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我的老家湖北安陆,提到309,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我们这些60,70后而言,更是神一般地存在。是我们曾经的精神家园,儿时的天堂。</p><p><br></p><p> “309”,它的全名是“湖北省核工业中南地质局309大队”。1955年3月24日成立于湖南省长沙市后为工作需要而全国遍地落户安家。几时扎根安陆老一辈人已不记得了。</p><p><br></p><p> 它是一家专业从事铀矿地质的勘察单位,肩负着全省铀矿资源中长期勘查与保护规划的编制及实施工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99年实行属地化,划归湖北省政府管理,现行政主管部门为省国防科工办。(百度资料)</p><p><br></p><p> 小时候不懂,问大人们309是干什么的?答曰“地质队挖矿的”。便时而对着那红红石头山发呆,这下面真的有宝藏么!</p><p><br></p><p> 为改革开放的需要,2000年7月份以前,309地质队已陆续全部搬迁到孝感新基地。只留下一些红墙废墟残楼,在杂草丛生中散发着那个年代的特殊气息。</p> <h3><b>(曾经的居民楼)</b></h3> <p> 曾经它坐落在安陆市与孝昌之间的一条公路边。马路以南是新河村,马路以北就是我们席棚村了。两个村子的土地各占一部分。从我出生起,它就神一般地存在,且欣欣向荣,焕发出勃勃生机。</p><p><br></p><p> 打从我记事起,就知道309里有医院,幼儿园,学校,食堂,浴室,化验室,宿舍区,供销社。虽不及安陆“五七棉纺织厂”那么浩翰壮观,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p><p><br></p><p> </p> <h3><b>(曾经的商务中心——合作社)</b></h3> <p> 一条从东到西贯穿的马路两边就是那个时候的309农贸交易市场。每天早上熙熙攘攘,卖早点的,卖肉卖鱼的,卖豆腐青菜的,没有什么车辆来往的马路也会被堵得水泄不通。骑单车也很难通过。</p><p><br></p><p> 操着全国各地不同口音的外地人用他们手中的钱,粮票从本地人手上换取所需的农副产品。以湖南人俱多。那时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讲外地方言的男人会造“蘑菇云,跟惊骇世俗的“核”有什么关系”。</p><p><br></p><p> 大都是男人一个人在此地工作,家属孩子没有户口也都随迁过来。孩子在子第学校读书。家属种种菜,有裁缝手艺的女人就在家里搁置一台缝纫机,帮四围八里的农村人做衣服,赚取一点手工费补贴家用。</p><p><br></p><p> 我小时候有好几件衣服都是309女人家属帮忙缝制的。小时候拿着布料怯生生,小心翼翼的跟在母亲屁股后面,心里却是小欢喜。那是农村的孩子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楼房。都不敢拿眼往下瞅,顺着墙根扶着墙壁慢慢一步一挪。</p><p><br></p><p> 那些宿舍区的家大都很狭窄,但被布置得温馨舒适。大多数靠男人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日子过得都是紧巴巴的。饶是如此,那铺着整齐桌布的饭桌,厨房里烧的煤球伴着菜香发出好闻的味道。也完胜我们农村简陋家徒四壁的家。一直羡慕能把苦日子过得让人羡慕的人,原来如此,现在也如此。</p> <h3> 马路以北有一家当时最大的购物中心——供销社。在儿时的心目中,那就是现在北京的三里屯,王府井。深圳的东门老街,壹方城。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购物幻想。</h3><h3><br></h3><h3> 商店东头花花绿绿的布匹柜台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母亲曾经扯了几尺白底黑波浪纹的地确凉给我做了一条连衣裙。还买过一条橘黄色鲜艳的纱巾。哪怕每次什么都不买,看看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也是一种新奇和满足。</h3> <h3><b>(曾经的主办公大楼)</b></h3> <p> 缺吃少穿的70年代,精神生活同样贫乏。最大的娱乐就是周边邻村循环放电影。什么《地道战》《地雷战》《红牡丹》《刘三姐》今天这个村里看了,明天兴冲冲赶到邻村一看,还是这部片子。反反复复可以看上三五遍,台词都可以背下来了。 </p><p><br></p><p> 70年代末期我们村里还没通上电。没有娱乐的夜晚感觉时光流失特别慢。没有节目的日子就去309化验室或小礼堂蹭电视看。两个哥哥不让我去,我就在后面固执地慢慢跟着。漆黑夜晚只有繁星点点。无知无畏的日子,不知道什么叫恐惧。</p><p><br></p><p> 化验室的电视比较小,可能是供几个研发人员自己观看的。记忆中的他们从来没有驱赶过我们这些小屁孩,也没有给脸色我们看。就这样腆着脸在哪看完《加里森敢死队》《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几部经典电视连续剧。至今模糊地记得几个美国大兵的影子。</p><p><br></p><p> 最早309是没有电影院的。就在主大楼前面的一块空地上,隔三差五地放上一回。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这些闲得心里长草的毛孩便早早去了。在前面用一根木棍,一块板砖,甚至粉笔划两条线,这块地盘就属于自己,或留给自己的家人和伙伴。可以美滋滋地席地而坐,享受属于自己的视觉盛宴。</p><p><br></p><p> </p><p><br></p><p> </p> <h3><b>(曾经的露天电影院大门,多少次黄昏兴奋地门外徘徊,等待进场)</b></h3> <h3> 六七十年代崇尚流行“国防绿”。倘若谁拥有一套军装,立马成为整个村或街上最靓的仔。不亚于现在的一身“阿玛尼”“范思哲”行头。</h3><h3><br></h3><h3> 我有个叔伯舅舅,当时正在服兵役,探亲回来一身簇新的军装让人眼羡。看到我们眼中的渴慕,笑着說将来帮我弄一套。他的一句戏言让我心心念了好几年。</h3><h3><br></h3><h3> 农村的孩子拥有一顶军帽已是奢侈。看电影时肯定是要戴着显摆的。一不小心,散场混乱时就被人抢了去。哭也没用,只要胆子够大,隔几天再抢一顶回来便是。</h3><h3><br></h3><h3> 月黑风高夜,抓帽狂奔天。物质的贫乏,日子的单调,年少的无聊,骚动的荷尔蒙,无处安放的青春。让人对此活动津津乐道,乐此不疲。</h3><h3><br></h3><h3> </h3> <h3><b>(电影院里挂荧幕的高墙至今还在)</b></h3> <h3> 后来八十年代中期,修建了一所象征性收费的露天电影院。最早5分钱一张票。怀揣两毛钱,跟隔壁的菊花就可以去看场电影,剩下的一毛钱,买两根老冰棍,边嗦边看,幸福得不得了。</h3><h3><br></h3><h3> 倘若在换影片亮灯的间隙,瞅见一两个同学或熟人。更是开心之极!那怕远远看着,微笑着不說话,也是一种美好。</h3><h3><br></h3><h3> 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上影。以小主人翁小强悲惨的哭声贯遍全剧,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便极力撺掇从没空闲,整日劳作的老娘去看。电影看完了,老母亲嘴巴一撇:“有母事好看的,”。</h3><h3><br></h3><h3> 贫贱家庭百事哀,对于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娘来說,我们现有的家庭状况比电影人物要艰苦得多。也是整个中国当前之现状。勉强能吃饱穿暖。</h3><h3><br></h3><h3> 起码电影里的人住着洋房,开着汽车,穿着体面。至于哭,那个小孩不是哭大的!想我同情你,没门!</h3><h3><br></h3><h3> </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曾经医院旧址。怀念哪一池春水,岸边的垂柳婆娑)</b></h3> <h3><b>(保存完好的居民楼)</b></h3> <h3> 94年末南下深圳打工,一直供职于台资公司。有时跟台湾人闲聊,尽管他们看好大陆的发展前景,仍摇头叹息:“现在的大陆就是三十年前的台湾”。没想到发展中的中国一日千里,蹭蹭蹭几下子成为世界强国。让世人嘱目感叹。</h3> <h3><b>(宿舍楼,像栋小别墅)</b></h3> <h3> 如今20年过去了。309地质队早已人去楼空,繁华不再。只留下一个响亮的地名至今在当地使用。几栋保存完好的楼房里,一些孤寡老人在里面默然而住。菜市场已悄然南移。昙花一现的早市满足着当地一部分居民的生活需要。</h3><h3><br></h3><h3> </h3><h3><br></h3><h3> </h3> <h3><b>(办公楼门前的宣传栏,如今爬满了绿植)</b></h3> <h3> 一滴水可以体现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也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风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责任,机遇和担当。</h3><h3><br></h3><h3>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正是这一代代千千万万的309人,用心血和汗水铸就着我们美丽富强的祖国。默默无闻,前仆后继。</h3><h3><br></h3><h3> 时过荏苒,当我再一次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恍若南柯一梦。抚摸着苍凉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思绪不止。那些掩映在荒草树木中红墙碧瓦,断墙残骸无言诉说着人间离合悲欢,时代的境迁与繁华。</h3><h3><br></h3><h3> </h3> <h3><b>(309小学,唯一有生命力的地方)</b></h3> <h3>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h3><h3><br></h3><h3> 每个人都是尘世匆匆一过客,岁月流逝,时代变迁,但很多无法形容的东西依旧没变,那就是——情怀。</h3> <h3><b>(被杂树包围的居民楼)</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