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百花岭之行后,经过一夜的修整,我们体力恢复到最佳状态,为下一站要翻越的高黎贡山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力支撑。我们早早的就准备好贴身的背包,群主不断叮嘱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防护工作,尽量不要让皮肤裸露在外面,昨晚听了群主从导游那里得到的信息,我们都不敢大意,能用上的护具都用上,人一下子就臃肿了许多</h3> <h3>沿着腾越古道往上走,由于1500米的海拔是起点,稍一走就气喘吁吁,按着指示牌所指的方向,找到了旧街子,旧街子就是以百花岭为起点,林家铺为终点的高黎贡山入口。那里已经集聚了一大群学生和家长,听着导游侃侃而谈高黎贡山的鸟类资源有多丰富,哦怪不得一路上来我看见有着“鸟类几号观测站”的标识牌,还以为只是用于科研观测的,没想到也可以接待学生和家乡对鸟类的了解</h3> <h3>走了一小段铺满新泥的山路,随之而来的就是长满青苔的古旧石阶,不用介绍也知道我们已经踏上高黎贡山的古栈道了,高黎贡山内至今依旧保存着公元前四世纪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原始面貌,这条古道从成都出发到昆明、大理、保山,翻越高黎贡山,经腾冲到达缅甸、印度、阿富汗。</h3><h3><br></h3> <h3>二台坡是我们进入古丝绸之路遇到的第一个标注碑,山势上升的很快,旧街子到二台坡这段路,人和骡马前行都明显感觉到陡峭,为了缓和攀爬的难度,骡马会选择迂回曲折前行,选择相对舒服的路径马比人聪明,老马识途,人反倒成了亦步亦趋的跟随者</h3> <h3>出发前,狼群主非常严肃的召集大家对第二天行走过程中可能出行的情况作了交待:狼群主说的高黎贡山上蚂蝗很多,不像我们安宁的蚂蝗只生活在有水的草丛里,高黎贡山的蚂蝗不光生活在水草里,还有的生活在树上,听着听着,我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仿佛软软粘粘的小东西落在脖子里。说到蜱虫,狼群主边说边比划着,脑洞大开的我仿佛看看蜱虫在手背上的血管里向前蠕动,一毫米,两毫米……边走边回忆着群主的话:行进过程中远离树木,特别是不要碰触枯木,还有如果自己被蜱虫袭击不要惊慌,更不要用手抓挠,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管它,及时到山下的医院……脑海里想象着悲壮的场面,挥之不去的是尖叫和抓挠,这是人遇到伤害时的应急反应,估计就应该是这样,就像蜂袭击时人会抱头鼠窜一样</h3><h3><br></h3> <h3>踩在爬满翠绿苔藓的石板上,脚底板和马蹄印磨合着,仿佛还能感觉到温润的马蹄印温度,拾级而上踩在马蹄印上,才会有踏实的感觉。脚下不知飘零了几千年的落叶沉淀了古丝绸之路厚重的历史,在晨露中绵软着,苔藓与落叶和过往的形式诉说着古道曾经喧嚣的岁月:一队队负重前行的马帮在马锅头和马帮汉子的吆喝下,走过险象环生的古驿道,年复一年把文明和希望一站站传递下去,清脆的铜铃和马蹄错落有致的声音,一直响彻几个世纪,现在偶尔能看到石板依稀嵌入的马蹄印,或深或浅,听说还有人能拾到锈迹斑斑的马掌</h3> <h3>高黎贡山在我的想象中就是高不可攀的代名词,出差路过,虽然只是匆匆过客,听着喘着粗气的汽车已经让我不能小看它的伟岸了,高黎贡山属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及板块俯冲的缝合线地带,“缝合线”上的高黎贡山,很生动地像我们展示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于斯而又高于斯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将从他的纵切部位穿过去,可能无法纵观它的全貌,就从它的腹地去见识他的丰富多彩吧。“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上中”它的雄伟,窥一斑而知全貌。</h3> <h3>在岗房附近我们和顺势下山的另一队户外爱好者相遇,看到他们露着腿和手臂,我们好奇的问他们一些让他们听起来觉得匪夷所思的问题:</h3><h3>你们也是从外地来爬高黎贡山吗?</h3><h3>不是,我们就是腾冲本地人。</h3><h3>你们看见过蜱虫吗?</h3><h3>蜱虫是什么东西,没见过。</h3><h3>我们惊讶的议论文着,看着过往的当地人穿着就像我们平时爬山一样随性,会被蜱虫袭击的传言不攻自破,于是,我们可以大胆释放自己,解除武装,轻装上阵了</h3><h3><br></h3><h3><br></h3><h3><br></h3> <h3>到高黎贡山两千多米的地方,气温就是大山外面盛夏的闷热,加上密不透风的森林,流动性差的空气和十分充足的负离子资源,有一种在蒸笼里的感觉</h3> <h3>一方水土养一方生灵,山路旁会经常出现“请注意这一带会有毒蛇出没”“熊出没”等等字样的警示标志,越发让人觉得此次穿越风险多多,刺激多多,心里还是有小小的期盼,毕竟听说过的只是故事,见识过的才是经历,嘚瑟一下,也是收获。这样一想,好像就没有了畏惧</h3> <h3>山高人为峰,林深水为路,茂密的亚热带森林,是万物生长的得天独厚环境,水走过的地方,富足了千万方的森林,无论擎天大树还是娇弱的鲜花小草,在这里,都生机盎然的生长着,多少年的茶马古道上生生不息,才有了山水相依相守的富足生态环境,才有了为数众多的飞禽走兽,也才有了世界博物馆的美名</h3> <h3>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恰到好处的向我们讲述着这座大山的历史,大风包,岗房,黄竹河……每一个标注碑,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当年骡马队的感受,名字纯朴的让我们能一眼看见它要说的意思,换米处,就是陡坡上的一块平地,在陡峭的山间显得十分难得,客商们可以给马喂食饮水,在歇息的过程中,用驮着着的布匹,盐等物品和当地村民换一些大米,面,油,这种以物易物的方式,在当时更好地起到了大山内外物资的流通,马帮也把现代文明源源不断的带进大山深处。</h3> <h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看到这些长相怪异的古树,脑海中突然跳出这句古诗了,小桥流水潺潺,在山外的世界里已经很不容易看见了,不是害怕蚂蝗,真的会俯下身喝个够,尝一下纯正的山泉水的清冽,也不枉此行</h3> <h3>石斛在在这里随处可见,树干上,石头缝里,水边的枯木上,而且长得十分茁壮,好像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娇贵,随易而安的自生自灭着,路上还可能见到成堆抛去的石斛,它们是商业时代的牺牲品,想获得利益又没有办法运出大山,采了下来,挑选品相极佳的带走,留下成堆的,依旧努力活着的样子书着写春去秋来。</h3> <h3>叫不出名字的蘑菇装点着斑斓的高黎贡山,虽然小但很娇艳,用怒放的生命一下就能吸引住过往的眼球,留下她的美好,慰籍远道而来的辛劳</h3> <h3>山间的野花野果,占尽了高黎贡山的万分秋色,沉寂了的老树枯藤独领着高黎贡山的风骚,无论走到哪里,满眼都是想带走的美景,我还是喜欢享受狼部落的出行方式:不是为了爬山而爬山,爬山是为了收获爬山以外的更多东西,有劳有逸,才是我们爬山的最终目的。</h3> <h3>随便可见的古树古藤,让我们这些经常出入森林的人也惊叹不已,满树长着绿油油的青苔和共生共荣的植物,让整个高黎贡山的生物圈营造着繁荣昌盛的氛围,高黎贡山被称为“世界自然博物馆”和“世界物种基因库”,“植物活化石”,还被誉为 “野生动物的乐园”。路边时常会出现:这里有野生动物路过,请不要打扰它……等等温馨的提示牌。</h3> <h3>古道上的永定桥,依旧履行着它贯穿河流两岸交通的职责,古老得斑驳陆离的桥体,依旧能看出坚不可摧的韧性,厚实的桥墩和桥身已经布满了一层层的青苔,”青灰色等云烟而我在等你“,青灰色已经不再,等来的是时间长河中留下的痕迹,绿的苔藓,泛黄的落叶以及常年累月行人踩踏出的小路,欢快的溪流成全着它不甘寂寞的生长轨迹,一直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h3> <h3>过了永安桥,气喘吁吁的感觉就像被哗啦啦流过的溪水带走了似的,是心里作用吧,山还是那座山,险还是一样的险,只是空气中更充盈着湿漉漉的味道,呼吸顺畅,觉得山路好走多了,一块指示牌出现在我们面前——懒板凳,就是说的那个貌似太师椅的古树桩,大家争先恐后的坐上一坐,正如牌子上说的,前面是一段比较平缓的路,人们到了这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坐上这个树桩会有一种慵懒得不用再继续的感觉</h3> <h3>大家嘻哈说笑着从懒板凳起来,继续往前</h3><h3>,感觉到了气温一步比一步低,到了接近山顶,南斋公房留住了我们的脚步。两千多年前,为了沟通南亚乃至非欧的经商通道,开辟了一条史书上称之为“蜀身毒道”的古栈道,成为保腾古道中线翻越高黎贡山的主要线路,位于高黎贡山途中的的南斋公房就处于西坡古道上,南斋公房就是古栈道必经的一个驿站,随着保腾公路的相继开通,曾经喧闹的古道渐渐沉寂了下来,南斋公房也成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我们看到的南斋公房还比较完整的保留着它的原始风貌,石头垒起的墙体依旧工整的矗立在寒风凛冽的大风垭口上</h3> <h3>南斋公房是攀登高黎贡山必须停下来歇歇的首选之地,到了这里,高黎贡山的路途会发生一个很大的转折:从一直上坡,攀登,从这里开始就是一直下坡,俯冲。快到南斋公房气候明显下降,让人真的相信了爬高黎贡山可以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的考验,现在我真的信了,</h3> <h3>虽说高黎贡山巨大的山体阻挡了西北寒流的侵袭,留住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保护区,形成了典型的亚热带气候,但是到了南斋公房,特别西坡古道的雪山垭口,我们已经难以抵挡一阵紧似一阵的寒意,赶紧换上准备好了的羽绒服,冲锋衣,</h3> <h3>高黎贡山山顶终年云雾缭绕、寒气逼人,山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脚的怒江河谷一年四季烈日炎炎。随着气候的改变,植被和生态也迅速改变</h3> <h3>高黎贡山是中国西南边防战略屏障,区内保存有峰火台及战坑、碉堡等各种古今战争遗迹,曾迎来过一次次战争与和平。</h3> <h3>这座山,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是抗日战争兵家必争之地,据说抗日战争期间,六个日本鬼子蜗居在地下堡垒里,毫无遮拦的俯视山坡上的一举一动,中国远征军完全暴露在鬼子的眼皮子底下,每次冲锋都受到了重创,而且战事持续了几个月。透过洞口透出的光线,可以看到堡垒里的坚不可摧的四壁依旧在高湿度的地区保持干燥,有着冬暖夏凉的土木结构防空洞,条件是相当不错,当时缺吃少穿的中国远征军完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最终中国远征军凭着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保卫住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是中华民族取得了100年屈辱之后海拔最高的胜利。</h3><h3><br></h3> <h3>千年铁杉是高黎贡山生长年代久远的树种,被称为植物王国的“活化石”,上千年的古树不在少数,因此我们行走在这片广袤的森林里会有一种回到远古时代的错觉,鸟鸣山更幽,让我们的内心出奇的宁静,即便是步履维艰,心也是安详的,这是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很美妙的感受</h3> <h3>黄心树,是高黎贡山中最柔美的植物,花开欲开不开,似垂非垂,含情脉脉,雅致到了极致有詩为证:花开不张口,含羞又低头,拟是玉人笑,深情暗自流。</h3> <h3>高黎贡山独特的立体气候,从山脚下的热烈,到山顶的寒气逼人,让我们一会加衣服一会减衣服忙个不停,一直以为爬山是个挥汗如雨的过程,可到了这里,冷热交替来得太突然,完全没有一丝丝防备,本来想着包里的羽绒服冲锋衣是多此一举,一转眼就用上了。</h3> <h3>高黎贡山之行,有险峻的路段让我们小心翼翼,也有平坦的一段山路让我们足够放松,溪流潺潺,鸟鸣悠扬,我们能体会到爬山的乐趣所在,23公里我们只用了10个小时25分钟就到了终点林家铺,把已经攀登高黎贡山当做是家常便饭的当地友友抛得远远的:百花岭——旧街子——二台坡——大风包——岗房——黄河竹——黄心树——换米处——迎客杉——懒板凳——南斋公房——雪冲垭口碉堡——雪冲垭口——板壁岩——撑腰石——岗房——撒马坝——花卷岩——林家铺,就像珍珠一样串成了高黎贡山的行走轨迹,每个地方都会立一块牌,很人性化的做着简单的说明,中文,英文共存,让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国人熟悉高黎贡山的山山水水,真正体验了一把高黎贡山立体气候的无穷魅力。好听又切题的地名,就像热情的腾冲人一样,素不相识却又似曾相识。在祖国70年大庆之际,狼部落的九名友友在一片为中华</h3><h3>繁荣富强而高歌的祥和气氛中徒步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意义深远,成了我们永远的骄傲。</h3>