畔的“嗖嗖!”声和钻进土地里的“吱吱!”声,连长饶武金大喊:散开!快速前进!抢占前方制高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话音未落我就势向山下滚去,在倒地的一瞬间,瞥见战友们中弹的、没有中弹的全一种姿势急速向山谷翻滚而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谷底,哈!沟里堆满了随人一块滚落下来的物品,停下来冒着敌人的弹雨,扒扒拣拣找到一件雨衣,干部配发的是雨衣,战士是雨披,卷吧卷吧两个袖子一系斜挂在肩上。心想,要是昨晚有雨衣也不至于淋得半死冻得大半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有人大喊:那是谁!不要命了!浑身一激灵赶紧猫着腰向前方山顶冲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座山因其山坳里的小村郭蛮而得名。山顶有两个越军火力点交叉阻拦射击,挡住了部队穿插的通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接近山顶的一个一米多高的土坎儿下面,我们十多个人伏卧在那里被敌人的火力压的抬不起头来,根本看不清敌火力点的具体位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身向山下望去,远远的下面的部队成散兵队形正向山上冲击。敌机枪、冲锋枪发射的曳光弹贴着头皮疯狂地向下泼洒,弹道看得清清楚楚,火力凶猛。</p> <p>  </p><p><br></p><p> 右边一个步枪手向上探出身子,开枪向敌人射击,几声枪响后他身体向后猛地一仰倒下了,半自动步枪却留在了土坎上。</p><p><br></p><p> 卫生员于铁军连忙为他包扎伤口,我一探头把步枪攥在手里,嘿,这回有枪了!有了枪心不慌,尤其是在战场上。</p><p><br></p><p>  由于正面敌火力太猛烈,饶连长命令3排以火力吸引敌人,其他排从右侧林木较多的地方迂回。</p><p><br></p><p> 跟随着1排战友向右再向上,这回看清了,敌右侧火力点距离大概百十米,一个由几根立木支撑起来的茅草屋顶下,三、四层麻袋垒起来的工事里,起码有四、五支轻重武器向山下吐着火舌。</p><p><br></p><p> 靠前再靠前,边冲锋边射击。半自动枪盖的后座力震得鼻梁右侧生疼,枪膛里喷出的青烟呛得嗓子火辣辣的。</p><p><br></p><p>  全连的轻重火器雨点般砸向敌人,不一会儿它就哑巴了。</p><p><br></p><p> 冲进敌工事一看,满是稀泥的地上八、九个越军横躺竖卧、血肉模糊。顺手捡起地上的冲锋枪一瞅,全新的56-1式,我军装备却是56式。枪的保险上中文标注的“单发”“连发”清晰可见。再看看垒工事的麻包,几个黑色的宋体大字赫然在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白花花的大米从破口处撒了一地。拾起随意丢弃的军用搪瓷杯、搪瓷碗翻转过来底下都印着“中国长沙”、“中国南宁”字样。</p><p><br></p><p> “真TM白眼狼!”平时很少爆粗口的我不由得脱口而出。</p><p><br></p><p>  就在我们连消灭了敌右侧火力点的同时,兄弟连队也拔除了另一个火力点。</p><p><br></p><p>  部队向纵深攻击前进,战勤组被留下来打扫战场、救护伤员、搜寻牺牲者。</p><p><br></p> <p>  </p><p><br></p><p> 在一片竹林边,见到了我当新兵时的老班长李志安,他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由于失血过多脸色苍白、浑身打颤。</p><p><br></p><p> 与他一同负伤的还有十多个,所幸没有人员牺牲。伤员经过简单的包扎,转交给民兵担架队。</p><p><br></p><p> 在伤员移交当中,把那支半自动步枪一起交给了民兵,然后挎着刚缴获的冲锋枪与战友一道顺着越军架设的电话线继续向昆峰、650高地前进。</p><p><br></p><p>  到达昆峰,战斗已经结束。战场上一片狼籍,到处是越军遗弃的军服盔帽和枪械弹药以及残缺不全的尸体,在主峰的反斜面有大片的新鲜泥土。我们没有停留直奔650高地而去。</p><p><br></p><p>  翻过山脊650高地就在眼前,遥遥望去同登至太原的1号B公路犹如一条灰色的带子环山盘绕着向远方延伸,650高地如同一个倒扣的莲花座,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山顶主峰笔直耸立,直接云端。它是越军设立在同太公路上的咽喉要地,也是我们迂回穿插势在必夺的任务目标!</p><p><br></p><p>  下了昆峰,穿过一条小溪,650高地主峰延伸出的一条山腿,就在眼前。由于几天来的连续作战,没顾上给手表上发条,不知什么时候手表已经停了,时间估计在13点左右。</p><p><br></p><p> 我们一行人在近一米深的草丛中疾步前进。山上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十几米以外什么也看不见。寻着枪炮声越往上走,枪声炮声越紧,在靠近山腿中部地段遇上了营大部队,我们迅速归建和全连一起加入到攻击650高地的战斗中。</p><p><br></p><p> 不觉之中天阴暗了下来,部队指挥员决定利用迷雾做掩护,对守敌进行突袭。趁着黑暗,我们向山顶摸去,离敌人已经很近了,上面的说话声清晰可辩。</p><p><br></p><p> 把枪上的刺刀打开,把手榴弹拉环套在小手指上,就等着一声令下冲上敌阵地,打他个措手不及。就在这节骨眼儿上不知是谁一脚踏空,弄了个不大不小的动静,惊动了敌人,越军的轻重火器、枪榴弹、手榴弹劈头盖脸倾泻下来,部队顿时伤亡过半,突袭也被迫改为强攻。</p><p><br></p><p> 650高地上的战斗进行的十分激烈。越军好像也察觉到了我军的企图,显得更加疯狂,在血与火的搏杀中,我们与敌人争夺着阵地上的每一寸土地。</p><p><br></p> <p>  </p><p><br></p><p> 一口气投出3颗手榴弹后,把第4颗留下了,为的是最后关头不做俘虏而给自己准备的光荣弹。</p><p><br></p><p> 由于这场意外打乱了原先的部署,加上人员伤亡过大,部队停止了攻击,撤退到650高地山脚下。又有20多人因为这场意外而负伤。</p><p><br></p><p> 部队仓促下撤,又是在黑夜中进行,许多伤员来不及一起撤下来,整整一夜650高地上到处都能听见伤员撕心裂肺痛苦的哀号,活似人间地狱。</p><p><br></p><p> 夜,漆黑的令人六神无主。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在战友们中流传的沸沸扬扬:有人临阵怯场,私自带领自己的手下北逃。这一传言更是搅得人心惶惶,大家都在为部队或者更确切的讲为自己的命运担忧。</p><p><br></p><p> 雨更大了,夜更黑了,借着山势挖了个刚刚能容下身子的猫儿洞,倒退着挤进洞里,枪口朝外对着深不可测的黑暗。</p><p><br></p> <p>  </p><p> </p><p><br></p><p> <b>3月2日 阴</b></p><p><br></p><p>  天已破晓,部队开始集结。</p><p><br></p><p>  步兵发起攻击之前,全营重火器集中向650高地轰击。炮火持续了大约十多分钟,凄厉的冲锋号划过黎明的天空。“冲啊——!杀啊——!”跟随着战友一道高喊着,沿着昨天已经经过的山腿,向山腿顶端的平台发起冲锋。</p><p><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段距离大概有500米左右,乔木林密、灌木丛生,合抱粗的大树比比皆是,山林之中云雾缭绕,能见度很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腿顶端和主峰的守军没有动静,我们蜂拥而上。距山腿顶端约100米时,前方枪声大作,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高射机枪响成一片,中间夹杂着迫击炮、手榴弹、枪榴弹的爆炸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攻部队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趴下了。就地卧倒举枪准备射击,面前有一双脚挡住了视线,我的头紧顶着前面人的脚了。想朝后退退,又蹬着后面人的头了。左面右面也是人挨人。部队没有展开,全挤一块了。这会儿要是落下几发炮弹,伤亡可就大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冲锋号在右侧再次骤然响起,扭头一看,全营各连的司号员在营部司号目的带领下,站在一个洼地里鼓着腮帮子拼命的吹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步兵们再次跃起呐喊着向前冲锋,越军的猛烈火力再次寻声打来,把进攻者死死的压制在地上。不少战士开始利用那些合抱粗的大树做掩护向敌人接近,而老兵们则利用沟沟坎坎快速匍匐前进。结果许多人被打倒在大树后面。他们可能忘了,步枪在100米的距离上能射穿8毫米的钢板、20厘米砖墙、40厘米的木头,更何况重机枪、高射机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着部队进攻受阻,饶武金连长急得大吼:重机枪!重机枪!可扛枪架的上来了,扛枪身的却没能上来。重武器用不成,轻武器火力不够,进攻被迟滞,伤亡进一步扩大,战斗呈胶着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久攻不下各级指挥员焦躁不安、急火攻心,营长举着机头大开的手枪点着连长额头:“妈卖X,你这仗是怎么打的!老子枪毙了你!”连长转而将一腔怒火撒向排长、班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直到这时指挥员才想起配属的军、师重炮集群。此时,靠前的部队已经接敌,只好下令部队后撤300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开始后撤,越军的火力追着打,又有不少人倒下。连部3个通信员,其中2个没能和大家一起撤下山来,一个是刘圣柱,他为掩护连长后脖子中弹,负了重伤动弹不得。另一个是谌奇军,一起后撤时一颗子弹从他后背进前胸出,扑倒在了血泊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分钟后全部人马撤了下来。指挥所开始呼叫集群炮火,并报告越军阵地坐标位置。3发炮弹呼啸着飞向650高地,报务员在修正弹着点,又是3发炮弹落地。少顷,成群的炮弹从天而降,山摇地动、硝烟滚滚、火光闪闪,越军阵地顿时成了火海,爆炸声惨叫声响成一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稍后炮火开始延伸,步兵紧跟着发起冲锋,枪炮声、军号声、呐喊声震天动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人群从山腿右侧的洼地边行进边射击,很快就占领了山腿顶端的平台。战壕里外横七竖八全是死人,有越军也有我们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攻击部队没有停顿继续向山顶冲击,透过迷雾和透空的山梁能清楚地看见上边越军鬼影幢幢,举枪冲着影子一阵狂射,黑影翻滚着在视线中消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步、炮协同的凶猛打击下,越南人撑不住了,侥幸活下来的开始向西溃逃。两个弹匣的子弹快要打完时,我们完全占领了650高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阵地正面越军留下了几十具尸体,山顶的大石头上架着几挺高射机枪,旁边趴着两个死去的越南军人。阵地的反斜面大片的新土清晰可见,到处是敌人遗弃的武器装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布置好警戒,部队开始进行搜索。在一片杂草中,一条军用腰带上一串穿着一个指北针一支54手枪,毫无异议这是我军哪个指挥员扔下的。在作战中越军也十分清楚“擒贼先擒王”的道理,面对进攻者他们往往都是先消灭佩带手枪者。2营机枪连副班长高国友就是因为和其排长调换了武器而被越军打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把手枪从枪套中抽出来揣进裤兜里,把指北针装进挎包里,继续搜索前进。</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阵地上的越军死尸都没佩戴领章帽徽,左胸口袋上方用红线缝了两个字母,右上衣口袋里装着自己的领章帽徽。我从一个军官摸样的死人上衣兜里翻出一沓带血的钱、1副少尉军衔的领章。他身边的轻机枪枪架被打断,弹盒上满是枪眼就像是蜂窝煤球。在他不远处是我们的一个已经牺牲了的烈士,一脸血污,面目全非。</span></p><p><br></p> <p>  </p><p><br></p><p> 搜索到环形阵地的右后侧,猛然发现对面山坡上有一个人在慢慢地向坡上爬,我们几个观察了好一会儿,也没拿准是敌是我,几支枪口瞄准了他。犹豫间,指导员韦善平上来了,他用望远镜望了好一会儿也说不准是谁,只好眼睁睁看着他爬过坡顶不见了。事后分析应该是越军人员,否则的话不应该与我们相背而行。</p><p><br></p><p>  搜索临近尾声,猛然间想起那两个朝夕相处的战友还倒在半山腰,我招呼起连部的另两位战友一路狂奔回到山腰寻找他们。</p><p><br></p><p>  脖子受伤的刘圣柱已转运下去,谌奇军却陷入弥留状态,没等抬下山就停止了呼吸。抱着他的遗体,大家拼命地呼喊,幻想着奇迹能够出现,但一切都是枉然。</p><p><br></p><p> 谌奇军面色苍白,双目微睁,无神地凝望着遥远的天际。几次尝试着合上他的眼睛,但不多时就又睁开了,仿佛向苍天诉说着什么。是啊,他才21岁,人生的道路刚刚开始却嘎然止步,于心不甘啊!</p><p><br></p><p> 我们围拢在谌奇军身边,含泪替他擦去脸上的泥水,用雨披将烈士遗体包裹好交给了负责往后运送的民兵。</p><p><br></p> <p>  </p><p> </p><p><br></p><p> 原路返回,途中又遇见了曾经一个班的江西老表李少屏,遇见了同一个连的江发林、邵泽军、李炳华,遇见了一块参军入伍的老乡李明、高国友,遇见了许多相识和不相识的战友,他们永远的倒在了650,永远的倒在了异国他乡。</p><p><br></p><p> 望着牺牲的战友,股股热血直冲脑门,人人牙关咬的嘎嘎直响,个个满脸泪水流淌,复仇的烈焰在胸中燃烧,大家狂吼着端起枪朝着沟里的越军尸体一阵狂扫!</p><p><br></p><p>  在返回阵地的途中,又有新的发现。在郭蛮、在昆峰、在650高地,每每打下越军的阵地,都会毫无例外的在其阵地的反斜面发现大片的新土。这一现象引起我们的注意,经过探查新土下面掩埋的是越军死亡人员的尸体,其数量远远大于留在阵地表面的尸体几倍甚至几十倍。据说,越军有这样的纪律,战斗中死亡者的尸体必须迅速就地掩埋。我军攻克越军阵地后所见到的死尸,都是其最后担任掩护任务的人员。</p><p><br></p><p>  攻占了650高地,穿插任务即告结束,部队开始转入对已克阵地的固守,任务也由进攻穿插转变为守卫防御,一来防备谅山守敌向西南逃窜;二来阻击太原方向越军增援。</p><p><br></p><p>  650高地山脚下1号B公路沿着奇穷河蜿蜒而过,我们的阵地与奇穷河遥遥相对,把公路夹在中间。</p><p><br></p><p>  修好工事我和通信员勾宛军向炊事班借了口铝锅,两人抬着准备到山脚下小溪里弄些水来。</p><p><br></p><p>  或许是麻痹大意,抑或是紧张后的放松,我们俩四平八稳、无所顾忌的顺着山梁朝下走。走着走着就觉着眼前白光一闪,耳边“咣”的一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p><p><br></p><p>  也不清楚过了多久恢复了知觉,才意识到这是越军的冷炮。摇了摇被震得嗡嗡作响的脑袋,朦胧中看见不远处的勾宛军摇摇晃晃地坐了起来,我们彼此看了看,还好毫发未损,再看看刚才位于我俩之间的铝锅,被炮弹崩了个大口子。这时,营长的大嗓门在离我们20多米的地方狂吼:“你们这两个小子不要命了!快给老子滚下来!”话音刚落我俩还真就连滚带爬的返回了阵地。</p><p><br></p><p>  水没弄来,口渴的冒烟,只好在弹坑中堑壕里刮起带着泥土和水牛尿臊味的黄水汤,放上消毒药片,沉淀一下湿润喉咙。</p><p><br></p><p>  山里的夜晚来得较早,才17点多一点天就发暗了。饶武金连长命令各班排清点人数,然后对全连剩余的60多名防守阵地的人员重新做了部署和安排。</p><p><br></p><p>  我负责守卫的地段大约有20多米。进入越军先前修筑后来又遗弃的战壕,前面壕沟外一米多的地方,三具越军死尸或仰或卧倒在那儿。心里有点犯嘀咕,不会是诈死吧?于是下到战壕外仔细搜查了一遍,在死人身边找到一支54手枪、一堆黄弹头灰弹壳的步枪子弹和不少的高射机枪穿甲燃烧弹,还找到了一个与我们上学时使用的英语练习本相似的本子。我就是用这个练习本记录下了战场上每天发生的事情,完成了战地日记的雏形。</p><p><br></p><p> 忙活完,用力把其中的两个死人踹到下面的深沟里,剩下的没动,他就是装死也对付得了。</p><p><br></p><p>  黑夜裹挟着雾霾来临了,穿上在郭蛮拾来的雨衣,端着缴获的冲锋枪,裤兜里左右各揣着捡来的两支手枪,竖起耳朵努力捕捉着前方有可能出现的声响,随时准备将子弹射向闯入的敌方目标。</p><p><br></p><p>  “噗”,一块小石子落在了身旁,我知道这是左右邻的战友投来的,作为回应向左右各投了一块小石子,一来是相互提醒别睡着了,二来是万一被越南特工摸哨了,也好早点知道情况提前有所准备。</p><p><br></p><p>  这一夜,感觉出奇的漫长。</p><p><br></p> <p>  </p><p><br></p><p> <b>3月3日 阴</b></p><p><br></p><p>  又是阴天。出国5天了,还没见过太阳。</p><p><br></p><p>  随着其他连队的陆续到来,650高地的防御压力得到缓解,我们连防守的区域缩小了许多,除了固守阵地的人员外,还有了用于机动的人员。</p><p><br></p><p>  下午时分,被派出去接应民兵运输队的1排回来了,各班排都派人到连部领取补给,部队已经断顿两天了。然而,大家得到的却是民兵运输队遭敌伏击,伤亡惨重物资全部被抢的消息。</p><p><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原来,运送补给的民兵运输队在5连一个班的护送下向650高地输送军需物资,途中遭遇越军伏击。由于是羊肠小道,百十人的队伍绵绵数百米。护卫班人员分别担任前卫和殿后任务。结果越军从中间下手,在放过前卫之后,由小路两边的山上向运输队发起突然袭击,当时就有一半的民兵队员倒下了。前卫迅速收缩解救伤亡民兵,而后边的不知为什么未作抵抗便后撤了。于是上级命令我们连派人前去支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等增援部队赶到后,越军已经撤离,山谷小道上尸体横陈、血流遍地、一片狼藉。物资没了,民兵运输队员除部分人逃离外,还有许多人被残忍杀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连日来的持续作战,部队所携带的干粮消耗殆尽,加上越军特工队的袭扰,后勤补给跟不上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设法解决食物问题成了部队头等大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副连长罗圣友带领部分人员悄悄摸进山下的村子里,看能否找寻一些可食之物。越南人也会搞坚壁清野,山下之行收获不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奈之下有人把目标锁定在越南村民散养的满山逛游的水牛身上。但部队纪律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没哪个人愿意带头破坏纪律。饿的实在顶不住了,有的战士开始挖竹笋充饥,结果食物中毒,脸肿得老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眼看着因饥饿部队非战斗减员越来越多,经请示上级首长同意允许杀水牛来果腹充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暗灰色的、体型硕大、晃晃悠悠的水牛漫山遍野随处可见。离我们最近的一头公水牛不幸成了目标。几声枪响,射进水牛体内的子弹从这边进去那边根本没见出来,再看那水牛憨憨地望着你,一点反应都没有。无奈只好把枪口抵到水牛两眼之间开火,猎物挣扎着轰然倒地。之后,每个班都分到了一大块水牛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肉有了,怎么把它煮熟却成了问题。由于连绵的阴雨,根本就找不着干柴,就地砍下的树枝又很难点燃,烟大火苗小,往往是忙活了半天,人被呛得不行,却连水都烧不开,更别说煮肉了。白天浓烟暴露目标,会招致越军的炮火轰击。夜晚火光同样会暴露目标,只能在战壕顶上遮盖上树枝茅草再覆盖上一层土,人钻到里边操作。如此这般,加上没盐煮出来的水牛肉索然无味,撕也撕不开嚼也嚼不动。可是为了生存,每个人只能靠没完没了地嚼半生不熟的水牛肉然后伸着脖子生吞硬咽以维系生存,直累得人人腮帮子又酸又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午后,消失几天的炊事员送上来几箱压缩干粮,可把大伙儿给高兴坏了。一群人把他们几个围在中间,又是握手又是拥抱。这不多的干粮对于一群饥肠咕噜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喧闹中又有几发越军的炮弹“吁——吁——”的从头上飞过,那几个炊事员动作奇快飞速卧倒,逗得一圈儿人哈哈大笑。数天的征战,大家已经能够非常熟悉地通过辨别炮弹掠过天空的声音来判断出落点,要是“吁——吁——”的声音,那这炮弹是从头顶飞过,没事儿;要是听见“悉悉索索”的声音,得立刻卧倒,炮弹马上就会在身边爆炸。这几发炮弹的炸点离我们还远着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不知道完成任务的期限,仅有的这点干粮得省着用。连长命令各排集中保管,不到最后关头不准分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昏降临,越军的活动又频繁起来。冷炮不停地在阵地上爆炸,步谈机里不时传出越南人生硬的中国话“XX,我在你右侧,向我靠拢,向我靠拢!”,直气得步谈机员破口大骂,对方也不恼不急,怪声怪气地跟着学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受伤的膝盖已经麻木,感觉不到疼痛,双脚却疼得钻心。脱下胶鞋,想看看究竟,可湿透了的尼龙袜子怎么也拽不下来。原本部队都配发有棉线袜子,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拥有尼龙运动裤、尼龙袜子是种时尚,于是乎棉袜子几乎没沾过脚。这回可遇到麻烦了,湿尼龙袜脱又脱不掉,撕又撕不开,再加疼痛弄得人冷汗淋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直着嗓子叫来了同一城市一起参军的1班长马韶华,帮忙用刀将袜底挑开,这才发现一双脚肿得老粗,脚底被水浸泡的裂满口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夜,这双仅穿着两个袜筒的脚只好高举到战壕沿上凉一凉,消消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此后的一段时光里,也只能脚脖子上套袜筒光脚穿鞋,在风雨泥泞中在枪林弹雨里纵横驰骋。</p><p class="ql-block"><br></p> <p><br></p><p>  </p><p> </p><p> <b>3月4日 阴转多云</b></p><p><br></p><p>  整整一夜,越军零星炮火不断在650高地落下。</p><p><br></p><p>  极度的疲乏,不分昼夜的征战,使人昏昏欲睡,强撑着眼皮,努力品味着电影《打击侵略者》中那大个子战士为了驱赶瞌睡而嚼辣椒的情景。凌晨时分,由于没辣椒我有点迷迷糊糊,趴在战壕上打起顿儿来。</p><p><br></p><p>  朦胧中有人喊我,说是指导员韦善平叫我到他那儿去。赶紧搓搓脸驱赶睡意,打起精神来到相邻的掩体。</p><p><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时天已大亮,连里几位干部和部分班长已经在那儿了。韦指导员神情严肃地宣布:现在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鉴于以下几位同志入越作战以来的良好表现,作为连队党支部书记,我提议发展他们火线入党、预备党员火线提前转正,待回国后补办相关手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宣布的预备党员提前转正名单里我听到了自己的名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大家发言、表态、举手表决。再后来,连队回国后凡是火线入党的都补办了审批手续。预备党员提前转正的营党委没批,因为不符合党章规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午落在阵地上的炮弹和往常一样稀稀疏疏,看来越军的炮兵被我炮群打怕了,不得不打一炮换一个地方。尽管这样敌冷炮对于防守650高地的我们来说也是很大的威胁,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炮弹会在面前爆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连三个战士就很不走运,躲在掩体里,越军一发炮弹不偏不斜恰恰掉在了头顶上,顿时三人下半身被炸得稀烂,血肉溅得到处都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太阳十分难得的从云缝中露了一下脸,把人烤得只穿背心还出汗。越南这鬼地方昼夜温差非常大,白天一出太阳光着膀子还冒汗,夜里两件衣服外加雨衣还冻的瑟瑟发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650高地防守的进一步稳固,在班庄担任警戒任务的3营开始向团主力靠拢,奉命对650高地北侧607高地的越军实施攻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敌方依仗着有利地形,拼命进行阻拦,3营进攻受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营尖刀7连已经攻击到距敌阵地百米以内,越军以凶猛的火力疯狂阻击,跟随7连一同行进的副营长见此情形在军用地图上标注出坐标位置,命令随行的两瓦机报务员向远在十几公里外的军、师炮群报告,引导炮兵轰击越军阵地。</p><p class="ql-block"><br></p> <p> </p><p> </p><p><br></p><p> </p><p> 出国前上级配发的军用地图是1950年代法国人绘制的,地图标记与实地景物相差很大,加上战场上情况错综复杂,忙乱中误将自己的站立点坐标报成越军阵地坐标,造成了炮兵的误击。还有说法由于7连已经接敌,经炮兵前线观察哨确认,敌我均在我炮火覆盖范围之内,已经无法提供可靠的炮火支援,要求7连后撤400米,但现场指挥员抱有侥幸心理,没有令部队撤退到安全距离之外。结果头3发用来修正弹着点的炮弹当即就将副营长、7连长和报务员炸死。稍后,没得到要求修正弹着点报告的炮群按照设定诸元一齐开火,直炸得山头上血肉横飞、天昏地黑。远远望去闪闪火光滚滚浓烟中,不时有人的胳膊、大腿和躯干在空中飞舞。</p><p><br></p><p> 炮火过后越军阵地夷为平地,7连百十号人能站起来的也没多少了,伤亡40余人,部队遭受重创。</p><p><br></p><p>  后续部队上来后都被现场的状况惊呆了:山峦变成了一片焦土,地上到处都是残肢断臂,树上挂着内脏器官。许多阵亡者的尸体被炸成了碎片,收都收不起来,只好按照花名册凑一堆算一人,勉强收殓,用雨披打包后运。7连元气大伤,从此之后直到撤军回国,基本上再没有执行什么作战任务。</p><p><br></p> <p> </p><p> </p><p><br></p><p> </p><p> 尽管部队因缺粮,实行严格的食品控制,但还是有人忍受不了极度饥饿的煎熬,想方设法寻觅食物,甚至为了让自己的肚子好受一点,不惜违反纪律。</p><p><br></p><p> 下午,1排一个和我同年入伍的兵趁着别人没注意,狼吞虎咽地偷吃了全排统一保管的非常有限的压缩干粮。</p><p><br></p><p> 饶连长闻讯后气得脑门青筋暴现,怒目圆睁,霍地拔出手枪非要毙了他,大家死拦活拦才算没有动手,偷嘴兵也逃过一劫。</p><p><br></p><p> 连长的暴怒、那个兵的偷食行为大家都能理解:一个是为了大家伙儿;一个也是饿的实在受不了了。人们只有在心里企盼民兵运输队会出现在阵地上,带来急需的干粮。</p><p><br></p><p> 极度的饥饿让人实在难以忍受,只好继续去煮那撕不开嚼不烂的水牛肉,然后周而复始的的重复那些动作:反复咀嚼——伸脖瞪眼——囫囵吞咽。</p><p><br></p><p> 这恐怕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糟糕的牛肉。</p><p><br></p> <p>  </p><p><br></p><p> <b>3月5日 阴转小雨</b></p><p><br></p><p>  阵地前越军遗弃的尸体已经高度腐烂,膨胀的躯体严重变形,灰白色的死尸像气吹起来似的,死人的小腿比活人的腰还粗,不停的向外渗透着像沥青一样的液体,布满嗡嗡乱飞的大头苍蝇,死尸眼耳鼻口所有孔洞中全是爬进爬出的蛆虫,空气中迷漫着令人窒息的恶臭,不时传来一阵阵沉闷的“嘭”、“嘭”的尸爆声,腥臭的气味一股股袭来,呛得人不敢顺畅的呼吸。</p><p><br></p><p>  几天来大家都在强忍着,今天实在忍受不了了,有人下到战壕外打算将死尸朝下边挪一挪,一搭手死人皮掉了沾手上了,把人恶心的直干呕。能将就的就不管了由他去,实在受不了的找来树棍把死尸往山沟里捅。死人比活人沉得多,那可真叫死沉死沉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收效甚微,即便是弄下去了,但由于死尸太多气味太大,折腾一番效果并不明显,只是心理上感觉好一点。</p><p><br></p><p>  屈指算来出国作战已经一个星期,攻占650高地也已经三天了,阵地前山脚下的1号B公路一派沉寂,既没见谅山的敌人由此逃跑,也没见南边的敌人前来增援。</p><p><br></p><p>  听说昨天55军就拿下了谅山,眼前的公路不应该这样啊。想着想着情况还真就来了,临近中午传来命令:发现敌情,准备战斗!</p><p><br></p><p>  放眼向南望去,远处公路尽头,飞扬的尘土中冒出几十辆越南军用卡车,风驰电掣般向650高地方向驶来,开到山脚下全停下了。车中跳下成群的越南军人,估计有一个加强连的兵力,黑压压一片。哨子、小喇叭乱响,敌军开始集结,攻击目标无疑就是650高地,而他们的对手却是两个建制不全的步兵连。</p><p><br></p><p>  阵地上空气紧张的仿佛要凝固了,面对人数远远众于我们的敌人,除高地反斜面留下少数人外,其余人员全部进入正面阵地,各种火器配置到位,黑洞洞的枪口炮口对准了山下的敌人。</p><p><br></p><p>  趁着越军立足未稳,阵地指挥员开始呼叫军、师炮群炮火支援。几秒钟后,几发炮弹呼啸着在敌群中爆炸,紧接着天空响起轰隆隆的像是飞机飞过的响声,那是炮弹从空中飞过的声音。很快,成群的炮弹接踵而至,像犁田般的一排排在越军集结地上爆炸,山摇地动,翻江倒海,将整个地域炸成一片火海。望着山下翻滚的浓烟烈焰,听着震耳欲聋的隆隆炮声,阵地上的人激动的又蹦又跳又喊又叫,狂呼“炮兵万岁!万万岁!”</p><p><br></p><p>  几十分钟后等硝烟散去,先前还成群结队的越军不见了踪影,仅剩下一堆堆还在燃烧的汽车残骸。估计在我军的覆盖炮击烟尘尚未消散之前,越军已经撤出战场,匆匆收兵了。入越以来我们所遇到的越军组织不多的一次上规模的进攻就这样猝死胎中。</p><p><br></p> <p> </p><p> </p><p><br></p><p> </p><p> 刚才还有些明亮的天空又阴沉下来,雨紧一阵儿慢一阵儿地又下了起来。入越参战以来只要出现成规模的炮击,过后天必定会下雨,雨量的大小与炮击程度成正比。很有可能这是大范围炮火轰击所致,大概人工降雨就是这个原理。</p><p><br></p><p> 越南的气候没有四季之分,只有旱季和雨季。此时正值旱季结束雨季开始。</p><p><br></p><p> 防守650高地以来,大家每晚都要通过步谈机收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点的新闻联播节目。为的是在异国他乡的血雨腥风中能听到祖国的声音,尤其是有关我们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信息。</p><p><br></p><p> 此时,电波中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阵地:新华社奉我国政府之命发布声明,“由于越南侵略者不断对我国进行武装挑衅,中国边防部队自2月17日起,被迫自卫还击,现在达到预期目的。中国政府宣布,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全部撤回中国境内。”这一消息令所有的人欢欣鼓舞。</p><p><br></p><p> 经历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这一夜,大家话特别的多,既为自己能坚持到最后感到欣慰和庆幸,又为负伤牺牲的战友感到悲痛和难过。虽然短短的几天时间,但经过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历练,这些十八、九岁,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仿佛一夜之间长大成熟了。</p><p><br></p><p> 试想一下一个在阴阳两界生死线上闯荡了一回的人,从今以后还有什么跨不过去的沟,迈不过去的坎儿?还有什么看不开放不下的呢?</p><p><br></p><p>  许多人开始在脑海中幻想着凯旋那一天会是什么样子。</p><p><br></p> <p>  </p><p><br></p><p> <b>3月6日 阴</b></p><p><br></p><p>  自从昨天我国政府宣布撤军以后,越军的活动也跟着疯狂起来,最明显的是650高地周围的越军调动频繁,无线电干扰频率加剧,小股部队的袭扰更加猖獗,落在650高地上的炮弹也越来越多。</p><p><br></p><p>  部队除了守卫阵地外,又多了新的任务:防敌渗透偷袭,防敌炮火袭击。原先由进攻转为防御所构筑的工事显然达不到要求,上级命令对其进行加固改造。</p><p><br></p><p>  大一点的树木,因为没有合适的伐木工具和搬运工具只好放弃。只能砍下直径十几厘米的树干,将其并排横搭在经过选择的近一人深的战壕上,在上边覆盖上树枝树叶,再在上面铺上十多厘米的土,然后在掩体内壁上掏出若干的猫耳洞,形成由战壕相连的防御工事。要说这点活儿在平时根本算不了什么,可在几天几夜连续征战,极度疲劳又极其饥饿的情况下,无疑是对每个人意志、毅力和体能的巨大考验。</p><p><br></p><p>  经过大家顽强的努力,接近黄昏时阵地上的工事基本上都加固一遍,如果不是炮弹直接命中,应该没有太大问题。</p><p><br></p> <p>  </p><p><br></p><p> 夜幕降临了,越军炮兵借着夜色的掩护开始对650高地进行狂轰乱炸,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p><p><br></p><p> 以往,敌炮兵白天从来不敢在一个地方多呆,打上几炮、十几炮马上转移。不然的话,一旦被我炮兵发现想要逃都逃不掉。大都是利用夜晚对我守军实施炮火偷袭,炮击数量也非常有限,时断时续,零零星星。</p><p><br></p><p> 今晚情况就不同了,炮弹不住点的爆炸,整个阵地的空气不停的收缩、膨胀,再收缩、再膨胀,“吁——咣——!吁——嘣——!”接连不断落下来的炮弹直震得掩体上的土稀里哗啦往下掉,震得人耳膜生疼、头皮发麻、呼吸困难、心跳过速。</p><p><br></p><p> 午夜时分,忽然感觉就像是有一块巨石从天而降,“咕咚”一声重重地砸在工事边上。这回完了,炮弹落跟前了!</p><p><br></p><p> 牙一咬、眼一闭、心一横,屏住呼吸等待着死神的来临。十几秒过去了,没见响动,怎么回事?可能是被敌炮火震晕了,出现了幻觉?带着满脑子的疑惑,爬到工事边借着炮弹爆炸的闪光一看,猛地惊出一身冷汗:通道上,一个碗口大的黑洞赫然在目!苍天保佑,是颗哑弹!哥儿几个命真大!</p><p><br></p><p> 后半夜越军的炮火不像前半夜那么凶猛了,蜗蜷在掩体里的我,胡思乱想了很多很多……</p><p><br></p><p> 我国政府适时宣布撤军真是太英明了!越南雨季到来了,我军那些坦克呀,重炮呀,恐怕不用越南鬼子动手,自己也会陷在那些泥泞的道路、地形里动弹不得;还有,我们这些没有经历热带丛林作战训练的步兵,面对那些蚂蟥、蚊子、还有各种各样的毒蛇、蜈蚣、蜘蛛,不被越军打死,恐怕也会被毒虫子咬得失去战斗力;还有,这650高地离国境线也就是20多公里,怎么走起来这么远。山区和平原就是不一样,对面山上能看见人,说话也能听见,可走起来没个大半天就别想到跟前;还有,前几天轻装时干吗只让携带不多的干粮却带了这么多的子弹,搞得我没吃的肚子饿得受不了,子弹沉压得肩膀受不了;还有,还有……</p><p><br></p><p> 困意袭来眼皮开始打架。</p><p><br></p> <p>  </p><p><br></p><p> </p><p> <b>3月7日 阴</b></p><p><br></p><p>  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越军的炮火减弱了一些。</p><p><br></p><p>  在炮弹爆炸的间歇当中,突然响起一阵阵班用机枪清脆的哒哒声,紧跟着枪声大作。有一股越南特工在一名军官的率领下偷袭阵地,枪声正是从那儿传来的。</p><p><br></p><p>  原来,在650高地西南侧阵地上,防守部队为躲避越军炮火大多数人都钻进掩体隐蔽,仅留下少数人负责警戒。</p><p><br></p><p>  一个名叫胡维新的机枪兵负责值班,架着班用机枪对着面前的小道。蒙蒙迷雾中,他发现远处几个模糊的黑影弓着腰向650高地摸来。胡维新操起枪瞄准黑影,预压几次扳机,迟迟没有开火,他拿不准是敌军还是友军。因为前几天兄弟连队就曾发生过把查哨的营部通信排长当敌人误伤的情况。</p><p><br></p><p> 黑影越来越近,放到十几米的距离,隐隐约约能听到来人压着喉咙鼻音很重的鸟语声。是敌人!“哒哒哒——!”机枪兵果断击发,一个速射当场撂倒三个,剩下的转身就逃,但他们跑的没子弹快,又是一个点射两个黑影应声倒下了。</p><p><br></p><p> 骤然响起的枪声惊动了躲在工事里的其他人,大家涌出掩体对着小道猛烈扫射。击退了偷袭的敌人,到小道上一清点,越南特工4死1伤。要不是机枪兵警觉性高,后果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p><p><br></p> <p> </p><p> </p><p> </p><p><br></p><p> 有了这次情况,营指要求各连重新部署火力配置,增加暗哨,加强明哨,强化警戒,以确保650高地防守的万无一失。</p><p><br></p><p>  出国作战已经9天了我一直未曾“出恭”,这在正常情况下是非常不正常的。可这些天来的连续作战没有停歇下来的时候,再加上缺吃少喝体能消耗巨大,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可排泄。</p><p><br></p><p>  今天不知是怎么回事,肚子咕咕直叫来了便意,这在国内没什么问题,上厕所就能解决。但在这炮火连天、弹痕遍地的越南战场还真成了问题。</p><p><br></p><p>  在战壕里是万万使不得,那是我们唯一的“家”,文明人不能做不文明之事。另外战友们也不一定待见,你想本来尸臭就令人难以忍受,屎臭、尸臭,臭上加臭还不把人熏死。</p><p><br></p><p> 在战壕以外方便那可是要冒生命危险的,一来越军的冷炮时不时地落下,不仅不安全也分散注意力,让人无法专心做这件事情;二来你也不知道在你方便时草丛中会不会蹦出越南鬼子;三是越军布设的地雷可能正张着血盆大口等着你呢。</p><p><br></p><p> 活人也不能让屎憋死啊,只好找来战友互相帮忙掩护着方便。先是寻找一个阵地反斜面或相对炮击死角,当然还得是只有茅草没有树木的地方,然后用出国前自做的土扫雷工具——3至4米长的竹竿顶端固定上几个铁钩——来来回回搂上几遍,确认无地雷后,再由两个战友放哨,然后轮换着方便。</p><p><br></p><p> 由于这些天都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度过的,排泄物都是呈黑红色的粘液,搞得人十分担心,唯恐肠胃出了问题患上绝症。</p><p><br></p><p> 方便完了,没有手纸,我那用了小半年的手绢成了牺牲品。</p><p><br></p><p> 我国政府宣布从越南撤军已经两天了,上级除了下达坚守阵地的命令外,丝毫没有撤退的迹象,看来近几日我们还得坚守650。</p><p><br></p> <p>  </p><p><br></p><p> <b>3月8日 阴</b></p><p><br></p><p>  随着越军袭扰的增多,防守650高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我们除了要躲避越军炮火的袭击,还要防范随时会从树木草丛中冒出来的敌人。</p><p><br></p><p>  今天奉上级之命团特务连工兵排来到650高地,他们是来对阵地周围我军活动范围之外地域实施布雷作业的。</p><p><br></p><p>  连里安排各班排抽出人员担任警戒掩护任务。</p><p><br></p><p>  下午工兵3个作业组同时开始布雷,2个多小时后完成布雷任务。3个雷段呈环形设置在阵地的前沿,正面达1000多米,纵深10至20米,共设置59式、69式、72式压发雷、绊发雷、跳雷150余枚。</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听担任布雷警戒掩护任务的战友回来讲,有个工兵跟他说650高地防守任务已经完成,部队快要撤退了。</span></p><p><br></p> <p>  </p><p> </p><p><br></p><p> <b>3月9日 阴</b></p><p><br></p><p>  整整一天一夜,还是忍受着越军炮火的轰击坚守卫650高地。</p><p><br></p><p>  经过昨天的大规模布设地雷,对于防范越军地面进攻有了较为有利的保障,部队再不用天上、地上都作防备,可将主要精力放在防敌炮火轰炸上。整个阵地上的人除警戒哨外,大家都钻进掩体内的猫耳洞中,有一嘴没一嘴山南海北的胡聊。</p><p><br></p><p>  从后方过来的人证实了3月1日的传言:那天确实有人带着两个兵在战斗最紧张激烈的时候向北逃跑了,途中因惊慌失措还误伤了自己人。</p><p><br></p><p>  原来,那天部队被打散了,他们没有朝南追赶部队,而是将帽徽领章揪掉,趁夜色借着指北针的引导向北疾行,途中遇见我搜索部队人员以为是越军,开枪将其击伤,然后择路而跑。</p><p><br></p><p> 在国境线上,遇见了兄弟部队的炊事班长和几个战士。对方见树丛中蹿出几个没领章没帽徽且衣冠不整的人,一时分不清是敌是友,立刻缴了他们的械。</p><p><br></p><p> 至于临阵脱逃的原因,大家揣测其中的当事人已经成家,战前老婆又生了孩子,或许想法会多一些。</p><p><br></p><p> 听着战友们的议论,揣摩着这几个人回逃的心态,不由的让我想起我的双亲。他们现在在干什么?他们知道儿子现在在哪儿吗?父亲心脏不好可千万因为挂念我而闹出个什么好歹啊。悔不该战前让他们知道我的行踪,为我提心吊胆,为我操心担忧。</p><p><br></p><p> 我们部队是2月18日从中原驻地向中越边境开拔的。2月16日,也就是出发前的前两天,由上级预先联系好的当地邮局的工作人员到我们连队上门服务,帮大家把稍微贵重点儿的钱物邮寄回家。</p><p><br></p><p> 我是当兵3个年头的老兵,月津贴费8元,这点钱除了日常开销基本上所剩无几。比我当兵时间短的津贴费更少,更是没有什么积蓄。</p><p><br></p><p> 整整一个上午,那两个邮局的人无所事事,闲的直打瞌睡,一个趴在桌子上眯着,口水流了一片;一个靠在墙上望着天花板想心事。眼见他们无聊的样子,心想何不给他们找点活干干。</p><p><br></p><p> 摸摸兜有3斤河南粮票,那是我在团司令部作训股帮忙时偶尔因故没有搭伙退给的粮票。心里一激灵:为什么不把这3斤粮票寄回家呢。一来马上就上战场了,能不能活着回来还不知道,留着它没什么用;二来自部队进入一级战备以来,实行消息封锁,父母还不知道我就要上前线了,粮票寄回去,他们会明白的。</p><p><br></p><p> 说干就干,我把3张粮票抻展了双手托着来到他们面前,两人立刻来了精神。</p><p><br></p><p> “寄3斤粮票?!”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p><p><br></p><p> “嗯,是”我说。</p><p><br></p><p> “就3斤?”他俩瞪大了眼睛。</p><p><br></p><p> “是的!”我加重语气。 </p><p><br></p><p> 两个人一个半张着嘴看着我,一个站起来歪着头像看怪物似得围着我转了一圈儿。</p><p><br></p><p> 我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不过从他俩那怪异的眼神里,我能觉察得到里面的意思:这个兵八成被吓得脑子不正常了。</p><p><br></p><p> 我没理会他们,伏在桌子上一笔一划地填写邮寄单,用的正楷字体,这是我以前从来不曾有过的。</p><p><br></p><p> 从粮票寄出到今天已经是20多天了,父母一定收到了,也一定明白了3斤粮票的含义。</p><p><br></p><p> 我在异国战场浴血作战,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感觉时光十分漫长,每过一天都仿佛过了几天、十几天。家中二老牵肠挂肚,挂念远在越南前线生死不明的儿子,那不更是寝食难安、度日如年吗?!越想心里越难过,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子。</p><p><br></p><p> 今天是出国参战第11天,是政府宣布撤军后的第4天。我们什么时候撤呢?</p><p><br></p> <p>  </p><p> </p><p> </p><p><br></p><p> <b> 3月10日 阴</b></p><p><br></p><p>  阵地上沸腾了。已经久违了的民兵运输队来到了650高地!</p><p><br></p><p>  这次送上来的军需物资主要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压缩干粮。捧着分发的干粮,大家狼吞虎咽一顿暴餐,这恐怕是阵地上每个人这辈子遇到的最美味的食品!直急得连长、排长、班长一个劲儿的提醒部下:少吃点,别撑坏了肚子。</p><p><br></p><p>  下午,连里逐级传达了上级的命令:部队准备撤退,午夜前后开始行动。</p><p><br></p><p>  撤退之前要求每个人只能携带必须的物品,其余的全部轻装就地掩埋。</p><p><br></p><p> 清点一下自己身上的装备:冲锋枪1支、手枪2支、手榴弹1枚、子弹1挎包,还有防毒面具、雨衣、指北针、干粮若干。</p><p><br></p><p> 子弹肯定是用不了这么多,留下百十发剩下的挖个深坑掩埋掉。</p><p><br></p><p> 经过近半个小时紧张而有序的忙碌,大家整装完毕,部队上下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就等上级回撤命令的下达。</p><p><br></p> <p> </p><p> </p><p><br></p><p> </p><p> 17时许命令下达,不是撤退而是进攻。</p><p><br></p><p>  自3月5日我国政府宣布撤军后,越南当局立即下达了全国总动员令,要求男性从18岁至45岁,女性18岁至35岁的所有公民条件具备者,都要参加民兵游击队、民兵自卫队。同时,越南各种武装组织开始由南向北尾随我撤退部队进行袭扰,妄图以此讨占便宜。</p><p><br></p><p>  时至今日650高地周围的山头都被越军占领,我们后撤时必定会遭受到越军的攻击。</p><p><br></p><p> 指挥部分析四周的敌情后,决定以攻为守,由我们连派出一个加强排对650高地西南侧距我最近的无名高地实施突然攻击,速战速决,趁敌人受到打击尚未清醒之际,快速回撤以摆脱敌人。</p><p><br></p><p> 2排加强部分其他排的兵力在连长饶武金、副连长罗圣友的带领下承担了此次艰巨的任务。</p><p><br></p><p> 17时30分许,一声令下进攻开始。</p><p><br></p><p> 650高地上各种轻重火器一齐向无名高地发威。霎时间火光闪闪、硝烟滚滚、枪炮隆隆。“乓!乓!乓!乓!”半自动步枪在响;“哒哒哒哒——!”冲锋枪在扫;“咯咯咯咯——!”轻机枪在叫;“突突突突——!”重机枪在吼;“吁——咣!”小口径炮弹落地;“吁——嘣!”大口径炮弹爆炸。</p><p><br></p><p> 各种武器火舌喷吐,山摇地动,组成了一曲波澜壮观战地交响乐。部队排山倒海一波一波地向前冲,伤员连连不断一个一个地往回运,不多时无名高地的越军垮了下去,阵地被2排占领了!</p><p><br></p> <p>  </p><p> </p><p><br></p><p> 20时左右,2排完成攻击任务返回650高地。一清点人数除了已经救护回来的十几名伤员外还少了两人:李洪亮、刘光荣。不能让他们落在敌人手里,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二次返回搜寻失踪者。</p><p><br></p><p>  在无名高地上的一片灌木丛中发现了步枪手刘光荣,他小腿中弹,动弹不得。</p><p><br></p><p> 在无名高地半山腰又看到了机枪手李洪亮——在炮弹爆炸的熠熠闪光中,他21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一刻:双手紧紧抱着轻机枪,双目圆睁直视前方,头顶被炸出个拳头大的窟窿,鲜血染红了军衣。</p><p><br></p><p> 抬着伤员和烈士的遗体返回650高地,刚刚稳住神儿,又一噩耗传来,负了伤的2排长王正光在朝后方运送过程中,不幸误入我军在650高地布设的雷区,王排长和一个护送他的战友被炸死壮烈殉国,另一个身负重伤。</p><p><br></p><p> 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啊。</p><p><br></p><p> 随着进攻无名高地部队的悉数撤回,阵地指挥部下达了向国境线撤退的命令。650高地全部人马立刻整装出发,返身向北、向着祖国的方向返回!</p><p><br></p><p> 此时此刻正值子夜!!</p><p><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3月11日 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凭借夜幕的掩护,我们选择最近的距离,最隐蔽的路线,向北回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部队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尽管时不时有炮弹在身边爆炸,流弹在头上飞过,一路上还算顺利,没遇到敌人成规模的阻拦和袭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亮了,行军的速度更快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闪开!快闪开!”大家纷纷避让腾出一条通道,只见1班长马韶华和另外3个战士踉踉跄跄、气喘吁吁抬着个人冲了过来。近前一看是李洪亮烈士。一件雨披裹住了他的全身,只有头部后仰着露在外边;一根胳膊粗细的树干纵向穿过雨披搭在扛抬者的肩上。李洪亮双目圆睁直视天空,头顶上被豁开的头皮随着搬运的人上下起伏而颤颤悠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家分列两旁默默地向烈士行注目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拐上大路,只见有许许多多的工兵战友和民兵兄弟在路边忙碌着。工兵们在桥梁上、涵洞中埋设炸药待全部入越部队撤回后将其全部摧毁。民兵们在来来回回搬运军用物资,转运伤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见我们过来,他们全都不约而同的停下了手里的活计,伫立路边望着我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他们的目光我回望了一下,这才注意到,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啊:多日的征战已毫无军容可言,蓬头垢面,瘦骨嶙峋,胡子拉碴,衣衫褴褛,瘸腿吊臂,蹒跚而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望着,望着,他们中许多人嘴角开始抽搐、眼中泪光闪闪。更有民兵兄弟跑上来一声呜咽“你们受苦了”,然后抱着我们失声痛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的我们都故做坚强,紧咬嘴唇、仰面向天,生怕眼泪掉落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p><p> </p><p> </p><p><br></p><p> 兄弟部队善解人意派人抬来一大锅热腾腾的面条犒劳我们,大家顾不上客气,手当筷子掌当碗连捧带抓,一阵狼吞虎咽,直吃得盆干碗净、锅底朝天。再相互看看“扑哧”乐了,差点没把刚吃的面条喷了出来。只见每个人嘴巴一圈和十个手指露出本来的颜色,白白净净的,与满是泥土污垢的皮肤形成鲜明对照,看上去黑白分明。</p><p><br></p><p>  水足饭饱,在进入越南13个昼夜后,这会儿才有兴致仔细观看北越的景致。它的天是那么的明,山是那么的绿,水是那么的清,如果不是越南当局穷兵黩武、狂妄自大、挑起事端;如果不是黎笋集团忘恩负义、反目成仇、与邻为壑,导致中越双方兵戎相见、大动干戈、生灵涂炭,这里本应该是一派枝繁叶茂,草肥水丰、鸟语花香的田园景色。</p><p><br></p><p>  或许是要我们把大路让给辎重部队,或许是我们烟熏火燎军容不整,或许是我们建制不全缺将少兵,或许是我们配属友军理应是陪衬红花的绿叶,我们没有从友谊关凯旋回国,而是奉命绕行西侧距离友谊关约一公里左右的一个叫浦寨的地方,也就是13天前出国的那个山谷,静静悄悄、无声无息撤向国内。</p><p><br></p> <p>  </p><p><br></p><p> </p><p> 没有看到人声鼎沸、彩旗飞舞;没有看到欢歌笑语、花团锦簇;没有看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但我们还是挺起胸膛,昂首阔步,向前,向前!</p><p><br></p><p>  沿着公路转过山脚,清山翠谷间一座布满弹洞的白房子远远地映入眼帘,那是中越边境边防检查站。</p><p><br></p><p> 房顶上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飘啊飘,直飘得我们心潮澎湃,喉咙哽咽,泪眼婆娑。</p><p><br></p><p> </p> <p>  </p><p><br></p><p> 祖国啊,您的儿子虽然灰头土脸,衣衫褴褛,伤痕累累,但我们出生入死浴火重生,回来了!</p><p><br></p><p> <b>回来了——!群山在呼唤。</b></p><p><br></p><p><b> 回来了——!溪水在欢跳。</b></p><p><br></p><p><b> 回来了——!大地在共鸣。</b></p><p><br></p><p><b> 回来了——!我们一头扑向祖国的怀抱!</b></p><p><br></p> <p><br></p><p>(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